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保羅書院(下稱聖保羅)貴為香港歷史最悠久的男校之一, 名人校友輩出,學生成就卓越;但剛成為校長的源廸恩認為,應「measure size of the heart」,「成績不代表一切。我經常對學生講,不要用成績去衡量自己的價值。」故聖保羅的最大特色不是成績,而是聖保羅精神──「校歌所講的all for each and each for all,在這裏讀書的,大家都是兄弟朋友,same family!」
貴為大受家長歡迎的學校,每年的學校簡介會中,校長出動介紹學校是不可或缺的環節。「我做學校介紹時會用幾個字形容自己的學生:Free-spirited,他們認為學校信任他們,放手讓他們試;Resourceful,他們會想辦法去解決困難;Ingenious,他們常常有很多鬼馬的想法,很有活力;Nice-looking,我覺得我校的男生好靚仔!因為他們好企理,學校亦是bring up gentlemen的地方;Diverse,亦是我們的特色,我們有不同興趣、不同階層的學生!」
除了課外活動,聖保羅書院一直設有外展培訓,同時亦能培育兄弟情。「小學部有Paul's Action,中一同學有Paul's Breakthrough,中四同學有Paul's Challenge,正是A、B、C開首。每個階段都讓他們嘗試新事物,挑戰自己。」中四的外展活動包括獨木舟、行山等,好動的學生要參與,好靜的學生也要參與。「讓他們從中發展出sense of brotherhood,大家一起完成任務。通過這些活動,增強朋友、同學間的感情。」
而這些外展活動的特點,是不同年級都會有師兄幫忙。「大哥哥帶組、入組,鼓勵他們參加有挑戰性的活動──學校的兄弟情就此培養而來!」舊生導師帶領中四五同學,更是現在生涯規劃的一部分。「可以介紹同學有興趣的行業、創業的資訊、外國升學的經驗分享……這是承傳,一級帶一級。所以我說聖保羅最重要的是聖保羅精神,sense of brotherhood!」
所以成績上來說,源校長也曾滑鐵盧。「你可能認為,聖保羅書院內差的學生也不算太差,但在這個制度內他們就是認為自己做得不夠好。就算是聖保羅的學生,有非常叻,同樣也有repeat又repeat的學生。所以我經常對學生講,只用成績決定自己的價值,絕非好的做法。因為人的價值遠超過分數!」源校長勉勵同學,金錢、日後的社會地位絕非唯一的「尺」去量度成就。「成績當然重要,但我們更要measure size of the heart: 他對身邊的人有否正面的影響呢?他對社會有否貢獻呢?」也許,正因為學校掌舵人有這種想法,才是聖保羅培養出各式社會人才的最終原因吧!
I believe that he can go to school by himself.As I know, a student, who graduated from SPCPS, took his primary school bus to go to SPC when he was form 1. That was a rare c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