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小一選校 揀邊間小學對升中重要嗎?
樓主: dativebond
go

揀邊間小學對升中重要嗎?   [複製鏈接]

Rank: 6Rank: 6


5772
141#
發表於 19-5-31 17:28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hohoho888 於 19-5-31 17:28 編輯
dativebond 發表於 19-5-31 17:26
在官津世界,Band one生中係無高下之分,派入邊間官津中學機會率係相同。

我其實都好肯定。

都唔係呀
喇叭又係b1, 聖paul 又係b1, 民生又係b1, 荃官又係b1,
真係一樣?



Rank: 4


639
142#
發表於 19-5-31 17:29 |只看該作者
hohoho888 發表於 19-5-31 17:26
地區b1同b1 又唔同, 唉, 去到升中, 真係同出左公海差唔多嫁ja

我唔aim全港最有名的名校,入到地區band one中學,我已經好滿意。

Rank: 6Rank: 6


5772
143#
發表於 19-5-31 17:29 |只看該作者
hkpapa852 發表於 19-5-31 17:26
其實想讀寶校又入到B1中學都唔一定難

深水埗有間寶校有關聯繫B1尾英中,每年有至少1/3學生可以用聯繫位入到 ...
嘩! 開名啦!

Rank: 4


639
144#
發表於 19-5-31 17:30 |只看該作者
hohoho888 發表於 19-5-31 17:28
都唔係呀
喇叭又係b1, 聖paul 又係b1, 民生又係b1, 荃官又係b1,
真係一樣?

其實有時唔好睇小地區既學校。

如果純講成績,葵青既林護應該係頭十名。

當然,傳統名校意義不止學術,我絕對明白,但我唔敢奢望了。

Rank: 6Rank: 6


9351
145#
發表於 19-5-31 17:30 |只看該作者
dativebond 發表於 19-5-31 17:22
我心中緊係想佢入好小學啦,我亦會揀最好既小學做第一志願。只不過,除了叩門和插班,大抽獎根本唔係你想 ...
冇計,我細個讀的小學正正就係我頭先講親戚個女嗰間。我老公讀嗰間亦小學亦執左。所以喺唯有努力考直私。
題外話,我細個讀嗰間寶校,嗰時冇pre s1, 係自己主宰命運,我畢業嗰屆有唔少人入band 1包括DGS, DBS, HY, GH, 保良一中。所以我覺得自從有pre s1之後, band 1 真係世襲制。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88934
146#
發表於 19-5-31 17:31 |只看該作者
dativebond 發表於 19-5-31 17:26
在官津世界,Band one生中係無高下之分,派入邊間官津中學機會率係相同。

我其實都好肯定。
点解你唔入去我俾既link睇下官津世界派入官津band1中学後,家長既现身說法?正正就話俾你知现実唔係你禁講法。


55407
147#
發表於 19-5-31 17:31 |只看該作者
hkpapa852 發表於 19-5-31 17:19
我可以好肯定話你知, 九龍曾出現過幾間小學, 升讀B1中學百份比係低過10%

仲要考慮埋可能既因素,宗教,種族,體藝,家庭背景,入B1校仍不能確定係B1生~~~

正如不少EK分享,某校都有入考入XXX,但循乜途徑入呢~~~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2068
148#
發表於 19-5-31 17:32 |只看該作者
hohoho888 發表於 19-5-31 17:29
嘩! 開名啦!
40網聯繫B1尾男女子英中既小學無乜幾多間, 好易搵
還記得初為父母時,對孩子的期望嗎?我當時只想他/她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隨著時光飛逝,人的期望慢慢變了,變得越來越有要求。所以要經常提醒自己:毋忘初心
箴言4:23 -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箴言22:6 -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會偏離。

Rank: 4


639
149#
發表於 19-5-31 17:32 |只看該作者
Yanamami 發表於 19-5-31 17:31
点解你唔入去我俾既link睇下官津世界派入官津band1中学後,家長既现身說法?正正就話俾你知现実唔係你禁講 ...

本帖最後由 dativebond 於 19-5-31 17:32 編輯

我㩒入去見到太多資料,我load唔切,唔好意思。

Rank: 4


639
150#
發表於 19-5-31 17:34 |只看該作者
sunnymama2 發表於 19-5-31 17:30
冇計,我細個讀的小學正正就係我頭先講親戚個女嗰間。我老公讀嗰間亦小學亦執左。所以喺唯有努力考直私。
...

本帖最後由 dativebond 於 19-5-31 17:35 編輯

以我所知,pre S1和以往學能測驗玩法類似,都係用黎衡量分幾多餅仔比小學,都係為師弟妹去考,唔係食自己架。

唯一食自己,可能都講緊最少三四十年前。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2068
151#
發表於 19-5-31 17:35 |只看該作者
dativebond 發表於 19-5-31 17:34
以我所知,pre S1和以往學能測驗玩法類似,都係用黎衡量分幾多餅仔比小學,都係為師弟妹去考,唔係食自己 ...
錯, 學能測驗係為自己, Pre-S1係為師弟妹

還記得初為父母時,對孩子的期望嗎?我當時只想他/她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隨著時光飛逝,人的期望慢慢變了,變得越來越有要求。所以要經常提醒自己:毋忘初心
箴言4:23 -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箴言22:6 -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會偏離。

Rank: 4


639
152#
發表於 19-5-31 17:36 |只看該作者
hkpapa852 發表於 19-5-31 17:35
錯, 學能測驗係為自己, Pre-S1係為師弟妹

本帖最後由 dativebond 於 19-5-31 17:47 編輯

你肯定?

