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直資學校與私立學校之討論(前為: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 ...
樓主: 立人
go

直資學校與私立學校之討論(前為: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複製鏈接]

Rank: 5Rank: 5


1022
681#
發表於 07-3-20 12:18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PKL ---> DSS
Free edu ---> Pay sch fee

Of coz Mr Li must agree la...Save more gov't expenses
8-) 8-) 8-) 8-) 8-) 8-) 8-) 8-) 8-) 8-) :wave: :wave: :wave: :wave: :wave: :wave: :wave:

Rank: 5Rank: 5


4418
682#
發表於 07-3-20 16:29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有人認為食維他命有益, 不過食得多都有害.

有多啲直資揀緊係好, 不過父母仔女如果叻啲, 有能力報多三五七間直資, 無論應付面試筆試, 事前準備事後等放榜果種煎熬, 好多人都會領受過. 現在小六學生一年已經考唔少試, 多幾個唔怕多, 愈競爭愈大壓力愈進步, 唔好怕辛苦.  

不過唔好相信當局當年推行直資一條龍拆牆鬆綁、有教無類的偉大意念. 英華是一好例子, 最奉信新理念一條龍的真道書院、臻美黃乾亨現連中學校舍還未有着落. 變為當局推行傳統名校轉直資的陪襯品, 有可能成為犧牲品,  

Rank: 8Rank: 8

醒目開學勳章


15765
683#
發表於 07-3-21 17:36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英華書院宣佈明年轉為直資.............是否指08/09年度 ?

Rank: 5Rank: 5


4418
684#
發表於 07-3-21 23:28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以下是英華轉直資的新聞部份節錄:

今 年 入 學 毋 須 付 學 費

該 校 今 年 一 月 初 已 就 轉 直 資 諮 詢 家 長 , 出 席 者 未 有 反 對 , 校 方 提 出 學 費 每 年 約 2 萬 元 , 明 年 開 始 轉 制 , 入 讀 小 一 須 接 受 面 試 。 將 於 今 年 九 月 新 學 年 入 學 的 小 一 和 中 一 學 生 仍 屬 非 直 資 班 , 他 們 讀 至 小 學 和 中 學 畢 業 前 都 毋 須 付 學 費 , 08 年 起 升 中 的 小 學 部 學 生 則 屬 於 直 資 班 學 生 。

引文完


08年9月才變為直資.  今年9月入學仍屬津校生.

Rank: 5Rank: 5


4418
685#
發表於 07-3-23 22:36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今天在一本雜誌看到一篇有關直資校的文章, 作者為潘啟迪, 是一資深傳媒人, 有兩名讀書叻的尖子兒子.

作者認為香港直資傳統校或直資新校, 皆以炮制精英為目的.  

他在文中介紹美國也有類似香港直資的資助學校.  學校由政府資助, 由私人辦學團體經營, 名為特許經營學校 Charter Schools. 也像香港直資校一樣有較高自由度, 不受公立學制管轄, 可用不同教學方式, 用不同合約聘請教師, 有較長學習時間, 朝八至午四以後, 為免學生沉悶, 課堂間加入不少活動興趣元素.  和香港直資最大不同處是, 收生目標是學業成績不佳學生, 政府資助這類學校是為補底作用.  

Rank: 5Rank: 5


4418
686#
發表於 07-3-26 21:37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上文繼續......

得到潘先生介紹美國類似香港直資的 Charter Schools, 也在網上找了一些有關資料,  有興趣者可按入 CLICK HERE 閱讀.

以下節錄其部份有關內容:

Charter schools are:
-publicly funded, and are not vouchers for private schools.
-open to all students.
-pioneers and innovators in public education.
-meeting parents' needs.
-appealing places to work for teachers.
-committed to improving public education.
-operated by an exciting array of non-profit groups.
-playing an important part in school reform.
-demonstrating a record of student achievement.

What is a charter school?
A charter school is a nonsectarian public school of choice that operates with freedom from many of the regulations that apply to traditional public schools. The "charter" establishing each such school is a performance contract detailing the school's mission, program, goals, students served, methods of assessment, and ways to measure success. The length of time for which charters are granted varies, but most are granted for 3-5 years. At the end of the term, the entity granting the charter may renew the school's contract. Charter schools are accountable to their sponsor-usually a state or local school board-to produce positive academic results and adhere to the charter contract. The basic concept of charter schools is that they exercise increased autonomy in return for this accountability. They are accountable for both academic results and fiscal practices to several groups: the sponsor that grants them, the parents who choose them, and the public that funds them.

