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升中派位 沙田培英中學
樓主: 小師妹
go

沙田培英中學   [複製鏈接]

Rank: 7Rank: 7Rank: 7


13224
161#
發表於 12-12-17 02:11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sy_ma 於 12-12-17 02:12 編輯
Ben2004 發表於 12-12-16 14:53
在書中, 可看到這位培英家長為何決定放棄培英, 讓女兒在家上課homeschool.  書中提及作著對培英的校風和邱校長的觀感, 值得一看...

謝謝介紹,很有興趣知道,會找來看看的


只看過陳曉蕾對張惠侶的介紹:http://leilafeature.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3833149

升學不重要


張惠侶和香港一般家長很不一樣,她不介意兩個女兒文思文莉是否能升讀大學:「香港大中小學的校長,都是以進大學為目標,好扭曲。我當年是媽媽說不唸大學找不到工作,可是現在年代不同了,讀大學也未必找到工作、有錢、或者做到自己開心的事。」
這不是隨口批評,她加入過女兒學校的家教會,當過家教會主席、家長校董,上過中大教育學院的校董培訓班,並且因為工作不斷訪問香港的學校。


她認真思考教育目的:除了知識增長、判別是非,可以助解決生活中的各種挑戰,而不是像香港學校把學科成績和成長、未來成就掛釣。對兩個女兒,期望是愉快學習、愉快成長,成為對社會有貢獻,有責任感的人。「有了這素質,自然會做應做的事,比學科成績重要太多。」她說。



環遊世界五年
張惠侶的女兒很早便沒有去學校:一家四口坐帆船環遊世界了接近五年,在船上,爸爸退休水警警官Arni Highfield是負責訓話的校長,媽媽是執行的班主任,曾經監製港台節目《頭條新聞》的姨媽張惠儀,也上船一年當助教。


2005年初旅程開始時文莉六歲、文思四歲,爸爸查到帆遊的家庭多選用美國Calvert School的家教教材,上網訂購一年級和幼稚園的兩材教材,不但有英、數、科學等課本習作,還有美術用品和文具。「教師手冊好厚一本,只要你識字,跟著做就行。」張惠侶說得很輕鬆,夫婦都深信開眼界比待在課室重要,並不擔心日後上學有銜接問題。
(在赤道學Equator)


每一天,都是「上課」:地理科、生物科、歷史科……兩個小女孩用電腦資料做報告,閱讀大量課外書,又跟著媽媽設計的工作紙學中文。偶然上岸,兩個女兒便會在當地學校上課,包括南太平洋偏遠小島的村校三天、紐西蘭北島的鄉村學校兩個月,澳州昆士蘭的中央小學兩星期等。


2009年底回到香港,一家四口去了六間小學面試,最後選擇了一間小型的屋邨津校,因為校長老師都很有心,學校推行融合教育,學生包括過度活躍症、聽障等。張惠侶還加入家教會,一年後當上家教會主席,成為家長校董。



扭曲的教育



「同學們,吃什麼肉?」英文老師兼班主任問。
「烏龜!」剛上學的文思興高采烈地說。
老師的反應是:別傻了,然後繼續問其他同學,文思那天好失落地回到家裡。如果當時老師追問一句:你有吃過嗎?其他同學也許有機會知道世界上有些地方會吃烏龜肉,也許也不會開始取笑文思的中文:「你咁無用!」


文莉比妹妹適應學校,可是升上中學後,每天回家都累得不說話,她寧願早點睡覺,天天清晨五點主動起來做功課。開學一個月,班主任在家長會說:「現在開課的蜜月期過了,學生要開始讀書啦。」張惠侶馬上舉手:「蜜月期?那怎樣才叫多功課?」其他家長也陸續發問,有個還哭了:「我晚晚都和孩子做功課到半夜!」


「香港上學就是這樣的了。」、「人人都這樣,難道你不做?」、「成績不好怎入大學?」這是一般香港家長的回應,但張惠侶想的是:「值不值得?」



學校不是社會



海上生活五年,連本地生活也得適應吧,離開學校,會否影響社交能力?
「可是學校根本不是自然的環境,上班會規定午餐也不能說話?上司會這樣高高在?香港學校裡的人際闗係,不是必然的。」張惠侶看到的,是兩年來,兩個女兒漸漸由充滿自信,滿腦子意見,變成對事物沒看法,問任何問題,多數回一個「聳聳肩」一臉沒所謂,每天都累得沒精打彩。