我知道以前都係有呈分試,但因為各校評分摽準不一,所以用學能測驗分配餅仔。

學能測驗和pre S1功能一樣,都係為學弟妹分餅仔,唔係食自己架。

就算學能測驗唔係含師弟妹考,為自己屆考,都係用作分餅仔。個別學生既學能測驗成績不會令其本身排名有所影響,本身排名係睇呈分試。

所以,嚴格黎講,學能測驗和pre S1都係為大眾而考,對自己無直接影響。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2068
153#
發表於 19-5-31 17:41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hkpapa852 於 19-5-31 17:41 編輯
dativebond 發表於 19-5-31 17:36
你肯定?

自己睇吓 EDB 既報告:

https://www.edb.gov.hk/tc/about-edb/publications-stat/major-reports/consultancy-reports/9-year-compulsory-edu-review-report/ch8.html


學能測試係小六上學期(定學期中?)去考, Pre-S1係畢咗業先考


還記得初為父母時,對孩子的期望嗎?我當時只想他/她平平安安,健健康康。
隨著時光飛逝,人的期望慢慢變了,變得越來越有要求。所以要經常提醒自己:毋忘初心
箴言4:23 - 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箴言22:6 - 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會偏離。

Rank: 6Rank: 6


9351
154#
發表於 19-5-31 17:43 |只看該作者
dativebond 發表於 19-5-31 17:36
你肯定?
雖然你唔係問我,但可以答你係,因為我都經歷過學能驗。細個記得學能測驗好重要,因為會影響自己banding,我亦冇印象老師講過學能測驗係幫師弟妹。自己考咩band 學校,係靠自己,唔係靠前人。

其實講左咁耐,以前同而家最大分別就係以前升中全靠自己,而家升中先靠師兄弟姐(決定下一年分派幾多band 1 位),後靠自己爭取名次。

都話左,如果冇pre s1, 我即刻幫個仔轉樓下間學校,一日可以慳番兩個鐘!

Rank: 5Rank: 5


2553
155#
發表於 19-5-31 17:47 |只看該作者
回覆 dativebond 的帖子

From Wiki: 應該2007後先用Pre-S1對師弟妹作調整
1979年至2000年

1978年,當時的教育司署推行以一個全新的中學學位分配辦法(Secondary School Place Allocation (SSPA) system)代替升中試,而整個機制的核心是全港統一的香港學業能力測驗(Academic Aptitude Test (AAT), 簡稱學能測驗)。此機制適用於申請官立中學或津貼中學的中學學位,直接資助計畫中學,簡稱直資中學,因為有較大自主權可選擇參與或不參與統一派位,私立中學則不在此機制內。如學生欲入讀不參與統一派位的直資或私立中學,須直接向該等學校申請入學。此制度一至沿用至2000年教育統籌局取消學能測驗為止。

中學學位分配辦法

整個派位程序可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自行分配學位階段,第二階段為統一派位階段。

在首個階段,學生可直接到心儀中學申請入學,不受校網[1]限制。各校可自行制定收生準則。學校不可告知學生申請結果,但如獲取錄,將不會再於統一派位中另行分配學位,並在統一派位結果公佈同時一併公佈,學生不會知道自己是從自行分配學位階段或統一派位階段取得中學學位。不獲取錄者,仍可在統一派位階段中將該學校納入其入學志願中。學生只可向2間中學提交申請,若申請多於一間,其自行派位資格會被取消。(在這兒,「一間中學」是指官立中學、津貼中學及參與派位的直資中學;學生仍可向多間不參與派位的直資中學或私立中學申請入學。)即使學生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已獲中學取錄,仍須參加學能測驗及在第二階段選出30間中學。

在第二階段,學生可從所屬校網中依次選出30間中學。學校會事先為五、六年級學生向教育司署呈報學生校內考試分數,教育司署會再以學能測驗作出調整。調整後,學生將會按所屬校網分組,並依調整後成績在每個校網被平分成五個派位組別(慣以英文稱為 Band 1-5,Band 1 為最高),而同一個派位組別的學生將會獲分配一個隨機編號,決定該學生在同一個派位組別的派位次序。當所有評核程序完成後,便會進入派位階段。每個校網均有五個派位組別,組別越高,便有更高優先權獲分配學位。在此機制下,所有屬於第一派位組別的學生將會獲先行分配學位,當第一派位組別的學生分配完畢後,便會為第二派位組別的學生分配,如此類推;而同一個組別的學生的分配先後次序便會依隨機編號決定。派位系統會考慮學生的志願,並從中選出最高志願而又有剩餘學額的學校給予有關學生。假如學生所選的30個志願中學都沒有剩餘學額,系統將會在所屬校網中隨機抽選一間尚有剩餘學額的中學分配予該學生。
整個評核過程均極為保密,學生無法得知自己的學能測驗評核結果、調整後成績、派位組別及隨機編號。學生能夠得知的,只有最終派位結果。


