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福建中學附屬學校 臻美小學家長
樓主: gongonma
go

臻美小學家長 [複製鏈接]

Rank: 2


66
1781#
發表於 07-10-31 09:46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豬妹媽咪 於 07-10-26 23:07 硐表
Kidsss,
      以下純屬個人感覺,Jackie事忙,不然他的分析會更精闢。
      彭校長在任以來,我覺得教師團隊是穩定了下來,豬妹去年較少說有老師離校,只是說轉了老師,但在校內仍可見老師的出現,可能是人盡其材的調動,而大部份 ...



豬妹媽咪:

多謝你的分享.

我和 Jackie, plcp .. 同是畢業生家長, 創校小一已在此 , 不同者他們仍追隨臻美理念, 而我選擇派位. 你的分享和我聽說的相近, 我感到欣慰.
梁校長, 我曾經緊張過, 代禱過, 拍掌支持過, 現在是惋惜.
彭校長, 是個慈祥長者, 我感激.

臻美是我們的母校.  大家都是非一般家長, 認同臻美理念. 可是多年來校方未能穩定教職員團隊, 年年換血,青黃不接, 老師又要編寫教材,忙到死,   唉,  孩子能否互動學習就全靠任教老師的功力和努力.  
現在彭校長轉用教科書, 讓老師減省編寫, 可以騰出空間, 專心教學互動,活化課堂, 又能建立團隊, 好事一椿!

小五和小六要呈分,上年小六有派位班(用教科書), 中文班(校本)和英文班, 因課程有別, 程度有別, 因此分組卷有別, 出現計分,排名不公平現象, 我認為今年統一用教科書, 方便給所有(原校直升與否)同學報分.  默書,測驗是建立基本功的方法之一, 只要適量, OK.

臻美六年, 小女的確有一個幾開心的童年, 做齊功課溫習, 輕輕鬆鬆, 但最愉快的竟是小六派位班, 佢地好團結,  雖然名次很重要, 不但沒有鬥成績, 反而是一起串字默字,一起衝線,  "臻美仔, 肯發奮, 脫胎換骨", 這年很多同學名次躍升30,40名.

現在學校行政改善了, 同工團隊逐漸形成, 不喜歡催谷者, 留在臻美也好. 若想派位, 不妨傾吓.

[ 本文章最後由 kidsss 於 07-10-31 12:28 編輯 ]

Rank: 1


26
1782#
發表於 07-11-1 17:55 |只看該作者
Hi~大家好…
kidsss:
我欣賞你!

Rank: 1


26
1783#
發表於 07-11-2 22:20 |只看該作者
豬妹媽咪:

一間學校老師團隊的穩定,是有賴領導人"校長"的帶領,過去很多老師之加入臻美,都是想跟隨"梁校長"學習,教育改革是辛苦的,付出的努力令學生能愉快上課,得到家長認同,已得到「成果」,為什麼卻要離開呢?有沒有為那些老師想想,是否他們已學成下山,外出有更好「錢」途,或是「成果」背後,都是依照「本子」辦事呢?
適量的默書、背書、做功課,對小朋友來說只是一種課堂活動,就如閱讀一樣,過去的統一物資所提供的圖書數量不多,根本在一星期內沒有能力看完,就算是看完,故事內容有多少現在還記得呢?問問自已,兒時曾背讀的故事課文,現在還記得嗎?記得又何解記得,因為曾背讀過。
evipa:
為什麼你那麼在意臻美今年的Banding呢?就要是你囡囡要選校,你不是已認定留在臻美繼續學習嗎?難道你要想離開 ,到外面被背書、默書,折磨,中學才出外闖是好辛苦的,因為要用昂貴的教科書 ,但有「6」年免費教育呀!!

