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初中教育 讀多少書才算是勤力?
查看: 9018|回覆: 27
go

讀多少書才算是勤力? [複製鏈接]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1#
發表於 14-8-22 01:27 |顯示全部帖子 |倒序瀏覽 |打印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4-8-22 08:32 編輯

讀小學時,偶爾會聽爸爸讚賞一個親戚的兒子讀書勤力,成績了得。這個大哥哥讀名校,從爸爸的口中形容,他勤力得很,我想每天大部分課餘的時間都是讀讀讀吧。當時我只知道要拿好成績,每天課餘時,花幾小時讀書是必需的。我小小的心自問,「eviepa這一輩子也不能指望讀書有成,因為,我溫書一兩小時已覺很吃力。」

讀高中後,雖然未達一流水準,但自己成績也不錯。計算一下,自己平均每天只花一小時功課外的額外溫習而已。自揣如果每天兩小時溫習,大概可以擠身一流水準。

中五時到這位大哥哥家裡拜年,聊到他的會考成績,赫然發現,原來不外如是,自揣幾個月後會考放榜,我的成績,會勝過這位大哥哥兩籌。

以當年會考full cert叫做讀書不錯的標準看,他有資格讀預科,用讀書讀得很好來形容不能算錯。但講到勤力,則肯定是誤傳。他讀名校,學校師資設備肯定不差,他也是醒目仔一名,肯定不蠢。如果我讀普通中學,每天只額外花一小時溫習也勝他兩籌的話,他每天溫習的時間肯定比我少很多。每天溫習幾小時的講法肯定不成立。

這幾十年來,我感覺到,「中四、五,每天溫習幾小時才算是勤力學生,日讀一兩小時只是中游學生」這種錯得很利害的想法,統治著香港。

半年後會考放榜了,我果然得到預期的成績進入預科。

XXX   XXX   XXX  

幾年之後,我弟弟升中四,我住完四年宿舍回家,看見他一臉無奈的樣子,我就知道關鍵地方在那裡。他很想讀書讀得好,但他知道,「中四、五,每天溫習幾小時才算是勤力學生,日讀一兩小時只是中游學生」,他明白,他「這一輩子也不能指望讀書有成,因為,他溫書一兩小時已覺很吃力。」

我告訴他,哥哥當年也只額外溫習一小時,成績也是很多人欣羨的對象,你只要同樣的努力,好成績就是必然的。

他半信半疑,每天一小時溫習,成績大進,後來也入大學了。

XXX   XXX   XXX  

到阿女升高中,我問她想在文憑試拿甚麼成績,她希望成績是入三大的低限,即是大概25-29分的水平。我便建議她,地理、歷史、數學每周每科1.5小時功課以外的額外溫習/操練。中文書、英文書照以往一樣閱讀,繼續享受至愛的視覺藝術功課。

阿女不像我弟弟,她從來都很清楚,讀書不需太多,每天一兩小時就是勤力學生。

結果她課餘很大部分時間都是玩樂,苦讀只佔她課餘的小部分時間。不過,她所付出的,我相當肯定是全級十名內。結果,文憑試結果和我當初設想吻合,她果然是全級十名內,文憑試成績不多不少,正是25-29分。

XXX   XXX   XXX  

阿女讀大學了,以後所有科目都要自己讀,老爸幫不到甚麼忙。不過,用甚麼策略既可以讀好書而又可以享受人生我還有一點心得。

XXX   XXX   XXX  

阿女文憑試成績出來後,有一個朋友非常錯愕,因為我們低調,認識我們多年,她完全不知我女兒原來成績相當不錯,近水流台下希望我女兒為她升中三的女兒補習。

阿女現在有兩個身份:

1. 學生身份,老爸會為她分析形勢,不過要自己讀。
2. 補習老師身份,要為學生分析形勢,更要詳細指點。

我的策略是要提出一個令她吸引到無法反對的建議:

阿女,其實扣除睡覺、上課、洗澡等等的時間,每周大概有七十多小時可動用時間,如果妳能將四分之一用作做功課和溫習,保證成績名列前茅。

妳每天早上起床,回校上課,不需上課的時間就到圖書館讀書,大概五時後就是妳的自由時間了,想做甚麼;想玩甚麼都可以,生活會很寫意。

星期六,只需溫習三小時。星期天可以全日休息。

我有個假定,今天佔人口18%大學生不會比當年3%的大學生勤力。如果這個假定成立,妳貫徹這個計劃,成績會很好同時也可以繼續享受人生。

由於我的建議吸引,阿女已經同意了這個策略。

XXX   XXX   XXX  

阿女另外一個身份是補習老師,要用她的智慧去令學生相信,讀中三,甚至高中,可以是既愉快,又有效的。如果又愉快、又有效,輕輕鬆鬆做個高材生,誰會推卻呢?

