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直資學校與私立學校之討論(前為: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 ...
樓主: 立人
go

直資學校與私立學校之討論(前為: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複製鏈接]

Rank: 3Rank: 3


273
761#
發表於 07-5-29 11:02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看完您的分析後,我都認為是十分值得家長們考慮讓孩子讀國際學校的!您的分析很有point.

agneslth 寫道:
囝囝爸:

很同意你的講法!

中文無疑是越來越重要,但若要在學術領域內接觸到最新的資訊,英語始終是最重要的學習媒界。

我發覺在我身邊的朋友中,有個有趣的現象,就是讀本地小學的孩子就要課餘加強英語的學習,就讀國際學校的就要課餘加強中文/普通話的學習!這也反映了一個無奈的實況:在現今香港教育體制下,其實很難找到完美自足的課程。

其實作為一個中國人,誰不想自己的子女雙語兼得?但要知道,要學好一種語文,絕對要一個好的語境配合,而師資的質素的優劣起決定性的影響。即使課程和教材設計得如何好,師資欠佳,也很難把教材的優點發揮出來。

我的孩子自小在本地中文小學就讀,發覺老師的英語水平普遍欠理想,發音不純正,連孩子也察覺老師說的是「廣式英語」的大有人在。我知道絕大部份的香港英語教師也教學認真、備課充足,但始終大部份的小學老師都在香港受教育,英語水平無疑是會遜於以英語為母語的 (native English speaker) 教師的。

英語課程設計方面,本地學校的英文課程會先著重認字和串大量艱深的英文生字,較高年級才要求孩子用英語表達自己的想法(寫和講也是),這樣孩子是很難培養出喜愛學習英語的興趣。

相對學英語,我覺得在香港這中國城市,自學中文就容易得多。所以權衡利害後,還是決定在二年級起替兒子轉讀國際學校。

轉讀國際學校後,由於語境的轉變 :教師全是以英語為母語的 ,也由於學生來自不同國籍 (如美國、加拿大、日本、韓國等) ,因此學校規定學生在任何時間內也不能說廣東話 ,只能以英語交流(包括小息和午膳)。 半年下來,他的英語表達能力已達流利水平,而且口音純正;閱讀英語的能力更有飛躍進步,已能自行看"chapter book" 了。 我要求他每天以英語寫作日記一篇,雖然常有串錯字的情況,但見他表達的思路流暢,也很喜歡寫作。學校的老師也很鼓勵孩子以寫作的方法表達自己,只有在默書時才特意的糾正孩子串錯的字。

為了保持他對中文的學習能力和興趣,現在我們天天聽電台的廣東話新聞報導,每晚跟他以普通話讀15分鐘故事,每天做一篇中文閱讀理解等補充練習,教他以普通話朗讀詩歌,再請老師一星期上一次普通話課,我覺得也很足夠。小兒現在已能自己看懂兒童版的《三國演義》和《西遊記》了。

雖然課餘仍要做很多額外的中文學習,但因國際學校的抄寫功課少,而且很著重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家長不用替孩子跟進大多學校的課業,只要讓孩子就自己的興趣多看課外書就行了。所以我和孩子都覺得整體學習得較以前有效率,也較輕鬆和愉快,而且少了要和別的同學競爭、比較的沈重壓力。整體他是多了時間玩耍和做他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總的來說,我覺得讓孩子讀國際學校,除了能確保在英語方面有良好的水平外,更重要的是能保持孩子對學習的熱愛,和培養出自學的能力。至於中文的學習,只要課餘時作一點額外的補充便可。我認為是十分值得家長們考慮的。

Rank: 8Rank: 8


19726
762#
發表於 07-5-29 12:37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sudoku,agneslth,

請問有冇睇過國際學校的入U率。

選校時,有冇比較過 Advanced Placement (AP) 和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IB)?