最初她還努力積極,請女兒留意學校裡有趣的事,放學後說三件,一連問了個多星期,三件趣事都是午餐吃了什麼,後來換了飯商,連吃飯也沒什麼好談了。「如果再待在香港的學校,女兒的健康和心智都有影響。」張惠侶認真地說。
可是這些不都是磨練?
「磨練可以有其他機會。」她回答得更快。兩個女兒都接受小風帆訓練,並且代表香港出賽,那是非常嚴格的訓練,然而對於學校都不看重。中學老師知道文莉將來有志代表香港出賽, 卻直接說:「讀書更要緊。」文思連報讀體藝中學,連面試機會也沒有。
張惠侶說之前和體藝中學的校長通了十次電郵,最後一封她寫道:「我以為文思起碼會有機會面試,你的決定,讓我們決心在家上課。」


感覺如下:

她兩個女兒自小沒有受過正規教育,較國際學校學生更難適應香港傳統學校的生活,張惠侶能選擇沙培,足證她認為沙培跟傳統的津中有很大分別。

不過,我挺懷疑她所說,會有學校規定午餐不能說話嗎?(肯定不是中一已放學生上街吃飯的沙培,要不然,不會有中一生樂於享受可買飯回課室吃的"特權")定這規矩,不是擺個無無聊聊的艱鉅任務給老師嗎?我不是說,張有可能說謊,但每個人都有其盲點,當她和她的女兒在跟整個社會主流價值對抗時,有些事就很難拉遠和寬容去看。

她可能離港太久吧?想不起整個香港社會對分數勢利的頑固程度有多大。說實話,假如沙培的老師對文莉說,儘管去練習參賽吧,學業就暫不用管了,那其他知悉事件的同學,會有什麼反應?她細女亦同為香港代表,但體藝就是不肯收她,為什麼?她也未免太高估一所傳統津中對抗主體價值的能力?

Rank: 7Rank: 7Rank: 7


13224
162#
發表於 12-12-17 02:34 |只看該作者
另,就功課量的問題,我囡的經驗是:不同老師,有不同的教學方法。不同的同學,對功課的承受量也不同。有些同學,喜歡當日清完所有老師佈下的功課,無論那些功課是否規定翌日還是下周交。有些同學,很努力地搜集資料做功課,也費時。以我囡來說,她確實有一個相當長的蜜月期,後來的功課量確實也增多了,但在可接受範圍。

觀乎她班,有那麼多同學有閒去作非功課的文章/小說上載到沙培網,似乎功課量都不那麼大?

除了做數(不過,她好像在學校已計了很多,少見她在家做數),我囡覺得最重的功課,自然是作文、交報告、寫讀書報告等。寫文,因認真程度不同,費的時間相異很大。
還有項她認為很重的功課,就是默書和小測後的改正。由於她默書幾乎次次不及格,改正的量是要罰抄兩次,而小測,通常要抄錯了那道題,如果錯的題多,要抄的也多。

學語文的方法好像沒有甚麼捷徑吧?中文,又不能拼音,除了抄,還有甚麼方法讓學生懂得寫字?我是不大想得出來,頭痛中……
(別告訴我多看課外書可改善默書能力,我囡的中文閱讀質雖不是那麼佳,但量向來好。今天學校親子旅行,她不肯去,說要留在家中溫習,結果我回來就幫她收拾亂放的書本和漫畫,總共有一本漫畫,兩本嘉薰醫生,一本故事詩中尋和跟爸爸出去吃東西時帶的希臘神話故事,在初中生來說,這天的閱讀量不算少?不過,似乎溫習量=0?

Rank: 7Rank: 7Rank: 7


13224
163#
發表於 12-12-17 02:56 |只看該作者
另外,可能我囡見得世面少?她幾乎每天都有上課的趣事跟我分享?下課是累,所以回家先嘆雪條和初小圖書,再睡一兩個鐘,才開始做功課。香港小孩平日的生活確實是圍繞功課為主,這確有點遺憾但是,簡樸的生活,不見得對成長期的孩子全無好處?

