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小一選校 請教育局取消「父/母/兄/姊為該小學的畢業生」嗰 10分 ...
樓主: 4eyesDad
go

請教育局取消「父/母/兄/姊為該小學的畢業生」嗰 10分   [複製鏈接]

Rank: 6Rank: 6


8718
801#
發表於 14-1-8 15:46 |只看該作者

引用:如果你只是反官校,那就可縮窄我們之間的分

原帖由 anntx3 於 14-01-08 發表
如果你只是反官校,那就可縮窄我們之間的分歧了。
agree



Rank: 5Rank: 5


2094
802#
發表於 14-1-8 15:54 |只看該作者
anntx3 發表於 14-1-8 14:39
如果你只是反官校,那就可縮窄我們之間的分歧了。
反對世襲和宗教分既concept係拿納税人錢和没有拿納税人錢。只有私校可以不理批評,因冇拿納税人錢。你既觀念同我地有根本性既分别,不必説服我地,講出你既觀點就可以了。

Rank: 5Rank: 5


2094
803#
發表於 14-1-8 16:05 |只看該作者
宏心 發表於 14-1-6 11:14
作為沒有世襲分的家長,我當然覺得世襲制不公。但即使這樣,我也寧願輸蝕俾香港家長,好過輸蝕俾雙非家長。 ...
“覺得世襲制不公,但寧願有·····”, 理解和尊重你支持有世襲制, at least 你是就説是,不是就説不是。話世襲係公平就很難接受了。
試吓大學學位,公務員職位,公共机構職位,高官,議員全部世襲,佢地會點講。

Rank: 5Rank: 5


1535
804#
發表於 14-1-8 16:33 |只看該作者
lawsonmoon 發表於 14-1-8 15:54
反對世襲和宗教分既concept係拿納税人錢和没有拿納税人錢。只有私校可以不理批評,因冇拿納税人錢。你既觀念 ...
我沒話要說服你哦我concept也是有拿辦學團體的資源和沒有拿辦學團體資源之區別。
事實上,私校沒拿市民錢,可是亦拿了本港重要的土地資源,你可參考國際學校拿了多少地。
因此,你仍可堅持你的想法,是ok的。

Rank: 5Rank: 5


2670
805#
發表於 14-1-8 17:16 |只看該作者
iodine 發表於 14-1-8 15:16
樓主不如你身體力行,入稟法院司法覆核。你係講一萬年其實都唔會有改變。 ...

以樓主的才華,應該連律師都唔使請,我等平常人還是食住花生看表演。

Rank: 2


46
806#
發表於 14-1-8 17:33 |只看該作者

回覆:fsforth 的帖子

樓主大人,本人比較喜歡德瑞,但admission policy 寫以下優先:
German, Swiss or Austrian nationals
Siblings currently attending GSIS
Parent is a teacher at GSIS
Former GSIS Student
Existing, vacant debenture-holders
咁啲地係香港政府批,無理由設限世襲啲位比德/瑞/奧地利人,可唔可以順手司法覆核埋?



Rank: 4


632
807#
發表於 14-1-8 19:30 |只看該作者
不如有能者居之,小學、中學和大學都主要以入學試成績排序。

Rank: 5Rank: 5


4427
808#
發表於 14-1-9 01:30 |只看該作者

回覆:請教育局取消「父/母/兄/姊為該小學的畢業生」嗰 10分

有能者居之,應該好快香港9成大學學位都係國內人,佢地11億人,有能者1% 都夠攞哂啲學位啦!何况現在已經有2-3成啦!



Rank: 5Rank: 5


3852
809#
發表於 14-1-9 11:54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noplanner 於 14-1-9 11:57 編輯

回覆 bcw1 的帖子

請看下帖

Rank: 5Rank: 5


3852
810#
發表於 14-1-9 11:56 |只看該作者
bcw1 發表於 14-1-8 17:33
樓主大人,本人比較喜歡德瑞,但admission policy 寫以下優先:
German, Swiss or Austrian nationals
Siblings currently attending GSIS
Parent is a teacher at GSIS
Former GSIS Student
Existing, vacant debenture-holders
咁啲地係香港政府批,無理由設限世襲啲位比德/瑞/奧地利人,可唔可以順手司法覆核埋?
有唔少少年人援交,代表援交係無問題?

Rank: 5Rank: 5


3852
811#
發表於 14-1-9 12:06 |只看該作者
bcw1 發表於 14-1-6 12:48
父母响同—地址幼稚園中學工作有二十分,校董子女又二有二十分,必收,呢兩樣更唔公平,又無人出聲反對嘅? ...
跟你題外話,可知「1. 父/母全職在與該小學同一校址的幼稚園或中學部工作 (20分)2. 兄/姊在與該小學同一校址的中學部就讀(20分)」背後的理念、和這兩個準則在每一上學天,對一個家庭的意義嗎?