Rank: 5Rank: 5


3693
763#
發表於 07-5-29 22:41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CIS:
http://www.cis.edu.hk/university.asp?lang=c
2006屆畢業生共有97人。截至8月31日,87人已順利升學,於2006年秋季入學。

        此外,有1人還在等待大學錄取結果,5人即將或已經申請了在2007年入讀澳大利亞的大學,1人正在申請瑞典的大學。還有3人會延遲一年升學,其中兩人在新加坡服兵役。

FIS:
http://www.fis.edu.hk/web/Default.aspx?r=6&e=271&h=6;113;271;272&lang=en-gb#sn272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Results 2006


95% were awarded the Diploma
Average number of points: 34.7 – Maximum number of points: 45
3 of the students were awarded 40 points or more.  9 of the 18 students were awarded a bi-lingual diploma






  

Rank: 2


98
764#
發表於 07-5-30 09:16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ChiChiPaPa 寫道:
sudoku,agneslth,

請問有冇睇過國際學校的入U率。

選校時,有冇比較過 Advanced Placement (AP) 和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IB)?


其實在大部份的國際學校網頁內 (如 ESF 的中學、HKIS、CIS、FIS、CAIS、ICS等) 也有清楚列出其畢業生的入大學率和入的是甚麼大學。當然每一屆學生也會有點差異,但入大學率平均也有80 幾至100%。

至於AP和IB,IB是一個公開試,AP 是可在中學先修的大學課程,兩者性質不同,很難平衡的比較,也源於與不同國家的學制,各有優點,視乎你想到哪個國家和哪所大學升學。

近年越來越多國際學校畢業生會選擇先在本地大學就讀學士課程,然後再往外國讀碩士和博士。除香港中文大學外 (因這校對學生的中文水平有很高的要求) 其他大學如香港大學和科技大學等,每年也收不少國際學校的畢業生。某些國際學校甚至與本地大學訂了協議,只要學生的校內的成績達良好的水平,便可讓學生直接入讀。
我們愛 因為 神先愛我們

Rank: 8Rank: 8


19726
765#
發表於 07-5-30 18:21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Agneslth,

我身邊有些朋友把子女送到英美去讀中小學,因為在英美,有些學校比香港的國際學校有更佳的機會進入知名的大學,不過代價就是中文的語文能力。

我睇過一些你的討論留言。你囡囡應該係就讀本地學校,而囝囝就讀國際學校。我知你比較清楚兩類學校的分別。

我囡囡在本地學校就讀,但因為未到小五、小六的程分試,所以還未有你那種強烈的對比感覺,覺得國際學校好很多。不過,你的討論留言,很值得參考。多謝你的分享。

我囝囝今年9月會讀幼稚園K1。兩、三年後都要決定去海外留學,讀國際學校,讀行IB的直資/私小,還是本地學制的學校。希望可以有多些資料和討論做參考。

Rank: 2


98
766#
發表於 07-5-30 18:52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ChiChiPaPa 寫道:
Agneslth,

我身邊有些朋友把子女送到英美去讀中小學,因為在英美,有些學校比香港的國際學校有更佳的機會進入知名的大學,不過代價就是中文。

我睇過一些你的討論留言。你囡囡應該係就讀本地學校,而囝囝就讀國際學校。我知你比較清楚兩類學校的分別。

我囡囡在本地學校就讀,但因為未到小五、小六的程分試,所以還未有妳那種強烈的對比感覺,覺得國際學校好很多。不過,你的討論留言,很值得參考。多謝你的分享。

我囝囝今年9月會讀幼稚園K1。兩、三年後都要決定去海外留學,讀國際學校,讀行IB的直資/私小,還是本地學制的學校。希望可以有多些資料和討論做參考。


別客氣,我也是分享一點我個人的經驗而矣 : )。

你說:「我身邊有些朋友把子女送到英美去讀中小學,因為在英美,有些學校比香港的國際學校有更佳的機會進入知名的大學,不過代價就是中文。」>> 我覺得犧牲的代價可能還不只是中文的學習,還可能有更重要的親子關係呢!所以我個人覺得還是讓孩子留在自己身邊久一點好呢。

衷心希望你的子女都找到理想的學校,讀得開開心心!
我們愛 因為 神先愛我們

Rank: 5Rank: 5


1022
767#
發表於 07-6-11 21:55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Why did gov't only sponsor DSS, not Private School?

There are many famous Private schools in HK and they are lack of sources such as new campus , new table, new facilities and school fee allowance.

We really hope our gov't can spend some money on those harding working teachers and those students. Let them to have a beautiful nice schoolife and earn from our govt, give back to our city.  To prodcue more Leaders and professiors in the future.

We need your help and our families can save more school fee our one children.   We have to spend $2000K-3800 for private primary acadamic and hope to get a well knowledges / foundation in schoolife.

