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德信學校 希望德信小學廣教中,并加尺牘及簡單文言 ...
樓主: dvdyea
go

希望德信小學廣教中,并加尺牘及簡單文言 [複製鏈接]

Rank: 3Rank: 3


232
21#
發表於 14-7-26 15:58 |只看該作者

回覆:moklan 的帖子

廣西推普10年 南寧白話消亡


■2010年廣州撐粵語行動,民眾舉標語示威。
廣東當局(主要為北方官)一直否認「推普」會令粵語方言消亡,但歷史早已證明,方言及地方文化若在主流文化(此專指普通話)強勢壓力下,若不能得到適當保謢勢必逐漸消亡。遠且不說,廣西首府南寧方言的消亡便是例證。

令當地以講白話為恥

南寧白話與粵語同源,發音雖有差異但溝通無問題,七、八十年代以前南寧白話無論在官場、廣播電台還是公共場所一律暢通;但自1996年開始當局強行「推普」,官方場合只講普通話,電台電視也改普,當局又大事獎勵各行業推普,「以講普通話為榮」;巴士改普令不少老南寧「聽唔明」。
僅僅10多年後,南寧白話即告「危機」,現在南寧街頭全是蹩腳普通話,白話幾近消亡。當地媒體曾以「南寧白話正在『推普』中消失」為題做報道,直言因「推普」越來越多南寧人不講白話,以講白話為恥,幼兒園和學校更杜絕白話,使白話和相關文化消亡,呼籲當局「推普」同時不要排斥本土方言文化;並引廣西民族大學語言學專家指,推普與保護方言,客觀上是矛盾和對立的。
《蘋果》記者



Rank: 3Rank: 3


232
22#
發表於 14-8-11 20:13 |只看該作者

回覆:moklan 的帖子

新移民學生撐廣東話 反普教中
「連自己語言都保護唔到,可以保護啲乜?」



■2010年曾有團體發起撐粵語遊行。
【本報訊】「入實驗室㩒緊急掣」這句繞口廣東話,移居香港才八個月的新移民學生陳志強,開始時花了一星期才學會,但他現已可流暢用粵語交談。他認為粵語就是香港文化,不認同以普通話作為教學語言,因此加入「普教中學生關注組」保衞廣東話。
記者:倪清江

現年20歲的阿強去年12月持單程證,與母親由江西來港與父親及讀小四的弟弟團聚。原在江西已獲大學取錄讀政治學,來港後自資專上院校取錄他讀副學士,但他也放棄,選擇入讀新界喇沙中學,由中四開始讀起,下月升中五。阿強說:「佢(校長)叫我諗清楚,我保證一定唔會嘥咗兩年,一定可以考到個好學位,突破自己。」

參加普教中學生關注組

阿強在江西時說客家話,學普通話也得由拼音學起,原本聽不懂粵語的他,用同一方法學粵語,首先克服粵語的尾音m、n、k、b,「香港人好好,都肯教我,『入實驗室㩒緊急掣』,學咗一個禮拜先學到」。他最初把「好得意」說成「好da意」,成了同學喚他的花名,但現在快速說「黐線蜘蛛黐住支樹枝」都難不倒他。
「我最大優點係面皮厚,人哋點笑我都可以,我自己努力去學。」他指同校也有不少新移民學生,但他們在自己圈子說普通話、寫簡體字,與本地同學疏離,「好多同學唔鍾意佢哋,因為佢哋唔學廣東話,認為講普通話係OK」。
他認為,在港居住一定要學好粵語,「呢個係文化,我唔係為咗喺香港發展,係為咗保護香港本土文化,所以我都參加『普教中學生關注組』行動,保衞廣東話」。很多人笑他作為新移民都加入該關注組,他卻不以為然,「因為廣東話最體驗到香港文化。如果你連自己語言都保護唔到,你可以保護啲乜嘢?」
阿強認為,越來越多學校以普通話教中文,予人矮化粵語感覺,「唔希望所有學生都講普通話,(否則)香港唔係香港,只係大陸某一個城市」。他認為普通話可以是一個學科,但不應連歷史科、中國文學科都係用普通話教。
他指普通話是一個溝通語言,「其實冇幾多文化喺裏面;廣東話係古老語言,有廣東特色文化……學校講普通話,你會同下一代講普通話定廣東話?一定係普通話。廣東好多城市都係咁,語言保護係好重要」。

