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備戰大學 讀世界歷史每週需要多少時間
樓主: eviepa
go

讀世界歷史每週需要多少時間 [複製鏈接]


1972
41#
發表於 10-12-2 16:45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42#
發表於 10-12-2 16:47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hog.wash 於 10-12-2 16:20 發表

Hey Judy
你吓吓跟咁貼,胆大小孩已經話我似女人,又似某高手,陣間分分鐘佢重以為我就係你添。
妻子急call要出街喇,番嚟再睇你計得啱唔啱。


計我話,上呢度的男人都有啲似女人。


1972
43#
發表於 10-12-2 16:48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44#
發表於 10-12-2 16:57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wunma 於 10-12-2 16:48 發表

咁我地有冇小小似男人?


唔會!

今日食咗阿仔啲傷风藥。阿仔食5ml,我就食10ml。從朝到黑暈暈地。可能食錯藥。


1972
45#
發表於 10-12-2 17:07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120216
46#
發表於 10-12-2 17:22 |只看該作者
I got it for level 5.

Rank: 3Rank: 3


258
47#
發表於 10-12-2 19:29 |只看該作者
Level 5

甲每日給其孩子零用錢。小孩某星期內頭三天每日花20元,尾四天每日多花5元,到第7日尾剩下60元。問孩子每日有零用錢若干?(不列方程)
.

果然是粗疏,最後一句應加上「平均」二字。全題應變成

「甲每日給其孩子零用錢。小孩某星期內頭三天每日花20元,尾四天每日多花5元,到第7日尾剩下60元。問孩子平均每日有零用錢若干?(不列方程)」

另外,作為小學題目,我們可假設小孩零用錢餘額由零開始。

[ 本帖最後由 hog.wash 於 10-12-2 19:35 編輯 ]

temporarily hog.wash, forever uncleedward

Rank: 7Rank: 7Rank: 7


12376
48#
發表於 10-12-2 22:20 |只看該作者
Judy,

Level 6,不用方程式可以:

6人得97分,這6人每人比平均(82分)高15分。

而其他人的平均是79分,概念上是每人都有79分,都比平均低3分。

只要該6個97分的同學,每人將15分送給5個同學,那麼就所有人都是82分了。

於是全班有6+6x5=36人

eviepa

Rank: 3Rank: 3


258
49#
發表於 10-12-2 22:52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eviepa 於 10-12-2 22:20 發表
Judy,

Level 6,不用方程式可以:

6人得97分,這6人每人比平均(82分)高15分。

而其他人的平均是79分,概念上是每人都有79分,都比平均低3分。

只要該6個97分的同學,每人將15分送給5個同學,那麼就所有人都是82分了。

於是全班 ...

Well done. But how did Evie do? Some primary students can write down the equation
(82y - 6*97) / (y-6) = 79 but this is somehow too difficult an equation for the primary students to solve.

[ 本帖最後由 hog.wash 於 10-12-2 22:58 編輯 ]

temporarily hog.wash, forever uncleedward

Rank: 7Rank: 7Rank: 7


12376
50#
發表於 10-12-2 22:53 |只看該作者
Uncle,

你這裏說的以前似乎都說過了,來點新的,唔該。


你要求太高了,我的料子僅此而已,怎可苛求。不過,雖然以上觀點對常留意「教育政策」的網友來說是舊觀點,但對這欄的網友則不一定。

女兒快升高中了,真的要花些時間熟習高中的遊戲規則。我在這裡講的,就算觀點是舊,但所用的例子是新的。而且,我真的希望能夠拋磚引玉,有高人不吝指正。因為到目前為止,對文憑試我還是所知不多。

你有點像藥房老板,專賣成藥。有人傷風惑冒,就給他幸福傷風素。一日四次,每次一粒(抑或兩粒?記不大清)。搞掂。

當然十之六七病人都會藥到病除,但問題是其餘十之三四或十之一二呢?又若果病人不是普通傷風感冒呢?你沒有教過像我小女兒般到小四中英文默書在九牛二虎之力下還經常吃光蛋的小孩,也可能沒有碰過在融合教育中輕度弱智的小孩。


