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IB 適合那些小朋友?
樓主: Connie1225
go

IB 適合那些小朋友? [複製鏈接]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591
21#
發表於 25-11-13 12:44 |只看該作者
加樂爹 發表於 25-11-13 10:56
Anchan 多謝你回覆, 待你的意見, 謝謝.
另外, 如我之前看教育, 我是應為"教育是為到社會取材而設立的".

我估你回錯帖,上面已經回覆咗你。

我所見lB這些目標,時不時都改良課程內容及考試模式,去面對世界及社會的改變及挑戰。兒子在學時就係英文課程大改變。畢業後數學課程也有較高階數學嘅選擇。

我十幾年前已經在Ek講lB vs NSS,係比較課程內容設計及目標,不是比較IBDP vs DSE。可惜大部份人聽不進去,明白嘅,「求學只係求分數」。

我最近都想了解1B在Al抄襲成風之時,如何維持學術倫理?以前他們交任何essay都要有reference,要用防抄襲軟件generate 個report,一同呈交,有幾多%係抄襲搬字過紙,好似係不能多於30% (?),現在係70%?90 %?抄襲,如何維持學術倫理?

另一點係Al的偽造資訊及案例,reference,如何分別真偽?而且一篇文章或者報道入面有真有假,令人防不勝防,難道就有得佢將電訊詐騙再「發揚光大」?如效有效及有秩序使用Al係急不容緩!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5Rank: 5


2878
22#
發表於 25-11-13 13:06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sabsab122 於 25-11-13 13:16 編輯
加樂爹 發表於 25-11-13 11:22
我上面說了對IB的看法.
不好意思, 我認為很多家長都跟你對傳統學校教育有同樣看法.
最多是"我仔天生活潑,  ...

我幾時有話傳統小學英文好差?


我只係話如果本身英文差,又唔鍾意思考嘅小朋友就千祈唔好揀IB 學校。


傳統學校係好多款,但end up 去考DSE就係要操卷背答案,這個係事實。但咁樣冇話唔好,有啲小朋友真係鍾意背,鍾意有標準答案,冇問題的。


IB思維就係要非常習慣每一科都有角度地深度分析,連理科都要咁做。


例如, year 1 math 會引導小朋友諗唔同方法去計同一條數,有時仲要畫幅poster 去present 俾全班聽….


英文堂睇故事又會引導小朋友去諗吓唔同角色嘅人嘅感受,事件之間嘅關係,要自己講睇法。

好多時會預留open ending, 要小朋友自己改編唔同角色唔同情節,然後叫佢地寫個script 出嚟assembly 演出。


所以雖然我小朋友只係讀咗幾年(K1-Year 2 )佢個思維模式係非常IB, 叫佢做啲有標準答案嘅嘢反而做得唔好。

近排考SIS 入學考試,所以輕輕同佢做咗一兩個類似本地reading comprehension練習,結果做得麻麻,原因係佢閱讀時太留意細節,成日停喺度思考個作者同埋人物之間關係,又有自己意見,所以做得超慢,又答得不夠精準。

但後尾我諗通咗,佢個學習思維模式其實係ok , 繼續原校升讀IBDP 就係要咁樣去讀。



我無意比較傳統好定係IB 好,因為沒有最好只有最適合。

只係分享我嘅經歷,比樓主一個參考。








Rank: 9Rank: 9Rank: 9


23432
23#
發表於 25-11-13 13:38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25-11-13 12:44
我估你回錯帖,上面已經回覆咗你。

我所見lB這些目標,時不時都改良課程內容及考試模式,去面對世界及社 ...

https://www.ibo.org/programmes/artificial-intelligence-ai-in-learning-teaching-and-assessment/

IB statement on AI

近日英國提出教育改革, 包括小學培養學生分別真假資訊能力

Rank: 5Rank: 5


2282
24#
發表於 25-11-13 13:46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25-11-13 12:22
我認為要真正了解lB課程,不是指IBDP這個高中考試。

十多年前我翻查資料,IB設計理念及初衷為咗外交官子 ...
謝謝你回覆, 對背景多些解, 讓我更清楚整個制度的基礎及學習方向.
有幾點共嗚

1. express and impress, know your audiences
同意無論是寫作, 跟演說一樣, 沒有一步到位.


模仿跟錯誤中的體會, 是家長陪小朋友學習時感受到的回饋.
能夠幫孩子一層層, 分次的去跟進改善, 好有耐心, 難得.
學校或家長把學習一刀切去求分數, 是教育的困境.
教育是否跟分數要掛勾, 我想是要.
但太早的掛勾, 握剎了需要長年磨練的知識學習.


