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IB & DSE
樓主: 天外之人
go

IB & DSE   [複製鏈接]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396
121#
發表於 23-5-3 19:24 |只看該作者
retriever 發表於 23-5-3 16:54
睇你頭兩句描述, PROOF 完後個幾PART 用返, 呢D 係HKAL CALCLUS 張PAPER 既基本套路, 講白D 算係送分題.. ...

他們好似講係M C出proof的問題,所以唔夠時間!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964
122#
發表於 23-5-3 19:51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23-5-3 13:41
同意,很平衡的論述。

我的 presentation skills 也不是讀什麼學制學返嚟,可以在工作上浸返嚟。
感謝AN 你嘅回應。
在兒子升高中時,都面對過選學制嘅關口,都從各方面去收集資料,當然十年人事,過時嘅資訊就不提也罷,有些觀察到嘅個人(當時是新手)感受,大概可以供新手家長參考。

新高中
/目標是以終為始的,選科考試結果是必爭之事實。
但年輕人能否認識自己的能力及如何展現自己嘅競爭力,課程裹面係無太大着默,在高中前無好好發展OLE 的話,空談全人教育就是緣木求魚。這點在選什麼校同師資上就有意思了。

時間就這麼多,對啊,那無早期計劃,盲從什麼特異工能入學,不就是飲鳩止渴,忽略左孩子學習興趣同個性發展,與人何干?自找。

IBDP
/別的就不班門弄斧了,就自己跟少數IB 同學仔嘅互動,得出嘅睇法係,佢地嘅個性發展潛力有開發,講話分析有個人見解,中唔中聽就係個別社會閱歷嘅問題,而我個人會認為係IB 學制使然,反正我感受到到佢地可以在短時間把那怕不太熟悉的資料,整合到一定嘅思路,表達時亦不見怯場。對社會嘅觸覺同世界觀都有個人睇法;這方面,平均比新高中學生成熟。

我會認真去講,IBDP 係只適合某些要求同具備一定水平嘅同學去修讀;新高中屬普及教育,要發展到某水平的全人教育水平,單倚靠學校,要看緣份有無配對得到好嘅師友,額外嘅enreachment 方向,在EK 嘅惡意吵鬧氛圍下,只會最後得出「時不與我」「委過於人」。

發一輪謬論,有機會請你私下指正,不在EK 糾纏了。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396
123#
發表於 23-5-3 19:59 |只看該作者
ABC-DAD 發表於 23-5-3 19:51
感謝AN 你嘅回應。
在兒子升高中時,都面對過選學制嘅關口,都從各方面去收集資料,當然十年人事,過時嘅資 ...

我要準备视频会议,私下倾吧!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5Rank: 5


3410
124#
發表於 23-5-3 21:28 |只看該作者
retriever 發表於 23-5-3 17:03
可否具體講下如何不扎實(你多次提及這兩字)... 有類似我親友說, "IB 生GROUND WORK 普遍不夠好"
...

其實我一直都反對死讀書, 我鼓勵探索精神. 但理念還理念. 普遍的知識都要入腦, 入長期記憶, 不能只流於表面, 要經過返覆深度思考. 適當的試是其中一種方式. 數學在中學階段是要學基礎, foundationbuild up上去. 數學好有系統, 變化不大.
如果數學基礎不好, 好多科學都不好, 尤其物理.

1)
剛問了兒子, 他說, 他其實網上看過MYP syllabus,MYP coverknowledge其實很多. 但各院校可以自己選教什麼content, 但因時間關係, 教不了太多東西. 如果又不將功課帶回家, 又要上堂做練習. 如果上堂花了時間做練習, 自然教少好多.

2)
MYP評分只有25% knowledge (各院校會自己調整). 其他可以寫一大堆解釋,分析等, 反對分析創意. 不過不必花太多時間. 而無時間建立比較紮實problem solving skills.

3)
考試只針對module, 無大考. 每個學期教完一part, 就當學懂了, 以為下年還會記得, 是錯覺, 人腦唔系咁 work. 要大考因為要你relearn先可以入long term memory. 如果舊東西不明, 要學新的深東西就會更加不明.

4)
如果不花時間思考, 只流於表面淺白的facts finding,未必真的明. 一去到學深東西, 就不夠時間理解.

5)
我仔說不夠challenge. 課程太淺, (或者時間關係, 只可選basic來教), 如果大部份人都吃力, 老師又好難加深來教.
正如我說, GCSEFurther math比數學好的學生, 有較structure的考試. 肯去讀, 會迫到出來.

