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137 小時
- 最後登錄
- 19-9-21
- 國民生產力
- 3
- 附加生產力
- 1387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10-11-25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704
- 主題
- 12
- 精華
- 0
- 積分
- 2094
- UID
- 681693
 
|
本帖最後由 lawsonmoon 於 13-5-7 15:27 編輯
Mukchilee 發表於 13-5-7 01:44 
回復 shadeslayer 的帖子
根據閣下引述嘅直資多元化, 應否收學費等觀點和意見, 恐怕你混淆了我和另一位發 ...
算罷啦,we are in different bandwidth, 其實我都唔係好睇得明佢上兩大段既logic係乜。我係70後,中學在HK受教育,之後有廿年不在港, 三,四年前應聘帶仔女回港工作,生活。對教育制度既理解只停留在7,80年代, 内子不是本地人,仔女既母語是國語,英語,廣東話係第三語言, 其實佢地係唔會讀得到以廣東話教中文既本地小學。内子貪得意同細女報了一間私小,内子帶她1st in, 話學校用放大鏡咁check佢張正本住址証明,佢話覺得好odd,佢唔係本地人更係唔明啦。好了第二次in,内子要出trip,到我帶,有個staff又做相同既動作, 我就用英文好有禮貌同誠懇地潤佢,問她這個資料是否對你地既selection process 好重要,需要check兩次?又是否假設我會做假,所以要check 正本兩次?佢面有不悦地説不是不是。其實兩次面試都冇機會同校長説什麼教育理念,校長甚至冇機會見到1st in給西走的申請者。
回家後就在這forum講, 想深一層,除咗佢地係教會學校有D sarcastic之外,你又真係奈佢唔可,佢有權咁做。但在forum看到,原來有直資都咁做,咁就有D問題了。但又冇乜人出聲,是否基層没有多大牙力,抑或HK人已慣了逆來順受?
最近看到黃瑛奇小姐既文章,有D感慨,原來直資既原意係俾新辨既學校令教育多元化,並唔係俾津校去轉直資。如果黄小姐在政府係有牙力,我會支持佢撥亂歸正。
To sum up, 我會主張:
1, 不再批出津校轉直資, 津校有權申轉私校 (審計報告説既學卷制幼稚園多收费用,説明用公帑好多時是好心做壞事, st pauls convent和聖心既例子証明私校不比直資貴;
2, 直資只批給新辦學校,同時立法直資收生要用need-blind admission policy ,收阻嚇作用;
3, 清貧學生直接向政府申請减免學費,不是向直資學校,避免利益充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