其實我見到女兒的學生一臉無奈的樣子,我相當肯定她以為「中四、五,每天溫習幾小時才算是勤力學生,日讀一兩小時只是中游學生」,她覺得,她「這一輩子也不能指望讀書有成,因為,她溫書一兩小時已覺很吃力。」

阿女很想把這個學生帶進大學,能否如願,就要看她的功力了。

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替舊人。



點評

TwinWong    發表於 14-8-22 15:59
   41    0    0    0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2#
發表於 14-8-24 13:18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4-8-25 00:13 編輯

我極反對預習。我有很強的理由,有空和大家分享。

小學階段,我主張不溫習。


溫習無用論

舊文一則:

===============================
“溫書是一種高投入、低回報的活動。”

我這個命題,只局限於小學階段,甚至小五以前。

現今家長對子女的學業都非常重視,所以在考試期間,通常會將子女所有活動取消,天天留在家中溫習,但各位有沒有反思,溫書能達到甚麼效果呢?

1. 溫習是一種非常注沉悶的活動,做得太多易影響小朋友讀書積極性。所以我認為是高投入的。但假若能有高產出,亦未嘗不可,但可惜事實不是如此。

2. 對於獲取分數而言,溫書的效果肯定是立杆見影的。

3. 但對於提升學業水平,則此舉只是一種低回報的活動,現詳述如下:

小學的學術,只有四大塊:中、英、數、常。

a.  中、英文是一種細水長流的工作,最講究平時功夫,考試前的溫習對提高語文能力是非常微弱的。 怎能要求小朋友在考試前用十數小時提升 10% 語文能力呢?不如平日多看課外書,考試時輕輕鬆鬆地玩耍更化算。

b. 數學而言,最重要是平日觀察子女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若有,便要馬上出手,不要讓不明白的地方累積下去,相對考試前的準備,平日功夫會更重要。但當然,考試前對要考的範圍溫習一次也是好的。

c. 常識與中、英、數不同,第一、小學生沒有規定要知多少,懂得多自然可喜可賀,但懂得少對升中來說亦非致命傷。第二、所學習如屬概念性的,留心上課後自然記牢;如屬事實性的,記得多、記得少並不重要。況且考試後三個月,有沒有溫書的學生在腦海中殘留的記憶已相差不遠。所以到小學畢業時知識量之多寡,並不取決於各常識科分數的高低,反而視乎閱讀了多少課外書、看過多少記錄片、到過多少地方……..。

縱觀以上各點,溫和習最大的功能是獲取高分,但對小朋友的學術水平,則不甚了了,是一種高投入、低回報的活動。所以我一向主張應減少兒童的溫習時間,增加其他更有用的活動,長期而言,對子女的學術水平會大有幫助。

這是個非常激進的看法,各位家長,你們的觀點又如何?
===============================
《溫書是一種高投入、低回報的活動。》
http://www.edu-kingdom.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27534

由於我相信溫習的效果甚微,所以在整個小學階段,除了三次呈分試外,我女兒是「空槍上陣」的,向來不會溫書。考試靠的是中英數的根底,及平時上課的記憶而已。亦因為如此,我女兒在整個小學階段,溫書時間不足100小時(當中有60小時是三次呈分試所花費的)。總之,在小學階段,努力讀書從不存在她腦海中,她所想的,每天只是快快樂樂地渡過,不知讀書壓力為何。

當然,這種培育法,初時學業成績自然不會好,但到五六年級,她已是全級的高材生了。我女兒的歷程,強化了我的「溫習無用論」。

前幾天和女兒閒聊,她告訴我,讀小學時思想很簡單,玩耍就是唯一重要的事。至於讀書好不好、日後有沒有成就根本不在考慮之列。升讀中學,開始有成就這個概念。到現在中六,讀書成績好不好、日後有沒有成就對自己快不快樂就佔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絕大部分小學生沒有成就概念,勉強要他們接受「書中自有黃金屋」只會是徒然。