在江西用繁體字做功課

其實阿強在江西時已是另類學生,因為他三年前開始,堅持做功課寫繁體字,只是考試時寫繁體字會被當錯別字,而不得不以簡體字作答。「因為我鍾意中國文化,文字都係由簡到繁,冇理由突然間由繁變簡,呢個係文化退步。」不過他不認同用殘體字稱呼簡體字,認為是對使用者不尊重。
阿強考試成績全級首10名內,中文全級首二名,但英文仍須努力。他夢想考入中文大學中文系,畢業後當教師教中文,有信心日後可教學生純正粵語發音,他指本地學生中文普遍較差,「所以我想去教佢哋中文,我逼我細佬背千字文、三字經,因為我知香港學生係唔背書,中文好難學得好」。



Rank: 3Rank: 3


232
23#
發表於 14-8-28 09:20 |只看該作者

回覆:moklan 的帖子

28/08/2014 晴報 首則新聞

市區小學收40跨境童 教做香港人
學繁體字 講廣東話 教掉垃圾


學校昨進行「模擬開學」,讓跨境童試搭直通校巴,全程45分鐘。(梁偉榮攝)
跨境學童逐年增加,正當不少人感「如臨大敵」,唯一取錄內地跨境生的市區學校浸信會天虹小學卻處之泰然,堅持用繁體字、廣東話教學,並要先教導「掉垃圾文化」,讓學生做個香港人。
黃大仙浸信會天虹小學,是專屬網內唯一一所位處市區、但接收跨境童的小學;八十後、三十多歲的校長朱子穎接受訪問時指,連同自行收生在內,新學年有四十五名跨境生,令原本只開六班的學校「熱鬧」起來,小一由一班增至三班。

小一班級一變三 學校更熱鬧

不過,朱校長不打算「優待」這班新血。他坦言,曾有內地家長要求學校講普通話,讓子女能聽得明白,他卻認為:「遷就唔到幾多年,當小朋友成長,出到去都係要講廣東話」,正如前往海外升學生一樣,「都要講當地語言!」
學校亦堅持不會為內地生或家長特設簡體字功課或通告,繁簡對照亦不會提供,校方會教導學生認識繁體字,所用的是「現龍識字計劃」,從一個部首或字詞的邊旁,連結不同字詞,可有效學習。但若學生作答時寫簡體字,校方不會視作錯字,會再教他們寫法。至於協助跨境生認識香港,朱校長同樣認為毋須刻意,因為小一及小二的常識科課題,有認識社區、公園規則、正確使用商場等,可發揮作用。

拒協助認識香港 「常識會教」

校方以平常心對待跨境生,但他們在生活上卻要面對兩種不同尺度,朱校長稱:「在香港要學識不隨地丟垃圾,但返回內地,因文化影響,拿着垃圾直至垃圾桶出現或會很奇異,甚至一早已被要求丟垃圾!」學校就趁昨日校巴試搭日,教導小朋友要將垃圾丟到垃圾箱,或使用分類回收箱。他又笑指,曾聽說有跨境生放學回家學習了遵守規則排隊上車,但至晚上六時亦未能順利返家,後來發現學生排隊期間不斷遭他人「打尖」,根本無法上車。