What'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charter schools and other public schools?
Charter schools are public schools of choice, meaning teachers and students choose them. They operate with freedom from many regulations that apply to traditional public schools. They generally offer teachers and students more authority to make decisions than most traditional public schools. Instead of being accountable for compliance with rules and regulations, they are accountable for academic results and for upholding their charter.

Who attends charter schools? Whom do they serve?
Nationwide, students in charter schools have similar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to students in all public schools. In some states charter schools serve significantly higher percentages of minority or economically disadvantaged students than the traditional public schools.

How are they funded?
As public schools, charters are not allowed to charge tuition, and they are funded according to enrollment. In some states, such as Alaska, Colorado, Minnesota, and New Jersey, they receive less than 100% of the funds allocated to their traditional counterparts for the operation of public schools. In other states, like California, additional funds or loans are made available to them. In most states, charters do not receive capital funds for facilities. They are entitled to federal categorical funding for which their students are eligible, such as Title I and Special Education monies. Federal legislation provides grants to help charters with start-up costs.

這類學校多方面和香港直資相同, 但其為有特別需要的學生, 家長或教師而設, 我姑且命其名其為"特別資助學校".

至於潘先生在其文中指香港直資是以炮製精英為目的, 這點我不完全同意.  容後再談.





Rank: 5Rank: 5


4418
687#
發表於 07-4-4 01:42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何謂精英, 香港學生有多少成數為精英?

直資學校是否是以炮製精英為目的, 首先看一些數據.

計至去年9月止, 香港共有六十四間直資學校 (四十六間開辦中學課程, 九間開辦小學課程, 以及九間同時開辦中學及小學課程).

這些直資, 相信祇有少數個別傳統名校直資要為保精英地位, 而會以炮製精英為目的外, 其他大部分學校不外是為保成績或英中位置, 或創展二文三語多元化, 或為避殺校, 或為早期派位…的各類直資學校.  這些學校多以辦好學校為首任,  炮製精英的厚望, 在競爭大、教改學制多變的亂局下, 尚遙不可及.

直資傳統名校, 精英之名本源自官津時代, 日久深遠, 轉了直資之後, 成績會否更進一步, 更多精英呢?  

自引入直資競爭後, 這幾年來不少地區名校成績冒升, 也打破了傳統校壟斷會考高考狀元的局面.  相信這個趨勢會擴大, 地區名校雖不能開放收生, 但收生絕不比直資弱. 新制下自行統一派位皆可全港收生, 自行近千人可擇優而取. 各區band 1 校 band 1 生可互補校網不足, 分散錯配大幅減低.  精英生無論收生或中途轉校流失到直資名校的機會也好轉.  反觀直資如學費愈高, 收生範圍愈窄, 好學生還較易取, 但精英難求.  DBS是一好學校, 要高成本辦IB, 又將收三百內地生, 寓意為何? 本地賽難打, 改打國際賽, 直資不易為? 精英生多選IB, 削弱校內考本地試學生成績, 但IB生英文會不敵IB女生或國際校生, 高不成低不就, 本地精英不足, 外援仍最佳方法.  

如更多學校轉直資, 直資校會平均化, 但沒有直屬小學包袱的官津更具優勢, 也沒有經濟包袱, 要算住萛住, 經濟好時不用担心通脹薪金各樣開支大, 經濟壞時也不怕退學潮.

如曾特首落實承諾推小班教學, 官津形勢更好, 如造到好成績, 貧富學生一網打盡, 精英更易求.

這是我簡單的看法, 不足為據, 不足為信.  祝復活假期愉快.

Rank: 3Rank: 3


217
688#
發表於 07-4-5 13:23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囝囝爸, thank you for providing another view on Subsid. and Gov't schools for parents, already have too much info abt DSS in the forum.  Things are always have two sides, appreciate your sharing on different views abt SS and Gov't schools.