2. 變則通
中文用英文模式寫...可以既, 起碼找到可以鑽研的方向, 就可以進步.
而我都是行 閱讀派, 英文做到後, 都一直在中文閱讀下努力.
中間阿仔個腦會shift 唔切, 對住本英文書跟我講點解好似隔左重山一樣, 見到間單既題目, 會跳左去另一個方向思想.
佢係校際battle of book 主力, 所以我是放心任由他自我修復, 因為他看太多書了.
要兩者交替, 真係要花多幾重功夫.


3. 同理心:
如你說ECA, 參加不同活動, 可以達到了, 家庭學校, 跟IB否影響更大.


4. Theory of Knowledge, 是什麼? 可以簡單講下嗎?










Rank: 5Rank: 5


2282
25#
發表於 25-11-13 14:04 |只看該作者
sabsab122 發表於 25-11-13 13:06
我幾時有話傳統小學英文好差?
我只係話如果本身英文差,又唔鍾意思考嘅小朋友就千祈唔好揀IB 學校。
傳統 ...
傳統學校是否靠背, 標準答案, spoon feeding...

我仔小六, 未讀完中學, 所以答案可能是, 可能不是罷.
我都是留空白, 試下客觀去看, 有時同一份考卷, 可以有不同方法去答.
都幾視乎學生理解力, 是念或分析.

當然, 學校及家長給予的空間及意見, 真是有幫助.
如何把問題系統化, 羅輯性分析及表達出來, 其實好多學校都做緊.

所以, 上文我說----老師給與時間逐步引導, 以及不單以成績分判斷, 真是對傳統學校的提醒.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591
26#
發表於 25-11-13 14:31 |只看該作者
poonseelai 發表於 25-11-13 13:38
https://www.ibo.org/programmes/artificial-intelligence-ai-in-learning-teaching-and-assessment/

IB  ...

多謝你的資料,IBO都幾快有啲反應,唔知香港教育局有什麼立場及如何捍衛學術道德?希望不是捉不到就過骨的態度!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591
27#
發表於 25-11-13 14:54 |只看該作者
加樂爹 發表於 25-11-13 13:46
謝謝你回覆, 對背景多些解, 讓我更清楚整個制度的基礎及學習方向.
有幾點共嗚

第四點,你可以去EK的「備戰大學」,在置頂有幾篇帖文都係我嘅分享,其中一篇係「國際文憑預科課程 IBDP」,入面#4就係講TOK。

其中有個連結係一個特別講TOK的網站,我係從中了解什麼是TOK。我只係想了解之後,可以跟兒子溝通。

點評

加樂爹    發表於 25-11-13 15:05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7Rank: 7Rank: 7


12037
28#
發表於 25-11-13 16:52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25-11-13 12:44
我估你回錯帖,上面已經回覆咗你。

我所見lB這些目標,時不時都改良課程內容及考試模式,去面對世界及社 ...
我唔知,学习能力中,有没有思考<真偽﹥?
自問,細佬自少,成绩並不是傑出。
而且,從不計和計較分数。

卻另外有一个特質。

他會質疑,所有輸入的知识/訉息。

所以,就数学来說。
他有一个体制,double check, triple check.
甚至,見到一题数学,未正式計,已经有4種計算方法。


AI時代,generate 答案,更快,更容易。
去認清真偽,需要,有心理(毫無防疫),有方法,…


細囝interm時,做过AI比赛,跟著Kong U, EE博士。
亜囝說,亜博士,自己加持咗d,不實際,不理想的,…

冠名之後,唔識以为係真ge.
有真正認知的。便知道有很多漏洞。

真至今時今日工作,
亜囝見著假资料,錯資料,
假方法,錯方法…

有時,最難,是由錯的,接手後,
变成啱。

又唔得罪人。

又好似好自然,d假/錯,忽然变正確。
所以,亜囝d同事都幾鍾意佢。


Rank: 7Rank: 7Rank: 7


12037
29#
發表於 25-11-13 17:25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stillgood20 於 25-11-13 17:57 編輯
ANChan59 發表於 25-11-13 12:44
我估你回錯帖,上面已經回覆咗你。

我所見lB這些目標,時不時都改良課程內容及考試模式,去面對世界及社 ...