We just want 50% school fee allowance for our kids.


Private School's parents
8-) 8-) 8-) 8-) 8-) 8-) 8-) 8-) 8-) 8-) :wave: :wave: :wave: :wave: :wave: :wave: :wave:

Rank: 5Rank: 5


4418
768#
發表於 07-6-12 13:16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以下是私校和直資開辦 IB 課程的二則新聞 :-

2007/6/12

學校首辦IB一條龍

【明報專訊】本港國際學校、私校及直資學校爭相開辦國際文憑課程( IB),滬江維多利亞學校今年 9月也將開辦 IB預科課程,招? ?50名學生,應屆會考生亦有機會入讀,全年學費則高達 87,800元。由於維多利亞學校的幼稚園、小學至中學均有開辦 IB課程,校方預計開辦預科班後,將成為全港首間「 IB一條龍」的本地學校。

入學須會考達 14分

IB課程大受家長歡迎,目前全球有 2060所學校開辦。滬江維多利亞學校校長邵麗紅表示,由於學校現時未有預科生,故新開辦的 IB預科班,今、明兩年都將全部招收外來生,本地學生須達會考 14分(包括中、英文),英文需達第四級或以上,中文水平亦需達良好水平,考生還需通過該校中、英文入學試,證明語文基礎穩固才能被取錄。她又說,校方已聘請 12名接受過 IB課程培訓的老師,預備 9月開課。

面對不少學校開辦 IB課程的競爭,邵麗紅說︰「我們對 IB課程有誠意,一直有計劃及部署,故對招生具信心。」該校管理委員會代表孔美琪表示,校董會特別為 IB預科班設立 1000萬獎學金基金,若新生家庭環境困難,可申請獎學金或助學金,預計新學年有四分之一預科生能獲獎學金。

滬江維多利亞學校新學年將增收學費,預計舊生學費增幅為 3.5%,新生則為 8.5%。現時維多利亞學校的中、小學學費分別約為 6.2萬及 5.7萬元一年。該校 9月又將遷入黃竹坑新校舍,校舍面積 40萬平方呎,建築費用達 3億多元。

孔美琪又表示,獲維多利亞慈善信託基金資助 50萬元,該校明年 5月將舉辦世界青年領袖論壇,將邀請亞太區精英中學生到港探討千禧全球發展,得獎者更可到南非或拉丁美洲受訓。




啟 思 中 學 採 小 班 制 配 合 IB 本 地 課 程

【星島日報】 早前Elsie到過九龍塘啟思小學,觀看該校代表香港參加創意思維活動世界賽的話劇綵排時得知,該校去年創校、位於將軍澳的直屬中學——啟思中學,新校舍已經入伙,於是Elsie早前便特別相約啟思中學校長張紹銘,一同參觀新校舍。

聽張校長講,啟思中學去年九月創校,但在今年一月才搬到新校舍,經數個月的適應、執拾後,上月才舉辦開幕禮。現時該校只有四班中一學生,所以偌大的校園,暫時顯得特別寧靜,加上校舍很多地方採用自然光,感覺很舒服。Elsie最深刻印象的是,經過學校飯堂時,看見所採用的凳,並不是傳統的木長凳,或者是鮮色的塑膠椅,而是用了一種仿藤織的膠椅,坐上去不單舒適,還營造出和諧的視覺效果。

「我們希望學生上學時,有種舒服的感覺,這樣才會努力、投入和欣賞學校。」張校長說,當日辦學團體跟政府畫則師討論校舍設計時,除以有限的成本,打造最好的讀書環境給學生外,還照顧到老師的需要,「我們設計了一個教職員休息室,讓老師在該處吃飯、休息、聯誼,希望老師有個較好的工作環境時,亦能有更佳的教學質素。」

在參觀新校舍期間,張校長不斷強調學校環境對學習的重要,故設計校舍時也花了不少心思,例如圖書館,採用了落地玻璃,又放置多張沙發倚,同學看書看得倦了,可望望對面翠綠的山坡,或者遠眺海景。「圖書館的設備完善、舒服,才可吸引學生常來。」又例如該校的設計與科技中心,除了全部採用最先進的蘋果電腦外,還從英國定購了一部價值數萬元的Laser Cutter,給學生用作切割膠片。

