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福建中學附屬學校 臻美小學家長
樓主: gongonma
go

臻美小學家長 [複製鏈接]

Rank: 7Rank: 7Rank: 7


13224
1801#
發表於 07-11-14 02:11 |只看該作者
最近一個機緣,把我之前已在書店打書釘看完的《四代香港人》買回家重看.
真是值得買!
才$30塊,呂大樂著,進一步07年6月版,講的是不同年齡層的四代人.不過我覺得,「戰後嬰兒」一代其實可代入現在當父母的心態,而第四代,則是我們備受照顧的子女.

從以下文字,您可以看見自己的影子嗎?(我倒真是觸目驚心,以此來回報eviepa的過料)
(小標題為本人所加)

香港的第四代跟之前幾代人最不一樣的地方,是他們要面對來自父媽的受緊密監視(較正面的說法,是照顧)。今天的家長,比任何一代的都更重視與子女的關係和建立良好子女關的理論。

不想填鴨 又要自保

一方面,這些家長希望孩子能快樂成長,免於過去只重考試和淘汰競賽的教育制度的痛苦,能多元、多面的發展等等。他們自己經歷過可怕的「填鴨」制度,希望下一代可免同樣的痛苦。
在另一方面,這批家長又太瞭解社會風浪,變幻莫測,深深認識到淘汰考試如何一次決定個人前途,明白成人世界只重競爭,所以又怎可以不及早為子女作準備,幫助他們將來出人頭地...

學習多元 卻欠熱情

一些家長願意放下事業,全職照顧孩子,每天接送,這一刻送孩子學習游泳,那一刻上小提琴課。但也是他們以多元發展之名,令孩子們學會了各種各樣之後,卻少了一種發自內心,自我追求的熱情。


「戰後嬰兒」一代人做了父母後,改變了第四代人成長的環境...新的成長環境其實是一套程式,而屬於第四代的孩子(在沒有甚麼選擇的空間底下)要緊跟配合。任何的疑問會被認為是不敢面對現實的懦弱表現。任何的異議會被認為是不切實際。

競爭焦慮 扭曲成長

「戰後嬰兒」背景的家長極願意投資在自己的子女身上,他們當然關心自己的投資回報是否合理,但在預期的回報兌現之前,他們只會繼續投資,投資更多項目...

家長之所以不斷投資子女的文化培育,其實源於一種對競爭的焦慮。他們愈焦慮不安,愈是心急,愈想快人一步,就只會投資愈多。但人人投資,競爭便更為激烈,家長亦會變得更為焦急、徬徨。這樣的循環反覆將這一種競爭文化推一種完全扭曲的狀態。

第四代人是在一個很特別的生態環境裡成長。

25前鋪路 不容有失?

...以前做學生不夠實際,是應該的...年輕人甚至可以此自豪。那時候,年輕人被認為不妨擁抱主流以外的價值。
現在,整個成過程都變為一個準備的程序──進入職場前的準備...今天,我們口講終身學習,不斷努力。現實卻是我們對年輕人的成長路徑、個人履歷看得很重。有時候,我有一種感覺,就是我們正在要求年輕一代人在二十二三歲之前做好一切準備...

我們信任年輕一代嗎?...因為不信任...我們特別多要求...第四代人要滿足別人對他的期望。他們要面向世界、面向大中華、要兩文三語、要有提高進入名牌大學機會的社會服務參與、要懂餐禮儀(幫助日後見工面試)、要學懂bluffing、要很多很多。一切都是為了應付現實的需要和成年人的要求。
...

很多機會 很少選擇

在成年人眼中,第四代人有很多選擇。以前不曾存在的機會,現在都是有可能的選擇。

但實際上,也可以說他們沒有甚麼選擇可言。他們可以在眾多樂器之中任擇其一,但不可以選擇只聽音樂,而不玩樂器。
對於他們的未來,周邊的成年人有很多意見,也有很多想法、建議。事實上,周邊的成年人可能較第四代人本身更有意見和有更多想法、建議。在第四代人表達自己的想法之前,周邊的成年人已經結束討論。

個性是奢侈品

有時候,他們連叫暫停的機會也沒有。

跟第四代人聊天時,不要問他們喜歡甚麼,因為對他們來說,這是一個大難題。他們知道別人喜歡也們喜歡甚麼,也知道自己不喜歡些甚麼,卻不能輕易講出內心真正的最喜歡。

個性是奢侈品。

Rank: 3Rank: 3


119
1802#
發表於 07-11-14 12:21 |只看該作者
CSY-Ma,
      豬妹今年四年級了,其實今年的改變真的頗大,我不知道這是新校長改革下的改變,還是是臻美慣行的模式,姑且說出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先是功課量的增加,中英數的功課明顯是多了,多得豬妹的同學們有時也互相抱怨起來,他們仍努力完成家課,但看書的時間明顯少了。
      至於質方面,英文沿用劍橋試的教學,改變不大,但明顯寫的比重是多了,剛過去的星期,更要完成weekly project,而我最欣賞英文閱讀工作紙的設計,在識字、掌握內容之餘有同學發揮之部分。有人說臻美的英文淺,我便覺得一點也不淺,就是你認識了書中的每一個字,也要想得深才能回答。
     中文向來都鼓勵寫作,臻美學生也寫生字的,不知是否個別老師的問題,過往只寫三至五次,今年卻要填滿每一個空格,我這特殊家長當然不以為然,我認為孩子要用到那字,作文中多用幾次自會牢記字形,純綷的抄寫多寫二十次也會忘記。
      數學用了教科書,發覺與校本課程差別真大,操練的意味濃厚了,反欠思考的深度(還記得哪條0是單數或雙數嗎?)。過往三年小測不多,只今年已有四、五次了。我便當作是練習,沒有特別溫習。
      project的數量沒有多大改變,教統局說多,我想除了數量,也該看看要求。這數年來,沒有大費周章幫豬妹做project ,也不聞老師有不滿意的地方,反倒輕鬆地混過,可能校方只要求掌握基本知識,加以組織,然後展示出來。分組工作亦多了,同學間能自行分組、分配工作,合作能力可以發揮出來。
      曾經看過一些報導,說國際學校在小四開始功課量也會多,做專題的機會也增加。我不知道臻美是否在走同樣的路,但我覺得今年的要求和重點跟以前是不同的。
      今年的改變,有些我是高興的,有些便略有不滿,有一、二次想反映,但豬妹卻能體諒,總是護著老師和學校,我也就尊重她的意願而作罷。當然我也能接受校方或老師在某些事情的看法跟我這特殊家長不同,只要大家也是為孩子好。
      至於甚麼是好,從來沒有一定的標準,臻美是一所較自由的學校,BK是一個自由的廣場,百花齊放之後,繼續與孩子在家長所選擇的路上前行,誰會懷疑我們不愛子呢!
                                                         豬妹媽咪

