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集團
集團品牌
presslogic-logo
廣告查詢
工作機會
用戶登入
用戶名稱:
密      碼:
搜索
教育王國 討論區 教育講場 直資學校與私立學校之討論(前為: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 ...
樓主: 立人
go

直資學校與私立學校之討論(前為: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複製鏈接]

Rank: 2


83
541#
發表於 05-11-17 22:48 |只看該作者

Re: 直資學校與私立學校之討論(前為: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該用戶已被刪除

542#
發表於 05-11-24 19:16 |只看該作者

Re: 直資學校與私立學校之討論(前為: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刪除 內容自動屏蔽

Rank: 5Rank: 5


4418
543#
發表於 05-12-1 14:23 |只看該作者

Re: 直資學校與私立學校之討論(前為: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

【明報專訊】手執教鞭近35年的香港大學教育學院院長貝磊(Mark Bray),前半生走遍歐亞及非洲地區,看盡各地的教育需要。對於本港教育界近年面對縮班及削資陰霾,貝磊未感悲觀,反而勉勵大專院校繼續開辦師訓課程,跳出收生競爭的框框,因為他深信「教育不是一門事業,而是一種必需品」。

寄語教界 跳出收生競爭框框

現年53歲的貝磊,早於70年代跟隨義工服務組織,遠赴非洲肯尼亞及尼日利亞任教,自此與教育結下不解緣,多年來足

Rank: 5Rank: 5


1009
544#
發表於 05-12-1 16:36 |只看該作者

Re: 直資學校與私立學校之討論(前為: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現今教育, 尤以近年為甚, 愈來愈似一門事業多於一種必需品. 家長, 學生, 學校同樣跳入競爭的框框裏.  我們的資源, 時間, 努力, 愈來愈多是花到非教學、學習的競爭範疇上, 如此下去, 整體教學質素如何能得到有效提升?


愈是必需品,愈須要透過競爭來提昇貨物/服務質素。減低成本,提高效益。只有滿足用家需求,才算成功商品/服務。

用家需求,不一而足。但一般香港家長的需求,相信與肯尼亞很不同。誰決定好呢?當奴?角章?飯蕉?聞肛,還是自己好?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545#
發表於 05-12-1 17:06 |只看該作者

Re: 直資學校與私立學校之討論(前為: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苏東坡與佛印故事:

有一次,蘇東坡學禪有所領悟,覺得心智洞明,了無雜念,不覺喜從中來,寫了一首詩:

 「稽首天外天,毫光照大千。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東坡當下就差人過江去金山寺,將這首詩面交佛印禪師。

佛印禪師在詩上批了「放屁」兩字,交給來人帶回。東坡氣急如焚,遂乘船渡江前往金山寺找佛印理論。船到了岸邊,佛印早已佇立等待。

蘇東坡劈頭便責問佛印:「我寫的詩,你為何說是放屁!」

佛印雙手合十,輕描淡寫地回答:「你不是已經 [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 了嗎?怎麼還會被 [一屁] 吹過江來呢!」

YK,

你别開心住,我不至蠢到將你比苏東坡,將囝囝爸比佛印,但囝囝爸講嘅嘢一定比響屁還響,不然,你也不會"一屁蒲頭来"吧?

不過,難得囝囝爸大徹大悟,將教育視為必需品,可見日久有功,你我之努力沒有白費。

Rank: 5Rank: 5


1009
546#
發表於 05-12-1 19:40 |只看該作者

Re: 直資學校與私立學校之討論(前為: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judy

OK 喎,我細個時真係成日自言自語:人皆...,我被...。

點知老左真係生左個幾"單純"既仔。求仁得仁

我對囝爸零舍有 feel,佢一顰一笑都令我有反應,chemistry,冇得解!