Rank: 3Rank: 3


119
1784#
發表於 07-11-3 23:15 |只看該作者
桃大嬸
      現在便要談二位校長的功過,似乎時間上不適合。二位校長愛臻美之心是並無異志。梁校長由無到有,在原本答應出任校長的人選辭職後毅然出任校長,彭校長原本答應出任高中校長,亦臨危受命,改為接替梁校長出任小學校長,二位校長都是上任後才接受校長課程的訓練,邊學邊做,十分辛苦,但從來沒有人會保証讀完該課程才出任校長便是好校長,或說未完成課程出任校長便會力有不逮,那只是一個資歷。但相對來說,彭校長一早在教育界中工作,他對臻美的改革是使臻美較貼近主流課程,但仍欲保留臻美的特色。

      我亦不認為適量的默書、背書對小朋友的學習不好,但傳統學校的樣樣計分,事事分級有時委實淹沒學習的興趣。那些甚麼生字比賽,即是默書,但學校不計分,以比賽形式(幌子)進行,有時分組,同學的投入程度便會改善。

       如果學生跟本不喜歡那本書、那首詩、不常用那些字,後來忘記看過的書、背過的詩及串過的字,我覺得是正常的,相反如果是有興趣的,常用的,第一次不記得,二、三次後總會記得。臻美正提供一個相對來說自由的環境,讓他們選一些自己有興趣的書來看,就算以前的統一物資,校長常強調不用一星期內看完,但所選的書有時是該學期的主題有關的書,課堂上提過,想知更多,自己看書。

      我亦不方便猜估離校老師離校的原因,因為可以有很多可能性,亦未必是單一的原因(薪金可能是其中一個原因,以前我己提及)。有機會的倒不如我們問一問那些選擇留在臻美的老師(Miss Ray、Miss Amy、黃小玲老師、葉老師、鄧老師),問問他們為何不向外發展,不知會不會得到另一張圖畫?

      至於去留問題,人各有志嘛!況且我亦有信心,經過六年的臻美教育,臻美仔在未來中學課程開始傾向強調語文能力、強調運用及分析能力,不一定是讓賽,甚至可能是優勢。至於能否成龍成鳳,家庭教育的配合是很決定性,Evipa絕對是一個值得我們學習的人辦。
      對不起,拉雜成篇,大家看得辛苦了。
                                                            豬妹媽咪

[ 本文章最後由 豬妹媽咪 於 07-11-3 23:19 編輯 ]

Rank: 7Rank: 7Rank: 7


12383
1785#
發表於 07-11-4 20:48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桃大嬸 於 07-11-2 22:20 硐表
evipa:
為什麼你那麼在意臻美今年的Banding呢?就要是你囡囡要選校,你不是已認定留在臻美繼續學習嗎?難道你要想離開 ,到外面被背書、默書,折磨,中學才出外闖是好辛苦的



記得二十年前,在港大聽過一個講座,講者是程介明,講題是 “Micro Teaching Climate”。他講到,很多老師覺得整個Teaching Climate是不甚理想,很失落,但他認為作為一個老師,應該積極地在自己可以控制得到的範圍裡,創造一個良好的Micro Teaching Climate才是上策。

我很喜歡在BK中發風,而其中的一個焦點正是,香港的讀書大環境不錯是很差,但我們作為家長的,其實可以創造一個良好的環境給予我們的至愛,使他們在理想的環境下長大。

傳統學校很多的政策都是折磨著學生的,都是短期看似有效但長期而言非常差勁的。但我們作為家長的,卻可以將其破壞減到最低。比如說,普通家長最喜歡科科高分,考得優良名次,小朋友則需經常讀書,結果彼此都痛苦萬分。

但我卻認為初中最重要的是搞好中、英、數,其他科目只要上課時留心就已足夠,成績完全不重要。只要中、英、數按照我幾年前擬定的目標進發,只要能升班,考第幾我是絕對不會理會的,亦即是說,我囡囡在初中階段將會不怎樣需要溫書,仍然過著近似臻美的美好生活。在初中有了優良的中、英、數能力後,那會害怕高中的挑戰?

如果老師們認為她未盡全力,施加壓力,我會為她將所有壓力頂著。總之,我會創造一個愉快的小天地給予女兒,讓她繼續快快樂樂起學習。

By the way,我反對默書,但在學習中文上卻鼓勵背書,今晚沒時間講述理由,有機會日後再講。我每個暑假都會選擇大約十首詩、詞,讓囡囡熟讀,各位家長可以參考一下。

eviepa

Rank: 3Rank: 3


154
1786#
發表於 07-11-7 10:05 |只看該作者
各位,

提起發奮,應該是誰教導學生發奮呢?何時教呢?等到七老八十嗎?