每晚所講的,因篇幅所限,不能每次都將所有假定都寫下。由於我女兒是一個平凡的孩子,所以我近年來所注意的是如何將一個平凡孩子培養成為一個相當不錯的少年。我所提出的方法,不適用於智力太低或太高等的特別例子。


講真,若你真的只要求會考18分,對許多天資高的學生,根本用不着怎麽温習。但80/20 rule及會考成績分佈會告訴你要取得A或B要遠比取得C來得困難。

你大概會服膺下面兩個管理及經濟理論:

1. Management by objective:若你想讀醫或讀教院,同一素質的學生要付出的努力會很不同;

2. Mankiw's famous words(哈佛的經濟系教授,據說是史上靠寫教科書發達致富第一人。若Evie有興趣修讀經濟,此君寫的入門書淺白易懂,中三學生應無問題。書都不用買,網上有許多免費resources.):
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the margin.


C不是我希望的,因為假如目標是6個C,大概僅能得到入大學的最低資格,即是說,稍一失手就會kiss university good bye。我希望女兒最少有幾科望著B或A去讀。這樣,安全系數會較大,但亦不會很辛苦。


我們不應問我們總共要花多少時間才可有C;我們應該問的是:在現有基礎上要再花多少時問才可達到C。當然,在這過程,最好有伯樂在旁。父母通常不夠客觀。

再者有時讀書興之所至,很難限住時間。有些學生題目都未睇完就話唔識,等人教;有些像我小女兒,有時見她做不來想干預,都俾佢喝住「咪講住!等我再想想。」想一想就分分鐘唔止係分分鐘。你話時間點計?


有伯樂在旁,固然好,但難找。由於我對女兒非常了解,自問是個極理性的人,所以我相信會客觀。

Level 5

甲每日給其孩子零用錢。小孩某星期內頭三天每日花20元,尾四天每日多花5元,到第7日尾剩下60元。問孩子每日有零用錢若干?(不列方程)


我不能100%肯定,但女兒在小六時,如果給她足夠時間,大概能做此題。但這只是女兒智力提升了不少後的結果。

待會再和你研究女兒是否平凡。

eviepa

Rank: 3Rank: 3


258
51#
發表於 10-12-2 23:18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eviepa 於 10-12-2 22:53 發表

但女兒在小六時,如果給她足夠時間,大概能做此題。但這只是女兒智力提升了不少後的結果。

If so, Evie is already an above-average kid in intelligence. Without too many hiccups, she should continue to do well in maths.

temporarily hog.wash, forever uncleedward

Rank: 3Rank: 3


258
52#
發表於 10-12-3 00:01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wunma 於 10-12-2 16:45 發表


呢條淺過level 5 好多. 一計就計到.
如果level 5 條題目改為每天多用6元, 答案就計到.


Did you use an approach similar to eviepa's?

temporarily hog.wash, forever uncleedward

Rank: 7Rank: 7Rank: 7


12376
53#
發表於 10-12-3 00:24 |只看該作者
Uncle,

就算證明了Evie相當聰明,我仍覺得她在讀書方面是平凡的。我覺得,讀書三大要素,尤其是讀文科,依重要性排列是:

1. 鬥心
2. 對學術的喜愛
3. IQ

1. 鬥心

我一向認為自己讀中學時是二流學生,因為有10%左右的同學,實在勤力得不得了。我讀中四五時,平均功課後一小時的溫習量已是運用了很大的意志力去強迫自己。真的沒有那些同學的鬥心。

我偶爾會和女兒講一下當年爸爸是怎樣讀書的,我強調這只是分享,從來強迫她效法自己的態度。她絕不會像我一樣,肯去付出相當大的努力去取得成果。

2. 對學術的喜愛

另外,我幾乎對所有學術科目都有濃厚興趣,只要是用中文寫,兼且寫得淺白的,無論天文、地理、科學、歷史等等都可以是我的消閑書,所以讀起書來,興趣會大一些,痛苦沒有那麼大。