Rank: 5Rank: 5


1022
689#
發表於 07-4-7 20:07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So confused, the standards of HK edu are so difference.  Someone say IB is Good, but gov't don't spend money on it.  If you want to go IB school, you must pay the sch fee.

I think there are not many parents who want to pay for school fee and hope to have free education for their kids. one kid family can effort, How above two more kids family>?  

Gov't want them to have more kids but do not provide free education / medical for us.
If we think IB is good, gov't can change all school into IB system.  HKCEE is old methods and kids only memoried the answer and copy ...copy..

They spent over few thousand to join XXA+, Superstar Tutor's learning centre (what is problem in our edu sys)   May be they know how to discuss with students and solve their problems which cannot solve in school envoirment.

I saw the japaness movie saying boys who did not want to learn from school and feel very bored in class.  So he went to learning centre after school
and got a good result on exams.

Finanlly, DSS may provide more fun and success in class, right.
No need to go to gov't school. The edu dept. can be closed.   
      
We dont need to pay tax for edu. dept. coz we need to pay for the school fee , right?
8-) 8-) 8-) 8-) 8-) 8-) 8-) 8-) 8-) 8-) :wave: :wave: :wave: :wave: :wave: :wave: :wave:

Rank: 5Rank: 5


4418
690#
發表於 07-4-17 14:00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直資拔尖, 官校補底?

[文匯報 2007-04-17]

論盡教育圈:討好家長是學校生存之道

 近年來香港的中小學教育有個很大的發展危機,就是在市場機制和殺校機制的威脅下,學校對弱勢學生(也就是指成績行為都比較差的band3學生)的照顧完全忽略了,弱勢學生的利益完全被犧牲了。

 我們必須承認,在任何一個現代社會,不管你是多先進或多落後,總會有一批成績較差行為較差的少年人存在。這些少年人也是我們的孩子我們的學生,他們和所有的乖孩子好孩子一樣,都有接受教育而且是適合他們需要的教育的權利。故此既然有學校專門為band1學生服務,也應該有學校專門為band3學生服務。本來香港確實也有願意招收band3學生並以此為使命的學校,然而近年是越來越少了。即使近年新辦的學校不得不在第一年招收band3學生,但從校長到老師早已立下宏願,保證在多少年內成為band1學校云云,教導band3學生只是迫不得已的過渡期。而直資的新校更直接跳過這一步,高學費,英語教學,這兩道關卡就把band3學生關在校園外了。

市場決定學校存亡 差生何處去

 雖然這種教育心態不正確,但好像也難以深責。誰叫政府以市場來決定學校的生死存亡呢?而市場又偏偏只在於家長的主觀且不大理性選擇?故此學校要生存當然要討好家長。討好家長學校就要做band1學校,因為大多數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讀band1學校(哪怕他的孩子正是band3那一群)。討好家長就要把任何有問題的孩子都趕出學校,因為大多數的家長都很介意自己孩子的同學行為不好(哪怕他的孩子行為也很差)。

 如果學校一方面既不收差生,另一方面又動輒把差生趕走,那麼差生應該往哪裡去呢?在市場力量及家長盲選的惡性循環中,樂意收差生的學校會越難收生,最終被殺。那麼差生可以往哪裡去呢?

 往官校去吧,這是官校應有的責任。至於官校應怎樣做,下次再談。  

■匯知中學校長 陳葒

Rank: 8Rank: 8


19742
691#
發表於 07-4-17 19:02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不同意陳葒校長所說的:『市場又偏偏只在於家長的主觀且不大理性選擇』。

並非家長不理性,而是家長根本沒有足夠的資訊去作好的選擇。我們不知道每所學校的各科增值比率,又怎樣去選適合孩子的高增值學校。我們只知大約的學校Banding,因此我們只能以Banding去選校。

如果學校可以會為Band 3學生增值,又願意公開增值比率,家長一定知道怎樣作選擇。

請校長在怪責家長前,可否先提高學校的透明度,讓我們知道學校為不同組別(Banding)的學生增值的能力?