點評

TwinWong    發表於 14-8-24 23:55
MASAYA  預習我是持觀望態度  發表於 14-8-24 23:47
MASAYA  對家長為了朋友預, 但小朋友自己   發表於 14-8-24 23:46
MASAYA  期待你分享對預習的看法, 我是反   發表於 14-8-24 23:46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3#
發表於 14-8-25 01:02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4-8-25 01:06 編輯

預習,從很久以來就被教育工作者歌頌的策略,最近受到挑戰略。

我從來都覺得預習是件好事。十年前,新城電台有個親子節目叫《爸爸媽媽坐下來》。有一次,主持人對預習持否定的態度,聽了他的道理,我彷然大悟,怪不得未見過一流學生大規模採用過預習作學習方法。原來預習雖然有好處,但代價極大,完全不化算。

預習的好處:

上課前先看一遍,到上課時老師再講,幾乎保證能夠明白所教的東西。


預習的壞處:

1. 需要付出時間心血作成本。現今學生每天功課量已經很重,課外活動、測考已經令孩子疲於奔走,就算每節預習十分鐘已經是額外的個多小時,每節預習二十分鐘就是額外的兩個多小時。你忍心嗎?

2. 對於一個正常的孩子來說,如果不是根底有問題,老師在課堂所講解的,應該會明白。如果今日要學的東西昨天花很多時間預習了,上課的時間,大部分是浪費掉的。如果根底有問題,就要對症下藥,搞好根基而不是預習。

3. 今日要學的東西昨天花很多時間預習了,上課時便會枯燥乏味,缺乏挑戰性。孩子遇到枯燥的課堂,通常不會專心,亦通常會和同學傾談,紀律問題容易隨之而起。

4. 上課不專心,以為自己已懂得所有東西。但通常老師在課堂上所教授的,都不止於課本所列。如果不專心,很容易錯過老師的精采見解。

5. 如果不預習,老師在課堂講的是有新意的,有挑戰性的,較為愉快的,易於吸收的,如果每科都預習,就是要孩子明天花很多時間、心血,去製造今天整天的沉悶課程。這樣的學習方式劃得來嗎?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4#
發表於 14-8-25 08:44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4-8-25 09:01 編輯

ChiChiPaPa,

要學雷鋒精神?搞共產主義咩?

一個學生嘅責任係自己讀好自己嘅書,照顧其他同學嘅學習係收咗人工嘅老師嘅責任。

就算嚮關鍵嘅高中,每日肯嚮功課以外額外抽一個鐘温習已經難得,温兩個鐘已經係非常勤力。如果仔女只肯做個難得嘅每日温書一個鐘嘅乖學生,你希望佢用嚟温書定預習吖?

如果你話:叫佢每日再額外預習,唔減少温習時間咪得囉。我就話如果可以咁樣,寕願佢每日將D預習時間用嚟温習温,文憑試成績會更好。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5#
發表於 14-8-26 09:51 |顯示全部帖子
ChiChiPaPa

其實你個女有無預習嘅習慣?如果有,有D乜嘢科預習?定係全部科目都預習?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6#
發表於 14-8-26 12:35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4-8-26 12:39 編輯

回覆 akys 的帖子

有些人比較勤力,有些人比較懶是很自然的事。但我從根本上就質疑預習這種被大家歌頌著的學術活動的成效。而其中一個有力証據就是,講的人佷多,但就算是一流學生,也是實踐的人少,如果有的話。


我較喜歡和成績好的同學交往,和很多一流學生很熟絡,但奇怪得很,從未聽過任何同學將預習當作是每天要做的事,也從來未聽過任何學生這樣講:「我有今日的成績其中一個因素是我有預習的習慣。」


如果預習對一個學生總體能力的訓練是cost effective的話,起碼在top 10%學生中廣泛採用才對。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7#
發表於 14-8-26 14:35 |顯示全部帖子
回覆 akys 的帖子

大學教育和中學很不同,教授講解的,主要是insight而不是fact,預習也許有很大的用處。這裡是初中園地,還是用中學作討論對象比較好。

點評

akys  Míngbái










明白   發表於 14-8-26 14:57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8#
發表於 14-8-26 18:19 |顯示全部帖子
回覆 ChiChiPaPa 的帖子