硬件配套固然重要,然而課程設計、師資、教學法等軟件配合,卻更是教學的根源所在。張校長說,該校是本港唯一一所採用「國際文憑中學項目課程」(IB)的教學模式,同時又教授香港中學課程的學校。「有些直資中學辦的IB課程,只在高班推行,但啟思則在中一已開始。」然而,以Elsie所知,滬江維多利亞學校(中學部)同樣有IB的中學課程,更和小學部接龍成一條龍IB學校。張校長則解釋,滬江維多利亞學校是私校,可完全採用IB課程,但啟思是直資,接受政府資助,所以必須教授本地中學課程;故此,啟思中學才可成為同時有IB和本地中學課程的直資中學。

在師資方面,啟思中學的老師多為以英文及普通話為母語,或海外回流之老師,締造兩文三語的語文環境;另外,該校採用小班教學,每班學生不足三十人,師生比例為每班有兩位或以上教師。

中一學生楊菁告訴Elsie,因為該校的氣氛比較自由,功課又大多數是專題研習,需要team work,因此學習比較輕鬆;另一位同學梁童欣則指,該校的學習模式像大學。「功課不多,而且因為是IB課程,方便將來到外國讀書。」

Elsie知道,啟思中學的學費每年四萬五千元,是僅次於聖保羅男女中學後,學費最貴的中學。對於該校為全港學費第二貴的直資中學,張校長認為是物有所值。「學校以小班教學,教學質素和師生比例也高。」雖然學費貴,但張校長說,該校亦設獎學金和助學金,幫助有需要的學生。雖然啟思小學和中學是直屬關係,但張校長表示,該校並無規定預留多少學額予小學部,「即使不是啟思小學的畢業生,只要符合學校的收生準則,我們亦會取錄。」



Rank: 5Rank: 5


4418
769#
發表於 07-6-26 11:22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回歸十年﹕堅持英中 唯有直資 2007年6月26日

【明報專訊】沒有多少人喜歡考試,偏偏現實是一場又一場的淘汰試。

回歸後政府實施母語教學,訂下新中派位機制及中學教學語言政策,規定收生成績不達標的英文中學,2010年需「轉車」為中文中學,學校收生自主權亦被大幅削減。過去10年,香港22所補助學校、動輒近百年的傳統名校,當中四分之一已放棄免費資助模式,改為直資學校,換取收生、教學語言的彈性。未來10年內,傳統名校面對嚴峻衝擊,預料更多名校會轉直資,或者遭勒令落車為中中,可預見香港傳統名校變天。補助學校議會主席譚兆炳推算,人口下降大勢下,現時約100所英中,有可能多達20所收生不達水平需轉為中中,亦有更多英中為勢所迫需轉直資。

未來,這場保成績、保英中地位的考試,受考驗的不止學生,還有學校。

香港家長一向追捧英中。譚兆炳說,回歸後的教改,重點是學制改為「三三四」(3年初中、3年高中、4年大學),社會卻最關注英中與中中的分別。他說,政府近年加強對津貼學校的限制,在收生、教學語言及課程上均有嚴格要求,加上中學由5個成績組別(Banding)改為3個,學生學習差距被拉闊,即使英中名校亦未必能確保英文水平。

他認為,外圍環境嚴峻,轉直資卻能享受收生與教學語言等自主,成為英中轉制的誘因。於是,由沒有傳統名校轉直資,到回歸後的今天,已有5間補助名校轉制,將來更可能倍增,「傳統學校大部分想堅持做英中,若現有(升中及教學語言)政策不變,唯有逼住轉直資」。

人口下降 中一勢減500班

譚兆炳認為,學童人口下降的危機,是英中甚至全港中學迫在眉睫的難題。他舉例,06/07年約有8.2萬學生入讀中一,至09/10年將下降至6.5萬。少了1.7萬名學生,若以每班40人計算,足足要減少近500班,或影響100間中學的生存。譚兆炳形容這是「恐怖的數字」,相信10年後,英中會少於100間﹕「就算照現在的比例,減少500班,都要削減20間英中呀。」

