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0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7-13
- 國民生產力
- 278
- 附加生產力
- 1193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22-7-12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351
- 主題
- 5
- 精華
- 0
- 積分
- 1822
- UID
- 3411624
 
|
本帖最後由 加樂爹 於 25-7-30 09:47 編輯
前一陣看了Viu 光明大押, 謝君豪二叔公變超人係好笑.Viu 是比較貼近潮流, 好笑D.
TVB劇是橋段, 當年睇 明珠台 24 偵探片, 那種模式, 緊湊關連.
你要Viu 編劇做到呢種節節相扣既效果, 我相信不是他們專長.
不過, 兩者來來去去, 都是香港人視角.
香港人水平, 其實越來越單一化, 及拒外化.
例如, 潮流是韓, 便一味走那個方向.
好處是跟你相近, 易消化.
以前, MK 仔女是某一類人士特質既稱號.
今日, 你打開電視就吸收同樣文化.
所以, Mirror 係得既!
仲有英/美/中?
樓主講既應該係 內地劇深度, 不同角度.
父母教育成長下既孩子優與劣
呢D劇, 邊有港人去睇?
你睇TVB拍類似劇, 一定把怪獸家長, 放到無限大至吸到你地睇.
內地劇, 我可以放心比個仔去睇 (唔好又香港人上身, 套用什麼洗腦...)
內地劇是有更多了解, 它或者最後不會告訴你, 那個好.
正如父母看到子女成長, 由單一初心, 經過接受, 了解, 困難...
有人有遺憾, 有人接受, 當然有人一路順風成了尖子.
但若人生是經歷, 劇集能讓你去體會, 去感受...
坦白講, 內地劇編做得到, 演員到位, 不用浮誇動作.
香港編劇做唔到, 沒到位文化, 視角不夠, 拍片制度規限.
用干炒牛河比喻, 簡單配料--日常生活, 你可以炒得好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