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雙語環境 是好是壞?
樓主: BK_Milk
go

雙語環境 是好是壞? [複製鏈接]

Rank: 5Rank: 5


3700
41#
發表於 19-1-16 09:48 |只看該作者
Cheeselover 發表於 19-1-16 07:33
英語是否對香港如此重要,或過度追求英語而犧牲太多資源,兩者也不應想及至極,英語重要同時也要適當分配資 ...

回顧歴史,任何一個國家發展大躍進,多少都需要外力,閉門造車效果總不及全球人類合作,明治維新丶洋務運動(暫不論成敗)及改革開放丶漢江奇蹟都是引入外力成果,若沒有良好的溝通橋樑,實在難以實現;印度丶新加坡和香港擁有殖民政府留下寶貴的資產—英文,而以色列也不會單靠希伯來語來發展國家,良好的溝通管道是發展初期必須的工具。
而更重要是民智,外語大概是讓我們認識世界最直接的工具,我外遊除吃喝玩樂外,是希望女兒知道為啥學外語,是學以致用。
我自己不追求完美的外語,無謂為最後幾分而花上萬分精力。

Rank: 7Rank: 7Rank: 7


13155
42#
發表於 19-1-16 12:51 |只看該作者
Vanadium 發表於 19-1-16 01:50
我諗你搞錯了。國家發展需要英語人才作溝通橋樑,係事實,但我所講既,係國家或地區發展需要人才,人才係 ...
呢個講法要配合歷史,地理和角色定位。一子錯滿盤皆落索。

Rank: 5Rank: 5


2612
43#
發表於 19-1-16 12:58 |只看該作者
shadeslayer 發表於 19-1-11 13:15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9-1-11 13:25 編輯

有外向個性也講求有無咁嘅能力。
大凡在成長期(18歲之前)有英文人朋友(國際學校好、外國好),都會有返咁上下英文社交能力。英文文化/文學就係第二件事,倫敦街上不是個個途人都有,我估港大英文系高材生反而更有修養。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44#
發表於 19-1-16 14:06 |只看該作者
nkd 發表於 19-1-16 12:58
大凡在成長期(18歲之前)有英文人朋友(國際學校好、外國好),都會有返咁上下英文社交能力。英文文化/文學就 ...

你和我說的「文化」意思有別。

英國文盲也有英國本土文化的。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Rank: 5Rank: 5


2612
45#
發表於 19-1-16 15:45 |只看該作者
shadeslayer 發表於 19-1-16 14:06
你和我說的「文化」意思有別。

英國文盲也有英國本土文化的。
也是。BK, EK 文化已不同

Rank: 5Rank: 5


2612
46#
發表於 19-1-16 17:27 |只看該作者
有人說:

我現在仍然堅信,除非英文是你的母語,否則一定要學語音、語法。現在這個時代,如果希望英文成為子女的母語,易如反掌,我已經讓自己的朋友嘗試過了。只需要打開 Disney Channel,讓孩子每日去看,英文便會是他的母語,但一定要在三歲或以前。每天看英文台,英文會很好。....
要小心的是,英文其實是相當容易的語言。除非孩子「梅花間竹」地去看中文台和英文台,否則會排拒中文,因為中文難。中文是方塊字,音調多,相對地難學。想只學好英語容易,想同時學好兩文三語則難。如果先學好中文,長大一點才學英文,這樣講英文難免有口音,但仍然可以講得流利,仍然可以寫得通順,因為英文其實比中文容易。但如果要全盤西化,則當別論。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何文匯:學好英文-首重語音語法/

Rank: 5Rank: 5


2612
47#
發表於 19-1-16 17:39 |只看該作者
他又說(恐怕有讀者不會同意):

我們小時候,背書背瘋了,好的不好的都要背,而且是整篇背。小時候背得很痛苦,長大後回頭才發現,背了便是自己的。我在聖若瑟書院讀了九年,聖若瑟相當嚴格,那些修士要我們背文章、背聖經,每人輪流站起來背,不會背便挨罰。這樣便要各自修行了。有些同學背完交差便算了,有的像我,對英文、英國文學產生了興趣,背完還會思考,為什麼會這樣寫英文,以後自己寫作時,便去運用,看它合不合適,用這種方法來實驗。你背誦了聖經,聖經的英文便都是你的了。....
我也鼓勵別人去演英文戲,台詞念到爛熟,不管莎士比亞還是蕭伯納。蕭伯納還好一點,因為他的英文日常可以應用,莎士比亞的日常不能應用,也難懂,只可以偶然用來丟書包。無論如何,年輕時多讀書、多背誦總是有益的。只有年輕時才會背誦,現在要我背我已經沒有辦法了。我40年前背的到現在還記得,所以要趁年輕多背書。...