Rank: 5Rank: 5


4418
692#
發表於 07-4-18 00:47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ChiChiPaPa:

鮮魚行算是一間正增值學校吧. 特別視學評為優質, 學生不足被迫超小班教學, 校長老師落力, 去年成績冒升中, 學生校外也得到獎項, 也曾因公佈了其校評核試好成績, 而遭到教局申責.  一年下來, 結果如何 , 仍得不到家長認同, 再度收生不足慘遭殺校.  你說香港家長屬主觀? 客觀? 或是對弱校的悲觀?  這也怪不得家長, 四十多人一班的名校還較令人安心, 常在教局殺校陰影下的弱校, 無論怎樣進步, 也未必得到當局認同, 當局不認同, 家長會上這條船嗎?

學校來說, 成績透明度高祇是好學校專利, 弱校來說, 身無長物, 再顯示身段, 祇能自曝其醜. 學校增值來說, 弱校50分增至60分, 也不能改變家長對90分減值至80分的名校偏好. 在家長心目中, 是龍是蛇, 早有定論.  個別學校進步祇屬個別指標, 不一定能相互比較.


Rank: 8Rank: 8


19742
693#
發表於 07-4-18 06:31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囝囝爸,

我相信陳葒校長是說教Band3學生的學校,討論的應該是中學。小學並沒有增值指數。

鮮魚行是小學,增值指數並不適用。特別視學並沒有把鮮魚行評為優質,請細看特別視學報告:

1. 學校的整體表現未達到良好水平
2. 學生的學科成績低於全港平均水平,尤其是英文科

鮮魚行校長曾說該校Band 1學生倍增,但家長是不會單因學校Banding數字提升而盲選。最重要是孩子的前途,而小學沒有增值指數,鮮魚行對學生的增值能力如何,是沒有任何客觀數字。

如果增值數字真的如你所說不影嚮家長的選擇,那為什麼學校怕公開這個數字?好中學應該為學生增值,而非只教Band 1學生,而事實上只有3分之1的孩子是Band 1。如果Band 2或Band 3學校能為孩子增值,他們有比Band 1校更大的市場。

還有中學的增值指數不是個別指標,是客觀的統計數字。

Rank: 5Rank: 5


4418
694#
發表於 07-4-18 14:39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ChiChiPaPa:

以下是一則有關新聞, 我不懷疑你的資料, 傳媒未必正確, 稍後再和你討論.


【2007.4.4 大公報】

「殺校」政策在最初的兩年,的確是可以淘汰一些低效能的學校,但「殺校」的高潮已過,低效能的學校已淘汰得七七八八,現存的學校大多質素不差,只是學生人數的確是減少了。在這政策下,倖存的學校得不到好處,因為學習差異不斷增大,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困難,最終拉低整體學業水平,令名校平庸化,普通學校劣質化,整個教育界都是輸家,只有補習社是贏家。

社會要求政府不要做守財奴,要知道錢不是政府的,而是屬於巿民大眾的,現在巿民要求的是「小班教學」,請教統局不要違反民意,還巿民的合理要求,推行「小班教學」,徹底解決困擾教育界多年的「縮班殺校」政策,讓教師教得安心,學生學得開心,家長選校選得放心。

推行小班 各方得益

教統局經常強調必須秉持公平原則,推行各項教育政策,那麼為何要有「特殊教育」服務?政府明白社會上的確是有一批需要特別照顧的孩子,雖然教育經費會比其他學校為高,但為求讓這些孩子獲得與普通孩子同等的學習機會,政府會提供額外資助,這樣才是公平。

鮮魚行學校獲得通過「特別視學」,已證明是優質學校,其特點和強項是照顧弱勢社群和拯救學業失效的孩子,可算是另類的特殊學校,特色是轉化差異生,例如有一名來自有規模學校的學生,他在原校受盡折磨,受盡挫敗,但轉校兩年後便脫胎換骨,還入選英語小莎翁話劇,成為主角之一。證明學校的教學成效不是只看辦學規模,最重要還是看學校是否愛護學生、尊重學生、以生為本。

「特別視學」是供教統局決定是否批准學校參加翌年的「小一入學統籌辦法」,因此視學的要求是特別認真、評分特別嚴格,學校若非表現優異,實難通過,所以多年來只有一間小學和一間中學獲得通過。教統局明白學校優異並不代表家長會選擇這類學校,因為教統局也不能即時改變家長追求名校的心理。所以,特別給予通過「特別視學」的中學提供四年的中一派位保證,便是要讓學校多點生存空間,扶助這類學校,正如前秘書長所言:「不會讓辦得好的學校結束」便是這個道理。

