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初中教育 10年母語教學失敗 中學將不再分中中英中 ...
樓主: mission
go

10年母語教學失敗 中學將不再分中中英中 [複製鏈接]

Rank: 5Rank: 5


2335
61#
發表於 08-6-7 11:39 |只看該作者
要求中學簽約章 防掛羊頭賣狗肉

【明報專訊】「英文教學」四字向來是收生保證,為杜絕學校走回頭路「掛羊頭賣狗肉」,罔顧學生質素而胡亂標榜英語教學,教育局將要求全港中學簽署約章,承諾按學生能力實施教學語言,以及全面公布學校英文教學情。教育界指出,沒能力開設英文班的弱勢中中,將首當其衝面對收生困境,質疑制度是「殺校屠刀」。

不設罰則 靠學校自律

教育局長孫明揚昨日強調,監察學校全靠透明度,當局將於網頁公開學校開辦英語班情,或者透過報章、電台定期公開學校情。他不擔心屆時出現「英文班數目排行榜」,認為「排不到咁多」,而且學校均支持公開資料。不過,他亦理解學校憂慮人口下降,英文班數目或會影響學校收生甚至生存。

孫明揚認為,雖然學校簽署約章不設罰則,但學校可表明「採用什麼教學語言都為學生利益」,由家長及公眾發揮監察作用。他說﹕「難道教育局像秘密警察般抽查嗎﹖當然靠學校自動自覺。」
人口下降及公開資料的陽光政策下,成績弱、主要取錄第三成績組別(Band 3)學生的學校,或因零英文班被公開而拖累收生。中中聯會主席葉賜添警告︰「分班的禍害,是把學校分等分級,會成為殺校政策。開不到一班英文班的(學校),會(因收生不足而)被殺。」

弱勢中中加速殺校 「是必然代價」

博愛醫院歷屆總理聯誼會梁省德中學校長雷其昌分析,家長懂得尋找資訊,千方百計讓子女入讀設英文班的中學,謀求英文班學額,形成弱勢學校收生困難,「部分弱勢學校將死得很快」。語常會主席田北辰則表示,部分弱勢中中面對生存問題「將是必然的代價,針無兩頭利」。

香港紅卍字會大埔卍慈中學校長伍達仁卻認為,以該校為例,有融合教育的特色,相信開辦英文班與否都不會影響收生。但他嘆說﹕「大埔區人口急速下跌,今年開到3班英文班,不代表明年可收足學生。」

Rank: 5Rank: 5


4418
62#
發表於 08-6-7 18:58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mission 於 08-6-7 11:39 發表
要求中學簽約章 防掛羊頭賣狗肉

【明報專訊】...

弱勢中中加速殺校 「是必然代價」

博愛醫院歷屆總理聯誼會梁省德中學校長雷其昌分析,家長懂得尋找資訊,千方百計讓子女入讀設英文班的中學,謀求英文班學額,形成弱勢學校收生困難,「部分弱勢學校將死得很快」。語常會主席田北辰則表示,部分弱勢中中面對生存問題「將是必然的代價,針無兩頭利」。
...


今早黒雨, 天昏地暗.  還好學子的教育路向顥現一線曙光.

以前主導教育幾頭馬車, 李局長和羅太已相繼敗陣, 現祗田先生還在其位.  

早年前田先生推行英中 85% band 1 生上落車政策時, 我已經覺不可行, 把學習英語的學校和學生數目收緊, 政策與社會和家長的祈望更加背馳.  如施行時幾年一轉令學校教學語言行政混亂, 教師無所適從.  大部份有能力學生因小數不能而失去學好英語機會, 會引起學校和家長訴訟.  我想政策推行時會遇上困難而難產.  怎知政策未推行已胎死腹中.  我想這是新局長之務實,  中大母語教學研究結果, 高考會考英中中中成績比對, 令支持母語者無言以對, 無力反對, 新局長得以容易推行.