再補充一点。AI與倫理。
其实,好多人,开始習惯使用AI.
並没有倫理衝突,

使用:就是顺利成章
不使用:  便落在別人后

一一一一

三四天前,偶遇新视频,开通一个月左右。

講中国文化, 前天/今天,講﹤易經>

漂亮的小姐姐,一本正经,打扮端正,有学者風範,
甚有觀眾緣。

如果,视频内容正确/吸引,應該是很不錯的事。

就可惜。

可能,她的內容,可能由DeepSeek/AI生成。
又唔核實。

德国莱布尼茨靠它(易經)研究出二进制算法。

假設,对易經没有認知的人也好。
邏輯上,一位德国数学,如何﹤先由学习易經>,
再如何經了解易經, 再硏究出二进制?

其实,AI也有思考紊乱。


Rank: 9Rank: 9Rank: 9


23432
30#
發表於 25-11-13 17:42 |只看該作者
stillgood20 發表於 25-11-13 17:25
再補充一点。AI與倫理。
其实,好多人,开始習惯使用AI.
並没有倫理衝突,

岑逸飛先生也有類似說法

Rank: 7Rank: 7Rank: 7


12037
31#
發表於 25-11-13 17:55 |只看該作者
poonseelai 發表於 25-11-13 17:42
岑逸飛先生也有類似說法
話分兩頭。
AI是好有用處,只是用的方法和自己調節。
跟人一样。
信義誠(二成),定信八成。

這跟岑逸飛先生的言论可靠性一样。

逐字逐句,去了解。

其实,係無人,無毛病的。

Rank: 7Rank: 7Rank: 7


13547
32#
發表於 25-11-13 20:02 |只看該作者

BBC

Rank: 9Rank: 9Rank: 9


23432
33#
發表於 25-11-13 20:19 |只看該作者
akys 發表於 25-11-13 20:02
BBC

10億美金,保險未必cover

Rank: 5Rank: 5


2282
34#
發表於 25-11-14 10:00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25-11-13 12:44
我估你回錯帖,上面已經回覆咗你。

我所見lB這些目標,時不時都改良課程內容及考試模式,去面對世界及社 ...
// 另一點係Al的偽造資訊及案例,reference,如何分別真偽?而且一篇文章或者報道入面有真有假,令人防不勝防,難道就有得佢將電訊詐騙再「發揚光大」?如效有效及有秩序使用Al係急不容緩!//

我會再細分問題:


1. 中小學AI 運用發展....這個本身有教署校本課程, 而課程考核很小涉及個人主見, AI教育程式設計本身是局限了應用功能, 最可能想像發生, 就係一些文科知識, 即係例如說成"南京事件....", 我想跟現時做法一樣, AI 用法, 跟書商與教署溝通同意下指引一樣.


2. 大專以上: 應該如你上文提出的問題, 從前只是plagiarism, 現在是無中生有, AI自己生成, 它可能是有道理, 對錯參半.... 其實我會再看嚴重一點, 現在可以說是進入到人類知識誰屬權的階段?  我這個想法有點誇張, 但係細諗下:


- 單獨看人類世界, 當大部份人認為對, 主流道理就是對.
- 現在有多一個party, AI, 學習力比人類強, 不單一方面, 是整體都強.  
- 在AI世代十年廿年後,  社會人事變化, 有誰有能力辨真假.
- 衆多AI 會產生, 百家爭鳴將會出現, 正如春秋時代, 最後整合, 統一到最強的幾個話事.
- 這是 結束了AI 主導了人類知識的過程階段.


...無解決方法.


有, 唯一是你儘快參與, 要做就係成就日後屬於自己能掌握的"最強大AI".


我純粹推論, 聽下各位想法.










Rank: 5Rank: 5


2282
35#
發表於 25-11-14 10:16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加樂爹 於 25-11-14 10:24 編輯
stillgood20 發表於 25-11-13 16:52
我唔知,学习能力中,有没有思考

問題好嚴重, 但又或者對於Alpha 及 Beta 世代既人唔會覺得有問題 (sadly)

以人類過住做法, 如你說

1. 使用:就是顺利成章, 不使用:  便落在別人后


我加多一項, 以08年金融海瀟:

2. 量化闊鬆 政策 贏左 財政緊縮 政策

AI 可能學習本性: " 人類世界本身都是以強者為王, 呃呃編編既手法, 拖到今日為止"





Rank: 5Rank: 5


2282
36#
發表於 25-11-14 10:34 |只看該作者
再想像多一點, 可以去到寫小說埸景...
人類為解決AI 掌控人類知識的問題, 會發明一種人類掌管意識形態的人體植入AI.

即是保留人類自由思想意識, 但人類的分析/分辨能力, 記憶力, 搜索資訊能力 會無限增強.


