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升中派位 龍 年 效 應 名 校 升 中 爭 崩 頭
發新帖
查看: 2135|回覆: 4
go

龍 年 效 應 名 校 升 中 爭 崩 頭 [複製鏈接]

Rank: 5Rank: 5


1601
1#
發表於 12-4-20 09:1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本帖最後由 leeleelumlum 於 12-4-20 09:16 編輯

龍 年 效 應 名 校 升 中 爭 崩 頭



(星島日報報道)下學年升中統一派位階段今日展開,小六學生將陸續收到升中選校文件,今年有近五萬七千名小六生參與升中派位,在龍年效應及中學自願減班政策影響下,本港多個地區的本區學額不足,包括名校林立的九龍城區等,須向其他地區借調學額。以九龍城區為例,其本區的英中學額較去年減少近八十個,學生報讀名校恐「爭崩頭」


全港小六生由今日開始將收到升中的選校文件,包括供家長及學生參考所屬校網學校資料的《中學一覽表》、《中一派位選擇學校表格》等,家長須於五月三日或以前,填妥選校表格交回教育局。本報昨統計《中學一覽表》各區的學額數字後,發現今年多達九區的借學額數字較去年上升,重災區為深水、九龍城、荃灣及觀塘等,借調學額分別較去年增加五成至一點三倍不等。


九龍城區的名校向來備受家長追捧,不過,在龍年效應及中學自願減班下,家長今年若為子女報讀該區名校,競爭恐更趨激烈。根據統計,九龍城區的本區英中學額為一千零七十五個,較去年減少近八十個,連同他區借調的英中學額,其總英中學額減少約六十個,平均四人爭一英中學額。

  除了未必入到心儀名校外,學生被派往跨區學校的機會亦增加。以九龍塘區為例,該區學生人數比去年增加約二百六十人,借調學額激增一倍,該校網的學生,就算選擇九龍城區中學,亦有機會被派到沙田甚至西貢等區。其餘借學額重災區包括深水、荃灣及觀塘等,分別外借約五百九十個、三百二十個及七百一十個學額,數字較去年分別增加一點三倍、五成九及五成。

  教育局指出,今年整體有五萬八千個中一學位,升中學生約五萬七千人,僅較去年增加五百五十人,預料可滿足學生的需求。不過,教育局亦承認,由於各校網的中學分布不平均及人口遷移等因素,故在年與年之間,個別校網會出現變化,行之有效的安排是從鄰近地區調撥學位,以確保各地區有足夠的學位供應,同時增加家長的學校選擇。

  津貼中學議會主席廖亞全相信,龍年效應是部分地區借學額數字增加的主因,但他指出,「今年的學位數目一定多過學生,只是各區的學生人數分布不均」。荃葵青區中學校長會主席何滿添表示,由於今年有龍年效應,教育局為防學額不足,才在荃灣區加撥其他地區的學額,「我已經建議區內校長,每校多收兩人,期望不會有學生派往跨校學校」。

  對於今年學生入讀名校的競爭增加,廖亞全建議家長,如子女未能獲派心儀學校,宜在「叩門」階段爭取最後機會,「所以家長宜督促子女,要在小六下學期的考試繼續考取理想成績,以助『叩門』時增加入讀心儀學校的機會」。
2012-04-20

   1    0    0    0
孩子需要鼓勵, 適當的稱讚和鼓勵,
會使他更努力去完成任務, 對自己更有自信.
在小朋友的學習過程中,父母的啟發與鼓勵是十分重要。

Rank: 5Rank: 5


1601
2#
發表於 12-4-20 09:16 |只看該作者
Not enough place in KLN City, where will they go? YTM district?
孩子需要鼓勵, 適當的稱讚和鼓勵,
會使他更努力去完成任務, 對自己更有自信.
在小朋友的學習過程中,父母的啟發與鼓勵是十分重要。

Rank: 6Rank: 6


6160
3#
發表於 12-4-20 13:04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Unclejt 於 12-4-20 13:06 編輯

*********deleted***************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19800
4#
發表於 12-4-20 13:36 |只看該作者

回覆:leeleelumlum 的帖子

記者靠得住?

如果看數字應該無所謂龍年效應。
縮班是舊年為何是今年?有部分英中加班佢又唔講。
又冇講九龍城區學生數目減多少?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醒目開學勳章


46753
5#
發表於 12-4-20 14:01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iantsang 於 12-4-20 14:02 編輯

These reports are misleading as always.

Basically for the allocation of secondary schools, there are always seats borrow out/ lend in.  It is not the same as the primary school allocation system.  Not sure if reporters intentionally twisted the interpretation to these are caused by this and that, or, they actually have no ideas and just read the simple fact (there are indeed seats borrowed from other districts if you look at a single district alone) and write about it.

點評

ANChan59  你唔講、我唔講,家長好易誤信呢d報導.....  發表於 12-4-20 15:39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