***

現在不是講 多元智能 、通識 嗎?為何有人說只有中、英、數之類的話?既然用了時間上堂留心聽課,為何不加多小小力﹝發奮﹞,要求自己做得好一些?要養成一種做事做一半、敷衍的心態?

***

有些人很“開心”,但很明顯,這是他們用來掩飾內心空虛、無知、無望、無聊、漫無目的…的方式,他們其實很痛苦,或將要很痛苦!﹝我見過有些臻美的學生笑起來時真的很“癲”,希望他們不是這類的“開心”!﹞

有些人很“開心”,雖然你見他們曾為目標付出過、快樂過、苦過、痛過、受壓過、傷過、失敗過,但他們卻仍是開心,因為他們深信將要或已經成功!“苦”不是問題!

還有很多不同的“開心”…

我想也有很多種“愉快”學習呢!有些愉快學習其實是害人的,不要見到愉快學習就以為是好!

或操練體操,或操練中、英、數,或操練唱歌…大家都可以發奮,努力自強,大家都可以開心!

時常以為自己的才是愉快學習就看不起他人,自以為高尚,實在可惜!

Rank: 2


40
1787#
發表於 07-11-7 13:39 |只看該作者

回覆 #1786 EDWIN 的文章

Rank: 2


98
1788#
發表於 07-11-7 19:26 |只看該作者
我都唔係好明

Rank: 1


26
1789#
發表於 07-11-8 20:45 |只看該作者

回覆 #1786 EDWIN 的文章

你到底想講咩?~~~~~~~~~

Rank: 7Rank: 7Rank: 7


12383
1790#
發表於 07-11-9 00:23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EDWIN 於 07-11-7 10:05 硐表
各位,

現在不是講 多元智能 、通識 嗎?為何有人說只有中、英、數之類的話?既然用了時間上堂留心聽課,為何不加多小小力﹝發奮﹞,要求自己做得好一些?要養成一種做事做一半、敷衍的心態?


各位家長:

這段說話,不可能是批評別人,就讓小弟對號入坐吧。

大家都知道,出來做事後,判斷事情的緩急次序、甚麼事要做到100分、甚麼事只要應付過去便成,是做事能否成功的其中一個關鍵。如果對既不急、且不重要的事都全力以付,怎可能事業有成就呢?

先用一個例子來說明過度重視分數的弊端:

臻美五年級的『天空奇異記』、『家屋安全與科技』是屬於升中呈分試範圍,所以我破例地和女兒有系統地溫習。『天空奇異記』中有講述哈柏的宇宙論,作為一個天文學愛好者,我很清楚這個理論,認為:

1. 小五學生只要懂得宇宙正在膨脹就很足夠了。
2. 一個普通的成年人,懂得由觀測知道,越遠的星系以越快的速度離開我們,從而推斷宇宙正在膨脹就很不錯。
3. 一個普通的理科畢業生,如果能了解『紅移』現象能推出宇宙正在膨脹就很好了。
4. 至於這理論是誰發表、甚麼年分發表,連小弟也不會去記。

由於我對天文特別有興趣,所以為女兒解釋了1,2,3,她清楚明白12,但對於第3則因為沒有相關的物理知識,所以仍是矇矇混混,但對此topic的理解,仍可以算是相當不錯。

結果,評估時出了這樣的一個題目:『哈柏是在那一年發表其理論』。於是,我女兒在此失了一分。

和女兒溫習時,由於材料很多,所以我是以這個態度去作取捨:小學生應該知道的,要記牢;小學生不需要知道的,不去理會。結果,她用了6小時去把兩個主題都溫習好,在評估中亦取得不錯的成績。但問題是,如果有一個家長,要追逐分數,企圖取得95分以上的成績,則必需將課文當作聖經金句地去背誦,不要說6小時,就算60小時也不夠用,但我可以大膽講一句,就算這麼用心去溫習,一年後,這95+分的小朋友的殘存記憶和小女的應該相差不遠,即是說,他溫習所花費的額外54小時,除了比我女兒多拿幾分外,可謂全數泡湯,值得嗎?

