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5-1-5 21:20 編輯
回覆 little_yolky 的帖子
你的理論我是相信的,幼年時不斷被無理取鬧,通常大了也難控制自己的情緒。尤其是對著女兒,我很能控制自己的怒氣,可能有以下兩個原因:
首先,基本上,我媽媽是個一醒來就要找人罵,以宣泄生活壓力的人。我們幾姐弟,天天都被無理取罵,而且幾乎是不會停止的,我們坐著幹活幾小時,很多時都會被罵足幾小時。然而,我媽媽有個美德,就是她儘管罵,但不需要我們有任何回應。我被罵時,可以幻想成為一個超人去保衛地球,完全將責罵聲當作是背景噪音。但假若當年我媽媽邊罵邊要我作回應:認錯、怎樣改善的話,我相信我會崩潰,不要說不能讀大學,相信會和大部分鄰居一樣,中學也未能畢業。
另一方面,我自幼就覺得我和鄰居很不同。除了我願意為學術付出比任何一個鄰居都大的代價外,我很小的時候就抗拒做一些損人不利己的事。可能有很多網友會問,會有很多人喜歡做損人不利己的事嗎?從鄰居們的心態看,他們並非做損人不利己的事,但從我的觀點看,他們都喜歡幹這種事。
舉個例子,放風箏。放風箏是種有益身心的遊戲,但我的鄰居都喜歡將線染上玻璃粉,以界斷別人的風箏為榮。於是,當你放用箏時,隨時都有人用玻璃線將你的風箏界斷。當他們界斷別人的風箏後,心裡就有一份莫名的喜悅。但我自從很小的時候已經鄙視這種價值,為什麼別人放風箏放得好端端,你把人家的財物破壞了,自己沒有得到實質好處就會高興呢?所以我放風箏只會在荒山野嶺放,既不希望被別人界斷,也不希望界斷別人的風箏。
小時所住的地方是個弱肉強食的小區,此區盛產不良少年。小孩子被大孩子欺負,自己就找更小的孩子欺負平衡一下心理是傳統的做法。但我是幾乎唯一個,大家都知道不喜歡欺負較小的男孩子。我自幼就討厭這種價值:欺負了小孩子,心裡就會得到快意,這只是一個變態行為,是損人不利己的行為,是缺乏家教的產物。所以到了中學後,我自己趕緊找一些較好的朋友,漸漸遠離這個並不適合我的區域。
打、罵都是損人的事,不是說完全不可以,有些情況下是逼不得已的。但,如果有其他更好的方法,為何要用這種方法呢?
要將孩子納入正軌,打、罵都是下策,是我從心底裡鄙視出來的方法,耐心教導才是王道,才能達到目標。既然我這樣鄙視打罵,所以不難控制情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