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0 小時
- 最後登錄
- 23-12-11
- 國民生產力
- 533
- 附加生產力
- 12422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19-7-31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7134
- 主題
- 8
- 精華
- 0
- 積分
- 20089
- UID
- 3213131
  
|
本帖最後由 medicine 於 22-12-6 08:08 編輯
DD仔 發表於 22-12-5 18:05 
不過話時話,我始終都想知道,你唔同意我所講嘅一二三寶綫定義,咁你嘅定義係乜呢?
...
無定義.
因無法確定大部分的三綫和寳校的B1率(基本都不會公佈).那麽個三綫15%有意義?(寳校低於15%亦無從考究).
而假如以50%B1為一綫,(個人認爲)過嚴,即二綫過寬.(除非把B1C-B2A的人數計算為B1,使B1率提高).
最關鍵,是小學學術簡單,早教或加强操練,不難使B1率提高.
未經篩選的官津地區一綫可以比三綫高一大截B1,但資質(人的智力水平)其實是隨機分佈的.所以話以B1率高低來解釋或比較升中學后表現,實在有太多的反面例子.
假如有公佈即爲一二綫,無公佈則為三綫(包含寳校).這樣是否相當於鼓勵公開數據?是否方便了有意以學術為考量的家長(有公佈即可分出B1率高低)?(至於一二綫劃分,其實各區早已深入家長群而無需考慮B1率的些微起伏,正如揀中學,西貢大部分家長會因"將官"出狀元從而蜂擁報名首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