你覺得預習好,為何不建議女兒在中學階段每科每天都預習?又或者在某些科目作為每天都做的活動?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9#
發表於 14-8-26 20:27 |顯示全部帖子
回覆 ChiChiPaPa 的帖子

我一向知你不會強制女兒,所以我的措詞是「建議」。

你認為閱讀、溫習是好東西,你肯定已經建議女兒常做。

我的疑問是,你既然覺得預習是好的活動,正如閱讀、溫習、思考問題,你怎會不建議女兒在中學階段每科每天都預習?又或者在某些科目作為每天都做的活動?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10#
發表於 14-8-26 21:51 |顯示全部帖子
akys 發表於 14-8-26 13:48
回覆 eviepa 的帖子

我以前讀嗰間爛鬼中學啲同學都係靠自己讀, 所以都唔知算唔算預習。不過大學那班First ...
我自幼很喜歡各種學術,這興趣似乎是與生俱來的。由於有兩個姊姊,所以小學畢業時,兩個姊姊的中史教科書已被我讀得滾瓜爛熟,所以中學五年所有課堂的中史,經已預習過。

五年中史教育中,很不幸地,中一、中四五的老師都是廢柴,一個低B,一個只懂得混日子,誰也難在他們身上學到多少。

中二的老師是個優秀教師,上課時很能吸引學生的情緒,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問題,大家都獲益不少。不過,有沒有預習,對課堂的理解、思考的訓練,我不覺得有甚麼分別。

中三的老師,典型的課堂是:先叫我們用十分鐘閱讀一大段課本,然後用十分鐘講解,有很多內容是超越課本的。之後是讀筆記,我們抄筆記。對大部分同學來說,他的講解太深奧了,基本史實未掌握就學這些東西大概沒有甚麼大用,還是中二的老師較為可取。但我本人則因為基本史實已經非常熟悉,非常喜這位老師所講解的高層次史實、歷史觀點,解答了很多自小學以來的歷史疑團。

如果每個學生都像我,那麼,中三的老師大可以不需我們在課堂閱讀,更加不用我們默抄筆記,只管每個課堂都講一些課本不能學到的、具啟發性的才是最好的教學法。不過,現實不可能是這樣。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11#
發表於 14-8-26 22:06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4-8-26 22:08 編輯
annie40 發表於 14-8-26 20:32
回覆 eviepa 的帖子

Eviepa,

現在的討論,題目是「預習是好是壞?」。我們要給孩子建議(不是強迫)。「應該由孩子按照自己的需要而自己決定怎樣辦」這命題本身就已經預設了預習是其中一種好方法,否定了它是壞的方法的可能性。如果從大家討論開始就已經假定自己的講法一定對,討論來甚麼?

正如「做練習好還是閱讀好?」這題目,幾年前,不少家長都持有一種看法:「做練習和閱讀沒有高下之分,只閱讀的可以獲取優良的語文程度。然而,不怎樣閱讀,只做練習,也可以訓練出優良的語文水準。」而這派的網友,從頭到尾,都覺得是真理,是不需討論的。

到今天,小學雜談這裡,還有這種觀點嗎?每次有類似的問題,網友們會怎樣答?

真理越辨越明,但切忌用教條當作真理。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12#
發表於 14-8-27 08:06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4-8-27 08:07 編輯

回覆 ChiChiPaPa 的帖子

你是個非常特别的爸爸。


我讀書的年代,一般父母都不會干涉孩子怎樣讀書,客觀效果就和你相似: 孩子怎樣讀書,要自己模索。到我女兒這一代,也還有少許家長持無為而治的態度。但無論幾十年前,還是今天,無為而治培養出來的孩子,讀書差勁的佔大多數,讀書讀得好的非常少。



不過你似乎不受以上的結果影響,無為而治之下仍可以保證質量,所以一向是我的迷團。其實,你有何絕橋可以違反育兒定律的?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13#
發表於 14-8-27 08:23 |顯示全部帖子
annie40 發表於 14-8-26 23:20
應該是我的閱讀理解和吸收力有問題,題目是「預習是好是壞?」。見你寫了一大堆,還以為你已經有特定立場 ...
annie,
以妳嘅道行,妳真唔知定假唔知呀?辯論時,當然各人都有特定立場,但自己嘅立場係要用理据去支持。妳認為預習係好嘅,就要用理据去支持自己嘅觀點,而妳無提任何証据,就跳入咗預習係好嘢嘅結論。

