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312 小時 最後登錄25-10-31 國民生產力3649  附加生產力46069  貢獻生產力0  註冊時間07-11-25 閱讀權限10 帖子27811 主題12608 精華0 積分77529 UID168291 
 
    
 
 | 
| 
 (甲)立法會聯署支持「爭取小班教學,實現優質教育」行動1. 是次行動由立法會(教育界)議員葉建源發起,今天由一批議員率先簽署,今後將廣邀其他議員參與。
 2. 聲明內容如下:
 「小班教學是社會共識,更是邁向優質教育的重要條件。相對於歐美先進國家,本港的中學每班學生多出十多人,本港小班教學已遠遠落後於人。未來4年,全港中學累減3.5萬名學生,是開展中學小班教學的契機,以銜接小學的小班教學,邁向更全面的優質教育。我們要求:(1) 立即減少中學每班學生人數,並逐步推動小班教學;(2) 容許學校以兩班開班的同時,維持3班教師編制,提供足夠人手開設新高中課程及專心照顧學生;(3) 增加常額教師,改善師生及班師比例,減低教師每周教學節數,以加強照顧學生的學習差異,優化教學條件。」
 3. 同時邀請中學校長代表,向議員及社會闡述他們的觀點。
 
 (乙)對於政府構思中的方案的回應4. 教育規劃則是教育當局應盡的責任。現在已臨近問題的「死線」(11月底,當局將落實明年中一派位的各校名額),但政府在多番查詢之下仍未能就此一長期規劃問題作出圓滿的政策交代,實在令人遺憾。
 5. 教育界對問題的分析及訴求都十分一致。我們認為,人口下降是改善教育的契機,而在規劃之中,當局也應該力保教育制度穩定過渡。
 6. 不過,政府的回應令人沮喪,對於教育界的首要要求,即以調節每班派位人數為解決問題的主要槓桿,沒有積極回應。其所提出的容許兩班繼續生存的措施,僅為教育團體建議的輔助性措施。我們認為這根本不足以解決問題。
 
 7. 政府較早前提出,在實施他們提出的辦法後,將可保制度穩定,而「殺校」數量最多只會是5所。| 教協方案 | 校長團體方案 | 政府方案 |  | 1.  下調每班人數
 即減至 30 人,逐步邁向25人小班弱勢學校即減至 25
 | 1.  下調每班人數
 | X |  | 2. 開班線降至兩班
 | 2. 開班線降至兩班 | 開班線降至兩班 考慮推出肥雞餐 |  | 3.  增常額教師,改善班師比 | 3.       改善班師比 | X | 
 甲、 我們質疑,為何不積極考慮教育團體提出的最重要方法?政府降低開班線及考慮推出「肥雞餐」,到底代表怎樣的政策價值取向?
 乙、 我們對其計算方法表示強烈的質疑。事實上,教育局從來沒有向教育團體說明其可疑的計算方法。
 丙、 即使其計算方法可信,第一年「殺校」5所,如此類推,所「殺」學校的數量也極大。
 丁、 實際上,我們推算,如果政府在第一年用26人開兩班的方式勉強保存一大批學校,這些學校一定無法抵受再下一年度的人口下降潮,絕大部分將會在第二年「被殺」。即使能苟延殘喘,也難以繼續提供優質的教育。
 戊、 同時,「兩班開班」線只能輕微地減少「殺校」,但不會減少龐大的「縮班」。教育界勢將掀起惡性競爭潮。
 8. 一旦落實政府的措施,香港中學系統將面臨嚴重的萎縮,導致下列連瑣反應:
 甲、 學校為自保而惡性競爭,花費大量時間及其他資源在宣傳、公關、招生之上,衍生各種不良教育風氣。
 乙、 大批學校面臨縮班殺校,學校人人自危,惶惶不可終日,士氣低落,校內教師互相攻擊以自保,直接影響教育質素。
 丙、 學校被「殺」,大量校友失去母校的維繫。
 丁、 學生「上移錯配」,大量第三組別學生將進入本來屬第二組別的學校。隨著第三組別學校相繼消失,不少本來屬第二組別的學校將會變成新的第三組別學校,但其教師在教導弱勢學生方面的經驗顯然較缺乏。同樣情況,第一組別學校將取錄大量來自第二組別的學生,結果不僅部分學校降為第二組別學校,而且部分英中也將會「落車」。校內學生的個別差異將會嚴重擴大,同時受歡迎的學校及其學位將會越來越少。
 戊、 新教師將難以入職,而且維時甚長,教育界將會出現青黃不接的斷層。而大學畢業生失業的比例也將持續飆升。
 9. 因此,我們認為政府應順從民意,開誠布公,抓住機遇,以減少每班人數為主要方法,解決當前的問題,達致多贏。
 
 (丙) 今後行動
 10. 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應本人的要求,在11月2日(星期五)舉行專門的特別會議。本人將建議成立特別小組跟進這項工作。
 11. 教協已經展開教育界的聯署行動。
 12. 教協將於11月18日(星期日)在政府總部/立法會舉行集會請願。
 
 
 
 
 基本資料:
 未來四年中學學齡人口降幅如下:
 
 以上的依據和假設為:|  |  | 2012/13 | 2013/14 | 2014/15 | 2015/16 | 2016/17 |  | [a] | 中一學生數量 | 65100 | 59700 | 56800 | 54700 | 54100 |  |  | 與前一年度的中一學生數量差額 |  | -5400 | -2900 | -2100 | -600 |  | [c] | 累計中一學生數差額 |  | -5400 | -8300 | -10400 | -11000 |  | [d] | =減少中一班級數  ([c]/34) |  | -159 | -244 | -306 | -324 |  | [e] | =殺校數  ([d]/3 x 1.5) |  | -80 | -122 | -153 | -162 |  | [f] | 累計各級學生數差額總額 |  | -5400 | -13700 | -24100 | -35100 |  | [g] | =減少各級班級數 ([f]/34) |  | -159 | -403 | -709 | -1032 |  | [h] | =減少教師數  ([g]x1.7) |  | -270 | -685 | -1205 | -1755 | 
 [d] 中一每班目前班額為34人(連兩個留班額合共36人)。
 [e] 有關推算是假設殺校數目為 [d] /3 x 1.5,當中 [d] 為減少的中一班級數;現時多數弱勢學校的中一班級數多為3班,假設縮班將集中在這類弱勢學校之內,而且達到0收生的極端程度,則殺校數可定為 [d] /3;不過,事實上,極端的0收生是罕見的,被殺校也會收到一部分學生,故實際被殺校的數目應會超過此數,這裡假設被殺校為該數之1.5倍
 [g] 同[d]。
 [h] 目前初中班師比為 1: 1.7;高中為1: 2。這裡一律採用初中比例,日後應會向上修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