Rank: 2


66
1803#
發表於 07-11-14 19:10 |只看該作者
[quote]原文章由 eviepa 於 07-11-10 08:16 硐表


約二十年前,我從姐姐手上取得弟弟讀書的指導權(或許可以說是責任)。當時弟弟剛讀完中三,就讀remedial class的他,成績滿江紅,在校中算是中下游。我一接手後,馬上制訂一個大方向:少年人讀書不需要用那麼多時間留在書桌上,應將大部分課餘時間用在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去,文科學生,除了數學功課外,每天做功課加上溫書的時間有一小時就足夠了,只要每星期七小時的工作加上完成數學功課後就可以盡情地玩過痛快,不需要有任何的內疚。兄長居然開出如此輕而易舉的條件,我弟弟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當然高高興興地接受了這個約章。)



eviepa,

很佩服你, 你很努力, 追尋學問很認真.
我比較懶惰, 我只要求小女功課外, 溫習半小時便夠.
我喜歡帶她四處逛, 接觸不同的人和事. 我相信知識不單是書本才有.
至於興趣班, 她是自由參加的.

為何我會鼓勵臻美仔要發奮, 相信你的女兒不在"補底"組, 不知道他們的表現吧?! "尖"組家長很多像你那樣認真栽培孩子, 所以尖組的表現(上課, 功課,閱讀)比較好, 但"底" 組的同學情況比較放任,  欠交功課比較多,  IQ又高, 學甚麼都講興趣,  覺得悶就不學, 上課時自由發言, 有時連老師也招架不住.   我見過有些同學基本語文水平不達標, 升中後, 聽不明老師說甚麼, 看不懂課本, 叫苦連天, 學習意慾低.  慘哉!

去年的 p,6, 參加派位了, 從前懶散的也認真起來, 追回不少以前錯過的, 起碼聽得明老師講課, 曉得自己溫習, 令人鼓舞.

Rank: 7Rank: 7Rank: 7


12096
1804#
發表於 07-11-14 20:57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csy_ma 於 07-11-14 02:11 硐表
最近一個機緣,把我之前已在書店打書釘看完的《四代香港人》買回家重看.
真是值得買!
才$30塊,呂大樂著,進一步07年6月版,講的是不同年齡層的四代人.不過我覺得,「戰後嬰兒」一代其實可代入現在當父母的心態,而第四代,則是我們備 ...



csy_ma

謝謝妳的鼓勵及分享,前些時候看妳在<你地覺得母語教學好唔好?>
http://forum.baby-kingdom.com/viewthread.php?tid=1074365&extra=page%3D1&page=1
裡的評論,著實精彩,有好幾次想要搭咀,但一來覺得在這題目裡,實在已經和諸位好友大戰數十回合,要講的早已講完,有點江郎才盡的感覺;二來妳的發言,差不多句句都像是代我講了一樣;況且最近難得我家公主熱衷乒乓球,老爸只得做牛做馬,權充教練,相對地,晚上的時間就顯得不足,所以決定只作壁上觀。

其實,去年小弟曾出了一個論題:<你們認為子女讀英中好還是中中好?>
http://forum.baby-kingdom.com/viewthread.php?tid=714643&extra=page%3D1&page=1
對中文和英文教學已作過深入的討論討論,有興趣的話,可以進去看看。

妳安排了一位外籍人士去教導女兒,想必是希望儘早提升女兒英語水平,對於英語教育,在<P5的英文及數學科>
http://forum.baby-kingdom.com/viewthread.php?tid=457151&extra=page%3D1&page=1
中有深入的討論。

eviepa

Rank: 7Rank: 7Rank: 7


12096
1805#
發表於 07-11-14 23:07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kidsss 於 07-11-14 19:10 硐表

[quote]From eviepa: 約二十年前,我從姐姐手上取得弟弟讀書的指導權(或許可以說是責任)。當時弟弟剛讀完中三,就讀remedial class ...


為何我會鼓勵臻美仔要發奮, 相信你的女兒不在"補底", 不知道他們的表現吧?! ""組家長很多像你那樣認真栽培孩子, 所以尖組的表現(上課, 功課,閱讀)比較好, "" 組的同學情況比較放任,  欠交功課比較多,  IQ又高, 學甚麼都講興趣,  覺得悶就不學, 上課時自由發言, 有時連老師也招架不住.   我見過有些同學基本語文水平不達標, 升中後, 聽不明老師說甚麼, 看不懂課本, 叫苦連天, 學習意慾低.  慘哉!

[/quote]

kidsss,

要孩子發奮讀書,是要講一點策略的,今晚先講對溫書時間的要求:

對小朋友,攻心為上,要求過高是沒有用的,以當年我弟弟的情況為例,他剛做完三年底組學生,被別人標纖了三年,衰慣了,要他每天讀兩小時書以換取別人的認同,差不多是不可能的,說了等於白說。

以我對他學校的認識,「除數學功課外,做功課加上溫習共一小時」,就大概是要他每天溫習45分鐘左右,為甚麼我會以此為指標呢?