Rank: 5Rank: 5


4418
547#
發表於 05-12-1 23:04 |只看該作者

Re: 直資學校與私立學校之討論(前為: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yk:

競爭可否減低成本?  以前已討論過, 不談了.  競爭可否提高效益, 不一定, 看競爭用到那方面上. 大陸市場在競爭、減低成本都十分劇烈, 造出不少價廉物美的產品, 但更多的是劣質假貨, 死人塌樓, 毒害不少人民生命. 所以競爭和成本效應要公平良性, 有良好監管, 才會達致好的結果.  

必需品不是消費品或奢侈品, 所以你的說法我不同意.

自己的決定不一定好, 達成理想志願才最好. 現在教育仍然是角章、飯蕉、不神等當家作主, 強勢主導.  選擇多之下但似乎更多家長怨言投訴, 網上可見.  因為有更多選擇的仍然不是大多數.


Judy:

妳真的令我大徹大悟, 原來我從來不當教育是必需品, 當它是消費品? 奢侈品?  妳又真真把妳自己頭上的帽子扣到我頭上來, 因我總以為妳才是當教育是消費奢侈品.  

yk今次有化學反應, 但妳又講出我慣常放屁的生理反應來, 不過, 有空的話屁我還會繼續在BK放, 但請妳如再有帽子的話, 把它扣在我的屁股上, 減低響屁聲量. 請多多:包涵!

Rank: 5Rank: 5


1009
548#
發表於 05-12-2 18:11 |只看該作者

Re: 直資學校與私立學校之討論(前為: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又講下耶穌:

经濟學上,是沒有必需品這回事的。有人以水為題,以圖反證供需曲線。結果.....。結論是任何貨品都會有代替品的!

自己的決定不一定好,同意,但自己承擔。人家代你决定的,一樣係要自己承擔,公唔公平?

講起公平,昨晚撥冗收看那個樂施會的不公平貿易特輯,咁啱又係講非洲。睇完,除左成晚話不公平貿易令農民點慘點慘...居然一d都冇講個不公平貿易點不公平法,淨係叫你捐錢。仲唔公平個那號稱公平咖啡的不公平貿易。嘥左半個鐘,上網發下風仲好!

假貨會害死人,假/錯既計劃指導會害死晒所有人。而且賣假野要

Rank: 5Rank: 5


4418
549#
發表於 05-12-3 08:22 |只看該作者

Re: 直資學校與私立學校之討論(前為: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經濟學當然不能有效詮釋必需品.  非洲飢民當基本食糧是奢侈品, 有錢人當冷氣機為必需品. 教育院長貝磊和教局李局長對必需品的看法也不同. 必需品當然可以代替, 哈爾濱居民冇水飲, 有錢的話, 可以以啤酒汽水代替, 牛奶沖涼. 如以狹義看法, 必需品這個字詞可以從字典中刪去.

八百人代我們作出選特首決定, 或七百萬人一人一票自己作出選特首決定, 當然施政結果好壞我們都要同樣承擔. 我想起碼有八百人會覺得公平, 我說不公平.

間中都有捐錢, 星期六會向保良局、東華三院等買旗. 但以後真要証實一下是否真有不公平和貧窮存在才好捐. 前韓國農民領袖為不公貿易自殺可能是庸人自擾, 死得冤枉. 歐洲富國補貼農產品競爭也是浪費金錢, 多此一舉.

假貨害人, 信惡人有惡報. 不過, 飲毒奶粉死去的嬰兒已返魂無術, 有人坐監也無補於事. 制度害人, 到你發覺時已時不與我, 積習難返. 得出結果時, 不少人承受惡果, 有人已經印印腳食長糧.

講起資產, 近來經濟好, 息樓股略有增值. 所以, 選擇消費的範圍也大了. 連我認為的某些必需品, 因為得到當局幫助, 也可用錢可以得到更優質選擇. 質素差那些, 留番比牛頭角順嫂嘆, 鬼叫佢窮冇得揀.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550#
發表於 05-12-3 09:26 |只看該作者

Re: 直資學校與私立學校之討論(前為: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八百人代我們作出選特首決定, 或七百萬人一人一票自己作出選特首決定, 當然施政結果好壞我們都要同樣承擔. 我想起碼有八百人會覺得公平, 我說不公平.


