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備戰大學 在香港讀醫科平均DSE要有咩成績?
樓主: myhappylife
go

在香港讀醫科平均DSE要有咩成績?   [複製鏈接]

Rank: 5Rank: 5


1917
121#
發表於 22-8-13 11:13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ksli312 於 22-8-13 11:26 編輯
Dylanli2017 發表於 22-8-11 13:53
回覆 22welldone77 的帖子

是囉,IB量化寬鬆,2000幾人考就有3,400百個43分或以上,港大100%收晒IB生都可 ...

有可能全香港最頂尖的學生都已經報讀晒 IB,所以呢3,400百個43分或以上嘅IB生都可能會係DSE狀元(如果佢地去考的話) 所以優先收IB生係理所當然的。。。。。。。。。。


假設以上嘅可能性屬實的話

否則香港政府,教育局是否應該正視一下,DSE係 本地 教育制度下嘅產品,被高等教育學府收生時刁難,比下去,還比不上其他非 本地 教育制度的認受性,講得衰D,真係有點 “華人與狗。。。。”


香港政府,教育局作為呢片土地嘅主理人係咪可以容忍呢個情況繼續呢?  係咪對本地教育制度根本就不看重呢? 係咪有責任去維護 本地 教育制度呢? 至少,要倒截非 本地 教育制度高等教育學府收生嘅漏洞,或者要重新評估過非 本地 教育制度嘅成績換算 才公平呢?


明白呢個社會好難做到真正嘅公平,但至少做到收窄不公差距,對 所有 DSE 嘅莘莘學子有個交代、鼓勵。









點評

allfree    發表於 22-9-28 00:18

Rank: 5Rank: 5


1020
122#
發表於 22-8-13 11:59 |只看該作者
回覆 ksli312 的帖子

我可以答你個假設係........錯.

Rank: 4


972
123#
發表於 22-8-13 12:43 |只看該作者
小鹿揀學校 發表於 22-8-13 10:34
咁即係兩位 40分同學都係 35+5 ,剛剛又入唔到 HKU….
無奈!,

本帖最後由 Augesttime 於 22-8-13 12:52 編輯

想請教下,親戚女會去考dse,唔係好識計分方法。40分嘅同學點知係35+5? 定還是可以36+4?係係咪即係你講40分係係7科?

我會諗,mbbs講明叫擺A1而學生又諗住搏咗cu先,咁mbbs都講咗A1先考慮,會唔會係排jupas嘅策略太進取? 因為我親戚女有講過有個師兄自己話mbbs都夠分,但搏中大醫唔得,跌咗A3入hku 測量。

謝謝

Rank: 9Rank: 9Rank: 9


20092
124#
發表於 22-8-13 13:38 |只看該作者
Augesttime 發表於 22-8-13 12:43
本帖最後由 Augesttime 於 22-8-13 12:52 編輯

想請教下,親戚女會去考dse,唔係好識計分方法。40分嘅 ...
雖然未經歷過新式大學選科,觀看留言,得知A1,A2和A3的分別對大學來講是不顯示的,即自己和教局知道,大學只知學生是在A組.
假如是36+4,那麽該學生就會A2中"講大"而不是入A3.

所以是無奈.即是指,如果不是以前(指數年前)E學院學額少(每一間少於235人或更少)時,本地DSE考生人數皆比現時考生多.彼時DSE考生報名競爭兩間醫學院的取錄結果是最低分best 6  36分.這點應該不難理解.現今DSE考生似乎是逐年減少,那麽考獲best 6 36分以上的人數是逐年減少(就算無大幅減少,亦可肯定並無增加).但近數年.兩大的醫學院的名額是增加的,今年已經是每一間醫學院295個.顯而易見.何來如此之多的DSE36分以上考生尼?(詳見今年DSE公佈,估算best6 36分或以上約680至780人).兩大已經590個名額,當中需要考慮並無選科化學or/and生物的限制后(即目標非醫學院的考生),過去醫學院學額少而總考生多年代的競爭結果best 6 36是否依然合乎時宜(指現時學額多總考生少)?還是依據學生報名的競爭去擇優取錄?(即保持聯合招生/非聯合招生的比例,擇優取錄才是公平做法).


(難聽的講法就是,假如有朝一日,兩大的醫學院不再是炙手可熱之時,報名學生的最高分是best 6  15分,亦需要取錄?)

Rank: 9Rank: 9Rank: 9


20092
125#
發表於 22-8-13 13:42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medicine 於 22-8-13 13:45 編輯
medicine 發表於 22-8-13 13:38
雖然未經歷過新式大學選科,觀看留言,得知A1,A2和A3的分別對大學來講是不顯示的,即自己和教局知道,大學只知 ...

