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2642 小時 最後登錄22-3-11 國民生產力2  附加生產力19965  貢獻生產力0  註冊時間03-8-25 閱讀權限10 帖子2548 主題60 精華0 積分22515 UID13390 
 
   
 
 | 
| totheend 發表於 14-1-14 17:10  '南音'唔識, 沒聽過.
 
 '彈評'是指'蘇州評彈'嗎?------幾好聽啊!
南音,顧名思義是廣東物事,你不是粵人,因而不熟悉。我是地道廣東香港人,對蘇州評彈一竅不通,談不上欣賞或喜愛。
 
 不認識,不喜愛,不欣賞,個人取向,不干他人事,道出個人感受實屬平常。
 
 受爭議的,是言語用字上的尊重。尊重他人,也是尊重自己。
 
 粵語朗誦, 是陽春白雪,是下里巴人?
 
 這項活動,我自小六接觸。發展到今天,按香港音樂及朗誦協會網頁的數據,每年有二十萬人次參與,應該相當普及吧?但在今次爭論中,發現對朗誦的想法,對梁同學表現的評價仍可以相當分歧。主場新聞有多篇不同分享,觀點各有不同,有心網友可以看看。但無論是欣賞或不欣賞梁同學,措詞是合理的。
 
 搜索到一篇某報副刊的專欄文字,以電影狂舞派中,顏卓靈演的阿花,愛跳街舞,卻去嘲笑跳阿里山的姑娘的山地舞。難道山地舞還不算大眾化口味?
 
 另有一項意見,我覺得十分有意思,卻少人提及,在主場新聞的文章看到,這裏借用一下,希望為大家提供多一個角度考慮。台上的表演,與觀眾有距離,需要適度的誇張,包括化粧,聲線,動作,面部表情,甚至服裝,否則難以感染台下,可能在二十呎外,甚至更遠距離的觀眾。港台電視部的大特寫面部鏡頭,將誇張的演譯再擴張了好多倍,令整個表現與原意出現偏差,這是表演媒介的誤差。
 
 今次事件,其實還帶出了一些有意義的討論,例如評審標準,朗誦訓練。談論這些,總比用無禮的語言來攻擊一名少年有意義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