囝囝爸,

你真好嘢,七百萬人一人一票自己作出選特首,你就鍾意。而直資,學卷制等增加家長選擇權的你就唔鍾意。

Rank: 5Rank: 5


4418
551#
發表於 05-12-4 23:50 |只看該作者

Re: 直資學校與私立學校之討論(前為: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judy 寫道:

囝囝爸,

你真好嘢,七百萬人一人一票自己作出選特首,你就鍾意。而直資,學卷制等增加家長選擇權的你就唔鍾意。

Judy:

普選惠及每一人, 直資局限部分人, 可比較嗎?

前說過, 我不是反對直資新校, 祇希望小點推行, 有成效才大力推廣. 教局今年已急煞車, 不是很好嗎! 直資校現約佔2至3%, 不算多. 減少競爭, 對直資發展空間是好的, 唔洗一起步就憂慮搶學生、搶老師, 理想難成. 不過, 我是反對官津名校轉直資, 理由已說過多次, 不談了.

我也從沒有說過反對學卷. 妳有此想法, 是因為妳當直資是學卷一種, 我當不是. 妳看學卷眼光廣, 以前妳說過綜援金也算是學卷一種, 所以妳沒錯.  

我看學卷眼光窄, 總以為學卷是幫窮人較多, 絕少有任何國家推行學卷, 在美國推行幾十年, 發展也極有限, 多數為慈善團體設立學卷給黑人窮人, 用以選讀較好私立學校. 但美國窮人對申請學卷也不積極. 香港直資校對窮人選擇不利, 所以我不當直資是學卷.

妳不時提起學卷, 積極推崇. 所以我請妳看看, 以下美國倡導學卷鼻祖, 諾貝爾經濟學者費利民教授對學卷一番理念:-

“Proponents such as Milton Friedman respond that the POOR have an incentive to support school choice, as their children attend substandard schools, and would thus benefit most from alternative schools. Consequently, minorities, especially blacks, would benefit and contribute to the diversity of private schooling. The rich on the other hand, already attend schools of remarkable quality in affluent suburbs and would have no incentive to switch schools. In short, the more DECREPIT the school one attends, the more incentive he has to switch schools and thus benefit from school vouchers.”

也借用網友uncleedward (對不起 uncle, 把你涉入討論中) 在另一標題下一段說話:-

“The DSS system does give parents a greater autonomy in choosing schools, but it is only the AFFORDABLE parents who can enjoy this autonomy.  Don't mistake this as 學券制. It's not.”

DECREPIT vs AFFORDABLE, 直資不屬學卷, 我想也沒錯.

Rank: 5Rank: 5


1009
552#
發表於 05-12-5 02:32 |只看該作者

Re: 直資學校與私立學校之討論(前為: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voucher = decrepit

DSS = affordable

therefore DSS not= voucher

a = b

c = d

therefore a not = c

difficult logic but touching!

Is a really = b?

or a pre-determined assumption?

2% of DSS over all, therefore don't mind it serves for the rich only, because it serves for the rich only, i object to it!(or i not object to it!) More touching logic!

which comes first, egg or chicken?

how about 50% of DSS over all? it still serves for the rich only? do we have so many rich people in the city?

Whether the DSS serves for the rich only? we discussed for long, i agree that no need for further arguement.

Too sleepy, forgive my three legs cat eng.

Rank: 5Rank: 5


4418
553#
發表於 05-12-5 07:27 |只看該作者

Re: 直資學校與私立學校之討論(前為: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yk:

不對等邏輯絕對正確, 我沒錯不等於你錯, 相反也是. 所以對voucher 理念, 我說 Judy 沒錯, 我信我也沒錯, 你的理論邏輯更沒錯, 費利民都冇錯, 因為各人對同一理念解釋看法不同, 當然也會有 pre-determined assumption 存在.