我當然羡慕張惠侶為她女兒提供的擴闊眼界的條件,但四海為家,卻少了錙的重量,令我聯想到華格納"漂泊的荷蘭人"那種重覆迴轉的沉重無奈。我情願女兒在小眉小眼的家想像她那偏向俗艷的幸福(一個獨偏愛公主書的人,有什麼深度可言?

點評

Yanamami  我的8歲女升小時已離棄一切有關公主的事物了......老人精.  發表於 12-12-17 08:03

Rank: 5Rank: 5


1650
164#
發表於 12-12-17 10:22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frogfung 於 12-12-17 13:02 編輯
Ben2004 發表於 12-12-16 14:53
對培英有興趣的家長, 建議可看一看以下的一本書.

   張惠侶 所著的 "我的孩子學的不一樣 (在家上課homesch ...

Dear Ben 2004:

可否引述有關"培英"的部分給大家分享?
無論書中所引述是 好 or 差. 都可讓大家各自去讀解.

這不單只是培英的問題, 是指香港的教育制度問題.

如果 我有她的資源及無須考慮孩子的以後的現實生活. 我都會考慮.

例如報讀 陳智思的小學.

Rank: 5Rank: 5


1650
165#
發表於 12-12-17 10:23 |只看該作者
del.                                 

Rank: 5Rank: 5


1650
166#
發表於 12-12-17 16:22 |只看該作者
~Why have you picked Shatin Pui Ying
College for your daughter?
H(張惠侶): First of all, I didn't know much about
Shatin Pui Ying. When we came back, I
heard of its name. Some people told me
about the famous musicals of the school.
We bought tickets to see it and it was brilliant.
So that was the first impression.
Later, we had to find a secondary school
for Molly and so we came and listened to
the talks and we were pretty impressed
with some of the programs in school. I
think it is much easier for Molly and her
sister to find an English medium school.
Before, they were really struggling in the
Chinese school. Also the headmistress
stressed very much on extra-curricular
activities, something that really means
most to me. So added together, we chose
Shatin Pui Ying.

Rank: 5Rank: 5


1650
167#
發表於 12-12-17 16:27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frogfung 於 12-12-17 16:27 編輯

~What do you find about Pui Ying School? Is it good? Do you enjoy life here? Can you adapt to the new environment of a grammar school?

Molly女兒: It’s really good although I think sometimes there’s a
lot of homework. I hate homework! We are not just students, we are people. I’ll not let my life revolve
around school. School is important but it’s not the most important in your whole life
! ♫

理想與現實的分別.

Rank: 6Rank: 6


6578
168#
發表於 12-12-17 21:59 |只看該作者
回復 frogfung 的帖子

FrogFung,

簡單說, 書中作者對培英學校及邱校長的觀感是十分正面.  張女士放棄的, 實質只是香港的教育制度!

現引書中部份內文, 供大家參考:

p.184

文莉只是中一, 中學校長雖然想文莉繼續留校, 但也完全明白我們的需要, 更作出非常開明的建議. ....

如香港的教育界都如培英中學的邱校長那樣開明有彈性, 香港教育或會有希望. 她不單明白亦支持我們的選擇, 更主動建議文莉當交換生, 甚至容讓文莉homeschool之餘, 繼續參與校內活動甚至部分課堂, 且立即在家教會諮詢其他家長意見. 外子直讚校長是 a breath of fresh air.

僅此分享!

Rank: 5Rank: 5


1650
169#
發表於 12-12-18 16:42 |只看該作者
回復 Ben2004 的帖子

Ben 2004

多謝分享.

邱校長真是位有心人.

