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13 小時
- 最後登錄
- 24-8-13
- 國民生產力
- 0
- 附加生產力
- 1010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13-4-16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405
- 主題
- 10
- 精華
- 0
- 積分
- 1415
- UID
- 1180429
 
|
回覆:simonkawah 的帖子
我相信津貼中學一定不喜歡直資學校,原因大家都知道,如早收生,收了大部份band1,2頭的學生。直資要收到肯比錢的學生家長報名,便要出盡法寶。在家長角度來看,大家各有所好,有些認為直資資源多,而大部份都是英語教學 (這也是大學用的主要語言),子女亦可以有更多不同的發展及活動,不用等最後一次呈分試,令家長子女關系緊張,太大壓力。但有些家長認為子女應享有12年免費教育。大家各取所好,比大家多個選擇而已。
其實直資的出現我也不太清楚, 但直資校的收生可以更自主,吸納一班有質素(可包括成績,才藝,操行),潛力的學生。直資收費亦有平有貴。這也是學生家長的選擇。沒有絕對錯與非。大家各取所好而已。
其實分band的制度,我個人認為已不合時宜,為何要勉強將子女分級,他們不是商業產品,但我們生活在香港也要令子女承受被分band的過程。但即使現在是band2,3也未必是永遠的,上到中學的學習模式完全不同。
家長子女在被動的社會中唯一能採取主動的便是可以報直資,其實選校分析,家長要付出很多時間心力眼力腦力。為自己愛的子女付出,很多父母都願意。父母生下孩子便有責任教養他們。
當然,如果子女成績斐然亦不愁優質的津中收讀,但又有幾多個真是成績最頂級的呢?有些小學第1及第10名就只可能在某科中,英或數學差1分,但全級已差10名,第9名和第10名只差0.01分。如果子女考30,40名,某科成績只差3,4分便成為band2了。難道這幾分便要將自女定band,這說得過去嗎?
以上是個人感受而已,不是針對任何EK朋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