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262 小時
- 最後登錄
- 18-5-31
- 國民生產力
- 24
- 附加生產力
- 2118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3-11-10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276
- 主題
- 36
- 精華
- 0
- 積分
- 4418
- UID
- 16008
 
|
Eviepa:
對小兒入大學的問題, 以前間中也有想到. 選小學能多上英中的, 選英中有較高比率入大學, 都是參考之一, 但從不以此為前題重點. 和你討論後, 你常以計算會考生前 18% 為令愛可進身點. 我本身對小兒入大學把握從沒細算, 也不如你可由現學習情況肯定將來, 他也沒有每天溫習的習慣, 或令我擔心. 不過我也找到另一個進身前置 18% 的簡單計算, 推想將來.
Band 1 生多選英中, 英中佔全部學校約 1/4, 即入到英中時, 已約屬全港前列 25%. 如在平均水平的英中考到級別平均以上, 約屬全港前列 12.5%. 當然有其他變數, 此論一般參考而已.
你能一再印證你的45分鐘理論, 可能是由你提出標準引起, 以此標準對比親友子女學習成敗. 你的理論, 我多年間在親友間見證不到, 因我或親友從沒想到, 外間報導也少見.
從親友及其子女見到的學習成敗不少, 原因不一, 與時間有關的, 常被提及的是多勞多得, 投入愈多, 收穫愈大. 此說只以個人努力對比而言, 不同資質性格興趣者當有分別.
或者說些我現實所見. 上到中學, 家長能以指令或壓力加於子女學習上, 我可說少見. 正如你說, 自發才有效. 不自願的溫習或補習, 尤如身在胡邊心在漢, 如你說的個案, 就算做到了, 效果怎會好, 也不用論及是關於時間多少問題.
我們每一天見證的成功或失敗, 都有所不同. 以學習而論, 會考或高考狀元的學習良方, 不難找到, 都有所不同. 有些苦學成功, 有些輕鬆而達. 以我所見, 或書本媒體所知真實個案, 可以連綿篇幅, 看出不同因果.
學習科目多廣, 語文需時間浸練. 以一普通學生而言, 如文法未通, 語句未精, 當多練多益. 溫習而言, 如45分鐘未能理解, 或未能完成, 是否可累積. 以尖子而言, 溫習時間每見不同時量, 但量都非輕. 補習或操舊題每天有否限時限量, 才算最佳, 以否以會考高考狀元標準為準. 但都時量不同, 如何作準.
你對課外閱讀提倡甚力, 主張大量而為. 我也從閱讀得到好處, 至今也鼓勵小兒閱讀. 但課外閱讀是否有定時定量才佳, 不以讀書時興趣或投入為依歸.
有一點我是確定的. 每天定時溫習對學習絕對有效. 但成效如何, 當有不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