XXXXX
XXXXX
XXXXX
XXXXX


高小/初中的課本中的骨幹部分,是每個學生都應該知道的,但卻不應將絕大部分時間放在課本中,去強記資料性的部分。需知道,學海是浩瀚的,求學絕不會局限於課本中。以下亦是另一例子:

小弟讀中一時,坐在我旁邊的是個天文學迷,小學畢業時已將很多天文學書細心閱讀。在他的影響下,我亦加入他的行列,借了很多天文書大看特看,更和他一起觀星。總體來說,他的常識可以算得上是高超,但可惜,他的英文不好,所以Science, History, Geography, EPA都低分,結果中一留了級。他中一所拿的分數,絕不能反映其知識量,他所用功的,對取分毫無幫助,但對長遠的發展卻極有幫助。他今天是個醫生。

我一向主張,小學生、初中生應將無謂的溫書時間減少,將時間省下,去增強語文能力、去玩耍、去在課外書海中尋找自己有興趣的知識、去增強八大智能、去享受人生。為分數而考試,留待高中時才做也絕對未遲。這樣做,既可顧及到子女的感受,亦可以照顧到長遠的競爭力,放棄的只是一時的虛榮,諸位同意嗎?

eviepa

Rank: 2


66
1791#
發表於 07-11-9 10:36 |只看該作者
QUOTE :
Edwin 道:
< "有些人很“開心”,雖然你見他們曾為目標付出過、快樂過、苦過、痛過、受壓過、傷過、失敗過,但他們卻仍是開心,因為他們深信將要或已經成功!“苦”不是問題!"> QUOTE


I agree.

升中的同學正踏入teenage 青春期, 開始確立自己一套的價值觀, 朋輩影響會>父母, 邁向成熟, 為他們選擇學校的學習環境比追逐成績重要. 家長認為 '校風好的學校' 必是兵家必爭, 我們憑甚麼擠進去?

升中了, 我們期望孩子們會怎樣?  "開心"的經驗只是人生的一部份,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他們的AV有多高? 初中培育正是時候?!  和他們談談夢想目標方向, 訂立計劃, 讓他們 "為目標付出過, 努力過, 傷過, 痛過 ...", 無論成敗, 這些是人生好的經歷. 有人說 'Aim high, fly high', 大家有何看法?

我見過有同學的天資很高, 強記書傳, 整天看電視,玩電腦,考試前的 半小時溫習, 名列前茅, 他們的確有本錢在高中才發力; 但不是眾人皆可以! 大部人的學習模式是 "循序漸進' , 因此基本功是不可省.

Eviepa, 你的醫生朋友天資聰穎, 在中一留級, 只是他發燒天文,'發奮' 天文, 對英文不感興趣而已, 但為何他今天是醫生, 而不是天文學家呢?

Rank: 3Rank: 3


154
1792#
發表於 07-11-9 10:40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eviepa 於 07-11-9 00:23 硐表

...
但問題是,如果有一個家長,要追逐分數,
...


eviepa,

人人(包括家長)都追逐金錢, 甚至有人犯法, 不如教小朋友不去用錢 ?

分數只是工具, 把它放在適當位置就是了, 高分又好, 低分又好, 自己努力向正確的目標進發就是了, 請繼續努力 !

很高興現在有很多本港的運動員, 發明家, ...打出頭, 這正是多元智能的明證 !

