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小學雜談 學校直資化要顧及貧苦學生(蘇偉文)
樓主: elbar
go

學校直資化要顧及貧苦學生(蘇偉文)   [複製鏈接]

Rank: 5Rank: 5


1444
41#
發表於 13-4-18 13:44 |只看該作者
Charlotte_mom 發表於 13-4-18 12:57
我都唔明, 人人可以考直資, 點解學校揀學生就係剥削?
咁官津有計分有分校網, 我個仔出世就註定無分, 我無錢 ...
呢個例子或者有d地方唔係咁啱用, 不過咁講可能會易理解d...

如果某選舉講明只要符合基本參選人資格,任何人都可以參加, 最後又只得你一個人參加. 原本你可以自動當選. 不過法律上又講明要比個1200人組成嘅委員會揀完,你先可以當選, (記住, 係當選唔係參加, 因為同現實有d唔同). 最後佢地呢1200人話你不能當選, 要再選或者懸空.

咁你有無損失左d嘢呢?

如果你覺得無問題, 有得參選就得, 我只能佩服閣下胸襟廣闊, 自愧不如.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醒目開學勳章 王國長老


59325
42#
發表於 13-4-18 14:59 |只看該作者
我唔想講D虛無飄渺既比喻, 我睇唔明

只知道, 制度上, 所有學生都可以考直資, 憑實力去考, 我D小朋友都係自己考入去, 我係小一派位制度下犧牲品, 我輸唔起

我仔女讀直資, 政府資助佢地兩份, 如果佢地考唔到直資, 佢地讀津校, 政府都係資助佢地兩份, 分分鐘仲俾得多, 我唔明有咩ISSUE, 我有無交學費有影響嗎? 我仔女讀左直資, 令其他納稅人負擔重左嗎?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079
43#
發表於 13-4-18 21:03 |只看該作者
回復 Charlotte_mom 的帖子

我都認為冇雙重福利,納稅人沒有付出多了。
同意有能者居之。

利申:小津,中直。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5Rank: 5


3190
44#
發表於 13-4-19 00:42 |只看該作者

回覆:elbar 的帖子

直資確實讓家長學生多了選擇. 近來忽然多了津貼學校轉直資, 相信有頗大原因是學校頂唔順教育署的政策, 教會亦想擺脫國教等慢慢滲入的思想改革. 教會在內地被不斷打擊, 他們當然不會掉以輕心.



Rank: 5Rank: 5


3190
45#
發表於 13-4-19 00:48 |只看該作者

回覆:NatalieBaby 的帖子

個人贊同直資能讓某些學校在教學上能走出框框, 學生又多了選. 但問題是怕津校一間又一間地轉, 最後名津不轉的變minority, 基層學生上遊的機會一定比之前少.



Rank: 5Rank: 5


1444
46#
發表於 13-4-19 11:41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Mukchilee 於 13-4-19 11:44 編輯
ANChan59 發表於 13-4-18 21:03
回復 Charlotte_mom 的帖子

我都認為冇雙重福利,納稅人沒有付出多了。

完全不是雙重福利問題, 而是在法律上因為授權了一些不透明權力機構而引致相對的不公平,所以令某部份的納稅人有損失. 損失的是權利, 而不是金錢.

就是因為這個授權, 先會有蘇偉文先生嘅感嘆.

我同意絕對能者居之, 來個透明的考試/評核/計分制吧, 那怕是校方直接說明鋼琴3級加幾多分, 游泳金牌又加幾多分, 阿爸係嘉誠個親戚又加幾分............那起碼杜絕了黑箱作業的所謂面試. 給所有參與者一個較公開公平的環境.

直資制度是對於公開公平呢個原則嘅一個大倒退.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079
47#
發表於 13-4-19 19:37 |只看該作者
回復 Mukchilee 的帖子

請教為何最初有直資?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Rank: 6Rank: 6


6174
48#
發表於 13-4-19 22:13 |只看該作者

引用:+本帖最後由+Mukchilee+於+13-4-19+11:44+

原帖由 Mukchilee 於 13-04-19 發表
本帖最後由 Mukchilee 於 13-4-19 11:44 編輯
社會資源那有絕對公平? 每年嘅財政預算案,中產往往是被遺忘的一羣。公屋租金、綜援金等,過往幾年都免租或出雙糧,需然我未有受益於這些,我又唔覺唔公平喎!社會資源分配就是這樣啦。再講"公平",每年彈性地給予官津校十個八個扣門位,你都可以話唔公平啦。但唔好忘記這些扣門位及直資學校,對於大抽獎失去信心的家長,多一個選擇及多一道逃生門。要嘈,先嘈英基每年收政府嗰二三十億津貼先啦!!!