特別視學 要求嚴謹

但為何通過「特別視學」的鮮魚行學校卻得不到同等看待呢?大家都知道學校經過視學後,無論是「校外評核」或是「質素保證視學」,學校的表現在一段時間內變化不會太大,所以教統局才自訂四年一個周期。「特別視學」也是視學的一種,且要求更高,信度更可靠,教統局為何這樣缺乏自信和互信?難道學校年年收生不足,便要年年做「特別視學」?況且鮮魚行學校三年前通過「特別視學」後,學業水平持續上升,更證明當年的視學人員沒有錯判,鮮魚行學校是優質學校。

鮮魚行學校的辦學理念是「全面照顧學生」,及以「作為學生的第二父母」為己任,用心教導孩子,為何這樣有教育理念的優質學校,教統局也不給予機會呢?

Rank: 8Rank: 8


19742
695#
發表於 07-4-18 15:21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教 統 局 : 鮮 魚 行 學 校 特 別 視 學   整 體 表 現 未 達 良 好 水 平
2007-03-16 HKT 10:48
被 教 統 局 下 令 停 辦 的 鮮 魚 行 學 校 , 辦 學 團 體 昨 晚 決 定 停 辦 學 校 。

校 長 梁 紀 昌 說 , 學 校 04 年 被 教 統 局 評 為 教 學 質 素 優良 , 對 局 方 硬 性 規 定 , 學 校 小 一 新 生 少 於 23 人 要 停 辦 感 到 無 奈 。 教 統 局 表 示 , 尊 重 辦 學 團 體 決 定 , 但 指 出 , 鮮 魚 行 學 校 在 03/04 學 年 的 特 別 視 學 中 , 整 體 表 現 未 達到 良 好 水 平 , 不 過 因 表 現 有 進 步 , 才 獲 准 通 過 視 學 。

Rank: 8Rank: 8


19742
696#
發表於 07-4-18 15:22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囝囝爸,

為甚麼教統局沒有給鮮魚行四年的派位保證?就是因為鮮魚行只是通過特別視學,但整體表現卻未達到良好水平。這從視學報告中的評語是可以見到的。

學業水平持續上升,是否就可代表整體表現達到良好水平呢?似乎鮮魚行校長並沒有信心再接受特別視學去評定學校的整體水平。

Rank: 5Rank: 5


4418
697#
發表於 07-4-19 01:37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ChiChiPaPa:

梁紀昌校長說學校優質, 教局作出反駁. 這些報導我在報上也有看過.  對雙方的說法我有保留.  可能梁校長覺得以弱校或被殺校來說, 鮮魚行校屬於優質.  教局也有其一套, 推行政策時隱惡揚善, 逆其政者隱善揚惡.

對"特別視學"我認識不深, 但一間學校能夠平反強政, 總有其過人之處. 去年視學覺得有進步, 今年報章報導也覺鮮魚行學校在語文, 校外, 升中在進步中.  以增值指標來說, 去年增值, 今年也增值. 但也正如我前文所說, 你是弱校弱學生, 儘管有進步, 也不過五十步升到六十步, 怎可和在精英教育主義包容下八九十步的強校強學生相比, 最終也被家長棄之如敝履, 教局因應民意而殺之.

陳葒校長文章主題說:" 討好家長是學校生存之道".  可以怪責學校, 罪怪家長嗎?  這是市場導向教育, 誰會做一條不穩當的船, 誰會上一條不穩當的船.  學生人數年年下降, 但當局一手殺校, 一手建新校.  被殺當然是 band 3 校, 新校也不會收 band 3 生, band 3 生變相為不受歡迎的顧客, 在學校選擇上備受排擠.  但可悲的是, 學制不改, 我們永遠會有 1/3 band 3 生, 約 1/3 band 3 校.  一些 band 3 校被殺, 會有 band 2 或 新校變為 band 3 校補上, 比數維持. 但 band 3 生永遠在谷底徘徊, 遇殺校時學無定所. 學校也處於交替競爭波濤上, 教無寧日, 取悅家長, 弱學生備受忽視.  反觀好學生智珠在握, 錦上添花, 更多選擇.  

