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選科選校 大學主修數學出路
樓主: Beads
go

大學主修數學出路 [複製鏈接]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204
41#
發表於 24-7-10 11:03 |只看該作者
barque 發表於 24-7-10 10:36
覺得如有中小學時期,不是單一地只是著重學科的成績,如果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溝通能力,寫作能力。大學時主 ...

我同意部分你的看法,但是我兒子是其中一個例外。

他初中已經決定不會在大學主修純數,科學及工程,他傾向經濟及QFin,我們尊重他的決定。

到畢業之後在QFin 工作領域,數學及電腦才是決定性的分野,最後他的選擇就是正確的。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5Rank: 5


3018
42#
發表於 24-7-10 12:00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24-7-10 11:03
我同意部分你的看法,但是我兒子是其中一個例外。

他初中已經決定不會在大學主修純數,科學及工程,他傾 ...

我自己都是讓小朋友去選擇大學讀什麼科目,覺得世界好大,亦唔覺得應該由大學四年的學習去決定將來做什麼工作。

如果小朋友成績,溝通能力,語文能力都好,而大學能又能選修任何STEMS related科目,會是一個很好的訓練。將來好多工作都可以做,邊做邊學很出色。

Rank: 5Rank: 5


4531
43#
發表於 24-7-10 12:55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24-7-10 07:53
他們只是講香港讀大學數學學士位的出路,可能單是大學畢業的成績可能已經有很大分別,排頭嘅好多選擇,排 ...

正正如你所講一樣,成績好的學生是跟着神科走。但「成績好,溝通好,面試好」的學生其實去到邊都可以發光,點解要跟住潮流走。
當然,如果話香港的大學數學科資源不足、教授質素差等等,咁又另作別論。

Rank: 4


589
44#
發表於 24-7-10 13:29 |只看該作者
回覆 ANChan59 的帖子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204
45#
發表於 24-7-10 14:07 |只看該作者
barque 發表於 24-7-10 12:00
我自己都是讓小朋友去選擇大學讀什麼科目,覺得世界好大,亦唔覺得應該由大學四年的學習去決定將來做什麼 ...

你的說法跟我一直的想法及做法大同小異,所以我們當年選擇lBDP是正確的,選STEM 及專業學位也是正確。

Continuous learning 係大勢所趨,退休前肯定不可能停下來。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204
46#
發表於 24-7-10 14:17 |只看該作者
RainyRice 發表於 24-7-10 12:55
正正如你所講一樣,成績好的學生是跟着神科走。但「成績好,溝通好,面試好」的學生其實去到邊都可以發光 ...

潮流好難講,順勢而行始終比逆流而上事半功倍。兒子選金融行業都係順勢而行,只不過唔想做投行,幸運地遇到伯樂才有機會出人頭地。

中大數學系好出名,教授質素應該唔錯,資源我冇去留意,但冇學系嫌少。

最大問題家長睇出路偏咗去只睇學士學位,忽略咗碩士或者博士學位的出路可以好多元化。加上對STEM相關行業了解有限,而且對世界科技發展及經濟不太留意,才會講來講去都係教書的想法。

點評

RainyRice    發表於 24-7-10 19:11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6Rank: 6


9276
47#
發表於 24-7-11 08:34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24-7-10 14:17
潮流好難講,順勢而行始終比逆流而上事半功倍。兒子選金融行業都係順勢而行,只不過唔想做投行,幸運地遇 ...

香港有幾多個理學士之後攻讀碩士博士?有的,都係寥寥數個例子。理學士嗰班佰份幾參與到世界科技發展?做最多又係邊個行業?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204
48#
發表於 24-7-11 10:45 |只看該作者
Rpp 發表於 24-7-11 08:34
香港有幾多個理學士之後攻讀碩士博士?有的,都係寥寥數個例子。理學士嗰班佰份幾參與到世界科技發展?做 ...

大家圈子不同,你識得多人教書及做C9,不等同其他人的圈子也一樣。

不是百份之幾,現在係家長冇俾孩子想高D,想遠D,部份年輕人係怕咗讀書考試,因為一直不是為自己讀書,係為父母及現實才讀個學士學位。讀完重走夾唔透。

我自己正職做醫療產業,也參與科研機構,我們大部分研究員都係碩士博士學位,約150人,7成左右,大部份是博士,如果是優秀的碩士人員,也提供在職升博階梯。

他們每個研究項目都要有至少一個世界專利,跟產業合作優秀項目每年參與R&D 100,Edison Awards 的世界性比賽,全世界排10名內(以入圍研究項目數目),僅次於世界上著名國家級實驗室,或者世界著名跨國企業研究室。

由於近這幾十年,政府過分傾斜金融及地產行業,很多產業錬斷咗,所以很多Stem 相關學科只能收到成績較次嘅學生,因為學生入唔到較好科目才選擇STEM課程,部分係冇乜能力上研究院。上面都講咗很多讀書為父母多於自己,讀完重讀?有些讀Master 或者MPhil及博士,都係搵唔到合適工作才去繼續讀書,可能也是父母嘅意思。

近年香港幾間大學都係收大陸學生讀研究院遠遠多過香港學生,如果有能力嘅香港學生,教授們較傾向收本地學生,可惜申請嘅人遠遠少於國內人。

上面提到150人當中,現在香港人國內人比例大約60-40,趨勢係國內人總數會超過香港人,很多行業已經在轉化中,只係快慢嘅問題。

香港變成咁,年輕人嘅前景是什麼呢?特別是不想出國的,不做醫護金融,上流階梯在那裹?

