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The best predictor of success
樓主: barque
go

The best predictor of success   [複製鏈接]

Rank: 7Rank: 7Rank: 7


11823
61#
發表於 23-6-14 10:46 |只看該作者
加樂爹 發表於 23-6-14 10:31
要是把成功定義了.
對於蘇軾, 又或是Yananmami 提出的不同人, 有不同成功 故事...
<一代宗師>
北方的宗師, 說:
徒弟成不了宗師.

"老猿掛印"的精髓, 和关隘. 在於"回首".

跟葉問, 武術有思想体系. 跟人性配合.

人, 要達到宗師級的成就.

回頭, 去看看自己.

限制(关隘)往往是, 只識攻, 而找不出自己缺點.

點評

加樂爹    發表於 23-6-14 10:55

Rank: 7Rank: 7Rank: 7


11823
62#
發表於 23-6-14 12:39 |只看該作者
加樂爹 發表於 23-6-14 10:31
要是把成功定義了.
對於蘇軾, 又或是Yananmami 提出的不同人, 有不同成功 故事...
我補充一句:-
蘇軾也好, 一代宗師也好.

是否不合時宜.

我也是認同, 不合時宜.

所以, "回首" , 就是找更新.

西方文化, 行的是 Winner & Loser.  淘汰,分級制.
學生出成績便知.
考公開試便知.
數學比賽, 便知.

拳手(練武), 上檑台便知.


Rank: 9Rank: 9Rank: 9


23231
63#
發表於 23-6-14 13:37 |只看該作者
Yanamami 發表於 23-6-14 00:53
點解我咁問?
有個律師三十幾歲決定唔做,番屋企相夫教子,咁佢算成功定失敗?
有個人花上十年去跟一堆鯨 ...

我睇法好簡單, 在自己岡位做好(不只是做咗)每件事都係成功, 孩子自少都聽我講整漢堡包未必個個用心做好㗎, 至於入到什麼行業, 升到什麼位置, 賺幾多錢, 真的要看天時地利人和。

用讀好書考入大學神科再出來賺大錢的途徑來看, 相信無人會話或預期讀書時期的姜濤係成功, 如他出道係十年前的香港, 亦未必會係今日的發展。

在他的例子, 相信 grit and EQ 係重要因素

Rank: 13Rank: 13Rank: 13Rank: 13


88934
64#
發表於 23-6-14 14:14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Yanamami 於 23-6-14 14:17 編輯
poonseelai 發表於 23-6-14 13:37
我睇法好簡單, 在自己岡位做好(不只是做咗)每件事都係成功, 孩子自少都聽我講整漢堡包未必個個用心做好㗎, ...

姜濤,未必算係個好例子。舞跳得唔特別好,歌亦唔唱得特別出色,連對粉絲態度亦未見真誠,基本上MIRROR個Logo都係抄BTS. 我覺得像Marketing,包裝同時勢造英雄多啲。

2023年流年不利。以前衹聽聞美國校園槍擊頻繁,今年,周圍都有情緒不穩既人隨隨便便奪去一個家庭既幸福。我老友個女係Nottingham 讀,又挑起我神經,今時今日,正如你所講,我衹求孩子係自己位置,努力生活,開心健康地生活,就已經係成功。我已唔諗出唔出色,(不求愚且魯)但求平安是福。

Rank: 9Rank: 9Rank: 9


23231
65#
發表於 23-6-14 14:51 |只看該作者
Yanamami 發表於 23-6-14 14:14
姜濤,未必算係個好例子。舞跳得唔特別好,歌亦唔唱得特別出色,連對粉絲態度亦未見真誠,基本上MIRROR個L ...

本帖最後由 poonseelai 於 23-6-14 14:52 編輯

你要求好高呀!成功真要睇每人定義, 24歲仔我就覺得佢成功啦

而家又睇緊選秀節目, 好明白台上一分鐘, 台下十年功道理, 每人分半鐘表演時間, 有人連結他未tune好上台, 表演唔得無得賴

近日英國不少唔開心事件, 祝全部孩子都平安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964
66#
發表於 23-6-14 20:43 |只看該作者
能夠有「追求卓越的熱誠」嗰種passion,成功大概是一種自我滿足。