「弱勢中中面對生存問題」或「部分弱勢學校將死得很快」, 應不是始於今日.  近年學生人數大減和當局推行殺校, 目標箭靶不是弱勢學校嗎?  今次又把殺校帽子扣到「中中放寬英語教育政策」來.  還有多年來推行直資, 直資首本吸引之處是英語教學, 不是長久已對弱勢中中造成生存問題, 今年也有不少中學殺校.

Rank: 5Rank: 5


2335
63#
發表於 08-6-7 22:00 |只看該作者
田北辰﹕當年建議分班遭拒

【明報專訊】教育局傾向分班劃分教學語言,推倒中中英中一刀切。2005年制定「一刀切」政策的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主席田北辰指出,當年檢討小組首選分班分流,但教育局基於監控及行政複雜而拒絕採納。他說﹕「現時教育局自信可有效監管,就會支持新方案。」英中聯會與中中聯會對於分班分流的建議各走極端,英中支持、中中反對。

田北辰回覆本報表示,政府提出的新方案,不影響母語教學政策原則。他強調,必須堅守三大英文教學原則,否則必定造成雙輸。他指教育界仍未有共識,難以評估政府最後能否推出分班方案。

中中反對﹕加強標籤效應

各議會之中,中文中學聯會及中學校長會反對最激烈。中中聯會主席葉賜添批評,單推出分班方案,將造成學校分等分級,加強標籤效應,影響弱勢中中的生存。他又指中學面對新學制,若校內再分中文班及英文班,行政工作將倍增,加上教師的進修需求,必會破壞教育生態。中學校長會主席黃謂儒認為,若政府只肯推出分班方案,寧採現時中中、英中上落車機制。

英中支持﹕增學英文機會

英文中學聯會主席陳璐茜則支持教育局,認為分班分流可確保達標學生接受英文教學,「既然有四成可用英文讀,那為何只有兩成可以讀(英中)?」補助學校議會主席譚兆炳亦說,只要能提升學生學習英文的機會,議會就不會反對。

家長方面,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主席黃寶財對建議的方案感失望,認為政策缺乏彈性,「家長只會更加打生打死︰入了英文班就很滿足,入了中文班會覺得沒得救,打擊學生學英文的信心及動機」。東區家長教師會聯會副主席趙明表示,即使沒有英中及中中,仍會因為英文班而產生學校排名。

Rank: 5Rank: 5


2335
64#
發表於 08-6-7 22:01 |只看該作者
教學語言政策微調問答

【明報專訊】Q﹕什麼是分班分流?
A﹕每班只要有85%學生適合以英文授課,就可申請為英文班。如果學生未達標,就要用中文學習。
Q﹕中學教學語言政策何時改變?
A﹕最快明年9月宣布或推行,現時就讀小五的學生屬首批新制學生。
Q﹕將來仍有英中、中中上落車機制嗎﹖
A﹕學校不再分為中中、英中,因為英中可開中文班,合資格的中中亦可開設英文班。
Q﹕教學語言制度微調對學生有何好處?
A﹕全港四成學生適合用英文學習,但現時英中學額只佔25%。中中可開設英文班,便能提供更多英文授課學額,減少適合英語學習的學生接受母語教學的錯配情。另外,學校可增加英文課時,有助提升學生英語水平。
Q﹕制度微調對學生有何壞處?
A﹕同校內有學生讀英文班、有學生讀中文班,容易造成心理壓力及標籤效應。
Q﹕制度微調對學校有何壞處?
A﹕英中、中中標籤雖解除,但校內將產生英文班、中文班標籤;預計約半數中學能開設英文班,但未能開英文班的「全中中」將面對收生危機;具英語授課資格的教師數目可能不足,教師或需準備中文班及英文班教案,造成沉重工作壓力。
Q﹕英文班科目可否採用中文授課﹖
A﹕教育局傾向由學校自行決定,但必須向家長交代。
Q﹕中學能否採用英文書、中文教等類似模式﹖
A﹕教育局未有定案,但絕不容許授課語言中英夾雜。

Rank: 3Rank: 3


194
65#
發表於 08-6-7 22:20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mission 於 08-2-23 09:34 發表
被 指 完 全 失 敗 的 母 語 學 即 將 名 存 實 亡 , 育 局 局 長 孫 明 揚 首 度 承  ...


