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加樂爹 於 24-9-17 12:04 編輯
先討論公平原則:
阿媽年代, 只有中學一條路. 這跟行車線一樣, 巴士, 小巴, 電單車, 私家車, 甚至乎自行車都一切平等擠在一起, 雖然各有快慢特點, 但為恐你大架車, 阻我去路; 你又話你載住百幾人, 一定優於你架單人車權限....; 阿三又話自己比你多幾十倍車費, 點解唔咪我行先; 阿四話我勤力喎, 你地懶未起身, 我已經排長隊搭車啦.
以直資中學為例, 資源多, 可以有較大空間編制教學內容.
若拿來比較傳統學校, 認為是不公平的競爭者, 我認為做法錯了.
有不同的學習方法, 當社會嘗試更多元化去建構教育, 嘗試把咎病的重複學習模式更改, 雖要空間及資原. 我常認為, 如果可以靠諗記學習, 是最有效的方法.
我理解是教育方法多樣化, 你要找學校去開拓新方法, 總要有足夠資源. 留意下, 直資成功的部份, 給了很多傅統小學去跟隨. 你要教育先行, 不讓部份人先富起來創新不行. 若說公平, 那大家抓死了做同一方法罷.
你可在EK組內有幾多家長問”神校VS 直資小學” 點取捨; “直資小學插班入傳統神校, 排名就是一切”; “ 教學多元化 VS 我谷得到仔女去B1A 學校, 管你什麼方法”….
有準備的家長, 會選最合自己的方法, 會多想幾步, 跟行車線一樣.
問題是: - 小朋友是否太早去決定能力? - 家長是否要太早去選擇? - 家庭經濟是否主道了選擇權?
我想法是: - 太早了 - 制度要改善#2 及#3 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