6)
我無見過一本教科書, 但一本教科書, 起碼可以知道學校正在教什麼, 哪些應該在中學個階段學. 哪部份不夠好要加強. 哪些已學, 哪些未學. 如果只靠學校老師, 如果老師教得不好,學生都不知哪些要學哪些未學. 可能好參差. 好多家長其實想幫但無從入手.

上到IBDP, gap好大. (我只數理科)


Rank: 5Rank: 5


3033
125#
發表於 23-5-3 21:30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本帖最後由 barque 於 23-5-3 21:35 編輯

本帖最後由 barque 於 23-5-3 21:33 編輯

後退一兩步去看,雖然是同一間大學畢業的大學生,就算是讀同一科目有些人,點解有啲人會做會做領袖,有啲人會非常成功,各人都不同呢?

好明顯畢業之後嘅成就,唔係單單只按照高中的成績高低而決定。雖然無論是DSE和IB出來的都有非常之成功的人。

但是值得思考的是,正如有些人所講DSE出得深拿高分數又難,讀DSE的同學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時間去應付。值得為這樣自豪嗎?這樣亦同時意味着同學可以支配自己自由的時間少了,亦少了時間去學習其他課本以外軟知識。這些軟知識好可能就是將來決定你成功與否的決定因素。

其實DSE所謂深程度最多和大學一年級水平差不多,只不過出卷考學生時特登叼轉樓難學生,令到學生要花大量時間去操練應對。至於你覺得使用時間去操練DSE考試,或是一個較均衡發展嘅學制呢? 過度的考試操練是真的是知識嗎?

至於選擇那種學制是個人的選擇?

Rank: 10Rank: 10Rank: 10


27833
126#
發表於 23-5-3 23:00 |只看該作者
planetearth 發表於 23-5-3 21:28
其實我一直都反對死讀書, 我鼓勵探索精神. 但理念還理念. 普遍的知識都要入腦, 入長期記憶, 不能只流於表面 ...

也以數理為例:
1)MYP syllabus cover 好多knowledge, 會教唔晒,這個在任何一個課程都時有出現,有經驗的老師會挑最重要的units教授, 特別是在extensive class那一組,因為要準備學生上Math AA HL。
2)「knowledge 」只佔評核25%(其實老師可調校這部份的比重),但不等於學生只學習了25%的數學知識,不要攪亂啊。
3)大考概念,可能有助溫故知新,不過你見其他學制的學生在考完試之後也同樣忘記之前所學,是否有用,真的不得而知。
4)肯花時間思考,當然是好事。能跟同學一起討論,個人覺得會更好。不過,曾經做錯嘅題目,往往是記憶最深刻的,這點我非常認同。
5)上堂唔夠challenging 是因為要照顧十幾二十人,除非有三四個自成一組,老師會較容易處理,亦可俾多啲較深嘅題目佢哋做。做完佢哋亦可進行同儕評估和分享。
6)MYP時我哋學校有挑textbook, 只是他們通常用網上版;我有要求阿仔要做吓textbooks 嘅練習。

另外因為一直無外補,佢經常請教老師俾extra materials 佢做,老師也會幫忙。









Rank: 10Rank: 10Rank: 10


27833
127#
發表於 23-5-3 23:59 |只看該作者
poonseelai 發表於 23-4-26 14:08
下面是2016年Nov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SL paper 2, 一小時三十分內選一條回答, 佔25分:

回答 ...

看你找來IB中文past paper來說明,好有意思;於是也上網搵DSE 的中文卷來參詳,真的嚇壞。什麼卷來的?雖說已恢復有範文,但出的題目細碎又無謂,浪費好好的一篇作品。

再復古找來昔日會考嘅中文卷,才覺得有點水平。

例子:

94年
根據《始得西山宴遊記》及《醉翁亭記》兩文,回答以下各問:

   (1)兩文作者均遭貶謫,二人貶官後的心情各怎樣?(3分)

      又柳宗元遊罷西山,心情有些什麼改變?(3分)

   (2)《醉翁亭記》文末「禽鳥之樂」和「太守之樂」分別指什麼?試說明「人不知太守之樂其樂」這句話的意思。(5分)

   (3)柳宗元介紹西山景色之前,運用了襯托法;歐陽修描述醉翁亭的景色,用了層層遞進的手法。試分別舉例加以解說。(6分)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396
128#
發表於 23-5-4 00:47 |只看該作者
Radiomama 發表於 23-5-3 23:00
也以數理為例:
1)MYP syllabus cover 好多knowledge, 會教唔晒,這個在任何一個課程都時有出現,有經驗 ...