十年前,大力推動母語教學的梁錦松,今天都是把自己的女兒送到國際學校。他自已和太太都不是英語人。


政客和野心家都喜歡編造神話 。但今天神話已破滅了。有那一個傻瓜會再去聽?

為了自己的兒女,有能力的﹐把他們送到外國或國際學校吧﹗
不要再把子女送到「低能政府」的「教育農場」做「荷蘭豬」﹗

Rank: 2


54
66#
發表於 08-6-7 23:39 |只看該作者
我們的政府真令人失望(尤其教育界):;pppp:
孫公真老奸巨滑。
初初以為他的意思學校自行決定用英文/中文教學, 昨天聽他說後分明殺英文中學, 因學生每班考試達85%合格才可用英文及老師英文中五會考到C級以上(課程乙)才可教英文。 問各位家長這樣明殺英文學校,到時英文學校不達指標就有用中文教學, 如果學校要保持英文教學,一定變直資,辛苦一定是家長,這樣政府在教育方面省錢。

Rank: 5Rank: 5


2055
67#
發表於 08-6-8 00:12 |只看該作者
今朝睇報紙, 我ge第一反應係: " 點解會咁ga??????" 香港宜家D教育政策真係越來越不知所謂!!!!!!!! (對不起, 真係有點兒憤怒).

原文章由 mission 於 08-6-7 09:07 發表

英中中中二分 最快明年取消
教學語言分班分流 料200校可開英文班

【明報專訊】母語教學政策纏擾教育界10年,短期內將有重大改變。教育局長孫明揚http://www.mingpaonews. ...

Rank: 7Rank: 7Rank: 7


12353
68#
發表於 08-6-8 01:33 |只看該作者

回覆 #62 囝囝爸 的文章

囝囝爸:

做了幾十年人,看著幾十年以來的教育演變,我發覺任何時候,大眾都覺得當時的教育是糟透了的。

先講小學吧。當我還是就讀高小,不時做著「鞋帶習作」時,有大批老師出來示威,高舉「升中試,壞制度」的標語。受著各方面的壓力,政府將升中機制改為只考IQ的學能試,但學能試亦在各方的責難下黯然落幕,到現在新升中機制仍是各方面的箭靶。

中學方面,幾十年前自由選擇語言,出現無數課本用英文書,教學用廣東話的學校。記憶所及,這種教育方法,被學者差不多一致地認為是最糟的教育法,只會令學生中、英皆不成,冠之以「掛羊頭、賣狗肉」教學法。支持母語教學的學者、教育工作者大不乏人。就在這外在條件下,一刀切語文政策的推行並沒有遇到太大的阻力。

到最近,很明顯,家長對英中的熱切追求蓋過了任何因素,他寧可「掛羊頭、賣狗肉」,也不要讀中中。而從前支持母語教學的學者、教育工作者都沉默起來了,好像從來沒有人支持過母語教學一樣。社會上由從前一窩蜂的反對「掛羊頭、賣狗肉」,到現在像鯊魚般噬向母語教學是另一個極端。

囝囝爸,其實早在幾年前,「支持母語者『已經』無言以對」,絕非因為曾榮光的研究。

中大母語教學研究結果, 高考會考英中中中成績比對, 令支持母語者無言以對, 無力反對, 新局長得以容易推行.