另外,我好開心見到EK越嚟越多家長走閱讀路線,見佢哋仔女嘅語文程度,我就覺得呢十年來嘅努力無白廢。我好相信,再过十年廿年,練習為主呢种方法會瓜直,小朋友嘅語文程度會大大改善。

點評

ACE2126  原來努力了十年,敬佩!  發表於 14-8-31 14:30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14#
發表於 14-8-31 15:30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4-8-31 16:31 編輯

顧名思義,寫這個題目目的是要探討每天讀幾多才叫做勤力。我一向都是異類,我覺得自己看見很多大家看不見的東西。

我女兒讀升讀高中時,看見名單,就知道自己將會是她要讀的班級的第一名。因為她的根底是最好的。

高中三年內,她用一個一般家長都覺得很hea的用功時間去讀三科可以讀的書:世史、地理、數學每科每周額1.5小時。但這種努力程度,我認為已經非常勤力。如果我女兒生在一般家長的家,她準會被視作不怎樣努力讀書。但我認為已經很好。

到中六,她這三科在班內每科都是最強,數學多多少少講求根底,我女兒有優勢,但用中文讀的世史地理則不會有。即是說,全班最努力讀書的,都沒有她那麼用功。

大家可以想一想,我女兒的學校,假假地仍是band 1中中,應有一些很努力讀書的同學。她升高中時,成績雖好,但仍不入頭三十名。讀高中,用一個普通家長覺得是hea的態度讀書,但結果無論考mock、文憑試,她都是全級十名內,證明她高中三年所付出的努力,比起絕大部分同學都要多,她的努力,亦深受師長的認同。

讀歷史,我們知道,儘管世事改變得利害,但幾千年前的人,人性和現在是是毫無分別的。

我讀中學時,用一個家長認為hea的時間讀高中,卻足以令自己完全扭轉初中留班邊緣的境況;到我弟弟,我建議一個家長認為hea的時間讀高中,結果令他完全扭轉初中滿江紅的境況,最後考入大學;到我女兒,我建議一個家長認為hea的時間讀高中,結果令她成績更一層樓。

我讀書時喜歡和讀書讀得非常好的人交往。他們都有鐵一般的意志。論努力,我遠不及他們。他們是頭3%最優秀的人,我是頭10%。

不過,我們做家長的:是否對著一個努力程度是頭10%的孩子,都要責備為何不去做頭3%最優秀的人呢?

有一個肯聽我話,努力程度有頭10%的女兒,我已經心滿意足了。

我相信,如果肯定自己孩子的努力程度是頭10%,家長們應該滿意。不過,「每天讀一小時」是否就是我所形容就是頭10%努力,大家可以討論一下。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15#
發表於 14-8-31 16:14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4-8-31 16:15 編輯

預習這個題目已經講了一段時間,但仍沒有一個網友提出身邊有任何一個中學生,大規模地應用預習來學習。我覺得是,預習本身有很大的問題造成的。


隨手舉兩個例子幫助說明其問題:

我自己中二時:

我讀初二時,中文好,數為不錯,但英文弱。如果我要備課世史、地理、科學、EPA,每節要用上兩三個小時。要解決這問題,備課不管用,因為教科書的英文太深,不是我學英文的最佳讀本。最佳的方法是多閱讀一些切合自己程度的英文書,慢慢改善英文程度。

另一方面,要備數學的話,理論上可行,但從初小到高中,我已經能夠在老師講解時,隨聽隨明,幹嗎要在未學時搶走學會,然後在課堂悶出鳥來?如果我將用於預習的時間,改為課後要操練數學題,對數學的了解不是更深嗎?如果有人問:你可以又預習又做課後操練。我答:我只是top 10%學生,不要強迫我做個top 1%的學生。

我讀中二時,看不出有任何一科預習是有用的。


我女兒高中時:

正如前述,我女兒能夠是 top 10%努力,我就已經額首稱慶,而事實上她做到了,我很高興。

如果撇除視覺藝術不計,她每天功課以外的溫習,大概也是一小時。

情境一:將溫習時間撥入預習。每周七小時,用作預習也只是一個很小的數目,但已足夠用盡她所有溫習時間。

舉例,世史。她的世史老師是個優秀教師,課堂內有很多問題要學生思考。但一定要預習才可以思考嗎?她在課堂內,聽完老師的講解,便有足夠的認識可以思考了。何必要早一天用自己寶貴的時間,學一些老師將會教曉她的史料呢?