點評

四隻貓  講得好呀!!!  發表於 13-4-30 14:10

Rank: 9Rank: 9Rank: 9


22515
49#
發表於 13-4-19 22:23 |只看該作者
蘇偉文的文章好公充平衡,點解傾傾吓又咁重火藥味?直資制度好到無改善討論的空間?

Rank: 6Rank: 6


6174
50#
發表於 13-4-19 22:28 |只看該作者

引用:回復+Mukchilee+的帖子 請教為何最初有直

原帖由 ANChan59 於 13-04-19 發表
回復 Mukchilee 的帖子

請教為何最初有直資?
<<<直資制度是對於公開公平呢個原則嘅一個大倒退. >>>>>>>咁哈羅塊地皮又點計呀?!直資校不是沒有改善地方,例如助學金的伸領方法、宣傳、透明度等,都有改善的空間。但直資起碼可給予我等平民百姓多一個選擇!!!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醒目開學勳章 王國長老


59325
51#
發表於 13-4-19 22:46 |只看該作者

引用:蘇偉文的文章好公充平衡,點解傾傾吓又咁重

原帖由 MC1128 於 13-04-19 發表
蘇偉文的文章好公充平衡,點解傾傾吓又咁重火藥味?直資制度好到無改善討論的空間?
...
當然有。咩制度係完美?



Rank: 9Rank: 9Rank: 9


22515
52#
發表於 13-4-19 22:53 |只看該作者
Charlotte_mom 發表於 13-4-19 22:46
當然有。咩制度係完美?

沒有制度完美,官津小學計分制有問題,年年有家長討論,人人意見不同,官津升中機制,教育局對學生成績組別諱莫如深,家長學生身受其害,大家批評,直資制度一樣可以討論,討論是表達意見,沒有完美制度便不能討論?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醒目開學勳章 王國長老


59325
53#
發表於 13-4-19 23:29 |只看該作者
本帖最後由 Charlotte_mom 於 13-4-19 23:30 編輯

請問邊位講過"不能討論"? 直資制度係有討論空間, 事實的確係無制度係完美, 呢兩句說話有何不妥? 無任何一位ever講過直資無檢討空間wor, 你是否太敏感?

Rank: 9Rank: 9Rank: 9


21822
54#
發表於 13-4-19 23:34 |只看該作者
回復 MC1128 的帖子

Of course, their problems should be discussed!
Most of the "unhappiness" seem to be focused on the lack of "equal opportunity" for the under-privileged families.  Any system would have deficiencies and trade-off.  What would be a better admission selection system than the one that we have today?  
今日佳句: 我以往也以為國際板的家長也有質素,但現在才知deal with 一些麻煩家長也不易!  

Rank: 6Rank: 6


6174
55#
發表於 13-4-19 23:41 |只看該作者

引用:蘇偉文的文章好公充平衡,點解傾傾吓又咁重

原帖由 MC1128 於 13-04-19 發表
蘇偉文的文章好公充平衡,點解傾傾吓又咁重火藥味?直資制度好到無改善討論的空間?
...
你聞到呢度討論有火藥味,我就感覺理性討論。呢D咪個人感受,各有不同。請繼續討論••••



Rank: 6Rank: 6


6929
56#
發表於 13-4-20 10:49 |只看該作者

就係因為越來越多直資, D 人為咗增加入讀機會, 要嬴在起步點...

直資學費好多中產都付得起但係直資既雜費, 車費都係貴過津校...呢D數好難預計..所以我都係比個仔讀津校算..