本帖最後由 ANChan59 於 23-5-4 00:50 編輯

你是成功的lB用家,由PYP,MYP到IBDP,你的分享有一定程度代表性。我哋冇PYP及MYP,所以冇乜說服力。

我問你一個問題,J的Enrichment programs有冇大考,是否分modules 考測?阿仔的Stanford Maths program 都係modules 考測,冇什麼大考,我有些奇怪點解要大考,想了解多些。

阿仔Pre-IB 果一年部份科目用 IGCSE text book,有hard copy 及ebook。這個情況跟你J的MYP有什麼分別?

Rank: 5Rank: 5


3410
129#
發表於 23-5-4 01:01 |只看該作者
Radiomama 發表於 23-5-3 23:00
也以數理為例:
1)MYP syllabus cover 好多knowledge, 會教唔晒,這個在任何一個課程都時有出現,有經驗 ...

謝謝你分享.

1MYPsyllabus cover 好多knowledge, 會教唔晒,

(所以好倚賴老師好不好, 如果有標準考試, 老師教得唔好的可以自己學返, 間唔中有聽到家長投訴老師教得唔好, 因為我仔已exceed gradelevel, 所以無struggle, 但其實一般同學比較challenging, 有時會confused)


2)「knowledge 」只佔評核25%(其實老師可調校這部份的比重),但不等於學生只學習了25%的數學知識,不要攪亂啊。

(知道所學的不是得25%, 只是評核A knowledge 25%, B,C好似是communication skill , 如果唔明D, communication skill等等都唔會識做, 你提一提都好, 我都怕誤導其他人.)


3)大考概念,可能有助溫故知新,不過你見其他學制的學生在考完試之後也同樣忘記之前所學,是否有用,真的不得而知。

(我是集我仔及其他家長的comment,同學好多學過記憶比較淺, 如果為了大考反覆要溫習會記得多D. 以我仔讀科大個course, 因為佢自己做功課, 無問人又無補習, 要自己鑽D深野, 所以考試都唔使點溫書, 因為記得好深, 要自己drill, 一條drill的問題可以延伸學到好多野. D功課得四五條, 不過好多時要思考好耐)
4)肯花時間思考,當然是好事。能跟同學一起討論,個人覺得會更好。不過,曾經做錯嘅題目,往往是記憶最深刻的,這點我非常認同。
(好讚成要跟同學討論, 他們上堂的確好多討論, 但因為唔夠深, 好多時系同學問我仔, 老師有比深的題目比幾個叻D的同學)

6MYP時我哋學校有挑textbook, 只是他們通常用網上版;我有要求阿仔要做吓textbooks 嘅練習。

(哎我無見過Text book, 我仔亦唔比我掂佢D)


Rank: 9Rank: 9Rank: 9


23326
130#
發表於 23-5-4 06:48 |只看該作者
planetearth 發表於 23-5-4 01:01
謝謝你分享.1)MYPsyllabus cover 好多knowledge, 會教唔晒, (所以好倚賴老師好不好, 如果有標準考試, 老師 ...

謝謝補充關於knowledge 部分,係佔評25%, 如學生其他75%獲高分,即使knowledge 低d,總myp分仍ok, 但去到dp, knowledge 佔評分係8成9成?

Rank: 10Rank: 10Rank: 10


27833
131#
發表於 23-5-4 08:25 |只看該作者
poonseelai 發表於 23-5-4 06:48
謝謝補充關於knowledge 部分,係佔評25%, 如學生其他75%獲高分,即使knowledge 低d,總myp分仍ok, 但去到d ...

本帖最後由 Radiomama 於 23-5-4 08:26 編輯

MYP 每科嘅criterions略有不同,我之前的記憶不全可靠(可能停留在PYP)。

查考番阿仔在Y11即MYP最後一年的mid term report card (手機上只有這份),數學的4個criterions 是
1)Knowing and understanding
2)Investigating patterns
3)Communicating
4)Applying maths in real world context

每個criterion 8分,那個unit 是關於Trigonometry, J的得分是8、8、7、5;那次他在maths這科的overall grade仍是「7」,不過我哋曾討論他為何在Applying maths in real world 的那條題目/功課失手,是否對概念不清晰,定係誤會咗某啲情況。

為免記憶有誤,今晚回家找report cards看一看,再同大家分析MYP 同DP的考評情況。

Rank: 10Rank: 10Rank: 10


27833
132#
發表於 23-5-4 08:36 |只看該作者
planetearth 發表於 23-5-4 01:01
謝謝你分享.1)MYPsyllabus cover 好多knowledge, 會教唔晒, (所以好倚賴老師好不好, 如果有標準考試, 老師 ...