主張「反轉教室」 答案可寫牆上

浸信會天虹小學校長朱子穎年僅30多歲,他將高科技及創意帶進傳統校園,主張「反轉教室」讓學生上網觀課,更讓學生將答案「塗鴉」在牆壁,用平板電腦拍下加入習作中。

盼新科技 助投入18年後社會

去年九月才上任的朱子穎,將傳統校園大改造,針對高年級生,他要求老師就課堂重點製作短片,學生上課前可先在家「備課」,課堂則集中討論及練習,「反轉」了傳統教學模式。
朱子穎假設學生18年後到社會工作,「使用紙筆的學習模式已有20、30年歷史,但他們要面對的是20、30年後的世界。」為此引入最新的3D打印機,「相信到他們長大後,每人家裏都會有一部!」

對於中港矛盾問題,校長朱子穎認為學生年紀小,不應將問題加諸在他們身上。(譚德潤攝)

28/08/2014 晴報



Rank: 3Rank: 3


495
24#
發表於 14-10-20 18:16 |只看該作者

引用:有很多小學都反思以廣教中為主,以廣韻讀唐

原帖由 dvdyea 於 14-06-15 發表
有很多小學都反思以廣教中為主,以廣韻讀唐宋詩詞既押韻又最接原音。萬分希望德小可以改回用廣教中就好了。 ...
我都好希望廣教中



Rank: 3Rank: 3


495
25#
發表於 14-10-20 18:17 |只看該作者

引用:28/08/2014+晴報+首則新聞 市區小學收40跨

原帖由 moklan 於 14-08-28 發表
28/08/2014 晴報 首則新聞

市區小學收40跨境童 教做香港人
好希望其他香港學校會效法



Rank: 3Rank: 3


144
26#
發表於 14-10-21 14:35 |只看該作者

回覆:dvdyea 的帖子

知道學校已有平衡。但都like廣教中,多番少少文言及詩詞!



Rank: 3Rank: 3


190
27#
發表於 15-2-14 18:10 |只看該作者

回覆:sjonny 的帖子

德信中文唔知好唔好既呢? 如果中文多D古文同埋詩句就好啦!



Rank: 3Rank: 3


158
28#
發表於 15-3-22 00:54 |只看該作者

回覆:dvdyea 的帖子

簡體字令人退步
   國學大師狠批「歧途」


著名導演馮小剛早前在政協會議小組討論中建議恢復部份有文化含義的繁體字,引起了不少一直使用繁體字的香港人共鳴,但其實近年大陸已逐漸有人提出要「廢簡復繁」。早在2009年,曾到日本留學工作的全國政協委員潘慶林向「兩會」提交廢除簡體字恢復使用繁體字的提案,建議用10年時間恢復使用繁體字。

香港教育學院文化歷史講座教授鄭吉雄向《壹錘定音》表示簡體字令中國文明退步。因為文明進步代表人類思維進化,但簡體字將不少文字歸納為單一種字體,令其涵括性增加,方便人類認識字體,但同時令人難以區別字體本義。

鄭教授以複雜的「複」、覆蓋的「覆」,以及恢復的「復」為例,簡體字以「复」字表示上述三個字的意思,是將三個意思全寄託在一個單字上面,學起來固然容易,但要區別其意思則不容易。因此,他認為這是一種文化退步。

事實上,中國國寶級國學大師季羨林早已提出,古文是繁體字,漢字簡化及拼音化是歧途,古人學習繁體字尚不感到麻煩而簡化,但這個年代的人卻選擇放棄繁體字。



Rank: 3Rank: 3


232
29#
發表於 15-8-18 08:48 |只看該作者

回覆:moklan 的帖子

加拿大卑詩大學 開粵語課程
表明抗衡普通話霸權(蘋果日報2015-08-18)

■開設粵語課程的卑詩大學全球排43位,較本港的中文大學還要高。互聯網
【本報訊】在本港學界推行「普教中」被指危害廣東話地位之際,海外著名學府相繼推出廣東話課程。繼美國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後,加拿大卑詩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近日亦公佈將開辦附設學分的廣東話課程,是當地首次;負責的學者表明,此舉是為免廣東話被邊緣化。
記者:陳凱迎