DSS is not for the rich, 也是冇錯.  Judy 也舉証了不少免費直資校, 也是事實. 相信這些免費直資大部分是給能力較差者選讀, 也是當局當年推行派位直資的良好意願. 新校直資也很好, 給予有能力者更多選擇, 對冇能力也沒有相對影響.

但那些傳統名校直資, 夾名氣實力可收取較高學費, 令部分學生不能入讀. 不過, 你說過傳統名校自來已是貴族校, 所以不成問題.  

你說得對, 我覺得真的沒有必要爭論下去.

Rank: 5Rank: 5


4418
554#
發表於 05-12-15 22:47 |只看該作者

Re: 直資學校與私立學校之討論(前為: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直資校英語授課吸生
2005-12-15  

【大公報訊】對於全港所有直資小學都標榜「英語授課」,教統局副秘書長甯漢豪認為與政府提倡的母語教學政策無牴觸,而直資小學可因應學生實況而分班分科採取授課語言,教統局「不會懲罰學校」。他又寄望保良局與道教聯合會圓玄小學合組的直資英文小學,落實兩文三語政策。

甯漢豪是負責檢討中學教學語言和升中機制的教育高官,近期積極推銷「母語教學,學好英語」的教育政策。他昨天主持屯門「保良局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小學」(簡稱保玄小學)開幕禮,重申母語學習對學生裨益最大,而學好英語的關鍵是師資質素、學校語境和家庭支援,「只要有心就可以了」,他鼓勵兩大辦學團體在合辦這所由津校轉直資的小學時,發揮兩文三語優勢。

保玄小學前身為圓玄小學,二○○三年因小一收生不足廿三人而遭教統局停止資助(俗稱殺校),其後保良局與道聯會協商合併,今年九月起逐級轉為直資英文小學。說來奇怪,一轉為直資和標榜英語和普通話授課後,今年九月就有三百多人申請明年入讀,校長劉惠珍說取錄了一百二十多人。該校現有百二名小一直資生,他們昨天表演連場英語和普通話歌舞以至話劇,顯示語文成績。保良局主席杜偉強、道聯會主席湯偉奇、圓玄學院副主席陳國超等出席了保玄小學的開幕禮。

--------------------------------------------------------

香港家長重英輕中心態依然,  當局推行母語教學仍荊棘滿途, 未感樂觀 .

Rank: 5Rank: 5


4418
555#
發表於 06-1-13 14:15 |只看該作者

Re: 直資學校與私立學校之討論(前為: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2006-01-13 教師憂直資校迫減薪

教統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表示,直資學校並非貴族學校。

 【文匯報訊】(記者:盧燕娥)傳統名校紛紛轉為直資,家長趨之若鶩,買位學校大埔三育中學及元朗信義中學亦宣布準備轉為直資學校。大埔三育中學校長余昌寧指出,轉為直資後,運用資源的彈性更大,有頂薪員工願意減薪聘請教學助理,學校可以增加人手達三分一,有助減輕教師壓力;但男拔萃書院教師程張迎則擔心,缺乏監管下,會有直資學校強迫教師減薪,傷害教師行業的穩定性。

 港台節目《飛躍學堂》首集討論直資學校問題,並請來教統局常任秘書長羅范椒芬、聖保羅男女中學校長陳黃麗娟、家校會副主席余榮輝作為嘉賓,在場並有多位直資學校校長及教師。

羅范椒芬:直資非貴族校

 羅范椒芬在節目中強調,政府推動直資學校並非為節省開支,只是這類學校可以收取學費,有更多資源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務,她說:「直資並非貴族學校,有些直資收的學費很廉宜,但在多一重學費收入下,直資學校有更多資源,等於是家長付錢買服務。」選擇在9月轉為直資學校的大埔三育中學校長余昌寧同意這個說法,並指出直資學校不用受到教師薪酬編制的規限,教師願意的話,可以減薪聘用助理,其課節可因而由30節減至25節。陳黃麗娟亦說,以往官津教師升職只有2級,但直資學校可以增設更多等級,真正按教師表現遞升。

