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升中派位 教大新書回顧香港教育史 中西區名校60年代已受追捧 ...
發新帖
查看: 1611|回覆: 0
go

教大新書回顧香港教育史 中西區名校60年代已受追捧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492
1#
發表於 20-7-15 10:46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明報專訊】中西區名校林立,向來受家長歡迎。教育大學出版《搖籃地——中西區教育今昔》,從殖民時代追溯本港正規教育歷史起源及發展,1960年代本港仍設有「升中試」階段,學生原來已對中西區名校趨之若鶩。書中賞析9間中西區學校建築特色,包括英皇書院、皇仁書院、聖保羅書院等。教大學術及首席副校長李子建稱,中西區是殖民地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區內學校和辦學團體不少已有百年歷史,見證香港教育發展歷程,故可稱為香港教育的搖籃地。


中英兩種學制曾並存


中西區至今仍有不少以傳教士或宗教團體命名的學校,原因可追溯回殖民時代。香港早年的學校為俗稱「卜卜齋」的私塾,直至本港開埠,教會為香港帶來了「學校」這種新事物。有份撰寫該書、教大科學與環境學系講師黃棣才說,私塾旨在識字,上課不論年紀,「有人可以十歲八歲,有人可以30歲」,而西教士為學校帶來設有班級、按程度編班的概念。


本港部分學校其後亦引入英國「三部八班制」,相當於現今小五至中六級別,第八至第七班為預備部、第六至第四班為初級部、第三至第一班為高級部,當年曾行此制度的學校包括英皇書院、庇理羅士女子官立學校(現稱庇理羅士女子中學)等。本港更曾一度出現中英兩種學制並存的局面,即中文中學沿用內地「六三三制」(6年小學、3年初中和3年高中),英文中學沿用英國「三部八班制」。


小學生升中現毋須「一試定生死」,但於1960年代,本港設有「升中試」。1962年,本港舉行首屆升中試,只考中文、英文和算術3科,成績優異者可免費修讀5年或3年中學,學校按成績和意願編配,不受區域限制,而當年中西區傳統名校已成為學生的熱門志願。


解構9校變遷  AR還原已拆建築


另外,新書亦藉歷史圖片及立體模型,解構9間中西區學校建築的特色和功用及其變遷,並首增擴增實境(AR)技術,還原現存及已拆卸的學校建築,讀者可利用手機程式重遊校舍建築;新書亦有邀請8間中西區校的學生和校友分享當年校園點滴,讓讀者回顧及了解。






   0    0    0    0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