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升中派位 坊間統稱為「傳統名校」的學校由來。你們想子女入讀嗎? ...
發新帖
查看: 7376|回覆: 14
go

坊間統稱為「傳統名校」的學校由來。你們想子女入讀嗎? [複製鏈接]

Rank: 5Rank: 5


2658
1#
發表於 08-4-11 06:24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坊間統稱為「傳統名校」的學校由來。家長們希望子女入讀其中一所嗎?
香港補助學校議會由香港二十二所歷史悠久的英文教會學校所組成。由於這些學校已創立多時,培育過不少社會人才,教學成果有目共睹,而且各校均有獨特的文化傳承,被坊間統稱為「傳統名校」。 成員學校(依創校年份排序)
英華書院(1818)
聖保羅書院(1851)
聖保祿學校(1854)
拔萃女書院(1860)
嘉諾撒聖心書院(1860)
拔萃男書院(1869)
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1869)
聖若瑟書院(1875)
英華女學校(1900)
嘉諾撒聖瑪利書院(1900)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1906)
聖保羅男女中學(1915)
香港華仁書院(1919)
九龍華仁書院(1924)
瑪利諾修院學校(1925)
瑪利曼中學(1927)
聖嘉勒女書院(1927)
喇沙書院(1932)
協恩中學(1936)
聖馬可中學(1949)
循道中學(1958)
聖保祿中學(1960)



[ 本文章最後由 minicat 於 08-4-21 00:54 編輯 ]
   0    0    0    0

Rank: 4


783
2#
發表於 08-4-11 22:41 |只看該作者
伊利沙伯中學 1954 ,算唔算傳統名校.

Rank: 2


80
3#
發表於 08-4-11 23:01 |只看該作者
該二十多間學校全於1973年前受政府指定資助, 所以名為"grant schools".
伊中, 皇仁及英皇都是歷史深遠, 但因是官立中學, 所以不在名單中.

Rank: 4


783
4#
發表於 08-4-12 00:21 |只看該作者
sorry,咁香港真光中學1872及真光女書院1973算唔算

Rank: 5Rank: 5


2658
5#
發表於 08-4-12 06:42 |只看該作者
香港補助學校議會由香港二十二所歷史悠久的英文教會學校所組成

當年港英政府發放新聞稿解釋過「傳統名校」一詞由來,除政府指定資助外,希望家長們明白這二十二所歷史悠久學校開辦初期至今都是採用英文教學。如家長有感今天名校不止此數字?也無可厚非!因人人心中所想不同,但本人衹想解釋「傳統名校」一詞由來及不希望家長對「傳統名校」一詞 有所混淆不清。
   

Rank: 5Rank: 5


2658
6#
發表於 08-4-12 20:20 |只看該作者
香港教育歷史
1841,香港成為英國殖民地。佔領初期,英國並沒有在香港建立正式的教育制度,只是鼓勵私人和 教會辦學。這是因為港英政府當時缺乏資金和人才,教育委員會和其後的教育局均受英國聖公會維多利亞教區會督施美夫和倫敦傳道會教士理雅各操縱,1858,教育委員會鼓勵普及英語教學,目的為減少華人與英人溝通時不必要的誤會,以利於英國人管理華人。直至1865年,教育司署成立,港府才把教育權收回。至於原有的私塾,港府通過提供資助,改變其課程和教學方法,同時納入其管轄範圍。港英政府亦大力加強英文教育,提高香港人民對英國的歸屬感。當時的英文書院全以英語為教學語言,採用英文課本;中文書院須把英語列為必修科。港督軒尼詩於1877就任時就明確指出了英語教學的重要性:「基於政治和商業上的需要,所有政府學校必須實施英語教學。」由於得到香港政府支持,教會學校在香港的發展相當迅速,旨在傳教和培養牧師。1877,港府修訂《香港補助書館計劃》,提出受助學校教授世俗教育不得少於4小時,但不干預教授宗教科目和課外的宗教指導。這個計劃解決了長期以來宗教教育的壟斷。



1316
7#
發表於 08-4-13 15:38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2


38
8#
發表於 08-4-13 19:45 |只看該作者
勁!

Rank: 5Rank: 5


2658
9#
發表於 08-4-14 01:23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EVA222 於 08-4-13 15:38 發表

我女+表姐妹,4個已畢業,2個就讀中,校風水平都幾好.
英華女學校(1900)
嘉諾撒聖瑪利書院(1900)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1906)  