程張迎:官津直資爭生源

 不過,出席同一節目的程張迎就擔心,不少直資學校收生皆局限在中產階層,確有「貴族學校」情況,他又質疑教師是否會被迫接受減薪安排,令教師紛紛求去,對學校沒有歸屬感。身為沙田區議員的他亦憂慮直資學校與官津學校爭奪學生生源的情況,並說:「直資可在全港收生,為何要在縮班重災區的沙田建立這麼多間直資學校?羅太(羅范椒芬)對直資理想化的建議是否能夠落實?直資教師是否認同這套進修、升遷做法?」

 羅范椒芬強調,並非所有直資學校只從教師編制、薪酬與官津學校存有分別,很多直資學校聘請更多教師,很多時是為了開辦另類課程,故不可一概而論。她並說,不論是官津或是直資學校,最重要的是學生與學校配合,在校長帶領下,建立教師的團隊精神,這樣才能全面照顧學生需要。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556#
發表於 06-1-16 09:18 |只看該作者

Re: 直資學校與私立學校之討論(前為: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港台節目講 (今日)直資學校 下周講 升中攻略

可以網上聽返
http://www.rthk.org.hk/rthk/radio1/SmartParents/20060114.html

或者收音機 第一台 FM 92.6 - 94.4
星期六 15:00 -16:00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557#
發表於 06-1-18 09:48 |只看該作者

Re: 直資學校與私立學校之討論(前為: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孩子的教育問題 �文﹕馮嘉耀 2006年1月18日
廣 告

【明報專訊】女兒的小一入學問題終於得到解決。我們和不少中產家長一樣,不知是否幸運的一群,有能力為子女提供較優質的教育,但需面對「選擇」難題。在大兒子兩年前申報小一時,太太和我詳細比較不同「選擇」的優劣。我們不喜歡「傳統」名校及官津學校以應付本地公開考試為主的教育導向,更擔憂「教改」對教師士氣的影響。雖然國際學校及個別私校的學費昂貴,質素卻有保證,但我們希望子女有機會接觸較廣泛的社會階層和中國文化。最終我們冒險為兒子選擇了一所新辦的「直資」學校。

「直資」學校仍可從政府取得資助,數額多少則取決於收生人數,每名學生將可從政府每年取得該名學生在津貼學校的平均單位成本。根據教統局資料,小學生的平均單位成本稍高於2萬元,而中學生的平均單位成本接近3萬元。除政府資助外,「直資」學校還可向家長收取學費,而政府並沒有劃一這些學校的學費水平。根據教統局的資料計算,2005/06年的「直資」小學全年收費平均值為2.2萬元,標準差為1.3萬元,最高為4.8萬元,而最低學費水平為8000元。制度上亦要求「直資」學校須將學費收入的一部分撥作助學金,以確保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學生,不會因經濟問題而不能於這些「直資」學校就讀。

經濟學者十分重視教育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近年研究「新增長理論」的學者更視人力資本為保證持續增長的最重要因素。香港經濟以提供高增值服務為主,人力資本質素絕對重要,但不少國家或地區的教育投資佔本地產值的比例卻比香港更高。這龐大資源的使用效率一向為經濟學者所批評,一些經濟學者倡議「學券」制度(School Vouchers System),希望賦予學生家長更大的選擇權,令學校之間競爭增加,最終希望能提高政府在教育投資的效率,學童的表現(學術及非學術)會有所提升。以美國為例,由於政治阻力,「學券」制度的運行仍是局部及小規模的,一些研究顯示改革措施對教育制度產生複雜的「市場化」影響。