還是引用前面的"離地"(輸打贏要,話不如29分以上全收的高人)講法,都"唔夠分入讀",而一個亦不取錄?

Rank: 12Rank: 12Rank: 12


73896
126#
發表於 22-8-13 14:01 |只看該作者
medicine 發表於 22-8-13 13:38
雖然未經歷過新式大學選科,觀看留言,得知A1,A2和A3的分別對大學來講是不顯示的,即自己和教局知道,大學只知 ...

AL年代 只要有E 就可讀醫 俱往矣

Rank: 9Rank: 9Rank: 9


20092
127#
發表於 22-8-13 14:06 |只看該作者
Poyau 發表於 22-8-13 14:01
AL年代 只要有E 就可讀醫 俱往矣
經濟環境~~
真是今時唔同往日

Rank: 9Rank: 9Rank: 9


20092
128#
發表於 22-8-13 14:20 |只看該作者
Augesttime 發表於 22-8-13 12:43
本帖最後由 Augesttime 於 22-8-13 12:52 編輯

想請教下,親戚女會去考dse,唔係好識計分方法。40分嘅 ...
剛才遺漏了一個回復.

前面所講的40分是best 7.(僅僅5**為7分的算法)

~~~~~~~~~~~~~~~~~~~~~~~~~~~~~~~~~~~~~~~~~~~~~~~~~~~~~~


從數字可以見到邊一個考試制度是有"著數"(前面或其他post有會員避免用此字眼):

DSE考生,約5萬人,best 6 36分或以上才680至780人,即要考獲前約800名才有機會.

IB,約2000考生,43分或以上,近兩年,約300至400人,(IB考生43分已夠門檻)

這似乎好明顯咯


Rank: 4


972
129#
發表於 22-8-13 14:30 |只看該作者
medicine 發表於 22-8-13 13:42
還是引用前面的"離地"(輸打贏要,話不如29分以上全收的高人)講法,都"唔夠分入讀",而一個亦不取錄? ...

謝謝你的解釋,又明多咗jupas的派位程序了。

我諗各方對“jupas vs non-jupas比例”都有唔同的觀點。如果要定落一個特定的比例,就好難取得共識。

係政府容許直資嘅出現,變咗某些神校真係強大咗好多。 唔講讀dse咁遠,講報中學,都多家長會認同呢d神校考中游嘅都會比band1c嘅頭10的能力差唔多,見d家長落力想入神校或者band1A得到較多資源嘅栽培都係行動上認同呢點。 到到高中直資學生分流IB和dse其實都係同一間本地中學的學生。

咁講法,會唔會大學嘅收生取態係本地生就ok,再擇優而錄?正苦只係overall俾咗個指引俾大學jupas/nonjupas的比例,都係一種“擇優而錄”嘅自主權。

我見gbus都收一半半,某d學系nonjupas比例都高,而家你地講mbbs都係,幾年前未有gps前中大都係,呢d生源都係大學可以自主決定,唔多唔少反映到佢地對某些中學的喜惡。

要限咗jupas-nonjupas比例,對各大學就是一種取錄自主嘅限制。我唔係想討論對與錯,只係講吓,如果咁睇,家長又點回應呢?大學都想多元收生,diversity也。如果自己仔女讀果間大學果個學系,係咪都想收得勁收得高,排名高d響d? 淨係呢度,都已經有2種唔同家長或者學生嘅聲音(已入咗和想入又未入或者未考嘅)。

人人都將天秤傾向自己一邊都人之常情。何況呢件事都幾複雜。
我都覺得你的理據有理,其他學系會因應競爭情況而調整dse收生分數,目標係填滿學額。操作上係啱的,若然該科無咩non-jupas申請或者學系覺得nonjupas的申請人唔及dse生。

醫科要調整個收生cut-off,就好睇當年non-jupas的申請人質素。咁又望下,cu去到43定42就唔收,咁佢都係同non-jupas嘅質素作比較,擇優而錄。
cu覺得41或者40都係比non-jupas好,大可再收少dd non-jupas,甚至唔收nonjupas。

如果2間畢業生都係需要相近的能力,hku要36分又好難俾到更有說服力的原因收低d。佢搵成績相約的本地nonjupas填滿,就係咁簡單。

我明大家都講點會爭1分就爭咁遠?就讀唔嚟? 我都覺得好harsh,有d唔係咁好。遊戲係咁,或者都要政府修訂呢個比例先有得再諗,咬住mbbs都無補於事。

港大med中都有低分讀唔掂,高分讀唔掂亦有。中大都有,間間都有啦。

我覺得jupas nonjupas唔係正苦嘅第一考慮,而係本地生和非本地生比例。

我講下姐,無意去拗d咩,不喜就當無睇過。謝謝

Rank: 9Rank: 9Rank: 9


