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5927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4-29
- 國民生產力
- 11
- 附加生產力
- 28843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10-2-9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10993
- 主題
- 73
- 精華
- 0
- 積分
- 39847
- UID
- 584294
   
|
教育公平
呢編寫得幾好,睇得過嘅,當中講嘅係公共教育資源嘅公平分配,其中有一少段係咁寫:
(一)明晰教育政策公平取向
“對今天的中國教育而言,不同階層之問的諸多差別,並非源於客觀的階層、文化的差異,更多是來自‘效率優先,兼顧公平’觀念下人為制度導致的不公。”因此實現教育公平首先通過政策修正、完善和制度創新來解決。我國教育政策以及教育利益格局必須重構,必須徹底摒棄不公平的、帶有嚴重的體制性歧視的公共教育政策。這是能否真正實現教育公平的關鍵前提,更重要的是實現質量型教育公平發展的基礎。
1.確保教育品質的公平性和教育主體的公平感
堅持教育品質的公平性即保證教育的公益性和教育的公平性作為教育政策的基礎性目標,在制定和出台教育政策的時候,不僅要考慮到教育發展、籌措資金的需要,還要考慮到教育公平的需要。在公平和效率之間尋找最佳的支點,把握合適的界限。同時增加教育主體的公平感,應該滿足不同人的發展需求而不是對教育資源的絕對平均分配,當教育資源和機會不充分,以能力公平為基礎兼顧補償原則,促進教育主體努力追求發展的機會,補償弱勢群體的發展機會,使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限度開發。
2.實現公共教育經費投入的均衡性和教育收費制度的合理性
現代社會受教育的程度對一個人的就業、收入和社會地位起決定性作用,特別是在生存壓力越來越大、就業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社會大背景下,教育機會的均等是最根本性。無論是個人還是國家,受教育程度和發展程度都呈正相關。可見,公共教育經費投入是保證和促進教育公平的強大力量,其力度和強度對教育公平起決定性影響。政府的重要職能是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各級政府要建立教育資源配置的平衡機制,通過縮小經濟、社會、教育發展程度不同地區的教育水平差異,在縣的區域範圍內,城鄉教育經費要均衡,並優先保證義務教育需要。發展教育事業一靠政府,二靠社會,多渠道籌措資金。但要制定規範收費制度,並確保在實際中合理使用,要考慮到群眾的承受能力,要建立必要的收費聽證制度和審批制度。學校收費包括民辦學校的收費,必須納入政府巨集觀調控的範圍,而不是完全由市場供求來決定。
%%%%%%%//%
全文相當長,有興趣可以認真睇下。
真係要講,我們雖然各自有不同觀感,但會體諒相互間言論自由,言語或有衝撞,只要對事不對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