1. 他的成績表很清楚地指出,在初中的三年,他每天平均的溫習時間不可能超過十分鐘。由不足十分鐘跳至45分鐘已經是一個不錯的踴進,這個工作量,大概是optimal。再多的話,他多半會陽奉陰違,反為不美。對他來說,玩耍時間佔絕大部分的讀書大計,正是求之不得,儘力去達到這指標又何妨。

2. 我在中四、五時就大約用這個時間去做學問,成績也不見得差,所以這是可行的。

由於他心甘情願地去實行,在溫習時間數倍的躍進下,成績也來個大躍進,一下子鹹魚翻生,變為高材生,自此,他從「衰慣了」變為「唔衰得」。況且,我只和他訂立「除數學功課外,做功課加上溫習共一小時」為下限的約章,並沒有設訂上限,若他覺得需要超額完成這指標,他可以隨便去做。

會考後,他對我說:『被你騙了,我做夢也想不到,看上去易如反掌的「除數學功課外,做功課加上溫習共一小時」,要實行起來,原來是那麼的困難。』

eviepa

Rank: 3Rank: 3


154
1806#
發表於 07-11-15 11:44 |只看該作者
各位,

我常請人定義清楚某些字眼,因為發覺有時人會用了一個字眼,但他原來不曉那字眼怎樣解,或只知部分意義,或原來那字眼本身的含意仍未確定,或原來各人對那字眼的理解不同…

正如我之前寫過,“愉快學習”都可以有不同理解,不同演繹,必須要細心探究,不要以為只有一個演繹方法!

在這裡想引 2007年2月9日 明報 F1版,衍空法師的一些意見﹝對這些意見,我有些讚同,有些則有保留。﹞,標題是:「愉快學習」口號蒙敝孩子。大家可以思想一下,來完善一下自己的理論:

…「學生經常跟我抱怨,覺得學習沒意義。近年大家說什麼愉快學習,有點像在教育制度裏面製造一個溫室效應,令學生抵抗力差了。學習不一定愉快,卻可以很有意義。你把愉快掛在嘴邊,客觀現實卻不是這樣,這等於蒙蔽了孩子對現實的理解,到他們發現現實不是這回事時,就沒有面對的能力。人生本來就有痛苦,離苦得樂,要從對苦有認知和體會開始。」你會痛苦和煩惱嗎?…

﹝引文完﹞

引文是由“學生”開始,不是“家長要”、“家長覺得”、“家長教”、“家長意見”等等,有趣有趣!

Rank: 7Rank: 7Rank: 7


13224
1807#
發表於 07-11-15 13:40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豬妹媽咪 於 07-11-14 12:21 硐表
CSY-Ma,
      豬妹今年四年級了,其實今年的改變真的頗大,我不知道這是新校長改革下的改變,還是是臻美慣行的模式,姑且說出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先是功課量的增加,中英數的功課明顯是多了,多得豬妹的同學們有時也互相 ...


豬妹媽咪:

其實我不大了解臻美的一貫模式,以下只是舉些我囡所在的傳統學校的對比參數,謹供參考:

功課量:
臻美-
先是功課量的增加,中英數的功課明顯是多了,多得豬妹的同學們有時也互相抱怨起來,他們仍努力完成家課,但看書的時間明顯少了

仁紀(小囡就讀的學校)-
P1曾達7-8項,在他們仍在適應階段(每門功課量其實不多,只需10-15分鐘,但小朋友精神不易集中,30分鐘內完成已不錯),如此功課量令課餘生活簡直成了惡夢.
後來家長太多怨言,功課量慢慢減少,P1下學期已至3-5項,6項已是高峰,且人大了,也適應了,做功課的時間也相當減少了.以我囡為例,昨日有5項功課,在校已做了一門,做之前我以食物引誘她,限她個半小時內完成,結果她連中途"小息",也不過費了大約一小時左右.
不過也有教改行得較前的津校,如浸聯,功課量保持於每日3-4項左右.

規定的功課外,還有網上功課(今年中英數三課皆有),我覺得這個較常規功課有效,所花時間又少(通常10分鐘以內做完).
但因為校方顧慮到或有學童家中未必有電腦,沒有列作必交功課(浸聯則必須每天完成),而家長們都說每日要忙著應付日常作業,且趕,多半沒有去做(我校去年是單英文才有,但我囡也整年沒有做,今年才發現走寶!全級大約兩成學童有做上網功課),非常可惜!


質素-英:
臻美-
  至於質方面,英文沿用劍橋試的教學,改變不大,但明顯寫的比重是多了,剛過去的星期,更要完成weekly project,而我最欣賞英文閱讀工作紙的設計,在識字、掌握內容之餘有同學發揮之部分。有人說臻美的英文淺,我便覺得一點也不淺,就是你認識了書中的每一個字,也要想得深才能回答

仁紀-
我所知的很多津小和私小,除了少數(如男拔、德雅等)外,都以Longman Express為教材(不過有些學校會學高一級,即P1採用P2的教材).個人認為,用此書的最大好處,是出版社備有一套可另買的CD-RAM,小朋友可藉此聽歌、故事和玩遊戲.像我女兒般,挺喜歡玩,所以所有課內的內容,都幾乎曉背了.

不過,津校初小的英文重點似乎都在文法,可能是遷就屋村學校的普遍學生水平吧?所謂英文作文,都是有一段範文讓你寫類似的句式,跟做練習差不多,遑論引發思考

英文考試,我覺得是考精神是否集中的抄寫練習多些,我囡失分的,多是這裡漏s,那裡把例句的e錯寫成a之類,當然,也有prep或六何的填充、閱讀理解等,可能是初小吧,沒有什麼要思考的層面可言.