Rank: 5Rank: 5


3727
170#
發表於 12-12-18 18:03 |只看該作者
烏龜的例子令我想起陶傑曾出過類似想法,香港小學上VA,叫你畫夜空,如果有小孩畫了一個色彩繽紛星星月亮太陽同在的夜空,分分鐘會被打回頭。因為老師會告訴小孩天空是黑,太陽同月亮並不會同時出現。而陶傑就話老師冇看過梵高的starry night ,也不知北歐地方夏至前後太陽同月亮同時出現。我相信學校老師並非不知道有人愛吃龜肉,但在緊急的課程安排下,一個老師不能為了一名學生而要用上課時間講其他野,所以只好唔理佢。

點評

csy_ma  咁啱既?我囡啱啱既畫畫功課,就係參考梵高既星夜,畫一幅同夢想有關既畫  發表於 12-12-20 16:59

Rank: 7Rank: 7Rank: 7


13224
171#
發表於 12-12-20 16:53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sy_ma 於 12-12-20 16:57 編輯
Ben2004 發表於 12-12-17 21:59
回復 frogfung 的帖子

外子直讚校長是 a breath of fresh air

謝謝分享

跟我開PTA所見的感覺相似。

通常入得去PTA,會有兩種傾向既家長:一係好helpful,同時都傾向傳統建制,學校有咩會幫忙,但好少提異議;另一種係意見多多,幾有創意,但又未必睇清楚現實情況既。

老實講,老師係一個煲蓋蓋好多個保既,佢地諗到既來年計劃,梗係做一d行之有效既舊嘢穩陣,不過,咁就同社會既建制一樣,行耐咗就會滑咗瓦,係需要有創意既家長放d新意入去。不過,唔係間間學校都歡迎具創意既家長既,培英都ok。老師講實行家長建議既難處,但唔會全然否定。佢地會講一些往日既經驗,再抽出建議可行既部分,請家長再統籌個細小小既活動,試吓個可行性先。

好似去年有家長提出,想學校開西班牙文班,學校聽咗,唔會因為想學既學生可能唔多而束之高閣,而係想想有乜方法令其可行。學校於是今年特地要求交換生係來自西班牙為母語既地方,結果,來自墨西哥既交流生亦藉著開西班牙文班來多跟同學接觸,達到雙贏。

我諗,校方對學生提出既幾奇特既意見時,亦不會一刀切反彈,而會改進其方法以達可行目的

(我囡話,對於平日好鍾意舉手講嘢又言之無物既同學,老師係採取配額制,限制佢地每日發言既限額)


點評

frogfung  所以pta就須要你們做新血啦  發表於 12-12-22 21:46

Rank: 5Rank: 5


1650
172#
發表於 12-12-20 18:11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frogfung 於 12-12-20 18:11 編輯

回復 csy_ma 的帖子

csy_ma :

是否知道 1a班的兩位外籍學生是否經統一派位, 還是 經校生特別收生 ?
兩位的中文水準如何 ?

Rank: 7Rank: 7Rank: 7


13224
173#
發表於 12-12-22 00:07 |只看該作者
frogfung 發表於 12-12-20 18:11
是否知道 1a班的兩位印度裔學生是否經統一派位, 還是 經校生特別收生 ?
兩位的中文水準如何 ?

兩位印度裔學生,其中一位在香港出生,另一位不是。我跟香港出生那位同坐過的士(朗誦比賽後回校),她的廣府話流利;但據阿囡說,她們課餘都較傾向用英文溝通,相互之間則用印度話。

據我囡謂印裔港生的自述,其中文中史科相當糟糕,取得大約不到一成分數?我囡以前聽聞,她們連上中文課,也拒絕說中文,在跟她們聊天時求證,遭否認了。但她們可豁免修習普通話。

至於數學,阿囡跟她們也同在補底班。據聞,她們的腦筋運轉速度不算太好,常要求阿Sir一次又一次地解釋,旁聽的阿囡也覺得有點悶和著急,難得阿Sir很有耐性。

阿囡也跟她們同組上英文課,當阿Sir留若干時間予班上學生查字典時,兩位小姐會舉手謂,阿Sir,這文章我們沒有任何生字不懂,不用費時查字典了……阿囡跟我說起這個,是因我囑她別因種族不同緣故而不跟人交往,她以此為由,指非關種族事。跟著我沒有再要她釋出善意。後來,聽說阿囡成了那位非本港出生同學少有的本地學生談話對象(可能因有次被同組準備劇本),雖然,她會像新聞報告的方式告訴我對方主動跟她聊天,大概就因為罕有。

她答應會找機會問問她們是經甚麼渠道進校的。

點評

Yanamami  我女學校今年F1也有個印巴籍的學生, 其父入了家教會, 曉講廣東話.  發表於 12-12-22 00:27

Rank: 5Rank: 5


1650
174#
發表於 12-12-22 09:31 |只看該作者
回復 csy_ma 的帖子

多謝, 睇黎她們唔似經統一派位入培英.