中學中國語文沒有範文那十年,我一些教中文的舊學生稱之為「十年浩劫」。現在重設範文,有文言文12篇,只是聊勝於無。不過最重要的還是記誦,看而不記再多也沒用。 如果12篇記誦到滾瓜爛熟,最少可以打好底子。但如果沒有記誦成分,範文再多也沒有用,只會是過眼雲煙。所以要趁年輕去記誦,不僅語文、文學,其他科目都要擇善牢記,而且要快樂、滿足地記誦。

https://www.master-insight.com/何文匯:學好中文-背誦有益/

===
開頭說背得很痛苦,然後又說要快樂、滿足地記誦。莫名其妙吧。

對了,有些事情,有了經驗,又會另有一番體會的。值得為1個USB手指的功用大費周章嗎?書到用時方恨少,腹有詩書氣自華。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48#
發表於 19-1-16 20:35 |只看該作者
nkd 發表於 19-1-16 17:27
有人說:

我現在仍然堅信,除非英文是你的母語,否則一定要學語音、語法。現在這個時代,如果希望英文成為 ...

我看,英文易學難精。中文難學難精。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Rank: 5Rank: 5


3640
49#
發表於 19-1-16 22:24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Vanadium 於 19-1-16 22:26 編輯
akys 發表於 19-1-16 12:51
呢個講法要配合歷史,地理和角色定位。一子錯滿盤皆落索。

我都知道,香港以服務性行業為主要經濟,英文好好重要,但作為對年青人既教育,絕對可以跳出香港,參與科技或工業創造,800萬人總有一定比例既科技人才,無必要困係炒賣金融及資產既經濟活動。

基本上帶領住世界文化及科技既國家,特別科技或工業,除本身母語係英文外,如日本、韓國、俄羅斯、甚至現今既中國,再唔係講埋德國,有邊個國家改變世界既科學/科技工業,係因為人民英文好?

想到中國本土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屠呦呦,唔知佢英文係咪好流利。

回應主題,雙語教育是好是壞,真係好睇目的。舉例,如中國大力推行雙語教育,要所有入得大學、做得科研既人都要英文叻,但往後幾10年若連一粒勁既電腦晶片都做唔到,睇怕都可等待8國聯軍、毫無還手之力既歷史重演。

香港推行雙語教育,兩文三語作為基礎教育基要,回歸後年青人英文有幾好真係唔知,但相信........莫講一粒勁,半粒運作得好少少既晶片,現香港人年青一代都無能力設計。

曾幾何時,香港人其實都有人才,但今日話要做單一"服務性",埋沒了多人潛質?

https://unwire.hk/2018/05/16/dragonball/people-interview/




Rank: 7Rank: 7Rank: 7


13155
50#
發表於 19-1-16 23:24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akys 於 19-1-16 23:31 編輯
Vanadium 發表於 19-1-16 22:24
我都知道,香港以服務性行業為主要經濟,英文好好重要,但作為對年青人既教育,絕對可以跳出香港,參與科 ...

有沒有成功案例?本地人畢業後或在國內讀完大學後從低升到高層,或者成功硏發新科技?

成功後有實力當然冇問題,但唔先靠國外知識起步,例子好少。你有外國芯片設計經驗,有成功産品,肯定回國後大把錢途。

橋樑角式暫時仍是優勢,對手大多是海歸,數量不及大量國內本土生。茂然作開荒牛,以下肆對上肆,好危險。

睇升學節目,大部份香港學生在清華北大讀完本科後會到外國深造,叠加優勢。

Rank: 5Rank: 5


3640
51#
發表於 19-1-17 00:45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Vanadium 於 19-1-17 00:48 編輯
akys 發表於 19-1-16 23:24
有沒有成功案例?本地人畢業後或在國內讀完大學後從低升到高層,或者成功硏發新科技?

成功後有實力當然 ...

我絕對認為往外國深造增加知識係一件好事。

但相信本post主題所講既雙語教育,就係現香港唔少人會追求、策政上亦係咁運作既從小學到中學,高度強調兩文三語作基礎既教育。

但事實係.....回歸後如此強調兩文既教育,時間驗証上已不見得為香港帶黎真正普及雙語流利既社會,但卻犧牲左科學/科技/工程既發展。

我呢個睇法,就算EK呢個post無人認同,但肯定.....政府、大學已開始認同,不斷講要改革DSE課程,中小學推行STEM教育。

有無成功案例讀完國內大學後成為成功研發新科技? 國內肯定大把! 其實中國科技都好靠自身大學科研參與,唔係講到咁誇張地靠外國。至於當中有無香港人? 相信極少......但原因應係香港返國內讀書既,已未必係精英,有都人數極少....又未必從事科研。

但香港人唔靠中學時英文好,而係靠自己科學/科技/工程既天資加上努力而成功既,昔日真係好多。

英文好真係咁重要? 係某啲環境工作可能體會比較深,真係覺得英文好好重要,但我見到就如我一個親人,由細睇到佢大,好有數理邏輯頭腦,我地家人從唔會叫佢放時間係英文,反而鼔勵佢讀好善長既數理。佢AL英文只係入大學最低水平,香港本土大學研究院畢業後,佢今日已係美國一間大學既教授,研究利用電腦分析面容及體型,攞左幾個專利。

佢現英文,相信已係呢度有人所講可以同外國人交心既程度。

所以我反問: 點解一定要係中小學教育咁強調高水平英文、要學生花咁多時間? 英文要用到就自然會好、會進步,但有啲野,係中小學唔好好訓練,係無得大個後調轉返黎學。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52#
發表於 19-1-17 01:08 |只看該作者
nkd 發表於 19-1-16 17:39
他又說(恐怕有讀者不會同意):

我們小時候,背書背瘋了,好的不好的都要背,而且是整篇背。小時候背得很痛 ...