可能英文在默寫方面會佔優吧??不過,初小生皆短期記憶,默過了,也就忘了,下次碰見那字,未必記得起讀音(因愛看英文VCD,我囡只要聽到英文字的讀音,一般都猜到解釋,認字能力卻遠遜),不見得很有用.
倒是今年才發現,去年學過的,今年又在課文上出現,要默.曾幫一位P3生溫習,才發現英默內容又和P1默的重覆,所以英默倒應該是愈來愈容易應付.但默書只是學語文最表面的學習形式,我就十分羡慕您們有weekly project


中文
臻美-
  中文向來都鼓勵寫作,臻美學生也寫生字的,不知是否個別老師的問題,過往只寫三至五次,今年卻要填滿每一個空格,我這特殊家長當然不以為然,我認為孩子要用到那字,作文中多用幾次自會牢記字形,純綷的抄寫多寫二十次也會忘記。

仁紀-
抄寫功課視乎個別老師的要求.但因為學校每年會有2-3次茶會,家長有不滿,到時會向副校反映,去年確實在個別班級因被投訴功課量太多(如中英詞語每個抄6次)而後來有所改善.一般來說,寫生字我們只需每個寫3次,每課寫6-8個生字左右.
我很同意您的看法,純抄寫對孩子幫助不大,傳統小學也已減量(有時我們以抄課文某一兩段代替).

至於默書,我覺得中默還是有點效的,對認字略有幫助.

不過,對比來說,我覺得傳統小學的中文較英文科深了很多,因為考試和總測出的泰半是課外題,很多字是書上沒有學過了,閱讀理解,也需要先吃透內容才能作答,不能看文中有哪裡有類似的字照抄應付.
因為這樣,家長才會鼓勵,甚或逼子女看課外書.所以,愈到高年級,中文考卷的成績就愈見差異,很多學童,中默可以拿90分以上的,但考應用的卷一和作文的卷二,拿個80分也不容易.

在平常功課量方面,額外的作文作句/綜合功課(每學期除與課本配套的作業外,另得完成一本閱讀理解的補充練習,另加工作紙)和抄寫功課的比例約一半半,我覺得這些功課都合理而有用(但因沒有週記練習,頗有點遺憾).

數學
臻美-
      數學用了教科書,發覺與校本課程差別真大,操練的意味濃厚了,反欠思考的深度(還記得哪條0是單數或雙數嗎?)。過往三年小測不多,只今年已有四、五次了。我便當作是練習,沒有特別溫習。

仁紀-
說實話,香港的數學課程是偏淺的,聽說P4-P6都在重覆教同一個概念,只不過是運算上的數值在增大吧了.聞說內地小學教的數學,香港到初中才學到.
教科書的練習,對於我囡或大部分的小朋友來說,都不難.老師要求的,反而是他們把算式寫在簿上的格式--我認為這也無可厚非,因為數學講求程序正確,過程較答案重要.
不過,數學我們一向有要思考、另加些看圖推理的工作紙,好多時要在家長指導下完成的額外工作紙,如:

小明和小美去年6歲,明年他們共幾歲?(P1)
9+B=13-B B=??(P1考試)......等

至於今年,我地除做都要家長幫吓既工作紙外,另有奧數既網上練習做,練習唔深,但重覆又重覆講概念,電腦既好處係可以展示圖像移動/計算既過程,都唔錯.

個人認為,數學係必須要包含操練既,簡單而重覆既算式計算,有助清晰概念,和訓練專注力.
像我囡,P1時加和減的運算都不是太好(數學功課每日最多也不過10題8題,不見得有效),我趁暑假要她做了約30日的「百子格」練習(橫10格,直10格,每次做100題簡單既加/減數練習,由0-9的個位數開始,每日重覆做同一批數,目標是今日做得較昨日快,同一批數最少重覆做個多星期,至時間達致5分鐘以下,才慢慢換兩三個雙位數進去),概念和速度真的有所改善,最重要是對數學有回信心,所以今年作計算時的準確度會大大提高.
所以,請別看輕簡單運算的操練,這是基本功.

小測
仁紀的所有小測,不過是幫助老師了解學童的吸收能力(因為功課通常家長都會協助,不能作準)和讓同學了解考試形式的手段之一,不計分.所以,去年的中數小測,都是隨堂測,事前沒有通知家長,我覺得這形式不錯.




[ 本文章最後由 csy_ma 於 07-11-15 18:36 編輯 ]

Rank: 7Rank: 7Rank: 7


13224
1808#
發表於 07-11-15 13:42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豬妹媽咪 於 07-11-14 12:21 硐表
CSY-Ma,
      豬妹今年四年級了,其實今年的改變真的頗大,我不知道這是新校長改革下的改變,還是是臻美慣行的模式,姑且說出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先是功課量的增加,中英數的功課明顯是多了,多得豬妹的同學們有時也互相 ...


豬妹媽咪:

(我的回應太長了,惟有分兩次鋪出)

project
臻美-
      project的數量沒有多大改變,教統局說多,我想除了數量,也該看看要求。這數年來,沒有大費周章幫豬妹做project ,也不聞老師有不滿意的地方,反倒輕鬆地混過,可能校方只要求掌握基本知識,加以組織,然後展示出來。分組工作亦多了,同學間能自行分組、分配工作,合作能力可以發揮出來。
  曾經看過一些報導,說國際學校在小四開始功課量也會多,做專題的機會也增加。我不知道臻美是否在走同樣的路,但我覺得今年的要求和重點跟以前是不同的。
      
仁紀-
P1幾乎沒有,高年級也沒有怎樣聽說有.

--您看,這就是臻美的優勢,基本上,做project是讓學童提高分析和綜合能力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分組進行,還可鍛鍊學童的組織能力,讓我非常羡慕 (津小中,同區的浸聯也多這樣的練習,加上升band1英中率高,難怪它是區內最受歡迎的學校)


今年的改變,有些我是高興的,有些便略有不滿,有一、二次想反映,但豬妹卻能體諒,總是護著老師和學校,我也就尊重她的意願而作罷。當然我也能接受校方或老師在某些事情的看法跟我這特殊家長不同,只要大家也是為孩子好。

您說了重點:
豬妹卻能體諒,總是護著老師和學校,

學生對學校有歸屬感和愛校心,正是學校做得好的明證(我自己其實一直想囡囡進入近我住處的浸聯,且可以打通關係,無奈仁紀是她爸的母校,兩父女都很有愛校之心,惟有繼續”傳統”下去).