他又說﹕「我估計,2012年舊學制的中七生,與新學制的中六生一起畢業後,中學生數量遽降,會有相當數量的學校關閉,除非政府搞小班教學。」

不過,教育工作者聯會主席黃均瑜卻認為,英中佔中學總數的四分之一,約2.5萬名Band 1學生有資格入讀,即若中一學生減至最低6.2萬人,仍會有足夠的Band 1學生,因此相信英中數目仍可維持近百所;即使有「落車」,相信亦有中中「落車」。他又認為,新學制實行後,英中、中中的標籤效應會被減低,家長會重視入大學的比率,多於只看教學語言。

校長憂教育兩極化 窮人難翻身

東區家長教師會聯會副主席趙明也說,將來英中、中中「上落車」交替,預計英中數目無大改變。趙明又說,多了名校轉直資,會令希望子女入名校的家長感到可惜,擔心無法承擔部分學校高昂的學費,會出現「有錢人才能讀名校」的危機。鮮魚行學校校長梁紀昌認為,將來更多英中名校轉為收取學費的直資學校,經濟困難的學生入名校機會必然減少,會把香港成功的教育制度摧

Rank: 5Rank: 5


4418
770#
發表於 07-6-26 11:23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要考名校 窮學生盼取獎學金 2007年6月26日

【明報專訊】愈來愈多名校轉直資,對於窮學生來說,入讀英中名校或許變得更難,除了要面對區內劇烈競爭,亦要考慮家中財政負擔。「平民學校」鮮魚行學校的幾名學生,又有什麼感想?

小五學生方嘉泳的母親是酒樓侍應,父親沒有穩定工作,家中收入並不穩定。嘉泳的姊姊是直資中文中學的中一學生,每月300元的學費已經為家中帶來負擔,所以他希望可以入讀區內的津貼英文中學,以免父母要再為自己「大出血」。但嘉泳同時覺得,直資名校不一定只是有錢人才可負擔,他說,若可獲直資學校取錄,他一定努力讀書,考取校內獎學金及申請助學金。

他的同學麥霆舜同樣渴望入讀英中,以盡早適應英語教學環境,為入大學打好基礎。霆舜的家庭月入約8000元,雖然父母已經儲蓄了一筆「教育基金」,但他說,若自己入讀自資英中,亦可能會因為家境清貧而自卑,「明知自己沒有錢,讀自資,簡直自討苦吃!」

Rank: 5Rank: 5


4418
771#
發表於 07-6-26 13:03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上文看完資深校長意見, 也看看學子的意見.

八年前香港青年協會針對教局一份名為「教育目標」諮詢文件向全港學生調查.

調查顯示, 被訪中學生普遍認同香港教育當時存在不少問題.   在被訪者眼中, 香港教育面對的首五個問題, 依次序是「過於著重考試成績」、「填鴨式教育」、「語文能力差」、「課程內容學非所用」、以及「缺乏個人能力培養」.  數據反映香港社會過於重視學生成績結果的現象, 最為中學生不滿 .

教改原意是要改善上述現象, 八年過了, 效果如何, 學子的意見有沒有受到重視, 壓力學業有沒有改進?

以我看來, 現在學生、家長、教師、學校更忙, 壓力更大, 但上述情況變得更壞, 競爭加劇.  

我想主要原因是 : 香港教育立場目標從不是學生方面去想,   教局要學校變好, 學校要變好就要要求好學生或操好學生, 家長想子女變好也要求好學校好成績之下操好子女.  當局對學校各項不斷評核指標使學校不能掉以輕心, 對學生每年每月測驗考試從不間斷, 家長為子女不落後也不遺餘力操教子女.  學生慘變夾心人, 終極標靶.  

教育是看長線效果, 但香港祇爭時刻朝夕.    這種從幼園起已不間斷淘汰比拼制度, 令不少學生到中學時對學習已失信心興趣, 造成教育反效果, 也造成不少教育雙失下的問題青少年.