學能測驗

主條目:香港學業能力測驗

因為當時香港小學會考(升中試)的考核範圍均為平日課程的內容,不少學校為催谷升學率,便加緊訓練學生應付升中試。有見及此,當時的教育司署便設計了一套與平日課程完全無關的測驗,希望杜絕學校催谷學生。

學能測驗分為兩科:文字推理及數字推理,兩科都是考核學生的邏輯思考的能力。每條題目均會列出數個項目,學生須找出該些項目間的關係並從5個可能答案中選出正確的答案。

學生應考後,教育司署便會依學能測驗成績調整學校所呈報的校內考試分數,惟調整辦法亦屬保密事項,教育署一直沒有公佈如何利用學能測驗成績調整校內考試分數。由於教育司署不鼓勵學校操練學生,故歷屆試題亦屬保密事項。

2001年至2006年

1999/2001年度,教育統籌局改革中學學位分配辦法。這套辦法基本上保留了以往的派位方法,但取消了學能測驗,亦將派位組別從5組減為3組(Band 1 為最高,Band 3 為最低)。由於沒有了學能測驗作為調整指標,故此教育統籌局採用了1997年至1999年的各校的學能測驗結果調整該校學生的校內考試成績成績,作為過渡方案,直至新的評核辦法推出為止。這套辦法一至沿用至2004/2006年度,參考指標亦一直沿用1997年至1999年的各校的學能測驗結果。


2007年起
2005/2007年度起,教育統籌局再次修訂中學學位分配辦法。其中一個改變是採用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2](俗稱編班試)的成績調整其中一新生的所屬小學的之後的小六學生的校內考試成績,以得到更近期的數據調整學生的校內考試成績成績。中一入學前香港學科測驗的成績每兩年取樣一次,並取最近兩年的成績。

另一個改變是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學生可向兩間中學申請入學。另外在統一派位階段選校時,學生可在30個校網內選校志願(乙部)之外,另外加選3個不受校網限制的選校志願(甲部),電腦會先處理甲部選校志願,才處理乙部的選校志願。派位組別亦因此分為全港性派位組別及校網性派位組別,全港性派位組別將會用作分配不受校網限制的選校志願之用,而校網性派位組別則會用作分配受校網限制的選校志願之用,每個派位組別將會分別編配隨機編號。全港性派位組別及校網性派位組別仍分為3組,每組佔全港/全校網的小六學生的三分之一。

Rank: 4


639
156#
發表於 19-5-31 17:49 |只看該作者
sunnymama2 發表於 19-5-31 17:43
雖然你唔係問我,但可以答你係,因為我都經歷過學能驗。細個記得學能測驗好重要,因為會影響自己banding, ...

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特點:

校內考試 :小六學生是否獲派自己選擇的學校,大都取決於其校內成績排名次序。這排名次序由三次校內評核決定( 小五學年終、小六學年中和小六學年終) 。

學業能力測驗( 學能測驗) :各學校有不同的課程、考試及評分標準。所以,把所有學校呈報的分數來排列先後次序,會導至一個不公平的分配結果。因此,參與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學生都要接受學能測驗。學能測驗考獲的成績用於調整學校的校內成績,令到各參與學校的調整分數置於一個公平劃一的先後次序。

Rank: 4


639
157#
發表於 19-5-31 17:51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本帖最後由 dativebond 於 19-5-31 17:55 編輯

即係話呈分試係食自己,學能測驗(就算唔係為學弟妹,係為同屆)只係為大眾,來調整分數,幫學校去分多些餅仔,不是針對個人架。

Rank: 4


639
158#
發表於 19-5-31 17:52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針對個人既升中公開試在1977年廢除,往後既都係睇呈分試,再用學能測驗或pre S1不同機制去調整各校分數,務求公平。

Rank: 4


639
159#
發表於 19-5-31 17:57 |只看該作者
hkpapa852 發表於 19-5-31 17:35
錯, 學能測驗係為自己, Pre-S1係為師弟妹

本帖最後由 dativebond 於 19-5-31 17:58 編輯

我諗準確咁講。

學能測驗係為同屆,Pre S1係為師兄妹。作用係一樣,都係為學校搶餅仔。

至於學校分到既餅仔,你食唔食到,就純粹睇校內呈分試排名。

Rank: 6Rank: 6


9351
160#
發表於 19-5-31 18:00 |只看該作者
dativebond 發表於 19-5-31 17:51
即係話呈分試係食自己,學能測驗(就算唔係為學弟妹)只係為大眾,來調整分數,不是針對個人架。
...
即係學能測驗時代,自己努力些考好d,幫自己嗰屆爭取多些band 1位,對自己都有得益。
Pre s1, 係無論自己多麽努力,band 1 位定左(取決於上屆師兄師姐),如果教局定左某年該校只有兩個band 1 位,即無論頭寶校裡頭5個叻仔幾叻都好,都只有兩個入到band 1。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