Rank: 9Rank: 9Rank: 9


22877
37#
發表於 25-11-14 11:28 |只看該作者
以下是我與人工智慧交流的一些經驗:
1. 提出清晰、完整且不含糊的問題。
避免提出過於開放或推測性的問題,例如「宇宙之外是什麼?」否則,人工智慧可能會給出意想不到或不可靠的答案。記住,人工智慧模型的設計初衷並非是說「抱歉,我不知道」。
2. 要求人工智慧「逐步」回答。
由於其底層架構,這些「魔法詞」會促使模型進行更深層的模式匹配和推理。這通常會產生更高品質、結構更清晰的答案。
3. 始終詢問:“你對你的答案有多大把握?”
這不會改變人工智慧的答案,但會告訴你它的把握程度——例如,90% 或 50%。這有助於你判斷對輸出結果的信任程度。
4. 調整“溫度”。
較低的溫度會使人工智慧的回答更加保守和一致(更高的把握度)。較高的溫度會使回答更加有創意和多樣化(更低的把握度)。
5. 調整“Top-P”值。
由於模型並非真正智能,而是依賴快速模式匹配,因此較低的 Top-P 值會限制可能的詞彙選擇範圍,從而導致更簡單、更可預測的答案。較高的 Top-P 值則會擴大詞庫,使模型更有可能產生不常見或「有趣」的詞彙。這就是為什麼您有時會看到一些很少使用的詞語——模型正在從更廣泛的詞彙庫中進行取樣。

如今,人們經常聲稱人工智慧可以幫助您開發完全無缺陷的程式。這並非不可能,但前提是您必須提供一份非常詳細的技術實作規格。
如果您的規範不完整或包含模糊不清的部分,人工智慧會創造性地填補這些空白。結果可能有效,也可能無效。更重要的是,如果沒有進行全面的審查,您可能根本意識不到其中隱藏的風險。在軟體開發中,工作量通常大致分配如下:
- 30% 準備工作(收集使用者需求、將其轉化為技術需求、編寫功能和實現規格)
- 30% 實際編碼
- 30% 調試和測試
- 10% 文檔編寫

對於像微軟或谷歌這樣的大公司來說,人工智慧模型現在可以接管大部分編碼階段的工作——這些工作通常由應屆畢業生完成。這也是這些公司不斷裁員的原因之一。然而,規模較小的公司通常不遵循嚴格的開發週期,而且依賴的人員也較少,因此它們裁員的空間也較小。相信其它行业也差不多.

實際上,當前的人工智慧浪潮正在掏空人力資源人才金字塔的底部。它對中高層職位的影響並不顯著——至少目前是如此。正因如此,一些有遠見的人士認為,未來許多公司可能只需要一個人就能運作。

Rank: 5Rank: 5


2282
38#
發表於 25-11-14 11:56 |只看該作者
twhkleung 發表於 25-11-14 11:28
以下是我與人工智慧交流的一些經驗:
1. 提出清晰、完整且不含糊的問題。
避免提出過於開放或推測性的問題 ...
謝謝, 長知識.
我想, 這樣學習去迎向AI, 了解及學習AI素養, 更重要.

點評

twhkleung    發表於 25-11-15 01:10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591
39#
發表於 25-11-14 13:24 |只看該作者
stillgood20 發表於 25-11-13 16:52
我唔知,学习能力中,有没有思考

分辨真假,以自己有限經驗係有嘅!

遲啲再深入去講。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591
40#
發表於 25-11-14 13:49 |只看該作者
twhkleung 發表於 25-11-14 11:28
以下是我與人工智慧交流的一些經驗:
1. 提出清晰、完整且不含糊的問題。
避免提出過於開放或推測性的問題 ...

最近開始甞試用Al去做產品設計,主要是圖像,兒子刚好回港休假,他教我用不同Al tools,整體來講Al係左抄右抄,結果強差人意,要用得順手要花很多時間去訓練fine tuned 字眼及descriptions and specifications。

對我最大幫助係有時它誤解我的意思,產生一些不太合理的rendering,不過入面也有一些亮點,我會保留這些亮點。這試亮點有機會係天馬行空,讓我可以paradigm shift,但去到詳細機械,電機,電子設計時,也有很多挑戰。

它的圖像設計不會考慮知識產權,特別係design patent,我如果用它抄襲來的作藍本深入設計,賣得唔好會好啲,賣得好肯定俾人告硬。

它也可能留咗我嘅概念descriptions,如果有人問到差不多嘅內容,我嘅概念會被Al借給其他人用。同樣它也有機會將別人問的題目,-雞幾賣給我。因為不同考量,我會多在冇乜頭緒時作brainstorming,尋找一些ideas,而非解決方案,牽涉到後續專利嘅嘢,要緊而慎之。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 回覆
你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