Rank: 5Rank: 5


4418
772#
發表於 07-6-28 21:35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2007-06-28] 直資中學紛申請加學費
 
【文匯報訊】(記者 李浩彰) 早前政府決定向公務員加薪,官津校教師同樣受惠,加上就業巿場向好,故直資及私立學校亦被迫薪以挽留人才,但「羊毛出自羊身上」,部分學校擬調高學費彌補有關開支。據了解,不少直資、私立學校已向教統局申請調高來年學費,加幅由8.5%至21%不等,更有個別學校加費高達1倍,令人咋舌。

基督教崇真中學擬於新學年將學費調高11%,由現時每年的18,000元增加至20,000元。校長丘頌雲表示,由於公務員集體加薪,教師薪酬亦水漲船高,「若直資學校人工低過津校太多,學校便難以留住教師」。他又指,直資學校一般以多元化教學模式上課,例如該校就經常舉辦海內外的交流團讓學生參與,因而資金成本亦較高。
 
匯知中學亦打算在新學年加價,每年學費由現時的3,000元,大幅調整至新學年的6,000元,加幅1倍。該校殷主任表示,學校於03年創立初期並無收取初中學生學費,故現時逐步調整學費以達收支平衡。他強調,校方採「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理念,所有學費會用於改善學校設施及加強教學質素之上,而綜援家庭則不需經任何審批便可獲全免學費。

參照津校薪酬 加費難免

直資學校議會主席羅慶琮(見圖)表示,雖然直資學校可為教師自訂薪級表,但一般會參照津校的薪酬評級,儘管政府會調高對直資學校的資助,但直資學校一般採取小班教學模式上課,聘用教師較官津校多,故非所有教師均屬政府資助的對象,若直資學校要讓所有教師獲公平增薪待遇,就難免要加學費,故今年各校普遍以此解決資源不足問題。

二私校獲准調高8.5% 至13%

此外,有部分的私立學校已經獲教統局批核,於新學年加學費。滬江維多利亞學校新學年整體學費將上調8.5%。校長邵麗紅表示,由於學校於新學年遷入位於深灣道的新校舍,學校設施得到全面改善,校董會亦就新校作出了投資,故作出加費決定。而弘立書院亦獲教統局批准,新學年將學費調整至19,000元。

不過,直資及私校擬加費的決定惹來家長團體的不滿。家長聯盟主席陳小珠認為,此舉會扼殺家長對學校的選擇權。

家長:變相用錢衡量收生

她表示,直資及私校具有較靈活的教學模式,當中亦不乏傳統名校,對家長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學校不斷加費,令原本有能力選讀的家長亦被剝奪機會,「變成以金錢作為入學標準,而不是以學生的成績去衡量」。她認為政府應就學校加費釐訂標準,或訂下封頂政策以免學校濫加學費。


申請加學費直資中學 - 今年學費 > 新學年學費 +加幅 (全年計)
蘇浙公學 -  2,450元 > 2,695元 + 10%
基督教崇真中學 -  18,000元 > 20000元 + 11%
培僑書院 -  19,000元 > 23,000元 + 21%
匯知中學 -  3,000元 > 6,000元 + 100%
香港神託會培基書院 -  13,000元 > 15,000元 + 15%


獲准加學費私立學校 (中一)
滬江維多利亞學校 -  62,645元 > 68,000元 + 8.5%
弘立書院 -  105,000元 > 119,000 + 13%


Rank: 6Rank: 6


8048
773#
發表於 07-7-15 13:56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ChiChiPaPa 於 07-5-26 17:55 發表
不是所有小學都有參加劍橋試。以下是一些有公佈成績的學校:

保良局何壽南小學 2NETs
Flyers合格率達82.6%
Starters & Movers合格率達90%

何日東小學 2NETs
Flyers合格率85%

九龍塘學校(小學部) 3N ...



For 保良局何壽南小學 the results is good or not?

Rank: 5Rank: 5


1022
774#
發表於 07-8-1 17:13 |只看該作者

Starter Exam - Sep 2007

My son will take the exam this year. But I did not find it in gov't primary school?  Why ?

In primary stage, all kids are quick learners and teachers can approach them to speak in differnce kind of language in a free-talk class at the last session.  It can help all kids to express themself or their mood with classmates.  Teachers can join to each group for discussion.  If they found there is a funny talking class everyday.  They might love the schoolife very much!  Really no doubt!!!

原文章由 elizatyy 於 07-7-15 13:56 發表



For 保良局何壽南小學 the results is good or not?
8-) 8-) 8-) 8-) 8-) 8-) 8-) 8-) 8-) 8-) :wave: :wave: :wave: :wave: :wave: :wave: :wave:

Rank: 5Rank: 5


1022
775#
發表於 07-8-1 17:20 |只看該作者

滬江維多利亞學校

At first, we really want to enter the primary school but the location and school fees is so noble. So we gave up.

