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535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4-9
- 國民生產力
- 0
- 附加生產力
- 4365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14-12-30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620
- 主題
- 2
- 精華
- 0
- 積分
- 4985
- UID
- 1748358
 
|
annie40 發表於 22-12-3 18:06 
原來弄堂要遷拆了,聽說胡同不會拆,北京的歷史文化建築很多,亦太重要,動不得。 ...
城市急速發展, 市區需要土地, 上海的弄堂, 早在20年前(或更早)就開始大片大片拆遷, 賠償方案多樣化, 早期有直接給錢的, 後來是換房, 小房換大房, 一房換兩房, 按居住人頭算, 按面積算等等.
一位上海朋友, 比我年長20歲, 他老家在浦東新區, 屬於早期拆遷的一群, 拆遷後獲得兩個公寓單位, 與他姐姐一人一個, 比鄰而居. 我曾去探訪, 是約十層高的公寓大樓, 可以遙望到上海世博中國館. 他說相比起剛遷入時, 樓價已升了十倍(我記不起他說經過多少年). 這樣的故事, 對於上海本土人, 很普遍. 認識另一位上海男生, 當其時他30歲, 因拆遷, 父母和他各得一公寓, 他家是在黃浦區的, 房價升得更多, 他是獨生子, 父母的, 將來也是他的. 不過也有不好影嚮, 不用拼搏, 有點不思上進, 是"拆二代".
所以你說保留歷史文化, 對上海本土人而言, 拆遷, 是受惠者, 一般小市民都可安居. 日子過得緊的, 是外來戶. 但上海市政府也在市區內保留了些小面積的弄堂, 定性為歷史建築, 不能拆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