其實我想提出的是: 正如有其他家長指出 "邱校長那樣開明有彈性, 香港教育或會有希望.....校長是 a breath of fresh air."
因為如果單純從DSE /jupas入U率去考慮, 收這兩位印度裔學生是不化算的
以她們目前的中文成績, 要考得3/4/5 可能有一定的困難.因而會拖低學校的jupas入U率 1.4%.
但邱校長卻依然肯接收.我自己就好配服及認同校長.

Rank: 4


985
175#
發表於 12-12-23 19:28 |只看該作者

回覆:沙田培英中學

請問各位家長,填寫自行分配報名表時,小兒現在是幼童軍,咁使唔使填埋落去?另外沒有獲獎的課外活動(eg.游泳)又使唔使填埋落去?迷惘中。。。所以想請教各位。。謝謝!



點評

csy_ma  幼童軍乃長期訓練?自然應填沒獲獎的…那就要看您囝囝獲獎項目多不多?太多的,就要精,如沒體能的課外活動,填也不壞,有參賽證書嗎?  發表於 12-12-23 23:10

Rank: 6Rank: 6


6578
176#
發表於 12-12-25 14:54 |只看該作者
最新的 2012年11月份 由教育局質素及校本支援分部 所發出的

  沙田培英中學 "校外評核報告"

現以可在校網內觀看.  以下是連接網址:

  中文版: http://www2.pyc.edu.hk/Report/2012ESRReport-chi.pdf
  英文版: http://www2.pyc.edu.hk/Report/2012ESRReport-eng.pdf

希望大家能對沙培有更多了解.

點評

frogfung    發表於 12-12-27 20:12

Rank: 4


985
177#
發表於 12-12-25 19:07 |只看該作者

回覆:csy_ma 的帖子

Thank you!!
還想問除咗學校嗰申請表,仲使唔使額外整一份portfolio ?定係只提交學校要求的成績表和獎狀副本就可以了!!



點評

csy_ma  您想整就整,唔整都冇咩相干?第一輪,都主要睇教統局排名同面試表現?  發表於 12-12-29 14:59

Rank: 5Rank: 5


1378
178#
發表於 12-12-27 00:09 |只看該作者
摘自明報 :(入U率真係唔多掂)
入讀本港大學率
(只限大學學位課程,包括政府資助和非資助)︰  58.9%  
入讀本港大專文憑率
(大專副學位、高級文憑、文憑課程,包括政府資助和非資助)︰  31.8%  
入讀海外大學率︰  5.7%  

Rank: 3Rank: 3


248
179#
發表於 12-12-27 17:58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babypigs 於 12-12-27 17:59 編輯

以BAND 1 B中學校來說,其實已經係好成績。

點評

pineapple0983  agree!  發表於 12-12-27 18:37

Rank: 7Rank: 7Rank: 7


13224
180#
發表於 12-12-29 15:10 |只看該作者
siulan888 發表於 12-12-27 00:09
摘自明報 :(入U率真係唔多掂)
入讀本港大學率
(只限大學學位課程,包括政府資助和非資助)︰  5 ...

請參考ChiChiPaPa既比較:
中一入學水平大比併
http://www.edu-kingdom.com/home.php?mod=space&uid=35057&do=blog&id=2551

DSE優良率
http://www.edu-kingdom.com/home.php?mod=space&uid=35057&do=blog&id=1881

除向谷學業既曾肇添外,沙蘇同沙崇都好過沙培

沙蘇聽講係朝中有人,較易熟悉新模式,能否繼續優勢,可能要睇多幾年。沙崇聽講到S2就開始谷?不過響區內都好受歡迎。

假如要既係考績,點解唔揀曾肇添?1A,谷學業,紀律嚴。沙田區既好處,就係因為每間好學校都有不同風格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