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0 小時
- 最後登錄
- 23-12-11
- 國民生產力
- 536
- 附加生產力
- 12422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19-7-31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7134
- 主題
- 8
- 精華
- 0
- 積分
- 20092
- UID
- 3213131
  
|
Augesttime 發表於 22-8-13 12:43 
本帖最後由 Augesttime 於 22-8-13 12:52 編輯
想請教下,親戚女會去考dse,唔係好識計分方法。40分嘅 ... 雖然未經歷過新式大學選科,觀看留言,得知A1,A2和A3的分別對大學來講是不顯示的,即自己和教局知道,大學只知學生是在A組.
假如是36+4,那麽該學生就會A2中"講大"而不是入A3.
所以是無奈.即是指,如果不是以前(指數年前)E學院學額少(每一間少於235人或更少)時,本地DSE考生人數皆比現時考生多.彼時DSE考生報名競爭兩間醫學院的取錄結果是最低分best 6 36分.這點應該不難理解.現今DSE考生似乎是逐年減少,那麽考獲best 6 36分以上的人數是逐年減少(就算無大幅減少,亦可肯定並無增加).但近數年.兩大的醫學院的名額是增加的,今年已經是每一間醫學院295個.顯而易見.何來如此之多的DSE36分以上考生尼?(詳見今年DSE公佈,估算best6 36分或以上約680至780人).兩大已經590個名額,當中需要考慮並無選科化學or/and生物的限制后(即目標非醫學院的考生),過去醫學院學額少而總考生多年代的競爭結果best 6 36是否依然合乎時宜(指現時學額多總考生少)?還是依據學生報名的競爭去擇優取錄?(即保持聯合招生/非聯合招生的比例,擇優取錄才是公平做法).
(難聽的講法就是,假如有朝一日,兩大的醫學院不再是炙手可熱之時,報名學生的最高分是best 6 15分,亦需要取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