但我女兒平日所看的書,只是故事書,對任何學術科目都不感興趣。知識性的東西嗎?聽爸爸講通識吧。還有,要講得生動有趣,否則就會要求轉題目。

3. IQ

從少到大的觀察中,我覺得IQ對高文科中生所起的作用不很大。反而最重要的是根底及用不用功。沒時間詳細論述,有空再講吧。

上個月的貼文,recycle:

女兒少時,是一個較為笨拙的孩子,無論語言發展、智力、活動能力都比同齡孩子為慢,給人「一舊飯」的感覺。所以在初小時,她在數學已經有很大的困難,我是一個一流數學教導者也覺得教她很困難。比較認識得早的網友如Tommy、nlau等都可能還記得我那時評定女兒的數學為差勁。小四時班主任張主任更要求我特別處理她的數學。當時我覺得整數的加減乘除沒有甚麼大不了,到五年級時會自動懂得,所以沒有做任何補救措施。心中盤算是,到五年級學分數、小數乘除時才出手也未遲。

到五年級我準備出手時,卻發現她的數學大幅進步了,單靠學校的教育已經有band 1的水平,所以我只做了很少的功夫,她已經憑藉五年級的成績,在六年時被編入拔尖班。至於為何她數學自動上了一個台階,我仍覺得是一個謎。有可能是在家中我常和她講通識,在自由的氣氛、在互動的情況下,她的智力得以較快地提升吧。當智力提升了,數學就自然好起來了。

讀中一二,她的成績在眾多band 1學生中是普通的一個,但我仍覺得她是中上。因為很多學生都有課外操練,Evie沒有。

中二是一條界線,是她不用操練的極限。那時的數學變得越來越深,幾何級數地深下去。中二是青春期,開始由小孩變為少女,所以這時應夠成熟程度接受一些操練。所以我在中二的下學期開始讓她操練一下課外練習。

人家做練習,我女兒不做,女兒的數學是中游;到她和別人一起做,她的數學能力就很快地增強了,在剛過去的一次測驗裡,已經沒有一條題目難倒她了。不小心地做錯了幾題,取得八十多分,放進精英班也是一個很好的成績。

其實在這次測驗之前,我已經向太太誇下海口,預測女兒這次測驗會高分。因為我很清楚她的進度,她的數學又上了一個台階了。


幾年前,和大家傾談時,我預測日後女兒會因為數學不佳而選擇文科。今天女兒應了我的預言,會選文科,但並不是數學差,而是她不喜歡計數,亦希望找些「付出最小努力而能獲得最大成果」的科目,所以隨了至愛的視覺藝術外,世史地理會是她的首選。

Rank: 3Rank: 3


258
54#
發表於 10-12-3 13:54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eviepa 於 10-12-3 00:24 發表
1. 鬥心
2. 對學術的喜愛
3. IQ

我很同意這個見解,雖然我從來沒有細想這個問題。將東西排名分類一直不是我的強項,也一直不感興趣。究竟是鬥心排先,抑或興趣排先,我搞不清楚,反正智商是叨陪末座,倒是肯定的。

大女兒有一好友,人雖然長得標緻,但頭腦並不怎樣。初中時常來我家問女兒數學功課。妻子曾戲語女兒為什麼她學校會有咁蠢嘅學生,點讀落去?(妻子是典型的好了瘡疤忘了痛。)我當時就話未必。此孩子年紀輕輕就鋼琴和小提琴都已達演奏級,肯定是鬥心、韌力極強的人。結果她會考二十多分,數學B,現在英國唸大學,據大女兒說她矢志做會計師,未入大學暑假已在會計師樓幫手執頭執尾。

[ 本帖最後由 hog.wash 於 10-12-3 19:30 編輯 ]

temporarily hog.wash, forever uncleedward

Rank: 3Rank: 3


258
55#
發表於 10-12-3 15:11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eviepa 於 10-12-3 00:24 發表
有伯樂在旁,固然好,但難找。由於我對女兒非常了解,自問是個極理性的人,所以我相信會客觀。


