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0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11-4 
 - 國民生產力
 - 11  
 - 附加生產力
 - 2089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23-12-20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1135 
 - 主題
 - 10 
 - 精華
 - 0 
 - 積分
 - 3235 
 - UID
 - 3457064 
  
 
 
 
   
 
 | 
轉一篇在小紅書上看到文章,覺得這個題目很有意思,想聽聽各位專家的意見。 
 
2024年7月深圳摘星公佈DSE成績以後,一石激起千重浪,直接導致了近期香港立法會對於本地生概念的討論。拋開政治議題,摘星真的那麼可怕嗎?我就手頭的資料對比了一下摘星和香港Band1A女校的成績(如圖所示),發現摘星成績確實很強。 
 
 
 
從對比可以發現,摘星的主科的5+率51.8%,5科30分以上31人,占總考生人數的16.5%,與香港女校相比,這個成績排在第三位,算是Band1A的水準,超過了GHS、MCS、SMCC等名校。另外,摘星5科24+有106人,占56.4%,遠高於香港10.9%整體比例。通過這些資料的對比,可以看出摘星如果看作一間中學,在香港可以算是Band1A的中文直資校(學費最貴的那個)。 
 
 
 
從主科成績上看,摘星的成績是很好的,但是也有硬傷,那就是英文,雖然摘星英文的5+率有16.5%,但是沒有一人獲得5**。而且坊間傳聞,摘星學生除了英文,其他科目都是用中文考試,對於這樣的畢業生,在內地讀書問題不大,但是在香港讀書就有很大挑戰。以醫學生為例,香港醫學類科目都是英文授課和考試,而且醫科第一年考試合格率不到90%,有部分學生會因為成績而轉讀其他專業。對於英文差一些的學生,即使考入了醫科,也是面臨很大的挑戰。 
 
 
 
不過如果是想通過DSE成績申請內地的大學,英文的硬傷就可以忽略不計了。所以說對於內地的港寶,摘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特別是深圳的港寶,即使學費貴一點,但是考慮不用跨境,可以節省很多時間和成本,價格也就不算是太離譜了。 
 
 
 
對於摘星本身來講,也是機遇和挑戰並存,隨著香港進一步明確“本地生”身份定義,新港人的生源會受到影響。而且內地港寶2012年以後人數驟減,到時候還會有多少人考DSE呢?沒有了生源,這類培訓機構的錢途堪憂,也會影響教師隊伍的穩定,進而影響到教學品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