■約300名香港市民於2010年發起捍衞粵語遊行,反對普通話入侵。
■約300名香港市民於2010年發起捍衞粵語遊行,反對普通話入侵。
加拿大卑詩大學(又稱英屬哥倫比亞大學)亞洲研究學系近日公佈,將於下月開學的2015/16新學年,開辦兩個廣東話基礎課程,內容主要教授廣東話口語技巧,供完全不諳廣東話的學生修讀,並於2016/17學年開辦中級課程。每個課程佔3個學分,是加拿大首個附設學分的廣東話課程。
卑詩大學亞洲研究課程主管Ross King接受《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訪問時表示,在加拿大和美國的唐人街,廣東話為主流語言,惟隨着近年內地經濟發展,越來越多操普通話的內地人移居美加,令廣東話面臨被普通話邊緣化,卑詩大學開辦上述課程,正是為了捍衞廣東話的地位。

4度拒擴大教授普通話

Ross King亦透露,卑詩大學曾先後4次拒絕由內地政府轄下的孔子學院出資於校內進一步擴大教授普通話,以抗衡普通話在文化上的霸權。相反,該校於2013年曾接受一對居於溫哥華的港人兄弟慈善家,捐出150萬美元,以資助該學系開辦廣東話、廣東文化與粵劇及粵曲的相關課程。
根據英國排名機構QS世界大學排名榜,卑詩大學於全球排43位,較本港的中文大學還要高,該校的亞洲研究學系,亦有開設日語和韓語等課程。事實上,國際著名的美國哈佛大學去年秋季亦已開辦廣東話課程,透過廣東話的電影、新聞或電視節目,教授廣東話;相關課程於明年秋季更會開設進階班。
反對本港推行「普教中」的組織「正港語學」成員黃浩鋒認為,海外學府開辦廣東話課程令人鼓舞,證明廣東話是值得重視的語言,本港學界鼓勵以普通話代替廣東話教授中文的做法,令人覺得諷刺。
出版《廣東俗語正字考》及《香港粵語頂硬上》等書捍衞廣東話文化的次文化堂社長彭志銘亦指出,70年代於海外的華人社會,廣東話相當盛行,惟現在卻逐漸被普通話取代,海外學府推出廣東話課程,顯示外國社會對各種文化包括廣東文化的重視。



Rank: 3Rank: 3


190
30#
發表於 15-8-18 23:48 |只看該作者

回覆:moklan 的帖子

支持廣教中,希望全中國可以以廣東話為其中一種法定語言!



Rank: 3Rank: 3


232
31#
發表於 15-8-25 10:28 |只看該作者
八成受訪者認同第一語言 港始終講廣東話

推簡體字
香港和內地矛盾近年轉趨激烈,香港大學社會科技研究中心訪問逾2千名市民,進行有關全港語言的調查,顯示廣東話仍是主要語言,但兩文三語的重要性日趨增加,逾兩成人更認為普通話將會成為本港的第一語言。但學者強調普通話不會取代廣東話。
研究指相比30年前,愈來愈多本港市民掌握兩文三語,廣東話仍是首要語言;但在職場上,操英語及普通話的客戶,分別有37.8% 及48.1%。
另逾80%人認為,廣東話是本港的第一語言,但認為廣東話仍是未來第一語言的則降至57.6%,普通話卻由6.5%急升至26.5%。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教授陸鏡光指,掌握兩文三語是本港趨勢,但不會影響廣東話的流通,「只係多咗語言資產,唔會話多咗一樣,另一樣就少咗。」
網民撐用繁體字
對於有受訪者指普通話將成為主要語言,他稱因普通話進入了教育系統,才惹來擔憂。但他認為廣東話才是港人學中文行之有效的語言,亦沒數據顯示普通話會取代廣東話。
研究又指簡體字對全國溝通有重要作用,但市民熟練程度較低,應制定兼顧繁體及簡體讀寫的「雙語文能力」框架。但不少網民反對,認為繁體字才能代表香港人。