按入

用自己最理想的方式完成挑戰,可以感受到一定嘅滿足感。

無必要定義邊個嘅方法最好。

Rank: 10Rank: 10Rank: 10


27809
67#
發表於 23-6-14 22:33 |只看該作者
ABC-DAD 發表於 23-6-14 20:43
能夠有「追求卓越的熱誠」嗰種passion,成功大概是一種自我滿足。

按入

若干年前,有位前輩教導,作為打工仔在職場上盡全力追求責任就可以,不要急於問回報;因為事實上是隨之而來就是名成利就。前輩提出嘅正是致勝之道。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079
68#
發表於 23-6-15 08:12 |只看該作者
Radiomama 發表於 23-6-14 22:33
若干年前,有位前輩教導,作為打工仔在職場上盡全力追求責任就可以,不要急於問回報;因為事實上是隨之而 ...

我認為你前輩講嘅說話係有道理,不過,係有一些前設,首先係相關行業前景,老板的管理風格,同事間的互動關係。

同一間公司或機構,前景不同,管理風格改變,你前輩的說話就很難有說服力。

盡全力追求責任係有可能雙面刃,我個人認同你前輩所講。但阿仔會再更小心及細緻一些,因為有可能會backfire ,不一定是老板,要照顧同事的目光。如果肯追求責任,機會有可能在其他公司,不一定在原本公司。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2Rank: 12Rank: 12


54884
69#
發表於 23-6-15 08:16 |只看該作者
其實Angela Duckworth十年前喺Ted Talk講Grit我已經有留意,書亦買了讀了。說穿了,我認為Grit(至少喺佢講嘅角度)即係中國人講嘅「毅力」。頂多係溝咗啲passion,變咗「自發性」嘅毅力。
有毅力有機會成功,冇毅力一定失敗,其實都幾「呀媽係女人」或者Common sense。我認為同咩學制冇關,反而同教育方式(家庭 + 學校)有關。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964
70#
發表於 23-6-15 09:40 |只看該作者
Radiomama 發表於 23-6-14 22:33
若干年前,有位前輩教導,作為打工仔在職場上盡全力追求責任就可以,不要急於問回報;因為事實上是隨之而 ...
喜歡你精簡的講重點。

容許我清晰我的立場,我看的不是職場,是生活態度。
每個人材質資源都不一樣,找到合適嘅學習對象,就一生受用,每個人生階段,都有可能有機會遇到欣賞我們的高人,我們選擇學習對象,可,人家也選擇我們呀。

能不能學以致用,我想毅力是少不了。投入多少,前輩們是會留意的。

李小龍的「盡其在我」,是一種哲學修養,我不認為追求的是責任,因為我覺得用「打工仔」嘅思維去學習,所得有限,按吸引力法則去表示,打工仔吸引打工高手是順理成章的,也無不可。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079
71#
發表於 23-6-15 09:53 |只看該作者
ABC-DAD 發表於 23-6-15 09:40
喜歡你精簡的講重點。

容許我清晰我的立場,我看的不是職場,是生活態度。

她的重點在追求責任,做多d嘢,走多一步。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5Rank: 5


2006
72#
發表於 23-6-15 12:13 |只看該作者
ABC-DAD 發表於 23-6-14 20:43
能夠有「追求卓越的熱誠」嗰種passion,成功大概是一種自我滿足。

按入
呢個攀石遊戲, 玩過幾次, 唔係咁啱我.
不過, 令我諗起有一次跟住班愛好者, 其中有一兩個見到塊如汽車般的蛋型大石, 可以係上面自已攀左成一個多鐘, 肯定唔會有人同佢比賽 (無高度, 無標準), 純粹自我滿足, 外人好難感受

Rank: 5Rank: 5


2006
73#
發表於 23-6-15 12:45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加樂爹 於 23-6-15 12:47 編輯

我覺得你們以上幾位講緊都是人生既修為.
有修為才可以駕馭自身對不同情況的interpretation.
好似品茶一樣, 談話才有味道, 才有意思罷!

願意專注在自身責任及工作上的人, 肯定個人質素不會差.
當然, 職場回報 考慮因素很多.
不過, 物以類聚, 同一班相配合的人一起, 不會差得很多.


只是"成功" 在變化快的社會, 一定要加上意識及警覺性.
以前讀書, 有一科係entrepreneurship 創業家思想及策劃.
我覺得不管你是在那個專業, 都要有既精神.
你盤(生意)點呀, take risk? change? resource? relationship? foreseeing?....analysis....be active?