香港的家長,對競爭的焦慮實在太強了,且缺等待的閒暇,好多東西,都要見到即時的效果.
而且,學童下課後不做家課的時間,很多時未必用來看書,像kidsss所說的"底"班情況,更多出現.所以,多數學校安排課業作每日的溫習.
像小囡般,她認為放學回來完成功課,責任已完了(時間也挺晚),不大可能請她溫習,所以功課許多時已包含了溫習的意思.

因為自由時間少,她倒挺珍惜看自己喜歡圖書的時間,在周六、日上課餘活動班的車程、甚至在路上,通常都手不釋卷.不過講實的,能看的時間確實不多

至於甚麼是好麼是好,從來沒有一定的標準,臻美是一所較自由的學校,BK是一個自由的廣場,百花齊放之後,繼續與孩子在家長所選擇的路上前行,誰會懷疑我們不愛子呢!

個人認為,愉快學習和放任自發學習是兩回事.現代社會誘惑太多,很難放任.揀私校如臻美的好處,可能是匯聚了較多有識的家長(像您所講的”特殊家長”,他們感受到填鴨教育的不足,希望有更多自由的課餘時間,自己分擔啟發學習的責任.這是我十分羡慕的,並衷心希望像臻美這樣的「另類」學校能成為主流

Rank: 7Rank: 7Rank: 7


13224
1809#
發表於 07-11-15 13:50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eviepa 於 07-11-14 20:57 硐表



csy_ma

謝謝妳的鼓勵及分享,前些時候看妳在
http://forum.baby-kingdom.com/viewthread.php?tid=1074365&extra=page%3D1&page=1
裡的評論,著實精彩,有好幾次想要搭咀,但一來覺得在這題目裡,實在已經和諸位好友大戰數 ...


eviepa:

謝推介,到了英中中中的欄看了一下,果然很精采,要慢慢看,有機會再交流吧

[ 本文章最後由 csy_ma 於 07-11-15 18:29 編輯 ]

Rank: 7Rank: 7Rank: 7


12096
1810#
發表於 07-11-15 23:56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csy_ma 於 07-11-15 13:42 硐表

個人認為,愉快學習和放任自發學習是兩回事.現代社會誘惑太多,很難放任.揀私校如臻美的好處,可能是匯聚了較多有識的家長(像您所講的特殊家長),他們感受到填鴨教育的不足,希望有更多自由的課餘時間,自己分擔啟發學習的責任.這是我十分羡慕的,並衷心希望像臻美這樣的「另類」學校能成為主流


csy_ma,

謝謝妳的祝福,如果像妳一樣的家長多了起來,臻美這樣的另類學校定會多起來。而我亦深信,有這樣信念的家長會越來越多,漸漸會變為主流。

在小弟年幼的年代,任何人遇有損傷,需要消毒時,總會在傷口上塗上紅藥水或藍藥水,不過,無論紅或藍,塗上時都會有一陣劇痛。當時,人們的想法是,若要消毒,陣痛是免不了,如果想避免一時的痛楚而不去處理,傷口受到感染,日後的痛楚、對身體的影響會更大。但到了今天,不知是人們態度上的改變還是科技有了很大的進步,對傷口的消毒,主要依靠性質溫和的黃藥水,從此,想避免明日的傷口感染,完全不需要今天付出陣痛的代價。

在很久以前,教育理論都認為若要讀書成材,從少的苦讀是免不了的,換句話說,若要明日成材,今天就得要用痛苦作投資,deferred gratification。但到今天,先進國家的主流教育家開始摒棄這種想法,於是,今天不少家長極為響往的國際學校,基本上就是建基於愉快學習之上。

又要愉快,又要有效,彷彿就是「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怎行得通?

下回分解。

eviepa

Rank: 2


66
1811#
發表於 07-11-16 09:06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csy_ma 於 07-11-15 13:40 硐表


個人認為,數學係必須要包含操練既,簡單而重覆既算式計算,有助清晰概念,和訓練專注力.......
概念和速度真的有所改善,最重要是對數學有回信心,所以今年作計算時的準確度會大大提高.

所以,請別看輕簡單運算的操練,這是基本功.
.



csy_ma,

謝謝你的分享和分析, 很詳細.

臻美的確給了學生很多自由的學習空間, 認真的同學確實獲益良多, 但懶散的同學如你分析的一樣, 不做功課又不看書(溫習和課外書)
由於默書和 project 是小組形成進行, 因此他們學到甚麼, 老師和家長都不太清楚, 臻美沒有留級制度, 春去秋來_將至, 到畢業或轉校才發現失去太多, 為時已晚! (小女已畢業, 上述情況可能逐漸改善中).

基本功是絕對重要, 小女做 project 時常執筆忘字, 緃使有很好的構思, 因為詞彙所限, 未能揮灑自如, 可惜!

我同意<數學係必須要包含操練既,簡單而重覆既算式計算,有助清晰概念,和訓練專注力....>  
做習題可助認清概念, 提高速度和準確度的確有助改善是對數學有自信心.  所以,只要不是過份催谷,  輕簡單運算的操練,這是基本功.

Rank: 3Rank: 3


119
1812#
發表於 07-11-16 22:51 |只看該作者
cys_ma,
       厲害!厲害!佩服!佩服!
      我分析及概括能力不強,又欠缺系統性,只是有時有感於心,上來胡扯數句。所以在bk最佩服Jackie及Eviepa,現在要加上你了,觀察力強、思路清晰明確。
       臻美作為一間在教改路上的先導學校,試驗、失敗、再試驗,被人咎病的地方一定不少,有些缺點這許多年也沒有改善,視學報告所言的一點不虛。尚幸當年在送豬妹來之前,花了不少時間閱讀了很多網上資料,當然大部份是在這裏獲得資料,所以一早有心理準備,亦預備了一些方案,以補救學校的不足。
       其實我並不抗拒傳統教學的學校,在今天收生情況仍然嚴峻的今天,一般的學校都會推行提高教學效能及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計劃,而每班學生的人數亦漸向下降。但自覺對孩子學習的看法有點兒「離經叛道」,恐怕跟一般學校較難協調,例如不會每天看家課冊、頂多一星期簽一次名、生字比賽(默書)豬妹叫我替她溫習便溫一會,不然便當不知道、不插「手」(可惜仍會插「口」)製作美倫美奐的project、提醒她「學者自負」,甚至教她打麻雀……可能,我是為了自己而選這間學校。      
      作為一個師奶,我有時也會想:「死喇!豬妹第時不知能不夠在社會上生存。」但我擔心的是她的人際關係、抗逆能力、組織能力,個人認為在資訊發達的今天,在知識上要補學校的不足,並不太難。反是德性的培育,更形重要。
       不知是否豬妹幸運,在臻美遇到的老師或教懂她如何去幫人愛人,或引起她的學習興趣,甚至當年被家長投訴的非準用教師,都能令她喜歡學習。讀了四年,豬妹仍然「怕生」,在陌生人面前說話聲音微弱(年幼時她外號「千呼不應」),但在班中可找到自己的地位。今年同學的來電多了,聽見她跟同學互相校對家課、將我剛教她的功課教同學、商量group project的分工、鼓勵同學向有借無還的同學追討有紀念價值的鉛筆,我反會覺得寬心。
      或者,是家長要正視選校背後的真正動機,除了「因愛之名」。
                                                     豬妹媽咪