推行「直資」並不等同推行「學券」制度,但「直資」學校的部分財政來源取決於學生人數,學校的行政人員亦有較大自主權,以制訂策略去競逐學生。首先,學校可自訂收費水平。學費不僅代表政府津貼以外的現金收入,水平高低更可決定學生家長的社會階層。其次,學校毋須依從教統局制定的課程,可自訂較有特色的辦學方向,以「產品差別化」(Product Differentiation)策略去競逐學生。兒子學校的中文課程,選取了內地某地區的教材,顯示其教材選擇的自由度。一些直資學校更以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代替中學會考課程,以準備學生投考海外大學。另一方面,直資學校掌握較多資源,加上在制訂僱用條件上享有較大自由度,應更有條件聘用素質較佳的教師。兒子學校的校長明言以較高工資競逐優質教師,另一間新開直資學校標榜撥出教師培訓基金以吸引優良師資。

從報章得知,除一些歷史悠久的名牌學校外,一些成功的直資學校亦收到不少入學申請,這市場現象反映「中產」家長對現存主流學校不滿,願意另外支付學費去嘗試新辦「直資」學校。筆者兒子就讀這類新辦學校,沒有太多辦學歷史及口碑可參考,並非全無風險。

現時「直資」學校仍是少數,政府應否大規模推行呢﹖對整體教育制度的影響為何﹖由於收費關係,「直資」學校的家長對象,主要為「中產」階級。在此消彼長下,其他「津貼」學校的家長構成將主要為「中下」階層,最終造成學生的「中產分流」(Middle Class Segregation)現象。「中產」家長不但給子女較多支援,對學校亦有較高要求,直接或間接產生監管作用。一些美國學者指出,這些「中產」子女對他們來自較低階層同學的學習,同時產生正面作用。若主流學校的「中產」學生比例減少,就算學校沒有殺校風險,整體學生的學習質素或會受到影響。另一方面,「直資」學校承受較大市場壓力,它們亦有較大自由度及較多資源,以爭奪教學質素較佳教師,對其他主流學校將發揮另一負面影響。

在上述對主流學校的負面影響外,筆者認為「直資」模式的推廣,或能通過孕育一個專業教師市場,最終提升整體資源使用效率。在以前,學校間缺乏競爭(學生和優質教師),加上教師升遷主要以年資為主,教師缺乏誘因提升其專業教學技能。雖然在「殺校」的陰影下,教師供應過剩,自會積極進修,以降低被裁退風險﹔然而,教師和其他工作一樣,個別教師的生產力和質素有所差歧。容許「直資」學校以較彈性方法去釐定教師薪酬及待遇去競逐優質教師,將有效吸引優秀人才加入教師行業,並提供「正面誘因」去鼓勵在職教師接受專業培訓。同時間,政府可資助更多培訓課程,教師一方面可通過進修去提升專業技能﹔另一方面,教師在這些課程的參與及表現,將可成為他們在專業市場內和生產力的相關「信息」。教師和律師、會計師等其他專業一樣,在香港的服務型經濟體系中,擔當極重要的角色。本地律師和會計師的質素決定今天香港的競爭力,而教師的質素則影響香港未來律師和會計師的生產力。優秀的教師應獲得較佳「市場回報」,我們極尊重「春風化雨」的教師,我們更應給予他們合理的報酬。「直資」學校的出現,為競逐優質教師,提供一個市場機制的雛形。如政府可放寬學校對教師薪酬的規限,另外增加有關薪酬開支及專業培訓的撥款,將有助推動全面教師專業市場的建立,最終提升整體教師的專業水平。

為女兒選擇兒子就讀的學校,並非全無擔憂。這學校似乎甚受家長歡迎,在競爭劇烈下,報讀人數仍十分可觀。校長亦因此準備向教統局申請其他校舍,以擴大辦學規模。身為家長,筆者絕對為學校成功而感到驕傲﹔然而,大幅度擴張會引伸出一些困難﹕

一、如何招聘「同樣水平」的優質教師以維持教學質素﹖

二、如新校舍遠離現在校舍,增加的交通時間會否影響學童的學習質素﹖筆者任教商學院多年,教學過程中參考過一些成功中小企因增長過速,而步向失敗的案例。對於一些成功「直資」學校,教統局應否支持它們的擴張,可能是教統局官員要面對的兩難問題。

