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升中派位 減人頭入英中機會反增 「211」方案學額減幅不及新生跌 ...
樓主: elbar
go

減人頭入英中機會反增 「211」方案學額減幅不及新生跌幅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493
21#
發表於 12-11-27 20:49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elbar 於 12-11-27 20:50 編輯

中學網頁列學額顯示減派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21127/18081707



■津中議會主席林日豐

中學學位分配委員會明日將討論來年因應中一減派的安排。明年1月接受申請的自行派位,參加減派的中學將因而減少一至二個自行派位學額,教育局不會在官方的派位手冊中列出,只會規定各校在網頁列明學額數目。

上學年進行的自行派位,各官津中學以每班36個學額(34個派位和2個留班位),計算出佔總數三成的自行派位學額。若每班減派一個,開五班中一的中學,自行派位學額將由過往54個減至53個,四班中一的中學則由43個減至42個;若每班減派兩個,五班和四班中一的中學,其自行派位學額將分別減至51個及41個。

上次各校的自行派位學額,多數是43或54。但明年各中學有的不減派,有的每班減派一至兩個,家長難以自行計算。教育局發言人表示,只會要求學校在網頁列出自行派位學額。

校長不滿手續繁複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昨出席津中議會周年大會時表示,已收到各校明年中一減派意向。昨會上仍有校長爭取明年每班減三個,有校長也不滿申請減派手續繁複。新任津中議會主席林日豐指出,明年升中學生人數減少8%,即使全港中學每班減派兩個,整體學額減少5.8%,他認為無損家長選報心儀中學。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493
22#
發表於 12-11-28 17:15 |只看該作者
吳克儉函全港校長 釋除中一減派疑慮

http://the-sun.on.cc/cnt/news/20121128/00407_012.html


為釋除教育界對中一減派方案的疑慮,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昨去信全港中學校長解釋方案內容,重申收生上限原則上維持區本或校本選擇每班派位人數,另加兩個重讀生名額。教育局會就學位調撥事宜諮詢中學學位分配委員會,該委員會今日開會討論。

人口回升須還原

吳克儉在信中指,當局在下學年至一五/一六學年期間,採用「一、一、一」或「二、一、一」減派方案,下調每班派位人數,但採減派方案的公營中學,須承諾當中一學生人口回升時,將根據減派幅度,逐步增加每班派位人數,至還原到現時每班三十四人。

不過,香港教育專業人員協會於過去數天就減派方案進行調查,成功收到一百一十位校長回覆。調查發現,八成三受訪校長不滿減派方案,當中以沙田、屯門及東區表示不滿的校長最多;另有五成五受訪校長表示,減派方案不能解決其任職學校未來數年的收生問題。教協呼籲中學學位分配委員會成員於今日會議,作出符合中學界整體穩定的建議和決定,教育界立法會議員葉建源亦將在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提出對教育局的遺憾動議,追究當局。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493
23#
發表於 12-11-29 12:47 |只看該作者
小學校長促公布升中學額

http://www.singtao.com/yesterday/edu/1129go02.html


  中學學位分配委員會昨舉行會議,確定下學年中一入學安排,據悉全港中學選擇「二一一」及「一一一」方案,仍有待當局審批及確定數目,故各區供自行分配學位仍未敲定,引起小學校長代表不滿。身兼委員的津貼小學議會顧問張勇邦,促請當局在十二月七日派表前,向各區小學提供學位數據,以便學校協助家長選校。

  昨日舉行中學學位配委員會會議,決定下月七日通過小學派發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表,並如期於明年一月三日至二十三日接受申請。據悉,有小學代表不滿當局迄今未完成審批「二一一」或「一一一」方案申請,令各區中一自行分配學位數據仍欠完整,小學及家長無所適從;亦有代表不滿當局討論減派方案時,未有充分諮詢小學界意見。消息指,中學代表對於如何公開減派後自行分配學額,仍未達共識。

  委員之一的津貼小學議會顧問張勇邦指,下學年中學選擇減派方案各有不同,但迄今資訊並不透明,對家長選校造成困擾。他促請當局盡快公布各校自行分配學位數目,以便小學與家長及早部署。