有用的東西,可適量做。

無乜用的東西,不做/少做。

有害的東西,打死唔做。

背劣文,是有害的。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53#
發表於 19-1-17 07:30 |只看該作者
Vanadium 發表於 19-1-17 00:45
我絕對認為往外國深造增加知識係一件好事。

但相信本post主題所講既雙語教育,就係現香港唔少人會追求、 ...

本帖最後由 shadeslayer 於 19-1-17 07:43 編輯

國際文憑,規定要兩種語言,雙語不是香港DSE無理要求,係「國際」趨勢。

加上香港一向是中西文化滙聚之地,中英自然是正常要求。

香港自己主動放棄英文,無疑是自斷一臂,放棄自身特色,把自己變成國內二三線城市。

不過,能力稍差的學生的確難處理雙語。個人認為應中學分流,不用全港學生DSE 畢業。



Rank: 5Rank: 5


3700
54#
發表於 19-1-17 09:12 |只看該作者
Vanadium 發表於 19-1-17 00:45
我絕對認為往外國深造增加知識係一件好事。

但相信本post主題所講既雙語教育,就係現香港唔少人會追求、 ...

香港教育是否因為太注重兩文三語而阻礙其他學科學習,我們無法驗證,若要測試,家長需稍稍放下其中一文一語,這實為難家長。
是否大搞科技工程就能令香港否極泰來,不知道,我認同香港社會太集中某些產業。
我們的討論延伸了太遠,科技工程可興邦救港和兩文三語佔據太多教育資源,我們難以獲得結論和一致意見。
就我而言,讓小女習多語並未想到為港救困扶危,但多語學習對她社交和性格有正面作用,學習上更獲益良多,不過數理稍弱,是否因為學習語文花光腦力,以我有限生物知識,腦子負責語言和思維邏輯在不同區域,會不會前者膨脹而抑壓後者,好像沒有太多醫學文獻支持。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942
55#
發表於 19-1-17 10:03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ABC-DAD 於 19-1-17 10:03 編輯

因為提倡雙語而引致阻礙科技學習,都幾奇怪,唔知有無研究推演出這個結論?
大學收生方法,會影響左學子嘅選科傾向,就似乎已經不言而喻。亦要時間正視。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942
56#
發表於 19-1-17 10:07 |只看該作者
做任何事都唔會一揮而就,總有問題要解決,重有執行嘅難度同偏差,包括雙語發展。
代價因人而異。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9942
57#
發表於 19-1-17 10:26 |只看該作者
唔知放係特異功能上嘅時間資源又有無評價呢?

香港好需要。。。家長教育。

Rank: 5Rank: 5


2612
58#
發表於 19-1-17 12:28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nkd 於 19-1-17 12:29 編輯
shadeslayer 發表於 19-1-17 01:08
有用的東西,可適量做。

無乜用的東西,不做/少做。

這個說法一般上正確,但不全面。

首先,既然有用,便適量做,這不夠準確。例如,默課文上十個生字,假設讀半小時可取八個正確,讀一個小時九個正確,兩個小時十個正確。額外的半小時、個半小時有沒有用呢?有,適量嗎?因人而異?

同理,考十條三個位加數,多做雖然有益,值嗎?
這不是 cost and benefit 的問題,而是觀值取向。額外的半小時對誰也不值。

第二,有用無用,夠不夠用,某時間是難以量度的。因為有些用處並不明顯。例如,為何演奏或比賽的人會不看譜而把半小時的曲目背出來?痛苦嗎?其實是從小養成的能力。記憶力是從小養成的。有如此訓練的人,背東西是輕易的事。一目十行,你會相信;過目不忘,信焉?小時用處不覺,大了用到一生。

第三,沒有人肯吃垃圾,也沒有人會背垃圾。如何篩選?不信教科書,也可信自己。讀到精彩句子,記下來,背熟去。

Rank: 5Rank: 5


1774
59#
發表於 19-1-17 12:34 |只看該作者

回覆樓主

小朋友自細學起就第時學習容易跟,不過要睇小朋友資質

Rank: 11Rank: 11Rank: 11Rank: 11


32340
60#
發表於 19-1-17 13:22 |只看該作者
nkd 發表於 19-1-17 12:28
這個說法一般上正確,但不全面。

首先,既然有用,便適量做,這不夠準確。例如,默課文上十個生字,假設 ...

我專登留有空間給大家想像,自己判斷,因為本來「用處」,「劣」等就是十分主觀。

無論我寫十句,定十板,定一本書,一樣 cover 唔哂不同情況,不同人的價值觀。

背劣文,我則有一例子參考。有次我看某名小學的小六背默文章。遍文甚差,堆砌,香港化寫法,dubious 文法,不通不順。此文背了,一定有害,愈熟害處愈大。
The more bizzare a thing is, the less mysterious it proves to be.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