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262 小時
- 最後登錄
- 18-5-31
- 國民生產力
- 24
- 附加生產力
- 2118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3-11-10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276
- 主題
- 36
- 精華
- 0
- 積分
- 4418
- UID
- 16008
 
|
Re: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何謂精英, 香港學生有多少成數為精英?
直資學校是否是以炮製精英為目的, 首先看一些數據.
計至去年9月止, 香港共有六十四間直資學校 (四十六間開辦中學課程, 九間開辦小學課程, 以及九間同時開辦中學及小學課程).
這些直資, 相信祇有少數個別傳統名校直資要為保精英地位, 而會以炮製精英為目的外, 其他大部分學校不外是為保成績或英中位置, 或創展二文三語多元化, 或為避殺校, 或為早期派位…的各類直資學校. 這些學校多以辦好學校為首任, 炮製精英的厚望, 在競爭大、教改學制多變的亂局下, 尚遙不可及.
直資傳統名校, 精英之名本源自官津時代, 日久深遠, 轉了直資之後, 成績會否更進一步, 更多精英呢?
自引入直資競爭後, 這幾年來不少地區名校成績冒升, 也打破了傳統校壟斷會考高考狀元的局面. 相信這個趨勢會擴大, 地區名校雖不能開放收生, 但收生絕不比直資弱. 新制下自行統一派位皆可全港收生, 自行近千人可擇優而取. 各區band 1 校 band 1 生可互補校網不足, 分散錯配大幅減低. 精英生無論收生或中途轉校流失到直資名校的機會也好轉. 反觀直資如學費愈高, 收生範圍愈窄, 好學生還較易取, 但精英難求. DBS是一好學校, 要高成本辦IB, 又將收三百內地生, 寓意為何? 本地賽難打, 改打國際賽, 直資不易為? 精英生多選IB, 削弱校內考本地試學生成績, 但IB生英文會不敵IB女生或國際校生, 高不成低不就, 本地精英不足, 外援仍最佳方法.
如更多學校轉直資, 直資校會平均化, 但沒有直屬小學包袱的官津更具優勢, 也沒有經濟包袱, 要算住萛住, 經濟好時不用担心通脹薪金各樣開支大, 經濟壞時也不怕退學潮.
如曾特首落實承諾推小班教學, 官津形勢更好, 如造到好成績, 貧富學生一網打盡, 精英更易求.
這是我簡單的看法, 不足為據, 不足為信. 祝復活假期愉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