Rank: 5Rank: 5


2491
57#
發表於 13-4-28 20:58 |只看該作者
其實我真的不明白政府點解要攪分化,直資是將教育分等級,不能令基層學子就讀,就算是超級優異成績,通常都只是學業成績,因沒有額外優秀課外活動,即是能輕易拿到獎項,每月數千元的學費,真是會基層家長郤步。記得很多年前,我有不少的朋友因升中試成績優異而得到名校的學位,從而進入大學之門,他(她)們今天都很成就,亦是知識改變命運之活生生例子。 政府好像給我們多些撰擇,但何曾想過給基層小孩撰擇,這是握殺了她們脫貧的機會。

Rank: 5Rank: 5


1444
58#
發表於 13-4-30 13:13 |只看該作者
回復 item 的帖子

http://www.am730.com.hk/article.php?article=152546&d=2031

文化拆局 - 黃英琦
                                               
直資制度的變質(2013年04月30日)                                                                                                       
                                                                                                                                                                                                                                                       
                                                                                                                       
【am730專欄】
我本是直資制度的擁護者。我辦的學校是直資,且是打從開校已走直資的路。選擇直資是憧憬它的自由度,可以按學校的理念選擇志同道合的家長和適合的學生,更可設計校本課程,走另類的路。選擇直資並不是想「精英化」;然而,當名校也紛紛轉制直資後,今天的直資有點變質了。

若直資制度沒被扭曲,這制度該體現多元辦學的精神:藝術中學、體育中學、職業導向中學,都可以是直資學校。家長和學生清楚學校理念,自由報名。直資學校應是有教無類,例如我當校監的兆基創意書院,歡迎具藝術天分的年輕人報讀,全校有三分一學生接受學費減免。
近來中西區名女校也想轉制直資,引來校友和家長的大肆抨擊,事件讓我看清楚直資制度對「削弱平等教育機會」的深遠影響。

聖士提反女校為中西區名津校,一直是不同階層家長的首選。我記得很清楚,曾有一位家境一般的同事,在得悉女兒獲派位入讀聖士提反小一時,在辦公室歡呼喝采,說開心程度「尤甚於中六合彩」。我明白他的心情。優質教育能改變命運,幫助社會向上流動。當這所學校也轉直資了,中西區又少了一所優質資助學校,對基層家庭非常不利。

直資辦學對名校是百利而無一害:學校可篩選學生,又可收取學費。但五歲多的孩子如何「被揀」?只有社經地位高的家庭擁有足夠資源在孩子的學前階段作全方位培育,令孩子的兩文三語能力和琴棋書畫等樣樣皆通,在小一面試中脫穎而出。社經地位低的,在入學試這一關已被剔除了,根本不用考慮什麼學費減免。難怪這些轉制後的名校都不需要動用助學金儲備,收取的學生都來自高社經背景,根本用不著。

我理解的直資制度本意是讓教育多元化,家長有選擇。奈何近期有興趣轉直資的只是名校,直資制度變相成為「名校變私校」的捷徑。轉制後,這些名校學生同質性非常高,間接令貧者機會更少,富者機會更多。若這不是政府設立直資制度的本意,那就要對轉制設限,不允許辦得好的資助學校隨便轉制,走精英化的路。社會流動是重要的,我們要對得住一般家庭的孩子。

作者為香港當代文化中心總監

Rank: 7Rank: 7Rank: 7


12445
59#
發表於 13-4-30 14:35 |只看該作者
回復 Mukchilee 的帖子

純粹站在我自己的立場, 我很歡迎直資, 我簡直覺得是近年來少有(對我來說)的德政.
直資學校多元化, 孩子不再一味進傳統學校抄寫默測, 不一定要做填鴨.
我未能搬去某些區域住, 但我可以幫孩子報讀所有區域的名直資, 可以自由地報考, 不用等運到(津校抽獎).面試機會人人有, 命運在我手, 我努力幫孩子一把, 他們便可以憑實力考入心儀學校. 表面看來, 公平公正.

但如果站遠一點, 站在經濟環境不佳家庭的立場看, 缺乏家庭資源培訓下, 孩子真的是可以憑實力考入心儀直資學校. 真的公平公正?
在過去這幾年, 我為孩子考小一做了多少準備? 如果經濟環境不佳, 我還能做那些準備嗎?

是否應該限制收生一直非常足夠的津校轉為直資呢? 又或者只許某些新派非傳統教學理念的學校申請成直資呢?

Rank: 10Rank: 10Rank: 10


27809
60#
發表於 13-4-30 19:00 |只看該作者

回覆:四隻貓 的帖子

Totally agree with you.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