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教育不能一下子解決社會所有問題(陳倩君) ...
發新帖
查看: 883|回覆: 2
go

教育不能一下子解決社會所有問題(陳倩君) [複製鏈接]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75502
1#
發表於 18-4-19 17:08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打印
【明報文章】2017年5月教育局推出醞釀多年的《中學教育課程指引》,以取代課程發展議會2002年小一至中三及2009年高中課程指引。物換星移,10多年來香港教育界經歷了教改洗禮,一份如此重要的文件,本應叫人引頸以待。推出後厚厚一大疊,單是指引小冊子(連分冊)已有15本,還有相繼推出的八大學習領域課程更新文件,列印出來足有數呎高。但教育界對如此有分量的文件的討論,卻少得讓人訝異,絕大部分討論只圍繞《基本法》教育及中史訂為初中必修科目這兩個課題。


歸因這份名為「持續深化聚焦」的文件並未能如其所言,為6年的中學課程提供持續更新的願景。讀完數呎文件,看着把整份文件綜合的學校課程架構七色彩虹圖,甚有目眩之感。一個教育制度、「學會學習2.0」、3個課程組成部分、4個關鍵項目、5個基要學習經驗、6個焦點、7種首要價值觀、8個學習領域、9種共通能力,致力培養十全十美的學生、十項全能的教育工作者。


記得在課程指引發布會上,與會校長表達了憂慮,擔心學生及老師面對不斷增多的教育項目,難以承受無止境加添的課程及課時。去年7月6日,香港中學校長會前副主席何世敏博士曾於《明報》撰文(〈香港學生需要怎樣的課程準備未來?〉),指出課程指引4個大問題:方向定位太多、未為教育問題提供對策、課程規限過緊、學習空間狹窄。這些固然是文件最突顯的問題,但細閱文件後,更讓人深思甚至擔心的是,政策制訂者如何看香港教育功能?


2008年一眾國際學者,包括比利時學者保羅.斯梅耶斯(Paul Smeyers),編撰出版了《教育研究:社會問題教育化》(Educational Research: the Educationalization of Social Problems),討論在西方現代化過程中,教育被逐漸視作解決社會問題的妙藥。在香港,我們熟悉的例子包括教育可幫助解決公眾衛生問題、道路安全問題、吸煙和吸毒問題等。


課程指引沒專注回應教育範疇問題


新的中學教育課程指引正正反映了這種思維——在面對各種社會問題,教育似乎責無旁貸:青年人沒有方向,就要加強生涯規劃教育;香港社會沒有創新工業,就要教創意創業、培養人才。所以課程什麼都要涵蓋,從無形的個性塑造、價值觀培養,到實質課程如基本法、中國歷史、STEM(科學、科技、工程、數學)教育等。同學什麼都要學;老師教不及的,同學則自學。香港社會問題多,未來問題未知,但「港產特色」是「轉數快」,所以課程要包羅萬有,從一數到十,隨時候命。


斯梅耶斯的書中提出,在日趨複雜的知識型社會,教育學者及研究均要再檢視「社會問題教育化」以及教育的真正功能。借鏡看香港,作為一份指引我們未來10年學生學什麼的課程文件,並沒有專注回應專屬教育範疇的問題,而是追趕萬千的社會問題及現象。對課程來說,最核心的討論應是香港教育要培養一個怎樣的人,讓新一代可以成就自己、貢獻社會。這份課程文件固然有簡述香港面臨的挑戰,也參考國際對21世紀人才素養的討論,但欠缺的是本地教育界的深入討論及參與。短短數頁羅列各所需能力,並未能說服教育工作者這是經深思、具遠見、有共識的香港教育願景。



未能成為教育工作者明燈


2000年教改一直支持學校校本發展,並鼓勵校長成為課程領導,在面對眾多課程目標、擁擠的課程內容,如全數跟從,定失焦點。如此缺乏空間的情况下,校長必須頂着壓力,非常專業地選擇優次,才能令學校課程健康發展。作為一個21世紀立足香港、面向世界的教育工作者,我們要找出如何令學生學得更個人化、更深入、更有意義,以共構更美好的社會。可惜的是,這疊重重的課程指引文件並未能成為教育工作者的明燈。


課程是教育的核心,其內容、培養的能力及傳遞的價值塑造我們的文化,也是知識型社會追求的軟實力源頭,對香港非常重要。我們期望教育首要不是解決社會問題,而是聚焦告訴我們如何培養人才、培養什麼人才。如每一個香港學生都能得到最好、最適切的培養,每人都能盡展潛能,社會問題應不會太難解決。


香港中學校長會多年來一直關注這些議題,曾進行全港問卷調查、舉辦校長研討會,也多次撰寫建議書向特首及教育當局進言。在今年1月會展舉辦「教育論壇:願景2047」,聯繫了關心香港教育的海外及本地學者和教育持份者,一起討論、互相聆聽,尋求有洞見的方向建議。會上陳坤耀教授提出,未來好的領袖必須是一個「文藝復興人」,是一個能跨科別融會貫通的通才。這觀點比能力導向課程層次更高,在人工智能已能取代人類部分能力的未來社會,課程如何更能幫助學生成才、為香港作育英才,讓人深思。


教育不能一下子解決社會所有問題,教育設計也不應以解決社會問題作出發點。但如能設計和落實適切的課程、辦好教育,將能培育更多比我們更優秀的青少年,解決社會問題就不會成為教育的單一任務。中學教育課程指引推出至今仍是一份「擬定稿」,冀望有關部門能多接納社會上不同建言,匯聚集體智慧,在落實定稿時能還香港教育一個希望。


(編者按:文章標題為編輯所擬;來稿原題為「社會問題教育化是出路?」)




作者是香港中學校長會執行委員


[陳倩君]


   0    0    0    0

Rank: 5Rank: 5


3700
2#
發表於 18-4-20 08:08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教育局官僚每年爭取一大筆預算經費,難道不表現一下點綴自己工作的繁重和責任的艱巨,不像我們寫報告,長話短說,一針見血,廢話留待拜山說,或許我不是教育工作者,對報告內容對我沒啥感覺。教育對我來說,以個人修身為重,還未到作為解決社會問題的手段,孔子亦謂,修身未至安能治國乎! 我的目標比較簡單,教育不過就是禮義廉恥,多點仁愛,多點優雅,長知識不過就是美,連自己也管不好,怎解決問題!

點評

Doray    發表於 18-4-23 08:16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593
3#
發表於 18-4-23 08:08 |只看該作者
[一下子][所有問題]
咩題目?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