But we really enjoy the playgroup and pre-nursey there.

All new materials and native teachers are very very creative.   It's funny and happy everydays. Everyday is a summer vacation.

[ 本文章最後由 NichoB 於 07-8-1 20:38 編輯 ]
8-) 8-) 8-) 8-) 8-) 8-) 8-) 8-) 8-) 8-) :wave: :wave: :wave: :wave: :wave: :wave: :wave:

Rank: 5Rank: 5


1022
776#
發表於 07-8-8 21:27 |只看該作者

Young gifted unversity for age 10-18

In HK, there are so many gifted students in some famous private schools.  If she can spend more money on the training , I think there are many10A kids in the future.

We must set up a funds for those students and let them to have a chance for training.  

To build up a gifted unversity for these young secondary students .
I think there are few thousand gifted kids in HK but they dont know where will they go ?  Some of them may go to oversea for further studies, so we lost many gifted kids.

So they can study degree and MBA before age 20.
8-) 8-) 8-) 8-) 8-) 8-) 8-) 8-) 8-) 8-) :wave: :wave: :wave: :wave: :wave: :wave: :wave:

Rank: 5Rank: 5


2258
777#
發表於 07-8-9 22:08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agneslth 於 07-5-22 13:33 發表
囝囝爸:

很同意你的講法!

中文無疑是越來越重要,但若要在學術領域內接觸到最新的資訊,英語始終是最重要的學習媒界。

我發覺在我身邊的朋友中,有個有趣的現象,就是讀本地小學的孩子就要課餘加強英 ...


Hi agneslth,

Thanks for your sharing.  You have contributed valuable ideas.  I agreed with you.

Rank: 5Rank: 5


2258
778#
發表於 07-8-10 19:15 |只看該作者
原文章由 agneslth 於 07-5-28 12:05 發表


ChiChiPaPa,

就我所知其實即使在國際學校中,學習英語的語境和課程也可以很大分別。

近年香港不少國際學校為了迎合越來越多本地學生入讀的轉變,相對地提高了中文課程的比例。這原是好事,但我發覺不 ...


Hi agneslth,

Your son's school is quite good.  Is you son studying in ESF or other IS?  Would you mind to share?

Rank: 5Rank: 5


4418
779#
發表於 07-9-7 12:23 |只看該作者
成報 7.9.2007

狄恆神父:我們是辦學的
拒轉直資增家長負擔 籌基金提升教學質素

「華仁一家基金會」為期一年的籌款大計,將由下月7日(星期日)的步行籌款揭開序幕,香港華仁書院校友、行政長官曾蔭權當天將任主禮嘉賓。基金會主席狄恆接受本報訪問時說,現今社會瞬息萬變,教學方法與學習方法更需互相配合,例如鼓勵學生多發言、多活動等,藉籌募所得的基金,華仁書院將可落實小班教學,創造條件,帶領學校迎接提升教學質素的挑戰。

 為實現在香港及九龍華仁書院初中實行中英數三科小班教學,「華仁一家基金會」月前公布舉辦一系列活動,冀在一年內籌募一億元。籌款大計的頭炮將是下月7日舉行的步行籌款,其他活動包括高爾夫球日、電影首映禮、餐舞會及發行信用卡。

 曾任香港及九龍華仁書院校長及校監的狄恆神父,最近接任成為「華仁一家基金會」主席,基金會希望藉他在校友中的認受性,為基金吸納新血,亦反映耶穌會作為辦學團體的角色。

為期一年 目標籌募一億 狄恆神父說,現今社會瞬息萬變,來自互聯網等誘惑愈來愈多,笑言「年輕人在課堂上只可專注不多於15分鐘,15分鐘-過去他們就會東張西望」,所以教師的教學方法更需要與學生的學習方法相配合。他說,自己經常提醒老師在課堂上要讓學生多發言、多活動,多用視聽設備及單元計劃等方法幫助學習,而推行小班教學,可為這些教學方法的轉變創造條件。基金的經費會為教師提供更多持續進修,以至海外進修的機會,將帶領華仁書院迎接持續提高教育質素的挑戰。