2015/08/25 都市日報

Rank: 3Rank: 3


232
32#
發表於 15-8-26 01:14 |只看該作者

回覆:moklan 的帖子

隔牆有耳: 4.7%港人當普通話母語

■陸鏡光教授(右)指廣東話在香港仍有主導性地位,估計未來會趨向三語發展。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做嘅全港性語言調查發現,廣東話仍然係香港主要嘅語言。佢哋喺舊年8月到今年1月,用電話訪問咗2,049名15歲以上嘅市民,近有九成受訪者視廣東話為母語;用普通話做母語就有4.7%;而英文只有0.6%。但當被問到香港社會未來主要嘅語言,只有57.6%受訪者認為係廣東話;認為係普通話則有26.5%。
雖然如此,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陸鏡光教授認為,普通話取代廣東話嘅可能性好低,「除非係有意識地改變𠵱家嘅語言習慣,我睇唔到廣東話會被普通話取代」。提到近日普教中嘅爭議,佢認為以廣東話教中文並冇問題,對讀寫方面嘅教學更加係行之有效嘅方式,「學中文唔係淨係為咗學普通話,亦包括文學、歷史嘅知識,明顯地用廣東話學係比較好」。



Rank: 3Rank: 3


232
33#
發表於 15-9-22 00:10 |只看該作者

回覆:moklan 的帖子

【繁簡之辯】
內地人5秒認出繁體字 為何總要香港遷就?


簡體字總是挑動香港人神經,遇上簡體字告示,甚或一個加強學生簡體字讀寫能力的建議,都足以激起輿論。擅於說文解字的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高級講師歐陽偉豪,都不禁反問「點解香港由始至終都要做一個遷就角色?」他相信旅客來港希望了解本地文化特色,直言若要本地人用簡體字遷就旅客,是「思想倒退」。

記者 黎靜珊
攝影 馮就康

香港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早前提出建議加強教育港人對簡體字的讀寫能力,究竟大學生辨認簡體字能力如何?政府向旅客發出的簡體字「溫馨提示」又是否必要?為此,記者準備10句曾在香港出現的告示,包括「行人路上踏單車會被檢控」和「請勿亂拋垃圾違者會被檢控」等,轉換成簡體和繁體,到中文大學及尖沙嘴海傍,邀請本地大學生及內地旅客念讀,大學生讀簡體,旅客念繁體,看看他們的繁簡體閱讀能力。

字句有長有短,4名分別來自黑龍江、湖南、深圳及珠海的內地旅客,都能在5秒內讀出,沒有「口窒窒」。他們認出繁體字的原因各異,有人在澳門工作而認識,亦有因為多看港劇、聽歌識得繁體,甚至有人因為書法多為繁體字,學過書法所以認識。大部分受訪者覺得毋須特意在告示標寫簡體字,深圳旅客陳先生更認為不應單獨標上簡體字,要有「正常對待」。但來自湖南的劉小姐指有些內地旅客「本身沒用心去看(繁體字)」,也需協助年紀比較大的旅客,所以標上繁簡告示較佳,而且香港學生都應學習簡體字,因為「你們也會去內地旅遊」。

另外4名中大學生參與測試,不論文理商科都表示「講睇唔識寫」,只局限於公開試時書寫筆劃較少的簡體字,加快應試速度。他們對香港告示標上簡體字持負面態度,「告示本身都有圖案,冇理由睇唔明㗎嘛!」至於應否加強學習簡體字,他們一致反對,歷史系二年級彭同學更質疑學生錯別字多,應先提升繁體字能力,工程系一年級林同學則認為簡體字可以自學。

反對簡體字情緒高漲,港大研究魔鬼在細節中。除了建議加強教育學生簡體字讀寫能力外,該報告書更建議將教學方針「兩文三語」中的「兩文(biliteracy)」,演繹成「繁體字與簡體字」,有別於現時「中文與英文」。歐陽偉豪認為政府介入簡體字應用,衝著現時高漲的反簡體字情緒「相當危險」:「政府或者有關方面要知道咁嘅情緒,因為簡體字的確會影響城市嘅觀感。」他認為不能強硬應用簡體於告示文字上,不應由上而下大力推動使用簡體字。