Rank: 1


19
1793#
發表於 07-11-10 07:37 |只看該作者

星島日報10/11/2007

黃 乾 亨 校 逾 二 十 教 師 離 職  
  (星島日報報道)直資學校開辦五年後須進行全面評鑑,檢視其辦學表現,教育局昨公布三所學校的評鑑報告,揭示油塘的基督教臻美黃乾亨小學暨初中學校,上學年有多達四成、即逾二十名教師離職,加上有副校長中途離任及新校長上場,對學校運作構成影響。

  黃乾亨學校的評鑑報告指出,校長彭敬慈上學年上任後,致力提升教師士氣,並委任四名教師代替於去年十月突然離任的副校長職務,但離職潮仍影響學校運作,並指中層領導的教師經驗不足。

  教學方面,該校通過外間機構聘用十四名外籍英語教師,但其教學質素有待提升,報告建議學校檢討外判制度。報告續指,該校積極推動專題研習,但部分學生每年須完成逾十份專題報告,且不少

課堂互動性不足,部分教師未能控制課室秩序,亦反映不少學生的英語能力稍弱,建議學校加強訓練學生自律。

  評鑑報告又讚揚,該校照顧有特殊教育需要學童的表現理想,如中、英、數科均為學童設計剪裁課程,並由一名教師指導兩名學生,而師生均對學校有強烈歸屬感。

Rank: 7Rank: 7Rank: 7


12383
1794#
發表於 07-11-10 08:16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kidsss 於 07-11-9 10:36 硐表
QUOTE :

升中的同學正踏入teenage 青春期, 開始確立自己一套的價值觀, 朋輩影響會>父母, 邁向成熟, 為他們選擇學校的學習環境比追逐成績重要. 家長認為 '校風好的學校' 必是兵家必爭, 我們憑甚麼擠進去?

升中了, 我們期望孩子們會怎樣?  "開心"的經驗只是人生的一部份,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  他們的AV有多高? 初中培育正是時候?!  和他們談談夢想目標方向, 訂立計劃, 讓他們 "為目標付出過, 努力過, 傷過, 痛過 ...", 無論成敗, 這些是人生好的經歷. 有人說 'Aim high, fly high', 大家有何看法?


Kidsss,

大致上同意你這兩段的講法。'校風好的學校' 是兵家必爭之地;訂立計劃,也是必需。講到計劃,我走得更前,沒有等待初中,而是在孩子在幼稚園時已擬定一個為期12年的“Master Plan” 。我覺得,每對家長都應針對著自己的性向、能力、資源、孩子的資質等,及早制定適合的Master Plan

在我的特定情況中,Master Plan 應達到以下目的:

1. 女兒愉快地學習
2. 女兒有效地學習
3. 這種有效學習是會有持續性的,不會『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4. 家長對子女的輔導能促進親子關係,而非破壞親子關係

不要忽視第3點,見過不少個案,家長採用高壓方法催谷,使子女在小學階段取得不錯成績,但此舉卻破壞了其讀書動機,到中學時,成績便江河日下。

這計劃己實行了五年多,So Far, So Good,對於我訂下的4個堅持,似乎完全實現,並沒有任何脫軌跡象,已經達到1,2,4項,只要女兒的師兄、師姐們不要太不爭氣,中一編班試不要考得太差的話,找間理想學校絕不是問題,至於能否實現第3項,只能讓時間去証明。我女兒的個案可以引証,愉快學習也可以是有效學習,起碼小學如是。至於中學嗎,我覺有了一個快樂的小學,小朋友會對學習更加喜愛,更易學有所成,並非一定要按照『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的方向進發。

你和Edwin的看法都是:要努力讀書,因為努力讀書才能取得優良成績,當拿著成績優異的成績表時,當前成績的滿足感及日後前途的光明感覺足以蓋過讀書時的辛勞。這是一個非常主流的看法,無可厚非。但是我常覺得,一個社會是需要有像我這樣的造反派去衝擊傳統觀念,說段故事給你聽:

約二十年前,我從姐姐手上取得弟弟讀書的指導權(或許可以說是責任)。當時弟弟剛讀完中三,就讀remedial class的他,成績滿江紅,在校中算是中下游。我一接手後,馬上制訂一個大方向:少年人讀書不需要用那麼多時間留在書桌上,應將大部分課餘時間用在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去,文科學生,除了數學功課外,每天做功課加上溫書的時間有一小時就足夠了,只要每星期七小時的工作加上完成數學功課後就可以盡情地玩過痛快,不需要有任何的內疚。兄長居然開出如此輕而易舉的條件,我弟弟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當然高高興興地接受了這個約章。
除此事以外,我還做了一些其他較小,但亦離經叛道,足令旁人側目的措施。
一反姐姐事事批評的作風,我對他只是欣賞、鼓勵,並從旁作顧問,指引大方向。
在頭一年,我經常受到姐姐的批評,認為這樣下去,小弟弟的成績會每況愈下。但事實上,他在中四開始,已由一個成績低落的學生蛻變成為一個成績不錯的學生,中五、中六,成績穩步上揚,日後在港大畢業。

eviepa

Rank: 7Rank: 7Rank: 7


12383
1795#
發表於 07-11-10 23:56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kidsss 於 07-11-9 10:36 硐表




Eviepa, 你的醫生朋友天資聰穎, 在中一留級, 只是他發燒天文,'發奮' 天文, 對英文不感興趣而已, 但為何他今天是醫生, 而不是天文學家呢?


Kidsss,

你提的這點很有趣,這著實是香港教育的怪現象。

我和他在中一時交上了一個大好運,遇到了一個很好的英語老師,因此,他的英文分數雖不好,但亦勉強可以有升班的成績,唯獨是佔四百分的四大常識科目 Science, History, Geography, EPA因為閱讀能力不能速成,所以分數低得令他要留班,但他被指令留級,合理嗎?

他的成績表中顯示:中、數不俗,英文稍差,常識劣。但他常識差嗎?用常識廣博去形容他會較為合適!!

或許你會說,他失意於四大,其根本原因只為英文差。由於英文重要,所以就算常識了得亦不應予以升班,升了班還是讀得勉強,不如留級一年,把英文搞好後再戰江湖更好吧。

這樣卻引申到另外一個問題,在英文中學的初中階段,這四科是每科各自獨立,還是英文的附屬品?根據我的觀察,如果你英文好,這四科就差不到那裡;如果你英文差,則好不到那裡。所以與其說這些是常識科,倒不如說,Science 是以科學素材學英文、History 是以歷史背景學英文…….。從這個假定開始,不難推出在這四科中,ScienceHistoryGeographyEPA的知識學得好不好不打緊,最重要的是學好英文。亦從這個假定開始,亦必然推出初中最重要只是學好中、英、數,而常識是不打緊,這正正就是小弟在先前提倡的:初中最重要的是搞好中、英、數,至於常識分數高不高,對高中的競爭力影響不大。

對於初中需要加強甚麼,來迎接你死我活的三三四新會考呢?我有以下的看法:

1. 要搞好中、英、數:在英文的各個範疇中,英中的學生最重要的是英文閱讀能力。

2. 初中各常識科目的骨幹部分要弄清楚:不過,這點只需上課留心,再加上考試前的小許溫習已可達到此目的。

3. 有廣博的知識,而這些知識不應被教科書規限著,只要有興趣,學甚麼都成。

4. 對天下萬物的好奇心:孩子對學習才會有興趣。

eviepa

Rank: 7Rank: 7Rank: 7


12383
1796#
發表於 07-11-12 23:30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EDWIN 於 07-11-9 10:40 硐表


eviepa,

人人(包括家長)都追逐金錢, 甚至有人犯法, 不如教小朋友不去用錢 ?


EDWIN,

我相信你的意思是,『人人(包括家長)都追逐金錢, 甚至有人犯法, 不如教小朋友不去賺錢』。

我和你都市儈,甚至我比你更市儈。其實如果你對我前幾天所寫的文章稍為用心看看,你便會知道我所追求的,是長遠的高分,是在334會考中取高分,是在大學中取高分,而非在小學、初中的時候,為一剎光輝而花大量時間,做一些只為取分,但卻對提升學術水平無甚幫助的活動。我所反對的,是為短期高分,而令長期低分。

我講的五年級評估的例子不是很清楚嗎,為了多取幾分,去多花數十小時,去強記哈柏在『1929年』發表紅移—宇宙膨脹理論之類的資料性素材,強記了又怎麼樣?有用嗎?

這只是冰山一角,記得每次評估都有這樣的傻題目,例如:

1. 南亞海嘯在那年,那月、那日發生?
2. 在XX年X月,在甚麼地方有一次地震?

