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升中派位 從末屆會考看中學生缺失(呂少群)
發新帖
查看: 2517|回覆: 5
go

從末屆會考看中學生缺失(呂少群)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458
1#
發表於 10-8-14 10:35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二○一○年注定是香港人難忘的一年,相信十二萬八千考生感受尤深。因為最後一屆中學會考在這一年舉行和結束,無論成績滿意與否,隨著其放榜,中六收生以至其他升學、工作出路浪湧而來,一個個選擇緊迫著,等著去承接,猶如香港急促的生活節奏,叫人難有閑情或時間去靜思、回望。放榜一星期內,中六收生五個階段已告結束,毅進課程聯招業已完結,大專自資副學士先修班基本爆滿,展翅青見等就業計劃開始招生。然而,末屆會考留下的只是「追趕跑,急驚慌」這些集體回憶?

零分部隊六千人  

回望二○一○年中學會考,報考人數比去年上升百分之六,重讀生(四萬四千人)增加一成一;相應地,取得升讀中六最低資格(八分)的八萬四千人,考獲十四分的二萬六千人,取得四優成績者,計一千三百一十五人,合奪七千一百多個A,比去年多三百七十一個,而五優生和七優生分別增加十四和四十二人,屬於「尖中之尖」的八優以至十優生,合計一百三十八人,也增加四人。不過,科科肥佬的零分部隊仍有六千四百多人,比去年微升百分之一點七,可幸日校零分生微降百分之零點三,但零分的非日校生由去年一千零四十人增至今年的一千一百六十四人,勁升一成一。

相比往年,末屆會考的全港考生成績表算是中規中矩,普遍學科的摘優率和零分率並無大起大落,香港中學會考的國際信譽和可靠度這巨大金漆招牌自可繼續發光發亮。對老牌名校來說,特別是傳統英中,末屆會考堪稱其獨領風騷的光輝時刻。

十六名狀元,清一色出自英中名校,清一色是理科生,百年老校聖若瑟書院、拔萃女書院和皇仁書院,三校共佔其十。聖若瑟共有四人獲十優,三人獲九優,計十八名學生可藉中六拔尖計劃提早升大學。女拔再度以三名十優生揚威學界,該校考生今年奪得三百五十七個A和八百五十九個B的佳績,即平均每人取得2A5B,全校考生英文科優良率為百分之九十八,中文科及格率則為九成九。就讀該校的中大校長沈祖堯的女兒,則考獲8A1B。

老牌名校橫掃狀元榜

每逢公開試,必以成績論英雄分高下,中外皆然,但也不無謬然。香港更以追捧狀元為尚,可以說七十五年的香港會考史,也是狀元熱在香港經久不息的歷程。這一方面固然反映香港人重視會考、唯有讀書高的心態,另方面也反映考試定生死、學而優則仕(其實是富)的社會現實。君不見,多年來的會考績優生往往晉身香港大學等名牌學府,成為公務員、加入律師醫生會計師等專業行列掙大錢。毋怪乎,狀元總是每年的焦點,遠至一九六二年的七優生李汝大,近如一九八七年的首名十優生盧俊佳,以至近年平均十數個的狀元們(○五年是十五人,○六年為空前的廿五人,○九年則有十四人),每每是放榜日接受最多掌聲、聽到最多恭賀詞的一群。

不過,英雄見慣也平常。綜合記者近年直擊採訪所見,不論是老牌名校或者新興地區英中,也不管是放榜當天或者放榜後的狀元旅遊團所接觸,這批新科狀元升學理想十之七八是熱門的醫科,或者掙錢的商科;其次對社會時事談興不濃,偶而有故作驚人語,或在傳媒引導下狠批時政者,即成為新聞人物;而這批公開試戰績驕人者,不少在狀元團表現令人嘆息,集體活動大遲到,不是一人而是幾人,結果「全世界」就枯候這批天之驕子大駕光臨;或者是惺惺相識和情竇初開,一些狀元一心只為結識另一半;最值得關注的是,許多狀元一心只讀考試書,兩耳不聞天下事,生活常識、人際相處的禮儀欠奉,甚至貧乏得令人疑惑。

成績驕人常識貧乏 

今年末屆會考,更出現所謂「裙腳仔考生」,有十優生的兄長在外留學,但他無視家境拮据,央求母親辭掉幼稚園職務陪他一起走過會考的日子,由父親一力支撐全家經濟;又有夜校生考獲不俗成績,卻在記者會上提早退席,留下慈母代為回應傳媒提問,並奉上電腦自畫像。而今年十六名狀元,一半的大學選科不出醫科、商業。這可能是會考制度造成不考不教,不考不學的結果,以至於坊間出現「高分低能」的評語。如果被視為社會精英中學尖子不外如是,人們如何對其未來,特別是香港明天寄予厚望?

