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0 小時 最後登錄25-10-17 國民生產力286  附加生產力1370  貢獻生產力0  註冊時間22-7-12 閱讀權限10 帖子432 主題7 精華0 積分2088 UID3411624 
 
  
 
 | 
| 本帖最後由 加樂爹 於 24-9-12 15:12 編輯 
 akys 發表於 24-9-12 12:26  儒家文化嘅核心。中國,日本,韓國,新加坡都一樣。 除非大刀闊斧,破舊立新,否則可見未來幾十年都改變唔 ...
你意思係如果孔子在生, 都會求考功名, 把思想及知識放在次要的一種手段?
 我看法是國家/社會立國之根基是什麼, 會影響到對教育的態度.
 
 如果社會是:
 - 長年打扙, 肯定重武輕文
 - 有很好福利, 肯定養懶人
 - 以文化輸出, 例如音樂, 電影, 設計...呢D無話讀多書就叻既學科, 肯定出左班日日去思想吹水既人
 - 日日去講保育既, 社會肯定對發展要求不高, 而著重社會規劃, 生活閒適,
 
 ...很多年前老話, 去外國前讀水電, 維修, 可以過活, 咪引到不管你怎樣學歷, 都很滿足去讀.
 事實上, 誰說工科不出頭?  你去看德國的工種, 薪金, 有看不起誰嗎?
 你去內地看, 有些讀工科的, 看經濟不好, 回老鄉去種中成藥, 當然是政府的推動, 不要少看, 若中藥本身沒有好的種植, 那不用講什麼功效了.
 
 其實, 社會發展行業夠闊, 媒體把不同人及事正面介紹, 讓人明白如何尋找自己發揮地方, 對自己, 對多元化社會都是好事.  學校教育能夠多方面支援社會職場需求最是理想, 若然未做到, 亦不致於被完全歸究成問題主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