我敢寫包單,幾年後,這個新語文政策亦會像「升中試」、「學能試」、「掛羊頭、賣狗肉」教育法、以及今天「一刀切語文政策」一樣,會成為公敵,成為眾人咒罵的目標。

我支持母語教育,好像很支持政府的政策,但實際上,我早就對香港教育制度失了信心,先是送女兒到另類小學,現在是找一間就近的中中,就是要能讓女兒騰出時間來,做一些我認為最適當的學術活動。反而你卻倚賴現成教育機制。有趣。

Eviepa

[ 本文章最後由 eviepa 於 08-6-8 09:11 編輯 ]

Rank: 8Rank: 8


19737
69#
發表於 08-6-8 10:26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eviepa 於 08-6-8 01:33 發表
囝囝爸:

做了幾十年人,看著幾十年以來的教育演變,我發覺任何時候,大眾都覺得當時的教育是糟透了的。

先講小學吧。當我還是就讀高小,不時做著「鞋帶習作」時,有大批老師出來示威,高舉「升中試,壞制度」的標語。受著各方面的 ...


當年一刀切的母語教學語言政策並非沒有人反對。正因為有人反對,才會出現百多所英文中學。這正是政治角力出來的結果。但在教育政策的角力中,一向都沒有真正代表家長利益的政治力量。

今天的分班政策,津中議會及很多團體都反對,這些意見都反影不同教育團體的利益和立場。所以不是沒人反對的,問題只是反對的團體有多大的影響力和政治力量而已。

Rank: 3Rank: 3


198
70#
發表於 08-6-8 11:23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eviepa 於 08-6-8 01:33 發表
囝囝爸:

做了幾十年人,看著幾十年以來的教育演變,我發覺任何時候,大眾都覺得當時的教育是糟透了的。

先講小學吧。當我還是就讀高小,不時做著「鞋帶習作」時,有大批老師出來示威,高舉「升中試,壞制度」的標語。受著各方面的 ...


內容由管理人員刪除:

歡迎討論參與討論, 但故意挑釁, 我們就絕不容許, 請大家留意.

Rank: 5Rank: 5

醒目開學勳章


2379
71#
發表於 08-6-8 11:43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tongyimtong 於 08-6-7 22:20 發表


十年前,大力推動母語教學的梁錦松,今天都是把自己的女兒送到國際學校。他自已和太太都不是英語人。


政客和野心家都喜歡編造神話 。但今天神話已破滅了。有那一個傻瓜會再去聽?

為了自己的兒女, ...


有能力的話,當然不想做傻瓜,沒能力才逼不得已在那朝令夕改的教育浪濤中任人擺佈

Rank: 7Rank: 7Rank: 7


12353
72#
發表於 08-6-8 13:06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ChiChiPaPa 於 08-6-8 10:26 發表


當年一刀切的母語教學語言政策並非沒有人反對。正因為有人反對,才會出現百多所英文中學。這正是政治角力出來的結果。但在教育政策的角力中,一向都沒有真正代表家長利益的政治力量。

今天的分班政策,津中議會及很多團 ...


ChiChiPaPa,

同意你的講法,家長沒有政治代理令一刀切母語政策順利誕生。由盤古初開至今,絕大部分家長的意見是很清晰的,就是英中好,中中不好。

但不容忽視的是,當時之所以能夠推行一刀切母語教育策,就是有深厚的理論基礎,非常多的學者、教育工作者、甚至政黨都支持母語教學。沒有這個因素,母語教學怎樣也不能推行。

我並非認為說母語教育不好,只是,在香港的大環境中,任何強制性的語文政策都是有害無益。由明年開始,政府放寬英文班的比例,但我仍覺得是做得不夠,最好還是回到九七之前,將教學語言權下放到學校去,讓學校自主,讓家長自主,才是最佳的做法。

Eviepa

[ 本文章最後由 eviepa 於 08-6-8 13:08 編輯 ]

Rank: 3Rank: 3


194
73#
發表於 08-6-8 17:13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mission 於 08-2-29 08:22 發表
順從無知棄用母語

除了殖民地之外,全世界都用母語教育。法國用法文,日本用日文,西班牙用西班牙文。用學生容易掌握的語言來傳授知識,效果一定好過用學生仍未掌握得好的語言來傳授知識。這是自然不過的事,在沒有外力干擾 ...


