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9 小時
- 最後登錄
- 12-12-8
- 國民生產力
- 8
- 附加生產力
- 14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2-12-19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57
- 主題
- 12
- 精華
- 0
- 積分
- 79
- UID
- 5585

|
【明報專訊】升中選校下月初展開,為紓緩學生人口下跌帶來的殺校危機,來年全港350多所官津中學將進行「211」或「111」每班人數減派(俗稱「減人頭」),當中包括七成、即90所傳統英文官津中學,使明年全港傳統英中(下稱英中)中一學額將減少660個。減派英中集中在學生減少重災區,另外21所名英中,包括英皇、皇仁及香港華仁書院等則不減派。升學專家分析,英中學額整體減幅較學生人數跌幅小,不會削弱學生入讀英中機率。http://news.mingpao.com/20121208/gca1.htm
作為納稅人的你,願意把資源投放在哪一方呢?為此我從政府的統計資料去找出一些數字,以讓市民大眾作出判斷。為了簡化我只是比較了2012及2006兩個年度政府的教育開支(附表一)。大學的經費從2006年的125億元增加到
2011年的137億元,增幅為9.1%,而中學的經費則從163億元增加到220億元,增幅為35.3%。同期大學全日制學士學生及研究生上升了12.5%而中學生人數下降了2.8%。中學學生與教師的比率從2006年的16.8下降到
2011年的14.8。同期大學全日制本科及研究生與教師的比率由12.6增加到13.3。
從這些數字可以見到在2011年度中學學生與教師的比率已經下降到與大學的比率不相伯仲。
2012年開始大學改為四年制,本科生增加三分一,大學全日制本科及研究生與教師的比率可達17以上! 以筆者任教的港大理學院為例,四年制的本科生有一千七百位以上,研究生有三百多位,以一百一十多位學術人員(Academic staff)
計,師生比率為17-18。假若每班中學生的人數從36人減到30人,可以肯定的是中學生與教師的比率會比大學學生與教師的比率小,這是否合理?是否反映了中學的資源豐厚而大學的資源不足?請問問家長,他們是否希望孩子只是讀到中學或副學士,還是希望他們能夠讀大學?
http://hkuaproff.blogspot.hk/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