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升中派位 雷其昌︰一切為了學生
發新帖
查看: 5337|回覆: 0
go

雷其昌︰一切為了學生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7458
1#
發表於 10-7-12 15:13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雷 其 昌 上 任 時 向 全 校 師 生 定 下 兩 大 目 標 , 包 括 在 五 年 內 將 學 校 由 中 中 變 為 英 中 , 並 將 會 考 及 格 率 提 升 至 百 分 之 九 十 。

  本「搞教育一定會成功」的信念,加上大無畏精神,雷其昌七年前放棄前教育署的高薪厚職,加入當年兵荒馬亂的博愛醫院歷屆總理聯誼會梁省德中學擔任校長。他相信世上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懂教的老師,於是定下連串策略,包括親自上場教學、全校教師「朝七晚五」上班、有能力的學生以英語學數學等;他無懼與政府「打對台」,只要在他眼中對學生有利的,他都會做。

  上月底高考放榜當日,梁省德中學歡呼聲不斷,迎接該校首名高考四優狀元誕生。由雷校長親自執教的純粹數學科,及格率達百分之百,至於整體及格率攀升至近八成八,為歷來最佳成績,作為雷其昌最佳的退休禮物。

  不過,談起七年前的梁省德中學,雷校長卻形容為「亂龍」:「當時學校行政混亂,校內有很多針對管理層的投訴,政府要委派四人入校董會;學校有黑社會入侵,放學時間常有黑社會分子在校門外徘徊;公開試成績一落千丈,○三年一百九十六個會考生,有一百九十五個U,平均一人一個U。」

  自言「愛接受挑戰」的雷校長,在前教育署工作三十三年後,於「兵荒馬亂」之際轉任該校校長,「我相信任何一所學校都有得做,搞教育一定成功,只要你肯付出時間,讓學生知道你的原則,他們總會感受得到。」

  出任校長後,他先找出學校的「病因」,再對症下藥,如校政混亂便強化校董會的功能,黑社會問題則交由警方反黑組處理。上場的一刻,雷其昌更向全校師生定下兩大目標︰五年內將學校由中中變為英中,並將會考及格率提升至百分之九十。

  為成就這項「願望工程」,雷其昌首先做了很多校長不會做的事,將自己編入課室,親自教會考班的數學科,而且他更選了表現較遜色的一班。他又規定,放學後全校老師要當值至五時十五分,為學生補課;當其他校長課後忙開會,他卻忙為學生補課:「我相信若校長能以身作則,帶領同事用更多時間去幫學生,同事會較容易接受;而學生的成績有進步,信心亦會提升。」

  在「朝七晚五」的努力下,學校的會考成績漸見成果,整體及格率由○二年的百分之六十六點一,上升至去年的百分之八十三點七。雖然教育局不容許學校公布增值指標,但雷其昌仍堅持將過去十年會考及高考各科的及格率、增值指標、中一收生組別等數據全部上載互聯網,不及格的科目更以紅色標示,「我覺得這是家長選校時必須掌握的資訊,是家長的知情權,不公開對家長並不公平,最重要我不是選擇性地公開資訊。」

  政府當年實施一刀切的母語教學政策,但雷其昌認為,這等同禁制中中學生接觸英語,最終只會「累死學生」,於是嘗試在初中部分適合以英語學習的班別,以英語教數學科,增加學生接觸英語的機會。或許有人認為他愛跟政府「打對台」,但他認為這只是做好專業應做的事:「既然證實對學生有得益,為何不做?」亦因如此,「微調」下學校可以校本自決「化時為科」,雷其昌也是功臣之一。

  具爭議的母語教學政策今年九月畫上句號,隨之而來的則是「微調」。不少家長都希望子女入讀英文班,但雷其昌的學校即使有能力開英文班,卻堅持不開。「我的看法是,應該讓學生在學科的基礎上接觸更多英語,而非硬性以英語教,增加英語接觸面亦有助提升他們的英語水平,既然其他學科以母語去學更合乎學生利益,那為何仍要盲目『追英』?」雷其昌相信,他的想法是否正確,二○一二年首屆中學文憑試的成績及各校的「入U率」公布後便自有分曉。
   0    0    0    0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