  教育局回應指,中學須一如以往,在家長遞交申請表前公布其收生準則及比重,以及可供申請的自行分配學位數目,並把有關資料上載學校網站、張貼學校當眼處,或書面提供給申請人。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493
24#
發表於 12-11-29 12:48 |只看該作者
官中不減派 津校促交代 恐掀骨牌效應 211方案或失效

http://news.mingpao.com/20121129/gha1h.htm


教育局為明年中學收生方案與中學界談判逾1個月,才達成「211」減派方案,容許中學明年每班收生減少兩人。但本報獲悉,全港逾30間官校包括英皇、皇仁等13間英中名校,由於有聯繫官小,因此大部分將不會參加減派,維持每班學生36人,變相向同區收生困難的中學搶學生。有津中不滿教育局帶頭不減派,促盡快交代。

教育局下月將公布各中學明年中一的收生學額,部分中學亦已在網上張貼明年自行分配學位申請表。其中官中名校英皇書院和皇仁書院,還有處於收生重災區屯門的屯門官立中學,均在表格上列明明年自行分配學額為43個。由於自行分配學額不可多於總學額三成,因此該校中一總學額為四班143個,即每班36人,變相不參加減派。不過,另一處於收生重災區的沙田官中和荃灣官中,則在學額一欄列明「暫定」為43個。

違共識 自動減派變自動豁免

按中學與教育局早前共識,所有津貼和官立中學全部以「111」方案為基礎自動減派,若中學設一條龍、直屬和聯繫小學,則可申請豁免。

不過,日前教育局去信中學則有不同版本,該信指如果聯繫中學去年收生用盡取錄聯繫小學的升中名額,則會自動豁免減派,毋須再經申請。相反,若要參加「111」或「211」方案,則需先諮詢聯繫小學並獲校董會批准,然後再申請減派。

教局:官津校安排無異

教育局發言人指出,採用一條龍/直屬/聯繫運作的公營中學,應盡量照顧其小學選擇升讀所屬中學的升中學生,因此所有公營中學皆有豁免安排。如有聯繫官中的聯繫學位使用率達100%,又希望選擇「211」或「111」方案,它同樣諮詢其小學,並獲學校管理委員會同意,再向教育局申請,強調官校與資助學校的安排無異。

不過,全港30間官中只有長洲官立中學沒有聯繫小學,其餘29間均與至少1間官小有聯繫,而所有官校的校委會由教育局主導。有津貼中學校長指出,若教育局拒絕帶頭減派,與津中共渡時艱,官校校長不可能申請減派,配合地區情。該校長指,英中官校不減派,家長便傾向選報學額較多的官校,同區津校英中或會效法放棄減派,引起骨牌效應,令方案失效。

津中議會主席林日豐表示,理解個別受歡迎官校一直學額不足,故接受部分有困難官校不減派。不過,學界一直期望官校執行教育局推行的新措施,希望有空間減派的官中採「111」方案,甚至歡迎官中採「211」方案,與學界共渡時艱,以及希望教育局交代官中最終減派方案。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493
25#
發表於 12-11-29 19:08 |只看該作者
小班一刀切 反進退失據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23018ee6-bd09-4d3f-9e79-7eb0711cc2a1-811776


小班教學議題最近又再熱炒;筆者指,若要提高教學質素,須改善教師待遇、減少課時及吸納人才加入教學工作。


撰文:三十會 陸瀚民
欄名:小班爭議

適齡入讀中學人數將於未來數年大減,按照政府數據,明年中一學生將大降5,400人。因此,「小班教學」議題最近又再熱炒,成為國民教育之後另一政治戰場。

在學生人數大減問題上,教育局近日與校長及教育業界達成共識,方案主要為消除學生不足引起殺校和超額教師的情況;這問題亦引起部分教育界領袖再次爭取全面開展中學小班教學。

是次爭取小班行動以教協為首,其建議以學生人數大減為契機,中學每班減收3至4人,最終達至25人小班,提高教學質素,亦免除有中學被殺。

對學生而言,小班教學從來是希望增強學生學習效能。常理認為,班中人數減少,師生應有更多互動。不過,筆者曾接觸不少前綫教師,並綜合筆者當年教學實習經驗,常規課堂教學大部分時間以講授為主,就算是「示範課」(行內稱為「睇堂」),當中師生問答互動、引起學習動機環節也不到三數分鐘;因此,以一節40分鐘課堂算,幾分鐘互動,無論對35人還是25人一班,影響甚微。

小班教學 教師工作量必減?