Rank: 5Rank: 5


1182
812#
發表於 14-1-9 13:23 |只看該作者
noplanner 發表於 14-1-9 11:56
有唔少少年人援交,代表援交係無問題?
舉呢個例子都好"騎呢" ~~~

Rank: 5Rank: 5


3852
813#
發表於 14-1-10 09:24 |只看該作者
whl3868 發表於 14-1-9 13:23
舉呢個例子都好"騎呢" ~~~
願聞其詳。

Rank: 5Rank: 5


1535
814#
發表於 14-1-10 13:58 |只看該作者
我是納稅人,比左錢,津貼男校吾肯收我個女!
津貼女校又不收男仔。

相信稍後會有人司法覆核,
點解男納稅人比左錢,都禁止進入公共女廁?

Rank: 5Rank: 5


2830
815#
發表於 14-1-10 14:23 |只看該作者
anntx3 發表於 14-1-10 13:58
我是納稅人,比左錢,津貼男校吾肯收我個女!
津貼女校又不收男仔。
Anntx3 的法律問題,應該找律師,尋求專業意見。如果想自己解決,可以嘗試去考番過律師牌,但是首先要入讀法律學院,第一歩申請時要考入學試,以你的智慧及邏輯,相信"沒有問題"的。我們怕的,是法律學院可能沒有位,因為你的爸/媽/兄/姊不是該校的畢業生!

Rank: 5Rank: 5


2094
816#
發表於 14-1-10 15:22 |只看該作者
bcw1 發表於 14-1-8 17:33
樓主大人,本人比較喜歡德瑞,但admission policy 寫以下優先:
German, Swiss or Austrian nationals
Sibl ...
我一直以為係政府求人地在香港辦學,吸引這些國家公司在香港作HQ instead of China。我更主張這些學校不應收本地生,攪到有D德語系家庭反而因冇學位而離港。仲有,土地係冇價值的,土地用途才有價值。俾塊地你但唔準你做尼樣,唔準你做嗰樣,你係唔會有錢落袋的。
或者你才全對,香港係紐、倫、港,仲駛乜吸引D三流国家企業來香港,應該收番塊地,殺學。

Speaking to myself,又諗起一句名言: “a little knowledge is a dangerous thing”

Rank: 5Rank: 5


2094
817#
發表於 14-1-10 15:35 |只看該作者
雖然我認為世襲分和宗教分違返用公努道德,但我唔認為適合現階段去改。首先要做既係收回直資學校對五歲學生既收生權,收公努而自定收生標準,係罪惡既誘因。不先攪掂直资而搞津校,只會推津校去直資,劣幣驅逐良幣。

Rank: 5Rank: 5


1729
818#
發表於 14-1-10 17:26 |只看該作者
anntx3 發表於 14-1-10 13:58
我是納稅人,比左錢,津貼男校吾肯收我個女!
津貼女校又不收男仔。
Very bizarre views!!

Rank: 2


46
819#
發表於 14-1-10 19:00 |只看該作者

引用:Quote:bcw1+發表於+14-1-8+17:33+樓主大人

原帖由 lawsonmoon 於 14-01-10 發表
我一直以為係政府求人地在香港辦學,吸引這些國家公司在香港作HQ instead of China。我更主張這些學校不應收 ...
抽樓主水啫,我唔係天真嬌,哈哈!

鍵盤戰士唔會真係去司法覆核架。



Rank: 5Rank: 5


1325
820#
發表於 14-1-10 23:41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Sum_Ba 於 14-1-10 23:51 編輯
4eyesDad 發表於 14-1-6 01:48
網友期待我的回覆,萬分感激。
王國會長先生,你完全唔明我堅持d乜?「跟隨世界潮流」這六個字裡面你有什麼 ...

沒有看這個論題以月計了,估不到還是這麼熱鬧。四眼爹以公帑資助攻擊"世襲"制努力不懈,令人動容。其心可_!唯其論證及推理可更嚴密些。例如,所有官津校的學生津貼基本相同,每個學生的資助都差不多,老師的工資都一樣。所以,在公帑方面根本說不上不公平。請指正,此一也。致於校舍相差很遠,這個千真萬確,但校舍怎樣來的呢?請賜教,此二也。校舍好也不保證教學好,學習好,對嗎?學與教都好是如何做到的呢?請指點迷津,此三也。一間學校如果沒有老師的盡心,校友的支援,辦學團體的管理,能讓你既羨且妒嗎?他們有付出,沒有回報的話,公平嗎?請公允地評論,此四也。最後,敢問閣下為教育界作了甚麼犧牲和貢獻,又給人們忘掉了,又值得在此如此鳴其無限期之冤呢?相信討論,同樣資助下,為何有B1,為何有B3學校,更有建設性。利申:本人夫婦沒有就讀名小學。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