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0 小時 
 - 最後登錄
 - 19-3-17 
 - 國民生產力
 - 0  
 - 附加生產力
 - 130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16-11-22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72 
 - 主題
 - 2 
 - 精華
 - 0 
 - 積分
 - 202 
 - UID
 - 2358886 
  
 
 
 
   
 
 | 
回覆樓主
https://topick.hket.com/article/2053165/18間國際學校疑超收本地生  
 
教育局:規限比例各有不同 
 
文件又顯示,2017/18學年全港國際學校共收生為38,868人,當中包括約8,865(22.8)名本地學生。2017/18學年國際學校所收取每年學費的最高額和最低額,小學分別是5,800元及197,220元,中學分別是52,800元及231,300元。 
 
教育局發言人今(19日)回覆表示,自2009年起,獲教育局分配校舍或土地發展國際學校的辦學團體,必須取錄不少於70%非本地學生。而在2014年進行的校舍分配工作中,局方給予願意取錄較多非本地學生的計劃書較高的評分。 
 
發言人指,在本學年,13間國際學校錄取的非本地學生百分比,受其透過校舍分配工作獲分配空置校舍或全新土地作發展國際學校而與政府簽訂的服務合約所規限,由50%至85%不等。由於辦學團體就校舍分配工作提交計劃書時,得悉並同意其提供的資料(包括取錄非本地學生的最低比例)只會作申請校舍分配工作之用,因此局方未能公開個別國際學校須取錄非本地學生的最低比例。 
 
在上述受取錄本地學生人數比例限制的國際學校中,除2間分別剛於去年及前年開始辦學的新學校外,其餘學校收生比例均符合相關規定。局方已去信提醒該兩所學校在來年收生時須留意及符合規定,並會繼續密切監察情況。 
 
英基學校協會發言人回應表示,按該會與教育局協定,至少收錄70%非本地學生的要求,是以該會屬下15間學校的整體學生人數計算,而非按個別學校學生人數計算,按整體學生人數計算,協會符合局方相關要求。 
 
香港哈羅國際學校表示,當年建校之初與政府簽訂的協議中約定,可招收的本地學生人數不可超過50%,因此並沒有違反相關規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