[ 本文章最後由 豬妹媽咪 於 07-11-16 22:57 編輯 ]

Rank: 7Rank: 7Rank: 7


12096
1813#
發表於 07-11-17 00:23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豬妹媽咪 於 07-11-16 22:51 硐表
cys_ma,
       厲害!厲害!佩服!佩服!
      我分析及概括能力不強,又欠缺系統性,只是有時有感於心,上來胡扯數句。所以在bk最佩服Jackie及Eviepa,現在要加上你了,觀察力強、思路清晰明確。


她還有我和Jackie所缺乏的生花妙筆。

eviepa

Rank: 7Rank: 7Rank: 7


13224
1814#
發表於 07-11-17 00:41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kidsss 於 07-11-16 09:06 硐表



csy_ma,

謝謝你的分享和分析, 很詳細.

臻美的確給了學生很多自由的學習空間, 認真的同學確實獲益良多, 但懶散的同學如你分析的一樣, 不做功課又不看書(溫習和課外書)
由於默書和 project 是小組形成進行, 因此 ...


kidsss :

教育政策那邊有個topic講"台灣教改回顧",當中有一段短片,係台灣《天下》雜誌去年追蹤訪問1996年五位國中學生10年後的發展.我都bookmark咗落黎,諗住等囡囡大個d,同佢重溫,亦同佢討論一下,究竟唸書,有愉快和為升學而辛苦兩極以外的學習方法嗎(可能eviepa會有很多idea可供參考?)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TMBixFvRQU&mode=related&search=

我諗您囡既然已到了初中,感想自然更多.以下的文字,引自該topic一個台灣延伸討論的link,希望您和您囡有興趣看:

那位參加教改的女生非常會講話,
她最後說出:「如果是回到國二那年的話,我會真的很希望我多用功一點點,我不是說我很否認我讀的高職,但是如果說,我回到那時候的話,我會覺得再多讀一點點,再多用功一點點,得到的就會是現在,我不敢說是2倍,但是也會多一點。」

「我很開心有這樣的童年,這樣的學生生活,但是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告訴別人,你可以多聽聽長輩的意見,你可以多接受別人給你的方向。」

「在壓力背後成長的是,別人看見無限美好的未來,是別人羨慕的眼光,但是在我們自由自在生活背後,我們得到的是經驗,可是我們卻失去了一些可以炫燿的才能。」

「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我當初多聽一點點媽媽的話,多聽一點點老師的話,真的讀書對你是好的,真的考上好的學校,你會學到比較多的東西,真的,一個什麼的文憑,對你是有幫助的,可是你沒有長大,你不會知道這些都是真的。」

大一國文課時,國文老師教我們一段朱熹的詩
「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還真符合那女生的處境


古人也有云: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如果不以升學的觀點來看
以社會的趨勢來看
知識工作者仍是未來的工作的趨勢
小時候多讀點書總是不會錯的
現在小孩不讀書,又能幹啥呢
還不是整天跟朋友鬼混
唱KTV,泡網咖,做一些不用大腦的事
未來又能從事怎樣的知識工作呢?

ps:執筆忘字,連我們這等”文字工作者”也是經常會有的(英文如學會了拼音,倒沒那麼煩),現在只要隨便在網上一查,便搞掂了,重要的是思想,將來所謂”知識工作者”不能被人替代的,也就是好的構思,由此看來,您囡囡在臻美還是拿走了應該拿走的東西

Rank: 7Rank: 7Rank: 7


13224
1815#
發表於 07-11-17 00:44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eviepa 於 07-11-17 00:23 硐表


她還有我和Jackie所缺乏的生花妙筆。

eviepa


eviepa:
您這個形容太嚇人了:loveliness:

Rank: 7Rank: 7Rank: 7


12096
1816#
發表於 07-11-17 01:05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eviepa 於 07-11-15 23:56 硐表


又要愉快,又要有效,彷彿就是「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怎行得通?
下回分解。


Dear all,

小學的學術科目主要為中、英、數、常四大塊。今晚先講中、英文。

前幾天,我曾講過我在我家公主入讀小學前,已有一個為期十二年的Master Plan。如果要最概括地描述這Master Plan,則是:

1. 小學:閱讀為本
2. 中學:學會自律

中文

我深信,在小學階段,閱讀是學習語言的最佳工具,所以我的Master Plan就從閱讀開始,策略為:先中後英,最早要做的是要培養女兒的閱讀興趣,只要她有了濃厚的閱讀興趣後,自然會博覽群書,擠身拔尖班,只是「何時」的問題,而不是「能否」的問題。就算因為臻美拔尖班學生中文程度太強而一直停留在普通班,但成為全港的中文band 1生也絕不成問題。

對我家公主來說,由小一的picture book到今天的亦舒、岑凱倫、瓊瑤、衛斯理,閱讀都是件愉快的事情,何來痛苦?

