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2025 小時
- 最後登錄
- 25-10-11
- 國民生產力
- 254
- 附加生產力
- 7484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4-7-24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4638
- 主題
- 109
- 精華
- 0
- 積分
- 12376
- UID
- 27213
  
|
Uncle,
就算證明了Evie相當聰明,我仍覺得她在讀書方面是平凡的。我覺得,讀書三大要素,尤其是讀文科,依重要性排列是:
1. 鬥心
2. 對學術的喜愛
3. IQ
1. 鬥心
我一向認為自己讀中學時是二流學生,因為有10%左右的同學,實在勤力得不得了。我讀中四五時,平均功課後一小時的溫習量已是運用了很大的意志力去強迫自己。真的沒有那些同學的鬥心。
我偶爾會和女兒講一下當年爸爸是怎樣讀書的,我強調這只是分享,從來強迫她效法自己的態度。她絕不會像我一樣,肯去付出相當大的努力去取得成果。
2. 對學術的喜愛
另外,我幾乎對所有學術科目都有濃厚興趣,只要是用中文寫,兼且寫得淺白的,無論天文、地理、科學、歷史等等都可以是我的消閑書,所以讀起書來,興趣會大一些,痛苦沒有那麼大。
但我女兒平日所看的書,只是故事書,對任何學術科目都不感興趣。知識性的東西嗎?聽爸爸講通識吧。還有,要講得生動有趣,否則就會要求轉題目。
3. IQ
從少到大的觀察中,我覺得IQ對高文科中生所起的作用不很大。反而最重要的是根底及用不用功。沒時間詳細論述,有空再講吧。
上個月的貼文,recycle:
女兒少時,是一個較為笨拙的孩子,無論語言發展、智力、活動能力都比同齡孩子為慢,給人「一舊飯」的感覺。所以在初小時,她在數學已經有很大的困難,我是一個一流數學教導者也覺得教她很困難。比較認識得早的網友如Tommy、nlau等都可能還記得我那時評定女兒的數學為差勁。小四時班主任張主任更要求我特別處理她的數學。當時我覺得整數的加減乘除沒有甚麼大不了,到五年級時會自動懂得,所以沒有做任何補救措施。心中盤算是,到五年級學分數、小數乘除時才出手也未遲。
到五年級我準備出手時,卻發現她的數學大幅進步了,單靠學校的教育已經有band 1的水平,所以我只做了很少的功夫,她已經憑藉五年級的成績,在六年時被編入拔尖班。至於為何她數學自動上了一個台階,我仍覺得是一個謎。有可能是在家中我常和她講通識,在自由的氣氛、在互動的情況下,她的智力得以較快地提升吧。當智力提升了,數學就自然好起來了。
讀中一二,她的成績在眾多band 1學生中是普通的一個,但我仍覺得她是中上。因為很多學生都有課外操練,Evie沒有。
中二是一條界線,是她不用操練的極限。那時的數學變得越來越深,幾何級數地深下去。中二是青春期,開始由小孩變為少女,所以這時應夠成熟程度接受一些操練。所以我在中二的下學期開始讓她操練一下課外練習。
人家做練習,我女兒不做,女兒的數學是中游;到她和別人一起做,她的數學能力就很快地增強了,在剛過去的一次測驗裡,已經沒有一條題目難倒她了。不小心地做錯了幾題,取得八十多分,放進精英班也是一個很好的成績。
其實在這次測驗之前,我已經向太太誇下海口,預測女兒這次測驗會高分。因為我很清楚她的進度,她的數學又上了一個台階了。
幾年前,和大家傾談時,我預測日後女兒會因為數學不佳而選擇文科。今天女兒應了我的預言,會選文科,但並不是數學差,而是她不喜歡計數,亦希望找些「付出最小努力而能獲得最大成果」的科目,所以隨了至愛的視覺藝術外,世史地理會是她的首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