馮嘉耀--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研究所主任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558#
發表於 06-1-19 08:55 |只看該作者

Re: 直資學校與私立學校之討論(前為: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聖保羅前校長出山
天水圍任開荒牛 2006年1月19日

【明報專訊】今時今日,具分量、有名望的校長不易求。老牌直資學校聖保羅男女中學前校長潘鎮球,退休兩年再度「出山」,走到天水圍擔任直資新校香港青年協會李兆基書院的創校校長。由半山搬到低收入家庭集中地,潘校長盤算將「聖保羅」理念帶到天水圍,「希望學生打穩學習基礎,振興天水圍。」

相較其他今年9月開辦的直資中學,青協李兆基書院顯得姍姍來遲,辦學團體香港青年協會上月才接到政府通知,獲分配天水圍新校舍。不過這間「遲來的直資」來頭不小,由退休首席大法官楊鐵樑擔任顧問,於不足一個月時間,邀得聖保羅男女中學前校長潘鎮球做「開荒牛」。上周四才答應「出山」的潘鎮球說,月前獲教育統籌會主席、青協總幹事王

Rank: 7Rank: 7Rank: 7


11251
559#
發表於 06-1-19 08:59 |只看該作者

Re: 直資學校與私立學校之討論(前為: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香港青年協會李兆基書院有3成学生可得獎助學金,由学費之1/3至全免。

学費每年1.8萬。

Rank: 5Rank: 5


4418
560#
發表於 06-2-23 13:38 |只看該作者

Re: 直資學校與私立學校之討論(前為: 李國章歡迎保良局全面轉直資 -----立人問,立人說)

23/02/2006  

【 東方日 報 訊 】 隨  愈 來 愈 多 津 貼 或 私 立 學 校 轉 做 直 資 學 校 , 過 去 三 年 間 本 港 就 讀 直 資 學 校 學 生 數 目 增 加 約 三 成 , 由 三 萬 五 千 五 百 多 人 升 至 約 四 萬 六 千 人 , 其 中 以 直 資 小 學 生 增 長 最 高 , 三 年 間 增 幅 五 成 九 , 而 直 資 中 學 學 生 數 目 則 增 加 兩 成 半 。 與 此 同 時 直 資 學 校 學 費 中 位 數 亦 年 年 遞 增 , 三 年 間 直 資 小 學 每 名 學 生 每 年 學 費 中 位 數 由 一 萬 二 千 元 增 至 一 萬 六 千 五 百 元 , 直 資 中 學 每 名 學 生 每 年 學 費 中 位 數 亦 由 五 千 七 百 元 加 至 七 千 元 。

育 統 籌 局 向 立 法 會 提 交 的 資 料 顯 示 在 過 去 三 年 間 直 資 學 校 學 生 年 年 增 加 , 但 傳 統 本 地 私 立 學 校 學 生 數 目 卻 出 現 年 年 下 跌 。 過 去 三 年 間 本 地 私 立 小 學 學 生 數 目 由 二 萬 九 千 零 九 人 跌 至 只 有 二 萬 五 千 二 百 七 十 人 , 而 同 期 本 地 私 立 中 學 學 生 數 目 亦 由 五 千 六 百 七 十 八 人 減 至 五 千 二 百 九 十 八 人 。 雖 然 本 地 私 立 學 校 學 費 亦 有 增 加 , 但 以 每 名 學 生 計 算 每 年 學 費 中 位 數 增 幅 卻 遠 不 及 直 資 學 校 高 , 三 年 間 本 地 私 立 小 學 每 名 學 生 每 年 學 費 中 位 數 , 只 增 加 一 千 元 , 而 本 地 私 立 中 學 每 名 學 生 每 年 學 費 中 位 數 更 只 增 加 了 四 百 元 而 已 。
‹ 上一主題|下一主題
返回列表
發新帖