20092
130#
發表於 22-8-13 14:38 |只看該作者
建立了一個考試制度,然後再去否定此制度~~~



學下强大的祖國啦,本地生一律不得通過非本地試制占用本地學額`入讀本地大學.




打著多元化之名義,行不公平之試制之實.

Rank: 4


972
131#
發表於 22-8-13 14:52 |只看該作者
medicine 發表於 22-8-13 14:20
剛才遺漏了一個回復.

前面所講的40分是best 7.(僅僅5**為7分的算法)

得意嘅地方係,IB一個全球有考生嘅試,hk學生拎到咁多高分,唔知其他國家的學校老師家長又覺得hk有咩著數咗。

我明白相對dse嘅派*比例,望落用2000淨hk考生去計hk學生攞45 44 43嘅比例,唔用全部超過17300考生基數去計,實會有IB家長話係“唔公平”。

點都好, non jupas mbbs其實有around70+人係 postgrad或phd,唔係IB嚟。可能下次家長open day可以問下點解都收咁多postgrad同phd。 好多postgrad都係dse出身嘅。可能抽返呢d落去算係dse,比例就無咁難睇。(我講下姐)

你話係香港讀IB“著數有保證”,我認同。因為我信數字。
但大家講jupas nonjupas比例,我就無意見爭拗,因為收生係非單一數字問題。

Rank: 4


972
132#
發表於 22-8-13 14:58 |只看該作者
medicine 發表於 22-8-13 14:38
建立了一個考試制度,然後再去否定此制度~~~

你真係講得好,我自己都唔明點解hk咁。

中學官津私,幾咁好,又多咗直資。仲要一半人直資可以唔洗dse ,仲越批越多直資!

國際學校嘅IB查實加埋留港讀嘅係好少,係直資攞晒d位先真。我覺得解決咗呢個不斷加大咗本地直資non-jupas嘅問題,限咗個額入U都係好事嘅,但真係有排都唔覺得會攪得掂。

Rank: 6Rank: 6


6232
133#
發表於 22-8-13 15:20 |只看該作者
回覆 Augesttime 的帖子

IAL學生質素我唔知。但IB學生,根據好多人講,醫科FAIL率比DSE學生高。DSE學生FAIL率是最低(你出既POST入面有人提過,估計佢是醫科生)。既然DSE學生勁D,何需要大手收FAIL率高既IB生? 因為SET制度既人有受益挂  

Rank: 4


972
134#
發表於 22-8-13 15:27 |只看該作者
medicine 發表於 22-8-13 14:06
經濟環境~~
真是今時唔同往日

一來啦,

真係有心行醫都係超級緊要㗎!
我家孩子話身邊都有同學唔讀書顧住玩,要補考。有d就唔知點讀書,要補考。佢回家都會分享講,咁辛苦入咗來,點解唔好好讀,應該都係喜歡醫科嘅點會話唔知點讀呢?

兩間U嘅med都有錯配情況,但因為curriculum安排唔同,港大就好快見到邊d唔得,一係努力一係改系。中大好多都係year3開始嚟真開始深,但因為都讀咗2年3年,好難放棄,讀到睇精神科,頂硬上。

家長有時鼓吹d仔女讀醫而因為夠分就讀,唔諗志趣都係唔好。有心讀但低少少分,真係家長唔好覺得蝕咗搵錢嘅年頭。讀undergrad再考都得。

我聽一個朋友講佢個女就真係咁,讀咗undergrad先再考入醫,就係hku嘅毅行醫路,真係收咗好多有心讀醫而又dse失手的學生。dse爭d得35分,有能力嘅讀U都可以考得好好證明自己能力拎first hon+做service,hku就係收多咗好多呢班有心人。

Rank: 4


972
135#
發表於 22-8-13 15:44 |只看該作者
Dylanli2017 發表於 22-8-13 15:20
回覆 Augesttime 的帖子

IAL學生質素我唔知。但IB學生,根據好多人講,醫科FAIL率比DSE學生高。DSE學生FAI ...

本帖最後由 Augesttime 於 22-8-13 15:46 編輯

我都有d印象呀。係呀,咩人都會fail。dse會fail人數係最少,但fail正正係最低分果d。兩樣嘢無衝突的。最後IB補考係合格返,但真正要留班係咩人? 就無咩人講係咩ib定dse定postgrad,都係舊年有10個左右。

讀醫係要成日都讀書。唔係個個都咁叻叻到讀得又玩得。如果入咗去顧住玩,唔讀書,都係考得唔好啦。呢個係學生入咗大學後嘅自己選擇,同本身考IB嘅質素高低都無衝突㗎!

如果識人嘅話,就不妨問問嗰d 超級狀元係咪個個都考到第一,畢業拎distinction。 入咗學又人人由同一條起跑線讀起,大家咁高咁大,邊個付出多又性格適合,6年後各有目標進發,實習+搵邊個專科落腳發展自有分曉,無高低強弱之分。

