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線時間
- 262 小時
- 最後登錄
- 18-5-31
- 國民生產力
- 24
- 附加生產力
- 2118
- 貢獻生產力
- 0
- 註冊時間
- 03-11-10
- 閱讀權限
- 10
- 帖子
- 2276
- 主題
- 36
- 精華
- 0
- 積分
- 4418
- UID
- 16008
 
|
Eviepa:
如要比較, 不要用資源多背境好的貴族式香港國際校和香港普通教育比較. 國際校生就算追不上, 學校和家庭都有豐富資源, 時間和學識立即補救. 比較要用西方本土普通學校和香港學習比較. 事實証明, 學習結果西方不如東方, 我是以知識而言. 東方單向傳輸和操練式, 當然比開放西方式望學生主動學習學得多. 英國報導說有二成學生是以為太陽圍著地球轉的. 開放下的學生玩樂方面的知識可能學得還較多, 這是現今世界社會年青人一般趨勢. 西方教育開放思想, 但能否訓練啓發, 看學生取向, 我一如既往, 覺知識和思考是有關聯的.
本土直資理念學校, 發展如何, 在直資私小論題下我已說過不少, 不再覆述. 在香港重成績學制下, 生存下去也要走回傳統模式. 金融風暴, 語文開放更令直資校處於困境. 現傳統學校已不像你想像中傳統, 體藝學術同樣兼備.
你說我未曾對填鴨教育提出學習數據. 可能你的思考太獨立, 數據也打破不了你獨特推想. 在中中英中, 母語教學研究報告和上文等討論中, 我曾多次指出, 傳統英中不少在中高考語文和術科都取得優良成績, 合格率多九成以上. 但每次討論完, 下次你都還原基本步, 回到你個人推論"數據"去.
你的推想數據從往現今我歸納如下:
-母語教學是好的, 較能掌握知識, 有利思考, 省回不少學習時間, 還較能進身大學.
-傳統教育多功課, 多練習, 多讀默, 多測考. 開放教育有較多課外時間, 可作大量閱讀, 會快樂快樂課外閱讀下容易成為 band 1 生.
-傳統是「單向輸送>未經消化>強記背誦」.
你習慣不作優劣比對, 只看你的推想數據優點, 忽視其缺點. 你對傳統也只看缺點, 不看在學制現實存在的更大優點.
我的數據是升大學, 或成為專業人士都多為傳統校生, 這是現實証明, 不是我推想. 不經消化, 能學有所成, 出人頭地, 你可定為高分低能, 缺乏思考. 你以上一貫"個人想法"數據又如何呢. "單靠"大量課外閱讀, 相對以溫習練習傳統成功個案, 你只快樂課外閱讀的個案有幾多, 暫時你能支持理據只是專家的意見, 和你女兒學習個案吧.
你常說教育專家壓倒性的意見, 你有沒有留意專家其他意見, 鼓勵努力學習, 學而時習之, 他們對鼓勵多閱讀有沒有包括讀好課內讀本. 你說未曾見過大量閱讀的不能成為好學生, 或 band 1 生. 那麼你見過家長和子女努力多年成績都不甚如意, BK 網上看到也有吧. 現實中也有吧. 努力課內學習不成, 為什麼課外大量閱讀一定會成為成績保證. 家長家中選書加輔導比出版社精心製作學內課本和老師教學更為有效. 合理嗎?
或者我代為解釋, 教育專家鼓勵課外閱讀之餘, 事前也要學好學校的課程. 主流專家的子女或你見到大量閱讀成績好的子女, 他們學校不足時, 一樣會有溫習, 練習或補習, 學好基本再加上閱讀, 當然會好. 主流專家不少子女相信也就讀傳統校. 所以不要本末倒置, 只歸功於家庭閱讀. 如你所想屬實, 閱讀社是否可取代大行其道的補習社, 閱讀老師取代補習老師, 課外閱讀可取代溫習練習, 家長純伴讀不是輕鬆得多.
你前文說每天閱讀半小時基本可以, 這又使我對你大量閱讀的"量"有新的理解. 我小兒每天的半小時的公文閱讀課程不知有否如此效應, 當然半小時公文不是純閱讀, 只有廿分左右, 書寫答部分算練習低效填鴨吧. 如半小時都可稱為大量閱讀, 相信符合這條件的香港人士不少, 都稱得上一等生吧. 我初中時每天也大量看武俠小說, 為時不短. 中文考試也是平平, 和外地朋友通訊舉筆忘字, 行文困難, 不知是否吸收不良.
我囝囝思考不比同輩出色, 我取傳統就因重知識多於思考. 因我覺得香港社會絕對可開啓創意思考. 囝囝讀的傳統不如你想, 課外自主和活動比學習還多. 在工作上也有外籍同事, 生活上也見有受西方教育和回流的子女, 除思想行為較開明開放外, 我不覺思考比我們有重大優勝, 反而溶入本地社會文化模式還有因難.
思考問題, 不要在理論上推說, 真實中, 你周圍在香港工作生活上, 受西方教育的人, 以思考優勝的真實個案.
[ 本帖最後由 囝囝爸 於 09-2-4 18:11 編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