家長選校, 因學校缺乏透明度, 可能令 band 3 校遺珠滄海?  其實學校各項重要整體比較指標全在教局手中, 收放有其理由.  其他如校評, 增值指標, 因選校制度校網所限, 參考價值實為有限.   

Rank: 8Rank: 8


19742
698#
發表於 07-4-19 05:56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囝囝爸 寫道:
ChiChiPaPa:

家長選校, 因學校缺乏透明度, 可能令 band 3 校遺珠滄海?  其實學校各項重要整體比較指標全在教局手中, 收放有其理由.  其他如校評, 增值指標, 因選校制度校網所限, 參考價值實為有限.   


不,只有中學有增值指標,小學沒有。自二千年開始,教統局每年都會向全港中學發放增值指標,而增值指標並非單一數字,而是有全港、同校網以及同類學校的比較,不會因校網限制,而減少其參考價值。學校不公開這些資料,很可能是相對同區、或同類學校,做不到高增值。

星之子陳易希的母校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就是少數願意公開這個指標的學校之一。中華基督教會譚李麗芬紀念中學主要收Band 3學生,是一所Band 3中學,但她連續六年獲教統局評為學業高增值。06年的會考中英數科增值評級和會考最佳6科增值評級都是8級 (註:1-9級,9級為最高)。

我相信家長的眼睛是雪亮的。

請各校長相信我們,把數據開放給全港家長。

Rank: 5Rank: 5


4418
699#
發表於 07-4-19 13:34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ChiChiPaPa:

其實我對增值指標十分陌生, 因有關學校增值的報導和資料寥寥可數.  在BK也讀過你提供一些學校的增值指數, 記憶中我也看過增值學校被殺的新聞, 僅此如已.

去年小兒升中, 選校事前也做了不少功夫, 參考資料多以學校的 banding, 會考升大成績, 校風等, 如有也會參閱學校評核報告, 最得着當然是BK家長的寶貴資訊意見. 但對增值指標我完全忽略, 原因可能其尚未普遍, 也不識如何比較.

這次你再提到增值指標, 我在網上也查看了一些資料, 覺得複雜, 也未能完全明白. 不知其他家長對其認識有幾多, 如何參照.

以下是其中兩份增值資料有關文件:-

文件一  - 立委會關於學業增值指標

文件二  - 學校增值資料系統手冊

在文件一第10項下講到 : "教育署會要求學校在周年報告中報道增值表現,以作為對學生學業表現問責的其中一個途徑。"  

為什麼在學校報告不一定見到這些資料?  指標評核是否強迫或自願性?  指標好像以同類學校作準, 同類如何介定, 是否由家長自作分類比較?

教局如要學校表現問責, 公佈系評, 會考, 高考成績不是更直接了當嗎?  是否增值指標還較全面, 可反映學業以外成就.  如是者, 為什麼教局不把指標全面公開, 不過要用深入淺出方法展示, 得到家長認知才會有參考價值.

Rank: 8Rank: 8


19742
700#
發表於 07-4-19 16:30 |只看該作者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囝囝爸,

我有從報章和學校網頁中,搜集學校公開的增值數據。有些學校叫自己做『增值學校』,但從來沒有公開增值指標。這些學校被殺並不出奇。

文件一的第10項只是說教育署"may request"學校在周年報告中報道。(其實應譯作『可要求』)

指標評核是所有中學都要參予的。

指標並不是單一的,它有全港、同區、以及相類收生學校的比較。相類收生的定義可參看:
http://svais.emb.gov.hk/src/latestCH/Manual/SimilarIntake.asp

增值指標就是以會考, 高考等公開試成績為基礎,評估同一學習水平的學生在入讀不同的中學後的學業上的增值能力。增值指標不能反映學業以外的成就,但除了增值指標外,其實還有情意及社交表現指標。

相信教局不把指標全面公開,是因為指標參考英國及澳洲經驗而成,而兩地均無要求學校公開數據 (冇利益,因此不做不錯,這是政府心態)。教局有把增值指標化成9個等級,所以對家長來說,已是很容易明白。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