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升中派位 聖保祿中學---是否目無法紀、當教局家長冇到? ...
發新帖
查看: 2614|回覆: 2
go

聖保祿中學---是否目無法紀、當教局家長冇到? [複製鏈接]

Rank: 5Rank: 5


1146
1#
發表於 13-2-15 18:3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引自教育局:


http://www.edb.gov.hk/index.aspx?nodeID=1475&langno=2

資助學校校監在考慮是否加入直資計劃時,務須特別留意資助小學注意事項 (82 KB) 及資助中學注意事項 (79 KB) 所述,有關資助學校轉為直資學校後的安排,對學校運作及教師福利的影響,並參閱計劃註釋。學校在決定是否提出申請前,應先徵詢教師及學生家長 的意見。學校務須通知家長有關轉為直資學校過渡的安排。如對直資計劃有任何查詢,請致電3509 7457向學校行政第一組查詢。

「學校決定是否提出申請前,應先徵詢教師及學生家長 的意見。」


如題。


向外公報決定提出申請直資前,聖保祿中學校監、校董、校長和辦學聖保祿修會如何向中學家長資詢,引述報章(大意:聖保祿中學就直資一事完全没資資詢家長)。


究竟件事是點樣?
   0    0    0    0

Rank: 5Rank: 5


1146
2#
發表於 13-2-15 18:57 |只看該作者
(在此鳴謝教協。)
http://www.hkptu.org.hk/ptu/director/pubdep/ptunews/433/433102.htm

教育署承諾重視教師與家長的意願
本會表示歡迎並要求設定落實機制本報記者 本會一直留意資助學校轉為直資的政策走向,除著重有關政策製造特權學校,形成教育改革的避風塘,令學校教育出現分化外,也特別關注教師和家長的意願,是否得到足夠重視。

 多年前政府首次提出資助學校轉直資的政策時,本會即要求轉制過程應廣泛諮詢教師與受影響的家長,有關決定,必須尊重他們的意願。道理是很明顯的,應該諮詢受影響的家長,根本是自然公義不可或缺的常識,至於教師,意見也不容忽視。資助學校不是個別人士的私產,對學校的成就而言,教師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轉制直資,是一間學校的大事,身為學校的一份子,教師的意見理應得到尊重。

 本會得悉,在一 些正計劃轉制的學校中,有人公然向教師說,若不認同轉制,大可另謀高就。九成四老師反對,也不過是一小撮教師的意見;據說,在一次教育署安排給有意轉制的學校管理層的簡介會上,也有教育署官員公然向會眾說,不必理會教師的意向;據報道,教育署一位負責促成資助學校轉直資的高級教育主任,更說教育署難以接受「教師與校方理念不同」的理由。這位官員後來向本會否認曾接受報章訪問,但沒有否認「教育署不接受理念不同的理由」。

 為了澄清教師和家長在轉制過程中的角色,於三月五日,本會派出包括會長張文光,直資關注組召集人陳國權在內的代表,並邀請拔萃男書院三位教師以個人身分,與教育署助理署長李國生和高級教育主任葉靈璧會面。會上,李先生和葉女士一致表示,資助學校轉直資,必須取得教師和家長的支持。本會代表提出,經充份討論後,再作不記名投票,讓教師及家長表達意見,是合情合理的做法。

 翌日,李國生向陳國權作出承諾,答應因為德望學校小學部的家長有異議,已要求中學部重新諮詢家長,並接受不記名的意見。本會將密切注意事態發展,跟進教育署曾否責成學校落實這個承諾。三月八日,教育統籌局局長羅范椒芬在一公開場合說,假若學校在欠缺家長及教師支持下,仍向教育署申請轉直資,是不會獲得批准的。

 本會對李先生和羅太的承諾表示歡迎,問題是,承諾只是口頭上的,原則上的,缺乏客觀機制讓擬轉制學校的教師及家長表達意見,口頭承諾只會走過場,或只有形式。

 一些想轉制的學校,其實並未取得家長和教師的支持,甚至沒有諮詢,或在徵詢教師意見時作出誤導。本會並非要針對個別學校,也不是籠統地反對直資學校,然而,應關心的是,一些問題,似乎一直被故意忽視,例如:
*為甚麼教師的意見,在轉制的過程中不被尊重?
*為甚麼轉直資後已沒有《資助則例》監管,而仍然要誤導同工「一切不變」?
*一些在轉直資後學校因為沒有監管而極有可能出現的弊病,例如任用私人、濫用學校資源、濫用合約、聘請廉價「教學助理」取代資深教師以節省成本等等,為甚麼一直沒人提及?

 本會認為,教師不是學校的過客,辦學者與管理層,也不應以「合則來,不合則去」的態度來看待教師。一間學校即使成功轉制,但教師或因離職而面目全非,或因不受尊重而意興闌珊,則這間學校能否保存轉制之前的成就,難免令人懷疑。

Rank: 5Rank: 5


1146
3#
發表於 13-2-15 19:56 |只看該作者

從一切看得見和本人所知所相信,是聖保祿中學辧學團體明知羅太和上述官員說明過,
教育局一貫政策,是没家長支持的話,任何直資申請是不會成功的。


現立意不做資詢,(連小學「假資詢」),而對外公報「決定」申請直資,再用時間「緊逼」為由,
强行作事先張揚,是務求架空政府教育局官員權力,騎劫教育局審批權,打擊政府威信。


本人經多次和下列「直資辦公室」用心依法一貫教育局政策必須証明家長同意才滿足第一步要求的官員,
以各方式溝通,在此對他們持平和堅守所有正確程序的立場,予以高度讚揚!


最後更新: 14/02/2013

返回

教育局
學校發展及行政科
學校行政分部
學校行政第一組

地址

香港添馬添美道2號政府總部東翼5樓

傳真

2572 5402

姓名

職位

辦公室電話

電郵

鄭國仁 先生

高級教育主任(學校行政)1

3509 7456

[email protected]

徐均瑜 先生

教育主任(學校行政)11

3509 7457

[email protected]

李凱詩 女士

教育主任(學校行政)12

3509 7458

[email protected]

丁寶蓮 女士

教育主任(學校行政)13

3509 7454

[email protected]

曾寶珍 女士

教育主任(學校行政)14

3509 7460

[email protected]

呂敏慧 女士

助理教育主任(學校行政)12

3509 7462

[email protected]

盧盈裕 女士

助理教育主任(學校行政)13

3509 7463

[email protected]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