有關MYP的textbooks, 我哋學校有用igcse的Phy , Chem , Bio 和Maths嘅textbooks;不過好多家長都會話啲仔女好似冇用過啲書咁,新簇簇!

我哋用得較多,因為曾打算自修在Y10 & Y11考igcse一些subjects, 但最後其實只在Y10考咗Maths 2同Econ。在自修過程中,對阿仔的學習有一定幫助。但又因為不是好似其他ESF咁要考full cert, 所以又真係冇壓力應考,冇所謂。

Rank: 10Rank: 10Rank: 10


27833
133#
發表於 23-5-4 08:51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23-5-4 00:47
本帖最後由 ANChan59 於 23-5-4 00:50 編輯

你是成功的lB用家,由PYP,MYP到IBDP,你的分享有一定程度 ...

CTY 的學習都是按module考測,到課程尾聲會有final exam, 學生可以自行決定溫唔溫習、溫幾耐才開始,一登入exam mode, 就要按時完成。家長負責監考。

題外話,到依家在美國的大學,其實也是差不多模式。理工數課,quiz, tests, assignments and exams是全個學期按modules 持續不斷;開始進入final exam, 美國的大學沒有study leave, 上星期五結束教學,今個星期一已考完兩科。

溫習,是一個review and refresh memory的過程,是否一定要drill好多past paper, 背誦資料,其實沒有一定方法。百花齊放。外子也是讀理工科,他在大學時最喜歡在考試期間在圖書館教同學理解不明白的地方,佢話成個過程佢就等於溫咗書啦。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746
134#
發表於 23-5-4 09:48 |只看該作者
Radiomama 發表於 23-5-4 08:36
有關MYP的textbooks, 我哋學校有用igcse的Phy , Chem , Bio 和Maths嘅textbooks;不過好多家長都會話啲仔 ...

你好, 印象中某學校是按IGSCE 成績, 決定是否讓學生讀DP.

那是否IGSCE 程度是比較初級些?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746
135#
發表於 23-5-4 09:52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23-5-3 19:24
他們好似講係M C出proof的問題,所以唔夠時間!
另有帖話MC 做唔哂, 但版友係講呢個:
"重點題目側重了proof,及跟住的分題要識得將問題調到應用啲proof,似以前嘅A-Math。"




有分題應該唔係講MC喎

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Rank: 15


128961
136#
發表於 23-5-4 10:53 |只看該作者
retriever 發表於 23-5-3 16:54
睇你頭兩句描述, PROOF 完後個幾PART 用返, 呢D 係HKAL CALCLUS 張PAPER 既基本套路, 講白D 算係送分題.. ...
我昨指的係long questions。


過往DSE的 math core係著重理解及如何計算,甚少 proof 嘅題目,更遑論將分題計算應用係 proved 嘅答案。

此形式多見係M2,但DSE考生有考M1及M2嘅一定比考math core嘅少一截。

math core 一直以來係拿5**比例甚高的一科.......

你都聽聞今次考完math core個個嘈,咁究竟係出題的問題,定啲人真係無讀書所以唔識?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746
137#
發表於 23-5-4 11:01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retriever 於 23-5-4 11:03 編輯
planetearth 發表於 23-5-3 21:28
其實我一直都反對死讀書, 我鼓勵探索精神. 但理念還理念. 普遍的知識都要入腦, 入長期記憶, 不能只流於表面 ...

綜觀你既解說:

其實數理科既"原理"簡單, 講片面好容易... 但不同情境既運用(MATH/PHY, ETC) , 可以讓學生較能掌握所學既知識...

不同情境既運用, 以往(我假定你跟我一樣OLD SCHOOL) 係透過做習題和睇WORKED EXAMPLES 去學習如何"融會貫通"


IB 是否較少這些資源, 還是不需要這些也可應付考試?


有同事呀仔由傳統轉IB SCHOOL, 同事好驚訝/欣賞讀數學都可以寫咁多ESSAY(譬如: 估下個數學家點解咁諗), 呢d 係咪你說的COMMUNICATION SKILL 部分?

anyway, 同事個仔最後大學轉左社科... 話轉左讀IB 對佢有很多啟發!