英華女學校1900年由倫敦傳道會 (London Missionary Society) 傳教士牒喜蓮女士 (Helen Davies) 創立。創校時學生名額34人,主要是寄宿生。1911年創辦二年制幼稚園。1915年開設中學。1967年轉為全中學制。亦是全香港最早有學生會的其中一間學校。雖然創校於英治時期,但其多年歷久不衰的長衫校服,足以表達其不忘本的中國傳統思想。
嘉諾撒聖瑪利書院1900年由嘉諾撒仁愛修會所創辦的,原稱為聖瑪利學校中學部,1960年才改為現稱。創校初期,學校主要服務居住在九龍區的葡國籍學生,當時衹設兩間課室,收容學生30多人。1903年,校舍加建兩座建築,並於1922年增建漆咸道大樓,校舍其中一座建築物聖米高樓(St. Michael Building, 或被校內人稱 Old Building) 被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隨著本地學生佔越來越多,校舍不斷擴建。1953年,教堂與另一座校舍建築落成,其後更增設室內運動場及實驗室等設施。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由香港聖公會在1906年創辦,該校原址在中環堅道27號,因1918年汕頭大地震而受損,1923年遷往中環列堤頓道2號。校舍已被政府列為香港法定古蹟。聖士提反女子中學部分學生是香港大學首批畢業的女學生。

Rank: 5Rank: 5


2658
10#
發表於 08-4-15 17:47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kanam287 於 08-4-11 23:01 發表
該二十多間學校全於1973年前受政府指定資助, 所以名為"grant schools".
伊中, 皇仁及英皇都是歷史深遠, 但因是官立中學, 所以不在名單中.


非常清楚.

Rank: 5Rank: 5


2658
11#
發表於 08-4-21 00:53 |只看該作者
坊間統稱為「傳統名校」的學校由來。想子女入讀嗎?

坊間統稱為「傳統名校」的學校由來。家長們希望子女入讀其中一所嗎?
香港補助學校議會由香港二十二所歷史悠久的英文教會學校所組成。由於這些學校已創立多時,培育過不少社會人才,教學成果有目共睹,而且各校均有獨特的文化傳承,被坊間統稱為「傳統名校」。 成員學校(依創校年份排序)
英華書院(1818)
聖保羅書院(1851)
聖保祿學校(1854)
拔萃女書院(1860)
嘉諾撒聖心書院(1860)
拔萃男書院(1869)
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1869)
聖若瑟書院(1875)
英華女學校(1900)
嘉諾撒聖瑪利書院(1900)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1906)
聖保羅男女中學(1915)
香港華仁書院(1919)
九龍華仁書院(1924)
瑪利諾修院學校(1925)
瑪利曼中學(1927)
聖嘉勒女書院(1927)
喇沙書院(1932)
協恩中學(1936)
聖馬可中學(1949)
循道中學(1958)
聖保祿中學(1960)

   



[ 本文章最後由 minicat 於 08-4-21 01:23 編輯 ]

Rank: 3Rank: 3


230
12#
發表於 08-4-21 17:31 |只看該作者
very good topic
Peynet

Rank: 5Rank: 5


2658
13#
發表於 08-4-22 06:46 |只看該作者
資助辦學 香港獨有

潘玉指出,本港政府資助辦學團體辦學是世界獨有的例子:「外國一是政府辦的官校、一是私校,不會像港府般資助辦學團體辦津校。」
其實本港於開埠初期,亦是仿照外國模式,政府與辦學團體各有各辦學。當時政府會對私校提供一定資助,但不像現時每年投放數千萬於非官校身上。這類私校又名為「補助學校」,由於已有百年開校歷史,現時多為家長熟悉的傳統名校。
但二次大戰後,香港出現嬰兒潮,港督戴麟趾又於70年代推出強迫教育,令社會對學位需求甚殷。由於政府未能以一己之力營辦眾多學校,故創先河地資助私人團體營運學校。



[ 本文章最後由 minicat 於 08-4-22 06:48 編輯 ]

Rank: 5Rank: 5


2658
14#
發表於 08-4-27 14:36 |只看該作者
坊間統稱為「傳統名校」的學校由來。你們想子女入讀嗎?

坊間統稱為傳統名校的學校由來。家長們希望子女入讀其中一所嗎?
香港補助學校議會由香港二十二所歷史悠久的英文教會學校所組成。由於這些學校已創立多時,培育過不少社會人才,教學成果有目共睹,而且各校均有獨特的文化傳承,被坊間統稱為傳統名校」。 成員學校(依創校年份排序)
英華書院(1818)
聖保羅書院(1851)
聖保祿學校(1854)
拔萃女書院(1860)
嘉諾撒聖心書院(1860)
拔萃男書院(1869)
嘉諾撒聖方濟各書院(1869)
聖若瑟書院(1875)
英華女學校(1900)
嘉諾撒聖瑪利書院(1900)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1906)
聖保羅男女中學(1915)
香港華仁書院(1919)
九龍華仁書院(1924)
瑪利諾修院學校(1925)
瑪利曼中學(1927)
聖嘉勒女書院(1927)
喇沙書院(1932)
協恩中學(1936)
聖馬可中學(1949)
循道中學(1958)
聖保祿中學(1960)

Rank: 5Rank: 5


2658
15#
發表於 08-5-4 18:35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peynet 於 08-4-21 17:31 發表
very good topic


謝謝!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