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9 小時
- 最後登錄
- 14-9-15
- 國民生產力
- 17
- 附加生產力
- 24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5-10-1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122
- 主題
- 12
- 精華
- 0
- 積分
- 163
- UID
- 60750
 
|
原文章由 sschiu 於 07-10-16 09:47 硐表 
如果認為一個比賽"不規範"又"有欠公允"而感到悲哀, 那就不要參加好了. 為甚麼學音樂一定要參加比賽的呢? 要煮飯很難避免要幫襯超級市場, 但學音樂不一定要比賽吧? 在此借機分享一篇文章,有興趣可以看看:
信報財經新 ...
考級及參加比賽的問題, 我也曾跟樂器老師商討過。她說現在香港學生及家長的學習態度真的很有問題, 以她個人為例, 她主張學生以欣賞及懂得音樂為大前題, 從不迫學生考試及參加比賽, 只是定時便提出去參加比賽, 參加與否必由學生決定, 因為以極少的價錢, 可以在一個不錯的場地演出, 有一批觀眾為你鼓掌, 有專業評判給你分數, 有足夠的付出而又有運的話便有名次, 而且可以藉此作為學生的短期學習目的, 仲可以教導學生聆聽別人的演奏, 是一個不錯的學習機會。
但是, 近年出現了一批愛考試, 愛比賽的家長, 找老師第一個條件係有沒有學生曾獲獎, 考試分數有幾高, 可否兩年內考五級, 四年來考畢八級, 又或年年都有份考試及比賽。天啊!我聽後只會覺得那種家長的小朋友是多麼可憐! 他們只是一件考試機器, 那會懂得欣賞音樂, 更莫說考完八級後的音樂修養。
所以, 每年的音樂節我家小孩都有參加, 而我們亦必定到場聆聽別人的演出, 賽前亦作好心理輔導, 沒有名次沒問題, 相對已學會更多, 已經係最大的收獲。得獎後亦有提點著, 不需太高興, 其他參賽者亦同時付出很多, 你只是比別人多了一點的運氣, 下次仍需努力等…
其實, 每一個比賽, 不論小如校際賽或大如國際賽事, 必有不足之處, 只是大家當時是抱住甚麼心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