如果溫習得這麼深入,不是浪費青春是甚麼呢?

讀書是個長途賽,是最少二十年的賽事,在孩提時代的一剎光輝意義已經不很大?如果這光輝是要令孩子長時間悶極,減低學習積極性,更令孩子少了時間玩耍、閱讀、沉思........,長遠來說,you'll pay。

『人人(包括家長)都追逐金錢, 甚至有人犯法。但我會教導小朋友不要那麼早拼命掙錢,先要充實自己,固本培原,將來會掙得更多』。

eviepa

[ 本文章最後由 eviepa 於 07-11-12 23:47 編輯 ]

Rank: 3Rank: 3


154
1797#
發表於 07-11-13 14:41 |只看該作者
eviepa,

以下是一些回應:

1) 為學不是求入大學,而是學做人,像基督一樣!如果你是基督徒的話,請你好好想想,基督那些好像愚昧,低分的行為!

2) 我想我不是你說的那樣市儈﹝我不明白你為何說我市儈,從何見得?﹞,或許請你先說一說市儈的定義吧!

3) 不少人以大學為目標;但有些人入大學後, 不等大學畢業就離開大學﹝如Bill Gate等﹞,為甚麼呢,可以想想!

Rank: 7Rank: 7Rank: 7


13224
1798#
發表於 07-11-14 00:14 |只看該作者
各位:

我只是路過,因為eviepa在bk公海其他欄的回應,有點好奇,想看看他安排一個怎樣的教育給自己的子女,所以撞了進來

翻了這個欄才幾頁,覺得進入臻美的學生幸運.因為家長質素很高,明白到學習和分數是兩回事 ,願意付出金錢和忍耐(新校在嘗試之餘,總會不夠穩定.可悲的是,香港行得較快的直資,如臻美、音小、港大同學會、優才等,都或多或少受老師的流動性影響,這中間會否有什麼難解的癥結呢?),最重要是子女的前途,去共建一個更適合子女成長的環境.那份用腳投票的勇氣和包容,就很值得欣賞

其實,像eviepa那樣早打算以家庭教育來補足,並有能堅拒分數比較的壓力的話,我相信其子女無論就讀於任何一所學校,都能愉快學習 .不過,這樣的意志堅定家長可能不是多數,我想在此分享我女兒在傳統津小的情況,來對照一下兩者的特點,希望您們不會介意我過路來亂佔篇幅

我讀小二的女兒,就讀於一所傳統津小.那所小學的前身(上下午校時),是該區成績最好、卻又出名”谷”的學校.後來上下午校分拆時,小囡就讀的下午校才企圖走多元化路線.

學校之所以企圖洗脫”谷”的形象,似乎是得益於校長有位既資優、又有學障的女兒.她另有一位女兒就讀於區內成續最好、100%入u率,但又出名”谷”的英中,而有特殊學習需要的幼女,則就讀於類似臻美般有理念的直資中學,兩女學習生活的對比,令她要把學校較得更多元.

我認識另一位家長,也有子女就讀於校長長女入讀的英中.提到校長的長女時,家長說:校長又怎麼樣?她女兒中學成績沒列入級精英排名榜,到中學參加家長會時也沒人理
--這就是當傳統學校家長的悲哀,子女的學業成績,就像衣服的牌子一樣,成了拿來比較、炫耀的工具

比較成績,其實是很自然的常情,尤其在小一--剛從強調愉快學習,只有評估,沒有默書的幼稚園升級,大家都在學適應.要等到一個統一的規範考試,才使家長的對焦,從滿意自己子女成長的每一個進步中拉遠,發現他們對比起同齡書友(潛在的競爭者)的諸多不足,然後,變臉

有些家長在派發第一次成績表後,才驚覺”危機”,對子女表示極大的失望--不過,其子女在全級200多名中,考50名以內.

我那時聽到那家長的”苦水”後的回應是:你又不是剛認識自己的子女,子女有甚麼優缺點,你又不是不知道,難道拿成績表前後的子女是不同的人,為什麼收到成績表後有那麼大的反應?一紙成績所表達的,難道較你自己多年的觀察厲害?

