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教 評 會 倡 大 一 學 額 增 九 千
樓主: ANChan59
go

教 評 會 倡 大 一 學 額 增 九 千 [複製鏈接]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260
61#
發表於 13-11-27 14:24 |只看該作者
回覆 20120808 的帖子

我尊重不同意見。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713
62#
發表於 13-11-27 14:59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713
63#
發表於 13-11-27 15:10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713
64#
發表於 13-11-27 15:15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260
65#
發表於 13-11-27 15:22 |只看該作者
WKDRB 發表於 13-11-27 15:10
減少大學生人數,將多出的資源用來加強中小學之基礎教育,尤其是語文培訓,那才是整體香港教育之路。 ...
不要誤會,我只是將與其增加大學學位的資源,投放在中小學的基礎語文教育,或師資培訓。

點評

WKDRB  現在18%入學率經已過高了  發表於 13-11-27 15:50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713
66#
發表於 13-11-27 15:28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713
67#
發表於 13-11-27 15:43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260
68#
發表於 13-11-27 15:51 |只看該作者
回覆 WKDRB 的帖子

我都問過 d 教授,點解唔寫明 M2,他們說管理層驚收唔到生要殺科,重有Big 3 都唔堅持,其他院校點敢改,唯有隱隱悔悔寫 M1/M2 優先。今年科大 Engineering & Science 終於將 M1 / M2 獨立成科,希望保持水準,其他大學相繼跟隨。

點評

WKDRB  所以水準每況愈下  發表於 13-11-27 15:57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5Rank: 5


4418
69#
發表於 13-11-27 17:24 |只看該作者
回覆 WKDRB 的帖子

//我認識不少香港本地大學的工程係學生,竟然發覺很多根本在中學時沒有修讀Pure Maths,有些連Additoonal Maths都沒有修讀,但卻也被工學院接收,原因就是學位數量澎漲,而近年工科不吃香,因此難以收到足夠合資格的學生。這類學生,根本是絕對不可能讀到當年2%入學率時,在工學院必修的Engineering Maths,我很奇怪他,們如何能讀工科。原來就是將貨就價,將大學工學院的課程盡量淺易化,以遷就大批不合資格的學生。這樣的所謂「高等」教育,有甚麼益處?//

結果是否不能補救,不達標,不能畢業? 能畢業的濫竽充數者,是否失業而終,業界如何對待,受業者有否導致豆腐渣工程,危害公眾? 是否由「高等」標準去定社會需求,或由社會需求去訂相應標準? 2% 入學率,造就一少撮灸手可熱的精英,更多不能上進被迫平庸之輩,教育懸殊,兩面極端,無中庸之道,可以嗎,是社會之福?

他國皆醉我獨醒,又是一個背馳典範!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260
70#
發表於 13-11-27 17:57 |只看該作者
回覆 囝囝爸 的帖子

因為我們不理你邊間畢業,都有一定標準,所以合格率偏低,比醫生專業試好 dd。Professional Assessment 淨係 睇Essay and Interview,正正就是 IELTS 及 HKDSE 最低分果兩瓣。
好似細路唔得,等小學教:小學唔得,等中學教;中學唔得,等大學教;大學唔得,等社會大學教。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5Rank: 5


4418
71#
發表於 13-11-27 18:23 |只看該作者
回覆 ANChan59 的帖子

慶幸仲有咁嚴格關卡,如教與學不提升水準,後果其自負。 咁醫生培養花費最大,是否以合格率減收生人數?

現在風氣就是幼稚園要得丶小學要得、中學要得,學校丶家長和學生疲不能興,幾乎滿瀉,太想得而未必得。到大學入學都唔得,咁唔收得或唔教得?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260
72#
發表於 13-11-27 18:29 |只看該作者
回覆 囝囝爸 的帖子

Sorry 我可能請得唔清楚,是海外回來的醫生專業試,本港合格率高。
算啦,你曲解我的意思,失賠啦!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5Rank: 5


2301
73#
發表於 13-11-27 19:42 |只看該作者
大學之道在明明德,著重的絕不是單指學術之道,慎獨也不是指知識界人仕獨善其身,尋求的也只不過是一個相對上的比較平衡而已,而不是高等教育全面地普及化。。。。從未敢說—些太絕對的說話。。
長遠及個別家庭文化及康樂策略督導關注組委員會召集人
Long-term and Individual Families Culture and Leisure Strategy Steering Concern Group Committee Convener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74#
發表於 13-11-27 19:46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13-11-27 15:22
不要誤會,我只是將與其增加大學學位的資源,投放在中小學的基礎語文教育,或師資培訓。 ...
PISA 國際考試,十五歲的香港學生名列前矛,為什麼我們覺得中小學教育太差呢?咁究竟差在那裡?
PS : 除了英文,普遍真的差。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260
75#
發表於 13-11-27 20:26 |只看該作者
shadeslayer 發表於 13-11-27 19:46
PISA 國際考試,十五歲的香港學生名列前矛,為什麼我們覺得中小學教育太差呢?咁究竟差在那裡?
PS : 除了 ...
PISA 考乜 .... 閱讀理解 ....... 聽讀寫講 ......

香港學生最強是閱讀理解及聆聽,最弱是寫講,如果 PISA 只考閱讀理解,咪高分 Law!


但雇主、教授及客戶睇重邊瓣多 D 呢?

點評

WKDRB  支筆太差,很難上高位  發表於 13-11-27 20:57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260
76#
發表於 13-11-27 20:37 |只看該作者
The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PISA) is a worldwide study by the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 in member and non-member nations of 15-year-old school pupils' scholastic performance on mathematics, science, and reading. It was first performed in 2000 and then repeated every three years. It is done with view to improving education policies and outcomes. The data has increasingly been used both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education quality on incomes and growth and for understanding what causes differences in achievement across nations.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7Rank: 7Rank: 7


12383
77#
發表於 13-11-27 20:37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eviepa 於 13-11-27 20:38 編輯

做香港學生真慘,讀書所付出的時間、心血均是世界前列。到高中畢業時,除了最好成績的頭18%外,全部都被介定為沒有潛質讀大學的學生。但事實上,這些在香港「讀書不成」的,到幾乎任何一個上了軌道的國家,都會有一個相當部分會被認為絕對有能力讀大學。

用上世紀七十年代的標準看,現在大部分大學生都無資格讀大學;用上世紀抗戰時候的標準看,大部分學生都沒能力讀中學;用三千年前的標準看,貴族才有資格讀書,平民根本不應該讀書識字。〔按,抗戰時,中三水平的便被介定為知識分子。〕

大約二百年前,一個普魯士國王力排眾議,大力發展教育,說;「我從來沒有見過一個國家因為投放太多教育經費而失敗的。」

大學的功用,肯定不止於將上上之材增強為上上上之資;還會將中上的變為上上;將中人之資變為中上…….. 。

香港走向知識形經濟,低學歷的工作買少見少,需要食腦的職位會越來越多。將大量中上學生排拒於大學門外,沒有大量的大學生,肯定拖著發展步伐,而且拿綜援的人肯定會越來越多。


713
78#
發表於 13-11-27 20:48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713
79#
發表於 13-11-27 20:53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260
80#
發表於 13-11-27 20:55 |只看該作者
回覆 WKDRB 的帖子

That's the nutshell of education for wide spectrum of students' abilities and interests.
此外,我也說過大學與中學之間還有許多楷梯,例如專業文憑之類。還有的是,我絕對贊成社會提供多種途徑給之前錯過入大學而日後肯努力逹標之上進之士補讀大學學位。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