 談及近年不少老牌名校都轉為直資學校,而華仁書院卻選擇成立基金籌募教育經費。狄恆神父承認,直資制度可為學校帶來更大自由,但卻會加重家長財政負擔及造成校際競爭。他強調,耶穌會「不是做生意的,我們是辦學的,是開放的」,相信透過校友支持成立基金,亦可達到直資制度的正面效果。

 狄恆神父憶述,曾在會見為孩子報讀直屬香港華仁書院的番禺會所華仁小學家長時,有家長帶同幼稚園程度的兒子的作品集前來,令他就家長對孩子的高期望感到吃驚。他強調,華仁書院不會預設收生要求,而是遵從耶穌會辦學宗旨,無論收到任何學生,都希望把他們培育成才。

下月7日 步行善舉序幕 最近,前影星鍾楚紅丈夫、九龍華仁書院校友朱家鼎病逝後,其家屬在其訃聞便表明親友若做帛金,可將心意全數撥捐「華仁一家基金會」。狄恆聞訊後表示,對家屬的決定很感激,並指出朱家鼎生前亦熱心母校發展,相信此決定與其個人心意一致。

Rank: 5Rank: 5


4418
780#
發表於 07-10-5 15:27 |只看該作者
周守仁神父堅持全人教育
非追求全港最叻 學生須超卓表現


【成報 2007-10-5】文:記者蔡蘊賢

九龍華仁書院校監狄恒神父於上月把職務交由香港華仁書院校監周守仁兼任,從事教育工作多年的周守仁神父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社會愈來愈功利,教育也變得功利化,學校不斷盲目追求成績,華仁卻堅持本身的辦學理念,發展全人教育,除了學科成績外,亦要培育學生其他的才能,「唔係追求全港學校最叻,而係(學生)全部都有超卓表現」。

由本學期起,周守仁神父正式成為兩家華仁書院的校監,他表示,社會愈來愈功利,教育亦變得功利化,「幾優狀元、幾優狀元,家長無咁重校風,成績行先」,事實上,華仁也面對這個問題。周神父強調:「(華仁)唔係只追求成績,但係我明白家長當然緊張成績,家長要求成績,其實華仁成績上升緊……華仁不是追求全港學校『最叻』,而係所有學生都有超卓的表現,希望全部成績都升,唔係特別幾個」。

不應短時間太多改革

家長對學校有期望,學校亦要設法提升質素,增加學校和教師的壓力。周神父提及在語文教學方面,認為政府應該「一刀切」,全部實施母語教學,不過,仍保留部分英語教學的學校,會出現不公平的情況,「唔係level(公平),有學校好緊張要保住EMI(英文中學)呢樣,壓力好大」,「我唔係批評改革,係咪咁短時間改革咁多」。

在新的「三三四」學制下,要推行通識教育,「通識教育係好」,但是老師要面對好大的挑戰,「教師培訓,唔係培訓通識教育,忽然間要佢上幾堂,咁就去教,老師壓力好大,相信教師好負責任,壓力自己畀,專業先有壓力」。

兩所華仁近日初步探究轉為直資的可能性,周神父說,一旦轉為直資,學校就會收取學費,這不符合團體的辦學理念,故他們將小心處理事宜。

華仁辦學宗旨,一定要有本地的課程,改為直資後,「收生唔一定中一派位,要同名牌直資爭」,其實,直資有其好處,但亦有代價,因為要考慮清貧學生,學校會否因而產生「貴族文化」,就照顧清貧學生方面,雖然學校的舊生,可以捐款設立獎學金,但問題不在這裏,而是要與其他名牌直資學校競爭,故要詳細考慮。

轉直資須顧清貧學生

華仁打算在未來一年籌款一億元,在初中推行小班教學,兩校更會舉行步行籌款,兩校近年利用學校發展津貼於初中的中、英、數三科推行小班教學,由於政府津貼有限,故基金會發起「華仁一家為將來」籌款運動,目標在未來一年籌得一億元,除讓兩校推行小班教學,亦會資助教師在本地及海外進修。除讓兩校推行小班教學,亦會資助教師在本地及海外進修。

他說,推行小班教學對學生是有一定幫助,一班20多人至30人,但相比40人一班為少,學生的水準得以提升,「做幾年,今年會考,中文、英文都有提升,數學亦可以好」。



[ 本文章最後由 囝囝爸 於 07-10-5 15:46 編輯 ]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