確實是的:cry: ,假如你在每次派成績時,都發覺家長們在四處打聽,留心排名,很多家長來和你分享對策時,大人和小孩都很難不受其影響.

因身邊有眾多要求高的家長的關係,我後來為第一次考80多名的女兒(我認識的10多位同學中,成績倒數第3),安排了一位NET每星期上門1-2次,只為提供較平等的學習環境(其他家長中英數均有參加校外課程,如珠心算,小一已學完加減乘除,而家計到千位乘數心算法).而小一初段的學習適應,雖然我事前已略有準備,並為此辭掉工作專心伴讀,也只能以大人小孩均扭曲的”慘痛”來形容

以上是回應eviepa所說:
傳統學校很多的政策都是折磨著學生的,都是短期看似有效但長期而言非常差勁的。但我們作為家長的,卻可以將其破壞減到最低。比如說,普通家長最喜歡科科高分,考得優良名次,小朋友則需經常讀書,結果彼此都痛苦萬分。

Rank: 7Rank: 7Rank: 7


12383
1799#
發表於 07-11-14 00:15 |只看該作者
可能有些家長會記得,大概三十年前吧,有一場在事前人人都以為是世紀大戰的比賽:美國的牙擦拳王奇利對日本的豬木,這是代表歐美的拳擊冠軍對著日本的冠軍,全世界不知有多少人翹首以待。

可是,到了正式比賽,豬木在台上躺足整場賽事,令奇利站在台上不知如何是好,不知怎樣可以和豬木正式較量,當時小弟不能了解奇利的心情,到最近,我對他的心情認識深了.........。

[ 本文章最後由 eviepa 於 07-11-14 00:19 編輯 ]

Rank: 7Rank: 7Rank: 7


13224
1800#
發表於 07-11-14 00:59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EDWIN 於 07-11-7 10:05 硐表
各位,

提起發奮,應該是誰教導學生發奮呢?何時教呢?等到七老八十嗎?

***

現在不是講 多元智能 、通識 嗎?為何有人說只有中、英、數之類的話?既然用了時間上堂留心聽課,為何不加多小小力﹝發奮﹞,要求自己做得好一些?要養成一種 ...


EDWIN:

您提到Bill Gate,剛好也是我常常引用的例子,也順便借題發揮,講一下發憤和怎樣發憤.

我曾請教分別教過國際學校和傳統小學的朋友,以上兩者的分別,亦在bk提過不止一次,可惜的是,現在都找不到,惟有再講:

主要是”聽讀講寫”的學習程序.

國際學校,以上四個程序分別在不同的級別進行,p1-2重聽講,讀漸次推進,寫則幾乎絕跡.到p3-4,則重讀講,寫慢慢展開,如此類進.

傳統學校,則自p1開始已聽讀講寫同步進行,所以有默書,此亦所以,比識字量,p4以下的國際學校學生,總不如傳統學校,更莫說要作文造句了.

但國際學校把省回的時間用於課堂討論,據朋友形容,p3小朋友提出的觀點,已令人相當意外.到了高年級,當他們的識字量拉近傳統學校時,其內容深度則因為經常彼此刺激、引發而顯勝.

我不大理解臻美的教學模式,但相信接近國際學校多一點,所以,"發憤"的程序和形式大概會略有不同?假如家長要求子女在初小跟傳統學校識一樣多的字,可能會辜負了您們付給臻美的額外學費吧

而Bill Gate,跟在學校呆不了多久便被踢出來的愛迪生一樣,只能表明:

1 學校、尤其是大學,不是為天才而設;

2 在新世代,與其鼓勵子女發憤牢記可以在網上、圖書館上找到的知識,不如培養他們沉迷於一種嗜好,從而引發他們追尋知識.並從這種追尋的遊戲過程中,學得摸索/學習的技巧和門徑.

3 因知識現已多半在網上開放,所以學好語言,間接提升分析和綜合能力,非常重要

[ 本文章最後由 csy_ma 於 07-11-14 01:03 編輯 ]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