特衰正苦」的精英權力階層都很自私。他/她們都知道在港只有掌握英語才能晉升社會上層。利用「母語教育」將晉身社會上層的梯級收窄。便可保障自己子女的「將來競爭者」減小。使自己的「既得利益」可延續。

p.s. 明顯地,施永青先生是一個自私的好爸爸。不留金錢給子女,但為他們做就了最大的競爭力。

Rank: 3Rank: 3


194
74#
發表於 08-6-8 17:16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慧妮會員 於 08-6-8 11:43 發表


有能力的話,當然不想做傻瓜,沒能力才逼不得已在那朝令夕改的教育浪濤中任人擺佈


這就是「跨代貧窮」的主要原因。而不是政客所指的「缺乏社會保障」﹗

Rank: 5Rank: 5


3693
75#
發表於 08-6-8 17:24 |只看該作者
which IS?he is the person.

原文章由 tongyimtong 於 08-6-7 22:20 發表


十年前,大力推動母語教學的梁錦松,今天都是把自己的女兒送到國際學校。他自已和太太都不是英語人。


政客和野心家都喜歡編造神話 。但今天神話已破滅了。有那一個傻瓜會再去聽?

為了自己的兒女, ...

Rank: 3Rank: 3


194
76#
發表於 08-6-8 17:39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mattsmum 於 08-6-8 17:24 發表
which IS?he is the person.


他當時是教統會主席。

他女兒入讀北角寶馬山某國際幼稚園。彭玲、胡慧中和李超人等名人的女兒和孫女都是入讀此校。

Rank: 5Rank: 5


3693
77#
發表於 08-6-8 21:09 |只看該作者

回覆 #1 tongyimtong 的文章

wait and see which primary she goes to.

Rank: 2


63
78#
發表於 08-6-9 17:49 |只看該作者
唔止梁生, 羅飯都係啦, 自己d仔就讀國際學校。呢d死硬派, 攞別人d子女做白老鼠, 重死唔認錯。


原文章由 tongyimtong 於 08-6-7 22:20 發表


十年前,大力推動母語教學的梁錦松,今天都是把自己的女兒送到國際學校。

Rank: 5Rank: 5


4418
79#
發表於 08-6-10 00:01 |只看該作者

回覆 #72 eviepa 的文章

Eviepa:

社會近一二十年急劇轉變, 家長是否還常以想當年來印證子女現今的教育方法.

你說的幾十年前, 家長和學生的讀書壓力有如今的大嗎? 當年英中掛羊頭的年代, 還可存在較多中中名校, 中中未受到矮化. 幾十年前只有少數精英才可入讀大學, 大多數中學畢業已出社會工作, 英語應用要求也只內部而已.  但現今學生多以入讀大學為目標, 國際化下大學也更重視學生英語能力, 也更多學生出外留學. 交通資訊發達, 公私上我們也更多與世界接觸, 出外交流, 自行旅遊.  但教育當局十年來與社會和個人強烈需求背馳, 給學習來了一個母語教學緊箍咒, 收緊英語學習人數,  少數變為精英, 渴求下競爭得更為激烈.  為成為精英, 為保精英, 家長, 學生, 學校由幼稚園至中學鬥得死去活來. 各方資源, 時間, 精力大量投入, 半數花在競爭上, 做得到的成為消耗教育, 做不到的慘變虛耗教育, 令不少學生未到高小已失去學習動力信心. 這和母語教學政策是否有些關連?

今年小學放榜, 有一位小朋友得獲首選, 對傳媒說好彩不用入讀垃圾學校, 立即受到不少網民攻擊.  小小年紀都知道標籤效應, 垃圾之喻是有對比性, 不知道和我們母語政策下標榜凸出精英有沒有關係?

你說歷來任何政策都會受到批評.  但是否現今有問題政策不要再批評, 不求改進, 安於現狀.  官員和家長其實同一想法, 只施行政策, 但對其子女教育另有對策. 但香港很多家長沒有能力面對不良政策, 找出對策, 致陷入教育困境.

