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74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9-23
- 國民生產力
- 4964
- 附加生產力
- 12064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16-11-21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5035
- 主題
- 22
- 精華
- 0
- 積分
- 22063
- UID
- 2356337
  
|
Sing13 發表於 25-9-20 14:16 
有班人唔使講數據,唯有單單打打,叫下口號
“日月神教,戰無不勝,聖教之主,文成武德,千秋萬載,一統江 ... 哈哈, 又係我呀, 去完旅行返泥, 讓我进行"迷"語破解吧.
1.
睇返你39个貼, 你问LS的每一 条问题, 如果apply返落你问蒙面1a身上, 原來全部也一样中晒, 只不过, 同样問题, 对LS係问题, 对你間蒙面就唔係, 雙重標準, 一脈相成. 舉d例子作参考.
(#67 - 除非有整體5+,技術上如果差既學生都選唔到熱門科,這科自然成績好,)
你知唔知自己講紧乜!
有边间唔係咁 (包括你问蒙面), 唔好话熱唔熱門, 全都是按成績先選科. 唔通你果间係,例如, Phy肥左, 都一样選到. 咁奇???
(#124 - 如果有整體5+,4+百分比已經足夠。
如果選擇性公佈部分科目,(合理懷疑)有可能某些學科或整體不佳。)
點解選擇性公佈部分科目, 同整体5+有关? 乜邏輯? 所以唔公報係叻过公報? 所以蒙面只公報大數, 讓大家睇唔到名细, audit唔到? 咁係好? HK经濟, 好似都係用緊你個方法禾.
2.
唔好斷章取義, 老屈. 例子.
(#40 - 當拋出成績唔重要論,狀况似乎更令外人擔心。)
人地講緊成績唔係堆一重要, 你就老屈, 講到人地话唔重要, 咁都得? 你係故意, 定係真係理解力太低?
(#54 - 討論當然應該列數據嚟證明自己觀點。(不過都要有數據))
請问你果间, 列左d乜數據? audit唔audit到點來?
(#107 - 滿腦子都唔考慮成績,是咩人?不如早啲出嚟做嘢,咁多年都毫無寸進~~~)
唔係瓜? 入得埋幾间d同學同家长会唔考慮成績? 你講笑咋瓜! LS同学仔, 基本上有學业能力之餘, 也仍有bandwidth再建立自己興趣. 只有能力未夠, 才会被迫面对現實, 100%只能/只看成绩. 不过, 你应该唔会明嫁啦, 算吧.
3.
你覺得唔係米提出你既數據嚟證明你既論點囉。無需低質既謾罵。(你可以是咁既人,但我唔會是你既同類)
同意呀, 唔该你攞你d 蒙面數據出嚟, 要接駁得通, audit到, 才有用. 只要信, 不要问的不是數據, 唔该!
分享:
真假數句: 现在太多人話自己係用數據说話, 但其实係;
1. 斷章取義, 只簡d对自己有利的來promote自己目的, 同簡d对人地不利的來黑別人, 行為十分可恥.
2. 將數據封為神明, 卻忘了, 數據是用來参考, assist人類的decision making, 而不是用數據來govern住我地的decision making. 如果將數據封為神, 用AI去make decision咪ok囉, 埋d成日开口埋口就话用數句说话的, 你还有什么全在价值嗎?
3. 更重要, 數據本身一定是不对稱, Prof George Akerlof (2001 Nobel Prize laureate in Economics), "asymmetric information". "全"透明data係不可能, 而我地本身就係生活向埋种世界.
4. 咁應该點做? 有幸, 幾年前陪呀仔去开学, 有幸听到當代其中 一位偉大Professor的speech. 筒短, 但勁有啟發性. 重點如下.
- 學習好重要, 但要知比例, 不要因學習而減低自己的創做力, 因為学習只是prerequisites, 是在學習现有別人的資识, 點叻也只会是在別人的框架內(Exploitation).
- 人同AI唔同係人会创做(Exploration). 點先可增強创做力? "A variety of experiences" - 睇驗多些不同经历, 與你本身不相关的更好, cross domain knowledge 才能增长创做力.
- 己下埋點, 我都听到好surprise, 佢话大学要求同学所學的variety, 多到保証你點努力, 都不可能明白晒, 所以目标不是谷同卷, 或者背晒d書, 明晒d notes就可GPA 4.0,反而係要學好多不同野, 在一知半解下, 張它们合併成為新資識, 因為當資識全拿握后, 人腦只會用exploitation mode去处理事性, 只有當对事物不完全明白, 人的Exploration mode才会被啟动.
- 所以成績好係來自努力努力再努力的只讀書, 而不是因𤔡多样性睇驗而有好成绩, 盡头就会在前面 (我都几興幸呀仔從少都不是靜係讀书, 而係乜都玩, 但又冇样叻, 反而做就左他的多样性睇驗, 正如Prof所講, 在張來某年某月某日, 當面对些重未見过的困难时, Exploitation便會失效, 到时從前的不是專长的多样性經历, 就会在Exploration mode开动下幫我地去解决問题.)
他是誰? Prof Geoffrey Hinton, the "godfather of AI, " 2024 Nobel Prize laureate
1. OpenAI ChatGPTc的Chief Scientist and Founder是他的PhD學生.
2. Meta的Chief AI Scientist也是他的PhD學生.
3. Elon Musk 的xAI Grok, 2位中的其中一位顧问, 也是他的PhD學生, 也是在任的一位Prof.
4. Oxford / Cambridge / CMU / ... 的top AI Professors也是他早年的PhD學生.
5. 最跨張係他的一位undergraduate學生, 畢業前在Google实習時, 出了一份paper, 这就是目前不管是ChatGPT定DeepSeek, 也是在运行着这位undergraduate的algorithm.
(最后, 唔好"只"睇成績alone, 除非位同学以100%盡了力, 沒能力再顧合其它睇驗就沒话好說. 而且, 在內地生压景下, HK生優勢唔係"只"睇成绩, 要同高考精英鬥谷鬥卷鬥Exploitation, 可以嗎? 人家弱項係Exploratio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