身為大學講師,歐陽偉豪稱從來沒聽見學生感嘆不懂簡體字「世界末日喇,第日搵唔到嘢做喇」,反而很多內地參考書都是簡體字,學生都認得簡體字:「能力低或者係謙啫,點為之低呢係咪先?」



Rank: 3Rank: 3


158
34#
發表於 16-4-13 01:00 |只看該作者

回覆:moklan 的帖子

好彩德信用廣教中並用正體字!
■北京國子監臨街院子牌匾的「裡」字被指為錯字。
北京國子監大街院口掛了近十年的門匾竟被發現寫錯字。上面用繁體字寫的「聖人鄰裡」四個字,是將「里」寫錯「裡」。古漢語專家證實確為錯字,題寫者沒弄懂漢語的繁簡變化。
發現錯字的北京市民楊先生,近日經過國子監大街時,發現一個門匾將「鄰里」寫錯為「鄰裡」。「這條胡同毗鄰孔廟和中國古代最高學府國子監,胡同裏每天都有無數熙來攘往的遊客經過。尤其是熟悉繁體字的港澳台遊客,被他們看到難免會鬧笑話」。楊先生建議相關單位加強對古代文化知識的普及,「不了解繁體字就不了解中國傳統文化」。
據牌匾所屬單位安定門街道表示,該牌匾在2007年設立,主要是為了鼓勵院內居民和睦相處,並未考究其書寫方式是否正確,將作出改正。
許多內地人常將「故里」的繁體字誤寫作「故裏」或「故裡」。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古代漢語研究所的孟琢表示,在繁體字裏,「里」是指人群聚居的地方,也指稱城市中的街坊、巷弄。「裡」為「裏」的異體字,本義是指衣服的內層,但二者簡化時都作「里」。
《中國青年報》



Rank: 5Rank: 5


1280
35#
發表於 16-4-14 14:10 |只看該作者
dvdyea 發表於 16-4-13 01:00
好彩德信用廣教中並用正體字!
■北京國子監臨街院子牌匾的「裡」字被指為錯字。
北京國子監大街院口掛了近 ...
德信唔係普教中咩??

Rank: 3Rank: 3


232
36#
發表於 16-4-14 20:16 |只看該作者

回覆:Woojojo 的帖子

有普通話堂,但又有廣教中,小一到小四普小五六廣教中



Rank: 5Rank: 5


1697
37#
發表於 16-4-15 00:49 |只看該作者
小一至小四普教中只是課文的閱讀範疇, 其他語文運用, 詞語講解等還是用廣東話教的.

Rank: 5Rank: 5


1280
38#
發表於 16-4-15 08:53 |只看該作者
moklan 發表於 16-4-14 20:16
有普通話堂,但又有廣教中,小一到小四普小五六廣教中
見過分階段多數小一二廣東話教, 另加普通話堂, 等拍返齊各小朋友嘅程度先, 小三開始才轉普通話. 德信呢個安排理念唔知係點嘅呢?

Rank: 5Rank: 5


1280
39#
發表於 16-4-15 09:01 |只看該作者
psng 發表於 16-4-15 00:49
小一至小四普教中只是課文的閱讀範疇, 其他語文運用, 詞語講解等還是用廣東話教的.

...
初小講解用返廣東話好D, 普通話小朋友始終接觸不深, 難以理解.只是閱讀課文用普通話故教又唔錯喎, 閱讀有字可跟, 可以加深普通話聽講寫讀能力之餘, 又唔洗擔心要犧牲對課文的理解!

Rank: 3Rank: 3


190
40#
發表於 16-5-10 23:40 |只看該作者

回覆:Woojojo 的帖子

據聞初小有用普通話書及另開一科,但其他均用廣東話教,英文除外!高年級好似會用廣東話教,依家初小都有用八九十年代經典歌曲及唐詩補充學習,生動活潑又唔係好谷,唔錯!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