這是跟你想法一向不同的地方。I believe in establishment; I believe in schools; I believe in the 大環境,所以我一直主張你將Evie送到傳統名校讀中學。但你較相信自己,認為憑一己之力,更能培育出優秀的孩子。本質上你跟那些書店當眼處那些"我如何培育出一個HYP女孩"的父母差不多。

除了小女兒高小至初中那段困難時期我不得不積極干預外,對教育女兒,我一直誠惶誠恐,害怕影响她們太多。基本上係你問、我答。唔問就唔理。你問我睇乜小說,我就點你去睇圍城;你問我睇乜散文,我就點你去睇林行止、董橋,咪掂余秋雨、陶傑;我同妻子都唔知就一齊做 research。但兩個女屬十分痴纏的人,由朝問到黑,有時都會答到過咗籠(叫咪掂余秋雨、陶傑即例子)。妻子老是埋怨我冇跟佢嘅官方指引講嘢,連累她唔見咗起碼一個醫生女兒。年半前大女兒放棄讀法律時,更責怪我立場曖昧,都唔知喺唔喺同個女暗中串通。所以你見我講教女,講來講去都係一句提供 a conducive environment 的老話。

Who said it? I can't remember. "A Child is a fire to be lit." 點完火我就鬆人。再者,我有我嘅生活,佢哋有佢哋嘅忙碌。我不會是那種寫得出「我如何將一個 band 3學生培育成「十所最喜愛大學」的學生" 的人。

兒時嘗讀一個情節粗疏的科幻故事,也不記得是誰寫的了,常如夢魘,縈繞心頭。有一瘋狂科學家矢志要做做出一個完美的新人類。到了第一個成功樣本做出來後不久,樣本就把科學家殺死了。原來,所謂完美,只不過是科學家根據自己本身的各項生理、心理參數複製而成。

[ 本帖最後由 hog.wash 於 10-12-13 14:20 編輯 ]

temporarily hog.wash, forever uncleedward


514
56#
發表於 10-12-3 16:26 |只看該作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7Rank: 7Rank: 7


12376
57#
發表於 10-12-3 23:25 |只看該作者
Sjoboldboy,

咁我都預祝令千金第日的數學有飛踴的發展,選文或選理,由興趣決定。

Rank: 3Rank: 3


258
58#
發表於 10-12-4 12:44 |只看該作者
原帖由 hog.wash 於 10-12-3 15:11 發表

Rational people think at the margin.

我們不應問我們總共要花多少時間才可有C;我們應該問的是:在現有基礎上要再花多少時問才可達到C。當然,在這過程,最好有伯樂在旁。父母通常不夠客觀。


再看一看,好像沒有說明白,再試一試。

我的意思是:我們不能機械地事先就鐵板一塊,定好用幾多時間就收工,亦不應將决定根據於已花了多少時間。我們應該根據孩子的素質,定下目標,是 Level 4、Level 5 抑或 Level 6 ? 各人不同。一般孩子,你硬是要他做來做去都係Level 1 到 Level 3 的題目,人都癲;資質有所未逮者,你硬是要他做 Level 5 and 6 的題目,徒生挫敗感。

到孩子達到已定標準,收工。未到?繼續可也,唔駛鐘。

[ 本帖最後由 hog.wash 於 10-12-4 12:50 編輯 ]

temporarily hog.wash, forever uncleedward

Rank: 8Rank: 8


19737
59#
發表於 10-12-5 19:55 |只看該作者
EviePa,

你有沒有想過你的取向和教學方式正是令孩子步向文科的因素之一?

Rank: 7Rank: 7Rank: 7


12376
60#
發表於 10-12-5 20:08 |只看該作者
EviePa,

你有沒有想過你的取向和教學方式正是令孩子步向文科的因素之一?


ChiChiPaPa,

完全沒有。如果你覺得如是,願聞其詳。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