我不是針對你的,只係可惜點解咁多人忽視咗STEM,歐美國家一早出咗事,因為STEM相關教育遠遠落後亞太地區,所以急起直追。我哋嘅教改則是背道而馳,你睇新高中課程改到典型重文輕理,完全脫離現實,跟世界脫節。直接影響香港家長的想法,他們才是孩子教育真正嘅嘅推手,點會俾個叻仔叻女讀乞食科!

我的年代,男生的數理能力很強,叻仔入理科工程科,現在呢?

大家又拿計算機計一計,香港8大理科工程科相關學生人數跟文科比較,點解係有咁大差距,在教育局係有數據提供多些畢業生,但經濟發展就分割咗。如果不需要,應該開多啲醫護課程,斬咗部份理科及工程學額,再過十幾年,社會點運作?!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204
49#
發表於 24-7-11 10:59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本帖最後由 ANChan59 於 24-7-11 11:01 編輯

研究人才庫
(適用於創新及科技基金資助項目的機構/公司)

目標

「創新及科技基金研究人才庫」於2020年7月推出,旨在提供資助予獲「創新及科技基金」(基金)資助進行研究及發展(研發)項目 的機構/公司,以聘用研究人才進行研發工作。「創新及科技基金研究人才庫」整合了較早前推出適用於基金資助研發項目的機構/公司的「研究員計劃」和「博士專才庫」。

申請資格

申請機構/公司

所有進行基金資助研發項目的機構/公司。

研究人才

*須合法獲准在香港工作; 以及
*須持有由本地大學頒授、或由本地大學與非本地大學聯合頒授或具特別認受性的非本地院校頒授的學士、碩士或博士學位。獲頒授的學位須為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STEM」)相關的學科。

計劃特點

每個基金項目一般可同時聘用最多四名研究人才。
每名研究人才的聘用期一般最長為36個月。
每名持有學士學位研究人才的每月薪酬最高津貼額為20,000港元;持有碩士學位研究人才的每月最高薪酬津貼額為23,000港元;至於持有博士學位研究人才的每月最高薪酬津貼額則為35,000港元。
為計劃下持有博士學位的研究人才提供額外每月$10,000的生活津貼。最長為期36個月。
申請

「創新及科技基金研究人才庫」全年接受申請。申請可經創新科技署基金管理系統提交。請在提交申請前細閱「創新及科技基金研究人才庫」申請指南。

https://www.itf.gov.hk/tc/funding-programmes/nurturing-talent/research-talent-hub/research-talent-hub-for-itf-projects-rth-itf-/index.html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204
50#
發表於 24-7-11 11:16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24-7-11 10:59
研究人才庫
(適用於創新及科技基金資助項目的機構/公司)

再講多少少荒謬嘢。

這個計划最初推出嚟,立即搶高研究人員工資,很多初創公司受影響,他們不可能出到這個人工,因為當時學士畢業大約萬五,政府的二萬係補貼已經超過當時學士人員的一般工資水平。

初創公司很多時工資會較低,但同時提供employee shares award scheme 這種計划招納及留住人才,但ITF係話如果申請人是有公司股份,不論多少,都不能申請這個補貼。根本唔了解個 I&T ecosystem。

只可以講,好的政策有時俾班大帝玩死。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6Rank: 6


9276
51#
發表於 24-7-11 12:06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24-7-11 10:45
大家圈子不同,你識得多人教書及做C9,不等同其他人的圈子也一樣。

不是百份之幾,現在係家長冇俾孩子想 ...

講到尾香港產業都係傾斜都係出路問題,講邊個都識講,講到天花龍鳳現實係點相信網民識得的。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204
52#
發表於 24-7-11 12:47 |只看該作者
Rpp 發表於 24-7-11 12:06
講到尾香港產業都係傾斜都係出路問題,講邊個都識講,講到天花龍鳳現實係點相信網民識得的。
...

抱歉,你係識講,我係講緊又做緊,這才是差別。

網民不會個個都識科技,不過也有普通常識,所以我才花唇舌去講多少少。在EK懂科技做科技的網友一定冇C9咁多,但也有不少。

其他人我管不了,我只可以教仔想高d,望遠d,睇20-30年後的大趨勢。不需要所有人聽得入耳,有人聽得明白,肯去做,就可以。

機會係留俾有準備嘅人!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6Rank: 6


9276
53#
發表於 24-7-11 13:03 |只看該作者
ANChan59 發表於 24-7-11 12:47
抱歉,你係識講,我係講緊又做緊,這才是差別。

網民不會個個都識科技,不過也有普通常識,所以我才花唇 ...