Rank: 12Rank: 12Rank: 12


55044
138#
發表於 23-5-4 11:16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23-5-4 00:47
本帖最後由 ANChan59 於 23-5-4 00:50 編輯

你是成功的lB用家,由PYP,MYP到IBDP,你的分享有一定程度 ...
見陳sir講開,我又多口插句咀。

我想講嘅其實係英國A levels(因為我比較熟)。曾經我喺英國讀書嘅時候,A level係一個兩年嘅Linear課程,教完兩年之後考試。之後90年代,A level慢慢走向變咗modular,分開第一年嘅AS,同埋第二年嘅A2。AS同A2唔會考返一樣嘅嘢,AS+A2加埋總分就係A level嘅grade。

喺被人詬病越嚟越容易攞高分嘅情形下,A level終於喺2017年回歸兩年制嘅linear課程。官方嘅原因如下:

• teaching is not constantly interrupted by assessments at the end of short modules

• knowledge, understanding and skills can be developed over a longer period of time

• key concepts and skills can be taught and revisited throughout the course, and links made between topics, leading to deeper learning

• there is time to innovate and explore those interesting side-roads that are adjacent, but not necessarily central, to the syllabus content

• without constant pressure from modular exams, weaker learners are given time to develop and stronger learners can read around the subject, pursue their individual interests and develop their skills as independent learners. This increases learners’ motivation and leads to deeper thinkers.

我都係現買現賣咁分享。起碼有一個全球主要嘅高中考試,認為Modular唔夠rigorous,要返回頭路,行返Linear。

Rank: 5Rank: 5


3410
139#
發表於 23-5-4 12:07 |只看該作者
retriever 發表於 23-5-4 11:01
綜觀你既解說:

其實數理科既"原理"簡單, 講片面好容易... 但不同情境既運用(MATH/PHY, ETC) , 可以讓學生 ...

澄清一下, 數理科的原理不是簡單 (我無講過簡單), 現代科學是集結了人類幾百年的智慧, 但基礎理論不會有大變化, 舉例雖然愛恩斯坦打破左Newton’s law, newton’s law在地球上仍然每天都在用, 起樓, 做車, 升火箭仍然用緊newtonianmechanics, 我想表達的是基礎科學變化不大, knowledge一定要紮實. 一般中學生的不可能create D新科學理論出來. 如果讀醫生或工程科, 相關sciencehead knowledge一定要紮實.

無錯我是old school,靠做習題和睇WORKED EXAMPLES 去學習如何"融會貫通",因為以前無得補習, 有時學校老師又不一定個個都好, 以前老師一班30-40, 又怕羞, 好少主動問老師. 靠自己礸, 而家網上可以好方便學concept, 但要學深的數學, 自己不礸下難題個腦唔夠sharp. 我可以好肯定話, 要讀理工科, 唔可以剩系明concept, 而唔去drill 下題目. 因為engineering出來就是problem solving skills.

IB不是少資源, 而系教學理念唔同. 其實到IBDP都是要面對統一的公開試, knowledge, 所以如果讀數理科, DP之前knowledge唔夠,gap好大. 好多人不敢讀 mathHL or phy HL. 相對少人報.

有時我問個仔, 點解communication criteria拿唔到8, 佢話佢太快跳steps. 清楚表達條數點計.都是communication的一種.

我昨日又問我仔, 他說學校新head of science要佢地final exams 全部3science都考final exam. 好似有D改變. 因為要適應IBDP的挑戰, 這樣同學就好緊張要溫習, 他就發覺好多人學過的野忘記左.

我又覺得, 我仔一路讀書都好開心, 又幾全面, 寫作present 都好好, 又好主動去探索, 我覺得系學校浸出來. 而家做D research project我覺得好amazing. 我覺得已train到可以現成出來社會工作. 我其實好滿意. 樣樣野都好有主見自己搞掂.


Rank: 9Rank: 9Rank: 9


23326
140#
發表於 23-5-4 13:00 |只看該作者
planetearth 發表於 23-5-4 12:07
澄清一下, 數理科的”原理”不是簡單 (我無講過簡單), 現代科學是集結了人類幾百年的智慧, 但基礎理論不會 ...

如果學校安孩子講述extended essay, 一定要去睇下聽下,孩子所選的題目好 amazing

暫時未有dse家長分享下學習過程,希望有啦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