對教學而言,有香港教育學院教授舉例指出,以往大班主要由教師講課,學生普遍被動學習;透過建構學習法,教師提供學習機會及材料,學生多提問,學習過程就變得主動。因此,小班教學的精粹是由講授轉變為多互動的教學法:例如筆者的高中語文老師就是採用「自由辯論」的教學方法,即課堂中師生不斷互相問答辯論,加快學生由輸入知識、處理到應用的循環。因此,小班教學不能獨立推行,這必須輔以強化師生互動的教學法,才有可能增加學生學習效能。

筆者諮詢前綫教師對小班的意見時,他們第一反應是「改簿數量」可能減少,第二感覺是「有助解決課室管理問題」。現任教育界立法會議員於2003年3月在《星島日報》撰文分享內地經驗時,倒有以下描述︰

『我到上海時,想不到訪問了5所小學,當地的老師幾乎都異口同聲地說,教小班比教大班還要累!這其實也出乎他們自己的意料之外……問題是,轉了小班之後,大家都不滿足於這老一套教法。說到底,小班本身不是目的,通過小班進行更好的教育才是目的所在。』(節錄)

因此,教育界及社會必須明白,雖然每班學生減少,但教師要花更多時間接觸及了解每個學生的個別需要,教師實際上工作量未必減少。

對家長而言,家庭教育學院於月前公布的調查結果稱,7成家長贊成在毋須額外撥款的情況下推行小班教學。現實是,若全面推行小班教學,意味於第一組別的英中、名校的收生人數也會遞減;如一些老牌名校每班仍然收生30多人,將其每班人數降至25人,7班來算,一年就減少約半百學額;全港百多所Band 1名校就合共減少近千學額,這絕對影響學生選擇,將會惹來不少家長反彈。

名校減收生 或惹家長反彈

回歸後,社會經常投訴教育政策欠持續性。若以小班教學處理縮班問題,數年後,學生人數回升至現有水平,這又會不會是一個「大小班可加可減」機制?大量興建學校(額外資源)?還是恢復大班(政策持續性)?若果研究顯示小班教學有利學生,即使學生人數增加也應推行,反之亦然。

寧可加可減 決定權歸學校

行政長官梁振英在競選政綱闡明,雖然中學生人數下降,但「雙非」兒童趨勢已現,建議中學可以彈性決定初中級別人數(由30至35人),收生再有困難者,則可利用小班(25人或以下)。因此,政府應要彈性處理,給予學校決定權。無論大班小班,一刀切都不合今天的教育甚至政治形勢。硬推小班教學,更會令政府裏外不是人,進退失據。

筆者贊同小班教學的總體理念,但筆者亦曾於本年5月撰文認為:政府如要提高教學質素,就必須改善教師待遇、減少教師課時、吸收優秀人才加入教學工作。因此,「小班教學」是芸芸政策中的一選項。若然連政府也「不肯定」小班教學的成效,就應適時開展研究。不過,當政府也有理說不清時,倒希望教育界領袖能全盤地與社會討論小班教學的利弊及執行方略,才可令教育向前走。

(筆者曾任公共事務顧問,一向關注教育及青年事務,持語文教育榮譽學士學位)

Rank: 6Rank: 6


7022
26#
發表於 12-11-29 20:10 |只看該作者
到時可能又有好多BAND 1英中自動減收人,佢地情願收少D,都可能只想收BAND 1生,如果唔減少收生,可能會收到D  BAND 2生而變左中中.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