可憐天下父母心,但望子女知感恩。最關注末屆會考的,竟然是會考生家長,致電學友社輔導熱線的家長,由二十多年前百分之四飆升至近年四成,青年協會和聖公會服務熱線所接家長查詢數目也屢創新高。經典的一幕,是近年爭報中六學額時,湧往莊啟程和恒商這兩間預科書院的,大批家長打頭陣,年前更一度有家長冒著風球叫學校開門為子女取籌。今年最轟動的,則是二萬三千人搶報毅進課程,許多家長陪著考獲零至幾分的千金、少爺通宵排隊,連聲數落毅進招生安排等等。遺憾的是,有考獲九分的同學也急匆匆來湊熱鬧。一大批人合演了一幕「追趕跑,急驚慌」要讀書場面,但對一個十六、七歲的中學生來說,有關其升學前途的資訊和動向,難道不能主動去問去找?還要父母代勞到何時?
   0    0    0    0

Rank: 4


595
2#
發表於 10-8-14 23:49 |只看該作者
...有關其升學前途的資訊和動向,難道不能主動去問去找?還要父母代勞到何時?


.
原帖由 elbar 於 10-8-14 10:35 發表
二○一○年注定是香港人難忘的一年,相信十二萬八千考生感受尤深。因為最後一屆中學會考在這一年舉行和結束,無論成績滿意與否,隨著其放榜,中六收生以至其他升學、工作出路浪湧而來,一個個選擇緊迫著,等著去承接,猶如香港急促 ...

Rank: 4


719
3#
發表於 10-8-15 15:45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mamimummy 於 10-8-14 23:49 發表
...有關其升學前途的資訊和動向,難道不能主動去問去找?還要父母代勞到何時?


.


我們做父母的一樣有責任。唔好全部怪學生。我們要反省呀!

Rank: 3Rank: 3


336
4#
發表於 10-8-16 10:39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elbar 於 10-8-14 10:35 發表
今年末屆會考,更出現所謂「裙腳仔考生」,有十優生的兄長在外留學,但他無視家境拮据,央求母親辭掉幼稚園職務陪他一起走過會考的日子,由父親一力支撐全家經濟;又有夜校生考獲不俗成績,卻在記者會上提早退席,留下慈母代為回應傳媒提問,並奉上電腦自畫像。而今年十六名狀元,一半的大學選科不出醫科、商業。這可能是會考制度造成不考不教,不考不學的結果,以至於坊間出現「高分低能」的評語。如果被視為社會精英中學尖子不外如是,人們如何對其未來,特別是香港明天寄予厚望?


呢段簡直係後創作,看一作十,勁過忽周。

Rank: 2


94
5#
發表於 10-8-16 11:45 |只看該作者
有無攪錯 原本獲十優是件光榮的事,為甚麼要強調.......... 原文如下: 今年末屆會考,更出現所謂「裙腳仔考生」,有十優生的兄長在外留學,但他無視家境拮据,央求母親辭掉幼稚園職務陪他一起走過會考的日子,由父親一力支撐全家經濟

又唔係偷又唔係搶,點解要咁樣去形容,侮辱人.寫這編文章的人簡直「不知所謂 侮辱斯文」

原帖由 davidmimi 於 10-8-16 10:39 發表


呢段簡直係後創作,看一作十,勁過忽周。

Rank: 5Rank: 5


1241
6#
發表於 10-8-16 12:29 |只看該作者
每事都有兩面睇,"裙腳仔考生"係呢個時代的產物,唔同時代有唔同觀念等,作者亦可以甘睇,他們貧亦樂,不注重金錢,注重一家和階,物質唔係大晒,家人的支持才是重要!

原帖由 colourless 於 10-8-16 11:45 發表
有無攪錯 原本獲十優是件光榮的事,為甚麼要強調.......... 原文如下: 今年末屆會考,更出現所謂「裙腳仔考生」,有十優生的兄長在外留學,但他無視家境拮据,央求母親辭掉幼稚園職務陪他一起走過會考的日子,由父親一力支撐全 ...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