我只是鼓勵女兒閱讀,從來沒有安排補習、補充練習………頂多在她功課有困難時,加以援手,暑假時要她背誦詩詞而矣,無風無浪已有不錯成績,誰說學習必定痛苦?

英文

這是我做得最差勁,然而卻是我做得最成功的一科。當女兒有了中文閱讀習慣後,馬上選擇一些她不需字典也能看懂的書,晚晚和她伴讀英語課外書。只是頭一年內,她便從英語文盲踴升為看懂小六的Comprehension,成績不可以說不好,然而對比自幼稚園開始閱讀英文課外書的小朋友,原來她是個slow learner

我女兒的對閱讀英文課外書的意見是,沒有看中文書那麼過癮,但卻遠比做補充練習、補習、公文英…….. 來得有趣。

在去年的一個家長會中,Miss Rai 語重心長地請求家長每天讓孩子看半小時的英文卡通、閱讀半小時的英文課外書。如果抽不出時間看半小時英文書,則看十五分鐘還是不錯的。

我敢肯定,若然從小一起,每天閱讀十五分鐘適合程度的英文課外書,到小五考呈分試時,必然是全港學生中的Band 1

這樣就能取得Band 1成績,何苦之有?

eviepa

[ 本文章最後由 eviepa 於 07-11-17 06:50 編輯 ]

Rank: 7Rank: 7Rank: 7


13224
1817#
發表於 07-11-17 01:20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豬妹媽咪 於 07-11-16 22:51 硐表
cys_ma,
       個人認為在資訊發達的今天,在知識上要補學校的不足,並不太難。反是德性的培育,更形重要。



豬妹媽咪:

假如沒有您先前詳細的分析,大概也不會引起我的多言.您們愛臻美之心,讓我幾乎產生了為什麼和臻美錯過了的遺憾,所以才作了個其實早想做的簡單總結:) .

「離經叛道」從來就不易,要行另類,校方、家長同學童響成功前,都要付出好大既努力同勇氣.但我相信,有個會獨立思考既媽咪,您囡囡第時一定可以青出於藍

好似無端端踩咗入您地既場好耐咁:loveliness: ,都係因為好奇心,想跟吓Eviepa學吓野,先有緣遇上 .都要講 了.


Eviepa:

追看完英中-中中既討論了(受唔住誘惑睇到都幾夜,搞到今日又冇清手上既freelance添),都有d野想交流吓,不過先要破戒,應付咗囝囝爸指名道姓既踩場先.有機會另搵個地盤再向您討教

Rank: 7Rank: 7Rank: 7


13224
1818#
發表於 07-11-17 03:25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eviepa 於 07-11-17 01:05 硐表


Dear all,

小學的學術科目主要為中、英、數、常四大塊。今晚先講中、英文。

前幾天,我曾講過我在我家公主入讀小學前,已有一個為期十二年的Master Plan。如果要最概括地描述這Master Plan,則是:

1. 小學:閱讀為本
2 ...

唔好意思,講完bye先見到Eviepa既錦囊,又忍唔到寫一大長篇

Eviepa:

您所說的plan,也就是我成長的經歷。

我爸是個自學天才(自學普通話、義大利文和聲樂……皆可以嚇親專業者,第一代留義女高音費明儀聽了老爸的演出後,就跑到後台問:xxx,你在意大利哪個城市學聲樂,點解我果時見唔到你既?),佢認為其他人都會同佢一樣,只要有興趣,就會自動去鑽研.所以,佢除咗響我大約小三時教咗我同阿哥一晚英文拼音,而我都唔識講出medicine既讀音之後,就冇再理過我地既功課

記憶中,小時候既功課都好易應付.因為無聊,只好睇書(不過瓊瑤、嚴沁、岑凱倫等,都係初中先睇,倒是《女黑俠木蘭花》和漫畫金庸,就租到).小五就睇完了四大名著中最易睇的《西遊記》同《水滸》.基本上,睇書除可磨利語文理解力外,仲可以訓練分析同推理能力,因為總有好多小學生唔會明既字,要估.

因為咁,對當年流行類似Raven's式既數學圖像推理,都ok.其他社自健都係常識,多睇當時比較多野學既報紙就得,都可以應付到.倒是英文,因為冇咁既語境,到如今都係好差

我用好唔自律既興趣求學法,加上好彩讀到間校風好既中中,略有驚險咁到F6.之後好彩又讀到同興趣情投意合既中文系,就幾相信興趣讀書法.而且好似您咁,以為只要睇多d書,過到語言關,考試寫文過關都not a big deal.

近排先發覺唔係.

事緣我有個侄仔,自P4個陣由《哈利波特》開始睇佢自己都估唔到會睇得完既"巨著",5套哈仔之後,開始睇金庸,一年內全套睇晒,跟住我諗住同games有關,唔覺意仲俾埋半文白既《三國》佢睇,都喫埋.果時佢仲未升中(p6暑假).

好勒,等到今年暑假,佢媽咪同我地講,阿仔既中文唔掂(佢讀既係QEF優質教育基金阿頭做校長既band1中中),要惡補.我地都有d搲頭 ,睇咁多書都唔得 ?係真架,因為寫文除咗要求文通句順之外,仲要講求講乜野,用乜方式去講.

原來,除咗廣泛閱讀之外,你有冇留意人地寫野既方法、當中既point,甚至有冇同齡既思想對手互相激發,屋企會唔會鼓勵你將想法講出黎,都好重要.

不過,我諗您個囡有您既指導,就唔駛擔心呢點

不過我中學時除咗睇小說,因為屋企樓下係波文書店同《百姓》半月刊既社址(灣仔),都有睇吓佢地出既錢穆呀柏楊呀咁,仲會期期睇《七十年代》,先會行到d較另類既路而唔駛有"危牆之險,柴米之憂".但而家香港既傳媒文化就真堪...

另外要俾個參考系數予您:

我響大陸讀書既朋友(佢本科讀美術學院)有次話俾我聽,讀中學時,到書店偷書人贜並獲,但店員只收回書本,佢冇被罰--因為偷既係《楚辭》(佢以前響上緊動畫時,好鍾意我傾富樫既《幽遊白書》,而家係《新快報》中層).
仲有一位同學響文章度話,初中初戀生情變,離出生地避走他方,家中藏書因而散失,伴隨身旁的,只有臨時揣著的《莊子》.