邊個受益討論都無用啦,都改變唔到d咩。睇過白色強人,唔知幾多係真。如果係有少少真,咁入咗去畢咗業都一樣好多制度問題要面對。平常心吧!

Rank: 6Rank: 6


6232
136#
發表於 22-8-13 15:59 |只看該作者
回覆 Augesttime 的帖子

照你咁講,豈不是任何人只要勤力就可以入到自己中意既學系?如果世界有咁perfect的確是一件好事。因為樣樣都可以用佢唔勤力來解釋。人同人總是有差異,否則考試制度可以取消,勤力是萬能?

Rank: 9Rank: 9Rank: 9


20092
137#
發表於 22-8-13 16:14 |只看該作者
Dylanli2017 發表於 22-8-13 15:59
回覆 Augesttime 的帖子

照你咁講,豈不是任何人只要勤力就可以入到自己中意既學系?如果世界有咁perfect ...
教育本應是公平競爭的場所.
如何才可以做到公平?是否應該參加統一的公開試?(講到公開試,一定會有好多"高論":話高分低能!!!那麽,請問是否低分才是高能?),總該有個統一的評價標準吧

現在可好了,教育多元化~~

拿E學院來講,是因爲有相關的數據可以比較顯而易見地陳述.

假若又將問題引申去大學入學後甚至大學畢業后工作的表現以佐證或反駁教育公平性説法,這是合乎邏輯的嗎?

Rank: 6Rank: 6


6232
138#
發表於 22-8-13 16:19 |只看該作者
回覆 medicine 的帖子

你會見到各種各樣“美麗既籍口”,但是d邏輯又……怪怪地

Rank: 9Rank: 9Rank: 9


20092
139#
發表於 22-8-13 16:35 |只看該作者
Dylanli2017 發表於 22-8-13 16:19
回覆 medicine 的帖子

你會見到各種各樣“美麗既籍口”,但是d邏輯又……怪怪地 ...
是的.
每當見到有會員講高分低能或邊個邊個幾高分都讀唔掂之類的述話時,可又有人同時話"都唔夠分入讀"",輸打贏要"~~

請問,究竟是以(公開試)分數定(升讀大學)選拔標準還是以"合乎利益就為己發揮/定義"為標準?

Rank: 4


972
140#
發表於 22-8-13 16:37 |只看該作者
Dylanli2017 發表於 22-8-13 15:59
回覆 Augesttime 的帖子

照你咁講,豈不是任何人只要勤力就可以入到自己中意既學系?如果世界有咁perfect ...

見你引述得我個post,就即管回應下,係網絡禮儀:

我邊有咁講過呢個意思,入學都要有關口要過就係jupas/nonjupas。你講入咗後又fail,咁入咗去係另一回事。我只係講入咗去fail唔fail嘅問題。

點入去就係jupas non-jupas的一回事。咁人地要收幾多分,有異議就提出都明白係大家嘅自由。

咁人地係出咗毅行醫路,中大都有收讀咗undergrad嘅學生。人地努力又入紙去申請又收咗,都係人地決定自己的人生。關考試制度咩事? 呢班人都係dse第一round入唔到醫或者無揀醫嘅人,或者唔係讀dse嘅。你覺得呢個program只應該收high schoolers,你可以有你的意見。

只不過,同時可能有一班家長/學生都會好珍惜呢個二次機會,講嘢係咪要講到你嗰句:“人同人總是有差異,否則考試制度可以取消,勤力是萬能?” 咁mean呢?

ibank intern+fresh grad program,係咪申請咗1次衰咗,幾年後申請experienced-hire,HR都要第一時間screen走呢d人先叫公平?

你又點睇某d上中年成年人,當年無本事讀U,30歲40歲先嚟讀個degree嘅“勤力+有d錢可以讀個爛鬼學位”嘅人?

或者,而家廿幾歲嘅後生,當年讀咗個副學士再搵個degree來讀,或者讀咗唔出名嘅大學諗住出錢再讀個master“洗底”(我係學網上d人講呢個咁負面嘅字,叫洗底), 你又唔通拋果句:勤力萬能?甚至有錢萬能?之類?

咁第一round個jupas人地係咁set就問返大學,我唔係要拗d咩,只係講下student portfolio或者叫student mix係點,見d人講ib ib ib,講到nonjupas只係得IB咁,我先講下咋。

你嬲唔緊要,亦唔諗原因做咩令你咁激動。你如果係發洩表達你自己,forum係公開亦無限制,隨便。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