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674 小時
- 最後登錄
- 19-4-14
- 國民生產力
- 124
- 附加生產力
- 4257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7-8-19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4486
- 主題
- 57
- 精華
- 5
- 積分
- 8867
- UID
- 153419
 
|
回復 問號mama 的帖子
呢個思維係唔啱既. 我用下面既例子解釋一下. 假設今年既考生同學額都係60,000, 下年少5400人.
假設教育局2013年咩都唔做.
2013年band1學額 = 20,000
2013年band1人數 = 60,000 - 5,400 / 3 = 18,200 (band2 及 band3 = 18,200)
如此一來, 有 1,800 band2生能考到band1學校, 3,600 band3生能考到band2學校, 而可能有106間band3學校因為收生不足51人被迫殺校. 學校由410間變為304間. 有18間band1學校因為收咗1,800個band2生而降為band2, 而有36間band2學校因為收咗3,600個band3生降為band3.
2014年教育局都係唔做嘢, 其實經上面一役, 事實上band1學校/學額已經不知不覺蒸發咗. 如果2014年升中人數再跌2,700.
2014年band1學額 = 18,200 (band1學校係因為主要收band1生先為之band1)
2014年band1人數 = 17,300
但係之前冇咗106間band3學校, 結果 17,300 band3生編入剩餘既band3學校同band2學校, 原本既band2學校即時降band變band3學校, 而band1學校亦無法倖免要降落band2. 呢個惡性循環不斷進行, 年年減人數, 年年蒸發學額, 有咩意思?
如果教育局按比例每年減每班人數, 維持唔殺校.
2013年band1學額 = 18,200
2013年band1人數 = 18,200
2014年band1學額 = 17,300
2014年band1人數 = 17,300
咁就唔會有banding嚴重錯配問題. 家長只睇到學額少咗, 但忽略咗各band人數都少咗既問題. 反而學額減咗, 人數減咗, 競爭%都係咁上下, 先可以維持生態平衡, 所以唔存在唔公平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