現在樓主問學科出路,無人想聽你的同你個仔的一切。唔好再復我。到此為止。

點評

Maynerd    發表於 24-7-15 15:43

Rank: 7Rank: 7Rank: 7


11170
54#
發表於 24-7-11 14:31 |只看該作者
Rpp 發表於 24-7-11 13:03
現在樓主問學科出路,無人想聽你的同你個仔的一切。唔好再復我。到此為止。
...

本帖最後由 YolandaTam 於 24-7-11 14:32 編輯

息怒息怒,大家都係諗到乜就講乜啫,只要有人覺得有用就可以啦。
講開又講,喺香港讀純科學如果唔讀研究院,有相當部分年青人會去咗教書真係一個難題:
我女高中 Chem 老師話佢哋理想出路係去政府化驗所,可惜僧多粥少,仲有啲喺本地 MPhil 甚至 PhD 畢業嘅一齊爭


Rank: 7Rank: 7Rank: 7


11170
55#
發表於 24-7-11 14:38 |只看該作者
YolandaTam 發表於 24-7-11 14:31
本帖最後由 YolandaTam 於 24-7-11 14:32 編輯

息怒息怒,大家都係諗到乜就講乜啫,只要有人覺得有用就 ...

本帖最後由 YolandaTam 於 24-7-11 14:39 編輯

咁點解 MPhil 同 PhD 要爭埋一份呢?照計PhD 可以去做 instructor 㗎?
(我估陳 sir 應該更理解)香港啲大學,無論因為國際化定研究質素,好少請香港本地畢業嘅 PhD,而 MPhil 更加係一個高不成低不就嘅學位。
想當年我 MPhil 畢業論文做完理論嗰部分,教授叫我考慮讀 PhD. 思量再三,我終於冇咁做。

Rank: 7Rank: 7Rank: 7


11170
56#
發表於 24-7-11 14:43 |只看該作者
YolandaTam 發表於 24-7-11 14:38
本帖最後由 YolandaTam 於 24-7-11 14:39 編輯

咁點解 MPhil 同 PhD 要爭埋一份呢?照計PhD 可以去做 i ...

本帖最後由 YolandaTam 於 24-7-11 14:47 編輯

我哋讀政治學嘅,如果真係要做 academic career,你話冇門第之見就呃你嘅。雖然冇八十年代傳說話文科well known journal見到你個 affiliation 係香港嘅大學就即丟落垃圾桶咁誇張,但始終都要有個 affiliation 係美加大學嘅 partner 會比較方便。
而建立呢啲人脈,要勤去 seminar 同 做 visiting scholar(其實終究同當地畢業嘅冇得比)當時我已婚,父母年邁,只好作罷。我有啲朋友喺本地讀完 PhD:有位內地嚟嘅喺 HKU 揾到位做,但成廿年都係 lecturer;有一位 full time 教副學士,有兩位長期「炒散」( part time lecturer)

Rank: 7Rank: 7Rank: 7


11170
57#
發表於 24-7-11 14:53 |只看該作者
YolandaTam 發表於 24-7-11 14:43
本帖最後由 YolandaTam 於 24-7-11 14:47 編輯

我哋讀政治學嘅,如果真係要做 academic career,你話冇 ...

陳 sir 你哋分享嘅多元出路,證明咗海外畢業/實習等經歷嘅關鍵性。
所以大學讀數學或者任何 academic subject,最緊要有能力去外國讀到 PhD , 如果得個 2nd lower, 就真係打份普通工。
講到尾,academic subject 喺香港成為水泡科,致令相當部分冇心嘅人讀  academic subject, 水準不怎麼樣,實屬可悲。

Rank: 8Rank: 8


15696
58#
發表於 24-7-11 15:28 |只看該作者
YolandaTam 發表於 24-7-11 14:53
陳 sir 你哋分享嘅多元出路,證明咗海外畢業/實習等經歷嘅關鍵性。
所以大學讀數學或者任何 academic subj ...
什么是水泡科,什么是神科,是社会根据实际情况而集体共识的产物,不是普通一个优惠政策或政府主观意志便可改变的吧我反而有兴趣知道,美国是出了名R&D很强的,但如果只看NewYorkCity呢?NYC也是很看重STEM的吗?一个国家的不同城市都有它的个别强项,不可能又金融,又物流,又科技,又服务都超强吧?

Rank: 7Rank: 7Rank: 7


11170
59#
發表於 24-7-11 15:41 |只看該作者
猴子爸 發表於 24-7-11 15:28
什么是水泡科,什么是神科,是社会根据实际情况而集体共识的产物,不是普通一个优惠政策或政府主观意志便可 ...

同意,我都想知

Rank: 7Rank: 7Rank: 7


11843
60#
發表於 24-7-11 16:25 |只看該作者
猴子爸 發表於 24-7-11 15:28
什么是水泡科,什么是神科,是社会根据实际情况而集体共识的产物,不是普通一个优惠政策或政府主观意志便可 ...
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已經不同了.

各地區的人文化也有差異.

甚至.就香港小地區.
住香港區.
住九龍/新界.
已經不同.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