另外, Stillgood remind 多一樣野:


西方文化, 行的是 Winner & Loser.  淘汰,分級制.

學生出成績便知.
考公開試便知.
數學比賽, 便知.
拳手(練武), 上檑台便知.


幾時都睇住對手, 同brenchmark 去做.
否則, 一次機會, 輸左無仇報!


Rank: 5Rank: 5


3016
74#
發表於 23-6-15 18:49 |只看該作者
beastiebistro 發表於 23-6-15 08:16
其實Angela Duckworth十年前喺Ted Talk講Grit我已經有留意,書亦買了讀了。說穿了,我認為Grit(至少喺佢講 ...

和家庭一定有關,同一學制學校都有唔同的執行和推動的方法,出嚟的結果會好不同。但是學制是個框架,都有一定的影響。

Rank: 12Rank: 12Rank: 12


54884
75#
發表於 23-6-15 19:00 |只看該作者
barque 發表於 23-6-15 18:49
和家庭一定有關,同一學制學校都有唔同的執行和推動的方法,出嚟的結果會好不同。但是學制是個框架,都有 ...
個人認為,極其量只可以話某學制可能相對容易facilitate建立Grit,而唔係學制本身幫學生建立Grit。咁簡單嘅話,全世界轉晒喇,又或者其他學制嗰啲學生全部冇Grit啦。但係事實上DSE一樣有大量有某程度Grit嘅學生,甚或美國本身行AP制一樣有大量有Grit嘅學生,我認為同學制本身冇關。

Rank: 5Rank: 5


3016
76#
發表於 23-6-15 19:14 |只看該作者
beastiebistro 發表於 23-6-15 19:00
個人認為,極其量只可以話某學制可能相對容易facilitate建立Grit,而唔係學制本身幫學生建立Grit。咁簡單嘅 ...

我正正就是想講‘極其量只可以話某學制可能相對容易facilitate建立Grit’


Rank: 12Rank: 12Rank: 12


54884
77#
發表於 23-6-15 20:18 |只看該作者
barque 發表於 23-6-15 19:14
我正正就是想講‘極其量只可以話某學制可能相對容易facilitate建立Grit’
而我就想講,其實同學制冇咩關係,真係好勉強先可以「作」到個聯繫。

Rank: 5Rank: 5


3016
78#
發表於 23-6-15 20:42 |只看該作者
beastiebistro 發表於 23-6-15 20:18
而我就想講,其實同學制冇咩關係,真係好勉強先可以「作」到個聯繫。

明白(emoji)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079
79#
發表於 23-6-16 12:50 |只看該作者
beastiebistro 發表於 23-6-15 19:00
個人認為,極其量只可以話某學制可能相對容易facilitate建立Grit,而唔係學制本身幫學生建立Grit。咁簡單嘅 ...

我同意Grit 不是完全跟學制相關,反而係家庭教養及一些非學術性的訓練有關,例如運動、音樂及不同形式的比賽。

我補充多一點係,我個人較傾向支持有多些啓發性的框架理論,例如多元智能及或者lB的Values or learner profiles.。可以獨立於Grit,也可以有相關性,因為我冇特別在網業去尋找correlations。

但觀察J 的發展方向及結果又有不少相關嘅情況。那個先那個後?我就不太肯定,所以一定程度上要微調,才可以產生協同效應。因為單一的例子,我不適而下結論。
研究下,做福人群。

咦,你可以考慮讀一個DEd!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079
80#
發表於 23-6-16 13:01 |只看該作者
beastiebistro 發表於 23-6-15 08:16
其實Angela Duckworth十年前喺Ted Talk講Grit我已經有留意,書亦買了讀了。說穿了,我認為Grit(至少喺佢講 ...

我在上面提過她的理論有嚴重的biased,因為對象係西點軍校的學生及士官,放在軍人可能係有基礎,但放在一般學生就未必完備。

她的理論係對比美國社會及教育制度及環境,對她來說可能係發現,如果那尋找literature review 的過程,根本找不到英文版的Chinese old sayings,就算有,如何defend?

為什麼我這樣講?因為我也為這個問題煩惱過,如何將孔子的思想及孝義放在家族企業傳承上,東西方研究係有不同文化背景。有findings,但如何整合及defend!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