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0 小時
- 最後登錄
- 23-12-11
- 國民生產力
- 524
- 附加生產力
- 12422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19-7-31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7134
- 主題
- 8
- 精華
- 0
- 積分
- 20080
- UID
- 3213131
  
|
youngoldboy 發表於 22-11-5 17:45 
我反而有點興趣了解這樣分級是否合理,所以才問九級(3 bands x 3 sub-bands) 分別代表的學校數量。按這樣 ... 有無了解過B2或B3的中學,有幾多會詳細公佈DSE成績?即使B1校,有一部分都係選擇性公佈.
如果無公佈或選擇性講啲唔講啲,又如何可全面劃分尼?
外面幾個網頁,搞個排名,當然各有捧場客.如以成績排,應該是成績優先,而唔係講血統名氣,特別是標榜自己B1A個類.即使同評B1A校,亦是各有區別.上得EK揾資料,應該都係在乎成績(唔係話其他就不重要).
教育局現時的呈分試制度,就是試圖避免過早以成績劃分學生入中學.可以想像,假如有升中公開試,全部學校自主招生(或設立類似大學聯合招生的系統),全港名校如QCLS會是乜環境?那真是一聽校名就基本清楚大概大概學生級數咯.想要現在B2校出DSE高分甚至B1C校出高分變難.(離題遠了)
既然局方唔想,自然不會提供相關數據.有人願花大量時間,查閲報告整理龐大DSE資料,統計數據.才得出前述的"一個簡單表述",我是相信的.
至於話,假如有學校4+達到75%,而5+僅僅29%又點尼?或者講,4+72%,5+30%.遇到這情況又如何衡量尼?這個時候,就需要考慮升中制度對於學生DSE成績的影響了,即B1A校抽返來的B1生大部分B1C,人家隔離B1C校抽返來的大部分是B1ab生,這應該有分別吧.此時,我會考慮和同區B1校的對比以及往年數據(即具體再分析).
全港400多中學,誰有時間定到一個可簡單直接又令各方滿意的劃分方法出來?翹首以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