大學寫詩既師兄同同學有次走去宿舍探我,見到書架上有同房既一本《浮士德》中譯本,就攞起黎,討論鄭振鐸譯本同另外一個譯本既優劣...我就只係睇過《浮士德》既漫畫.

老實講,我返大陸讀書前,比睇書量,響同輩中係全無敵手.就連中學老師,好似都未睇過”希臘神話和傳說”,俾學生問起潘朵拉既源起,有d口啞,都係我代答既.但係響大陸...我將當年好欣賞既李碧華塞俾大學同學睇,佢話睇唔落去.我要到咗就黎大二,先明點解

[ 本文章最後由 csy_ma 於 07-11-17 03:35 編輯 ]

Rank: 7Rank: 7Rank: 7


12096
1819#
發表於 07-11-17 18:17 |只看該作者
數學—

和語文不同,智商對數學影響較大,家長所能做的較少。在我的Master Plan中,頭四年是集中在語文訓練,暫時把數學放下,到小五時才開始做工夫。

在小學的數學課程中,從一年級到四年級,都只是集中教授整數的加減乘除,屬於低層次思維範疇,是每個成年人都能掌握的算術,就算今天不明白,到了較高班級,數做多了,自然明白,犯不著浪費我和女兒的寶貴時間。

結果是求仁得仁,在女兒四年級第一次評估後,從走勢看,她大有機會在五年級時被編入補底班,亦破天荒地被老師善意地忠告:要留心她的數學。但老師苦口婆心的勸告,對這頑固的家長卻起不了任何作用,他還是接照原定計劃進行。

到了五年級,數學開始轉向抽象,我亦開始為女兒做點工夫。我常覺得,香港式教育中,簡單而重覆的運算是做得太多了,不需額外再做,反而應用題才是我的重心。我覺得,在分數的四則運算中,如果一個學生操練了二百題運算題後,再多做二萬題,對解答以下問題大概沒有甚麼幫助:

「爸爸帶了x元上班,中午和三個同事吃飯,共付了$220,四人平均分擔。回家時,用身上1/4的金錢買了一個值$50的玩具。x是多少?」

多做簡單而重覆的運算不錯可以增加計算的準繩度,但我不是追求這些,而是希望女兒能夠解答較深的應用題,至於能否得出準確答案,較不重要,況且,五年級已有太多運算題,足夠了。現在,女兒的數學已經穩定下來了,今年除了一條出得頗怪的數要問我外,其他的都能應付自如。今年,我的主要任務變了是找一些適合她的智力題,如稱波等,去啟發她的思考,而非教她計數了。

而且我要強調,就算是在五年級,我和女兒所額外付出的,也應比傳統學校的學生和家長為少。我不敢斷定這策略會適合每個小朋友,但總是一個可以考慮,快快樂樂地學習的方法。

常識

如前所述,不贅。

xxx

總括來說,如果目標只是普通的Band 1,則不一定要讓小朋友去努力,其實,輕輕鬆鬆,無壓力之下讀書,也可以有好成績。大家不要浪費臻美給予大家的空間。

eviepa

Rank: 3Rank: 3


119
1820#
發表於 07-11-18 00:33 |只看該作者
csy_ma,
      我又心癢難當上來霸佔空間,你有空多來啊!
      其實我並不是完全支持臻美,當年有一個考慮便是她實在走得太前,那時已預見她會遇到不少問題,也預知要自己做的事不會少。不過環顧所認識的學校,亦沒有一所稱心,橫豎也要自己來,倒不如選一所比較自由的,我或豬妹的發揮可能會更大。而當年的活動面試日,也真的令我大開眼界,也感到他們辦學的誠意。所以不理身邊子女皆讀傳統名校的好友勸告,把豬妹送入臻美。
      想我小一、小二時,成績差劣,甚至留級後仍不知悔改 ,一放學,不是睡覺便是通山跑,只是中文較好,那時考試,全不溫習,便只有中文合格(不用讀嘛!)。也愛看中文書,各地的童話、希臘羅馬的神話,中國的詩詞也能觸動我的心靈,那時睡覺前總天馬行空的代入自己所想像的故事中,有多奇幻便多奇幻,當然主角是自己
      小四小五時遇上了好老師好同學,不嫌棄這個常考尾五名之內的野孩子,接納我,讓我參加活動,叫我嘗試寫作。那時開始才發覺原來只要你願意努力,分數不會離你很遠:idea: ,只是英文亦因沒有語言環境,到今天仍只是Survival(可生存的)。中學入了一所band5新校,心想若在新校也不能脫穎而出,自己可真不濟,自此,校內考試從沒出全級十名以外。
      當年也有同學中二便看完了希特拉「我的奮鬥」的中譯本、「飄」的中譯本,上厠所也帶著筆記在啃,但考試卻完全不是那回事。我想,我比他們在考試中突出,只是我比他們的考試技巧略好,多餘的字不寫,三分題目只用三分鐘作提網契領的解答。入了大學,更驚覺自己十多年來在學校學到的知識真只是一丁點,滿圖書館的知識,又如何能了。到了科技發達的今天,更覺得組織分析綜合的能力比知識「更」為重要(當然沒有基本知識便無從分析)。
      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令你脫胎換骨;良師的接納鼓勵,可以令你脫穎而出;開闊的視野令你知道自己的不濟,刺激你自強不息;一定的語文水平,待你發奮時使你事半功倍,分析組織綜合能力更是學習的不二法門。但如果你因種種的原因,在學習時期己厭惡學習,便很難再扶你一把。
      我們替子女選校,或多或少都受我們年輕時的學習經歷的影響。但我從這絛路來,不一定替豬妹選同一條路,她是她,她不是我,際遇不同,時代又不同了,我在路上跟在她後面,只是後勤。至於如何才是充足的後勤,就真的看家長的看法了,最重要的是能推動孩子繼續向前。
                                                     豬妹媽咪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