另一方面,要備數學的話,理論上可行,但她已經能夠在老師講解時,隨聽隨明,幹嗎要在未學時搶先學會,然後在課堂悶出鳥來?

如果要預習,又只每周七小時,那麼她將不會做任何溫習,結果可想而知。


情境一:原先的溫習不變,每天加額外預習時間。我能夠將一個素質平凡的女兒誘導到今天top 10%已經是我的極限。我從來不會希望她是個top 3%的學生。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16#
發表於 14-8-31 16:24 |顯示全部帖子
預習,很花時間,效果有限,但必定會令課堂變得乏味,必定會在課堂上浪費時間聽老師講解自己已經懂得的東西。為何還有那麼多人歌頌呢?我從來都不解。

自少到今,從來未聽說過一個中學生大規模利用預習去讀書。

如果偶爾一課預習是有效的話,為何不將之成為每天都都做的事?為何不將之推展到每科都做的事?

我認為閱讀重要,很多閱讀派家長也如是。於是,子女們每天都閱讀。

讀高中,所有家長都認為溫習重要,所以所有家長都要求子女每天溫習。

預習?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17#
發表於 14-8-31 20:08 |顯示全部帖子
//你覺得女兒hea,我就認為她很勤力了。//

我覺得女兒勤力,但相信大部分家長都覺得她hea。


//如果我大囡跟你女兒一樣每天溫 1.5小時,她都可能考到top 10,甚至top 5//

我女兒每科,每周1.5小時功課以外的額外溫習,並非每天每科1.5小時,兩者相差七倍。


//其實每個人追求的都不一樣,好難比較。我覺得亞囡讀得開心又輕鬆,冇壓力,成績都唔係好差就算。她認為要花多少時間合適就由她自己決定。始終是她讀書,不是我。//

我最喜歡見到家長講這些說話。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18#
發表於 14-8-31 20:23 |顯示全部帖子
回覆 ATSLO 的帖子

//我識的最Top學生(Band 1A)都有預習,不過他們是在暑假時已預習了半年,甚至全年的課程。//

暑假不足兩個月,又要做暑期作業,在沒有老師教導下,要預習未來半年至一年課程,連暑假都要每天苦讀十小時?我實在想象不到。其實這些學生的預習模式是怎樣?開學後,他們還預習嗎?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19#
發表於 14-8-31 20:33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4-8-31 20:34 編輯

我所見過最有效的學習模式是我中學的狀元。

中三時,上生物課連堂時,課堂的中段,老師會給我們十分鐘小息,讓我們休息一下。每個同學都會輕鬆一下,去洗手間的去洗手間,睡覺的睡覺,閒談的閒談。唯獨是我們的狀元,他會將剛抄下的筆記看一遍,趁著剛教完印象還深,加深記憶,而且看看有沒有不明白的地方,有的話就馬上發問。

我沒有他的意志,不會學他。但他的策略是高明的,不會預習,令上課時所聽的都是新鮮的、有挑戰性的、課堂是吸引的。但上課以後,就趁著記憶還深,馬上去溫習,達到最佳效果。

Rank: 7Rank: 7Rank: 7


11990
20#
發表於 14-8-31 21:07 |顯示全部帖子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4-8-31 21:13 編輯

annie40,

讀李天命思考方法時,他說很多東西是沒有一個標準的,例如甚麼叫漂亮。但他從來未見過一個女人,A說她很美麗,但B說她很醜。引申到一個概念:有些概念,雖然沒有絕對的標準,但卻有一個攏統的標準。

如果各花入各眼是絕對的話,選美活動根本不應存在。

講到讀書,如果找最總明、最有記憶力、最有鬥心對比最蠢、最沒記性、最沒有鬥心的學生相比,他們的學習當然不能說每天讀多少,兩者都會有相同成績。

但從少到大,我所看見的人,付出多少時間讀書,大致就得到多少收成就是肯定的。

另外,當很多家長認為不同的學生,用同樣讀書時間會有很不同的收獲時,卻會在沒有任何數據的情況下,斷定高中每天一小時溫習是不合格。

當年我弟弟以為每天一小時溫習是個差學生,因此,他自暴自棄。他交上好運,因為我及時扭正他的觀念。這幾十年來,香港有多少學生像我弟弟,因為被很多人誤導,認為每天一小時溫習是個差學生而埋沒了?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