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0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8-12
- 國民生產力
- 0
- 附加生產力
- 208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24-5-1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112
- 主題
- 0
- 精華
- 0
- 積分
- 320
- UID
- 3482612
 
|
回覆 猴子爸 的帖子
我都同意。
關於教育理念
香港目前的全人教育理念適合大多數學生去發展自己。政府及社會都應該很好的去保護好這種教育理念。港府投資大量納稅人繳稅用作教育資源,所有人都需要善用資源,培養出健康樂觀善良的人,培養出對香港社會有貢獻,有工作能力的人。
當然,對比世界其他地區以及內地學生,香港學生都應該要思考和找到自己的優勢和競爭力。如果長期失去競爭力,香港也終將無法保持現有的教育理念。目前的現實是:香港有很多優勢學科,但理工科一定很難成為香港學生的優勢。香港有錢人眾多,有錢家庭的孩子更需要學會管理家族資源的能力,而不是某項理工技能。普通家庭的孩子畢業需要搵工賺錢生存,但香港並沒有大量優質理工科機會提供畢業生,投入到艱深的理工科,在高物價的香港,回報是很低的。
關於內地生理科強
內地因為競爭過於激烈,導致對於考試分數有極其高的要求,資源不足以及面對極大競爭,大部分學生沒有選擇。同時對於學生來講,儘管整體就業艱難,理工科就業機會仍然是最多的,高薪的理工科崗位對比其他學科也是最多的。在此背景下,內地生的理科成績對比香港本地學生有優勢是合理的。今年入讀牙科的深圳中學學生,因理科相對弱,在深圳中學年級排名只能到500名左右(年級人數2000人)。一年時間轉考dse,數學物理化學仍能取得5**。可見DSE對於在內地讀書,理科偏弱但中文英文較好的學生,會有很大優勢。
關於香港本地生英文強
香港國際化程度高,學生從小兩文三語,對於英文運用有很好的環境。對於學語言,在小時候語言敏感期開始學習,同時有好的環境堅持學習,就會事半功倍。香港仍將保持這個整體英文運用優勢(但不一定是應試成績更高)。
內地的英文教育理念和環境仍有很大差距,大部分人學習英語的目標是讀懂和能寫出論文即可,對於聽說運用的要求較低。但近年開始也有不少變化,我觀察到一二線城市很多家長已經有意識的補充聽說的不足,phonics,學習英國美國原版教材,大量聽力輸入,大量原版書籍閱讀,目標是在進入中學前把英文水平提升到越高越好,進入中學後會需要投入更多時間到理科學習。所以一二線城市有很多小朋友英語水平也已經較高。
Downside就是,英文好的時候,中文會不可避免的受影響。要同時做到英文和中文都非常好,是一件很難的事。
關於競爭
香港本地學生十分幸福,教育資源充足。作為高考體系➕海外大學經歷的我,非常欣賞政府和社會對教育的投入,羨慕香港學生能享受的資源。在香港交了這麼多年的稅,因為我有小朋友在港讀書,我覺得稅都交的十分值得。
以下是AI信息
清华北大在全国的平均录取率约为0.061%,即3万考生中约录取一人。也有数据显示,清北以往在全国的平均录取率为0.72‰,即千分之0.72。根据相关数据,近年985高校全国平均录取率相对稳定,大致在1.6%左右。
例如,2024年全国985高校平均录取率约为1.6%。有数据显示,在只有約一半學生能參加高考的情況下,2025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335万人,39所985高校预计录取约22.5万人,录取率约1.69%。
關於公平性
內地對於香港學生有給予學額,可通過聯考和dse人讀內地大學,無額外學費要求。香港學生人數少,且目前內地大學對香港學生並無較大的吸引力,關注度並不高。
內地自修生目前參加dse的方式,直白的說,是不公平的利用了dse制度,政府需要改善和做出規範。同時如同梁振英所講,在符合香港制度的情況下,仍然要考慮體量問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