我說"支持母語者無言以對, 無力反對", 不是指家長, 是指有份制定母語教學的官員和教育學者. 不支持母語政策的家長多年來也是無力反對.  其實家長追求英中已有幾十年了, 你覺近年急劇, 只因選擇放寬, 英語直資, 升中自行加額和跨網更多選擇, 更能凸顯家長歷來大幅傾向.

今次政策改變, 不是官員順應民意, 也不是"孫公"力足以改弦易轍. 是在母語多年推行下, 很多我們已知或不知的外部內部的事實數據, 已一一浮現, 証明母語政策敗筆, 再下去後果嚴重, 才令制定支持的官員學者, 再無有力理據反對改革.

「掛羊頭、賣狗肉」. 我理解你和一些學者的擔憂. 不過, 香港小學教育不良, 語文程度差異甚大. 中學時, 因應不同程度學生, 任何一種或混合語言教學都有得着或失着, 應由教師對學生能力作出評估調適, 不應一刀切全中或全英. 分班分流分科分程度, 其實有不少中小學早已進行中, 不應再限制教學語言. 學校或會「掛羊頭、賣狗肉」去招徠學生, 直資學校都可能有此問題. 我們唯有相信家長的明智選擇, 好過信一刀切的剝奪性決定.

你說 … //我支持母語教育,好像很支持政府的政策,但實際上,我早就對香港教育制度失了信心,先是送女兒到另類小學,現在是找一間就近的中中,就是要能讓女兒騰出時間來,做一些我認為最適當的學術活動。反而你卻倚賴現成教育機制。有趣。//

你為女兒小學選擇另類學校, 但該校仍受本地制度制衡或受其害, 也受家長要求所導向, 要中途中英分流, 或引起標籤效應, 非你所想.  除了選讀中流之外, 你能影響學校或別選他校嗎? 又或令愛將入讀的中中, 將來順應潮流, 依照制度所許, 半中半英, 令她損失一半課外餘閒, 大失所算, 你又如何應對, 離開這個教育制度下的學校, 到國內台灣升讀中文學校去?  

你支持母語, 選擇中中讓女兒騰出時間, 做一些學術活動, 是說課外吧, 如果中中課外時間會比英中多, 為什麼英中在學界體育、音樂、學術比賽中比中中佔壓倒性好成績, 這些優勝結果要不要化很多時間練出來, 沒課外時間怎能成就.  我想中中學生有心向學的, 課外一樣要花時間, 培正學生應不比英中學生輕鬆, 要好成績, 可能還較辛苦.  中中生無心或無力向學者, 課外餘暇自然多, 結果當然是全零部隊.

我反對一刀切母語教學政策, 但小兒能入讀英中, 制度對他有利, 對我來說是有幸, 不是有趣.  但政策對整體社會和學生語文發展有礙, 少數英中受寵, 對英中或小兒來說也不是好事, 少競爭下學生自以為英語了得, 高人一等, 也減低提升動力.

… //我敢寫包單,幾年後,這個新語文政策亦會像「升中試」、「學能試」、「掛羊頭、賣狗肉」教育法、以及今天「一刀切語文政策」一樣,會成為公敵,成為眾人咒罵的目標。//

佩服你的前瞻.  制度未有細節落實執行前, 我不會推測將來結果.  任何事不會完美, 反對批評一定有, 可以改進.  新政策是否成為公敵, 除非大部分家長將來與自已一往所想所求相背.  語文要求有其長遠實用性, 不是趕潮流或短暫時髦, 也不是家長個人一時喜好意向, 較難改變.

[ 本文章最後由 囝囝爸 於 08-6-10 00:07 編輯 ]

Rank: 4


595
80#
發表於 08-6-10 00:13 |只看該作者
所以我唔想子女讀traditional名校.


原文章由 BonJonJohn5 於 08-6-9 17:49 發表
唔止梁生, 羅飯都係啦, 自己d仔就讀國際學校。呢d死硬派, 攞別人d子女做白老鼠, 重死唔認錯。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